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围绕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结合部位出现的质量问题,从其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结合部位出现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结合部位
引言:
就全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而言,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水泥用量大、路面接缝多、交通开放迟、路面反光强、修复较困难等。如今由于城市交通量和车辆载重量增大及现代化道路交通的需要,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施工期短、开放交通快、行车舒适、噪声较低等优点也愈来愈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公路工程中经常会碰到沥青混凝土路面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相衔接的情况,其相接结合部位也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1 质量问题的提出
①由于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刚度不同,在车辆反复荷载的作用下,在两个路面结合部位出现错台,使车辆在此处产生跳车。
②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与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的相交部位,由于长期经受汽车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边缘(横向)出现掉边,局部出现掉角,板的边棱被损坏,甚至路面表面碎裂、剥落造成该部位的平整度严重不合格,汽车行驶至此处出现车轮颠簸,严重影响行车的稳定与舒适。
2 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与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相交部位严重不平,发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边缘出现掉角,局部出现碎裂、剥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属于刚性路面,而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属于柔性路面,两者的组成材料、力学性能、变形特点和位移都不相同,尤其是在气候、湿度变化比较大的环境中,它们之间的结合部位更容易显示出较大的差异,从而出现质量缺陷,如结合不牢固、出现较宽裂缝、产生剥落等。
②由于两种路面的性能不同,所以在路基设计中构成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的基层材料、厚度也不会相同,这必然造成了基层的承载变形和自然沉降变形不能均匀沉降。这种不均匀沉降和承载变形反映到路面,就会造成路面的沉降也不均匀。随着路面使用时间的增长,承受行车冲击荷载的增加,这种不均匀沉降更加严重,最终会使两种路面面层的结合处出现错台。
3 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①公路规划和设计单位在进行公路规划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两条不同路面的公路相交或相连接,而应当采用同一种材料的路面。
②如果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必须相接和相交时,应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下埋设水泥混凝土板,其长度一般不小于3m,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接的一端的厚度,应当比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略低,另一端不得小于15cm。以东部燃气发电(LNG)市政配套工程为例。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下埋设水泥混凝土板其长度为3m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接的一端的厚度为51cm第一台阶比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略低9cm(为设计沥青顶面层4cm、中面层5cm)长度1m,第二台阶比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略低16cm(为设计沥青底面层6cm和稀浆封层1cm)长度1m,第三台阶比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略低41cm(為设计沥青路面顶基层25cm)长度1m,另一端为20cm(与底基层平接),与沥青路面相接的第一、二台阶表面浇筑时须凿毛。为避免出现结合部位出现以上病害,在水泥混凝土连接板与混凝土面板相接处设置拉杆,拉杆采用螺纹钢筋,直径为25mm、长为70cm,间距为40cm。
③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接和相交的板,应考虑采用板边补强措施。以东部燃气发电(LNG)市政配套工程为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边缘的补强,选用2根直径为16mm的螺纹钢筋,布置在板的下部,距离板底一般为板底的1/4处,并不应小于5cm,间距为10cm,钢筋两端应向上弯成90°。
④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接和相交部位角隅处,也应考虑采用板边补强措施。角隅部分的补强,以东部燃气发电(LNG)市政配套工程为例。选用2根直径为16mm的螺纹钢筋,布设在板的上部,距离板顶5cm,距离板边为10cm。同时也采用双层钢筋网补强,选用直径6mm,布设在板的上下部,距离板顶和板底10cm,钢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5cm控制。
⑤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接施工时,严格控制新旧两种路面的施工质量。首先在路基填挖时保证按设计要求施工,选用水稳定性较好的土,严格控制这一“特殊”段的压实质量,其压实度不得小于95%。以东部燃气发电(LNG)市政配套工程为例。对于这一相接和相交部位的路基,采用压实功能良好的徐工202压路机碾压(自重20t、最大击震力45t),对压路机不容易压实的端部,用机械夯锤夯实。夯实时严格分层,每层厚度控制在10cm左右。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施工操作人员要特别把好此处铺筑材料质量关,不得任意降低标准,严格按设计要求与施工规范做好最后相接和相交处的路面。
⑥应充分认识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接处虽然工程量较小,但其技术要求和施工难度要比一般路段路面的要高很多,因为此处是两种路面质量较薄弱的部分,受汽车荷载的冲击最大,不仅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而且修复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技术上要特别注意。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接和相交处的施工中,要加大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严格监控各道工序的质量,完全按照部位或其他重要部位,必要时可进行工程拍照或录像,为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和日后出现质量问题时的修复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以便查找出现病害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4 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如果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接和相交处出现上述质量问题,应翻挖凿除破损的旧路面;如果此处基层出现强度不足,水稳定性损坏等质量缺陷,也应当采取翻挖措施。翻挖长度要大于损坏长度1m左右,以挖到没有结构性破损的部位为宜。对于路基破坏严重的,可考虑用水泥稳定土进行回填处理,基层材料可考虑用贫水泥混凝土回填、夯实。在路基路面处理完毕养生7d后,在路面面层施工时,对损坏的路段可考虑采用双层钢筋网布设,钢筋为直径12~16mm的螺纹钢筋,方格尺寸为15cm×15cm。然后再浇筑水泥混凝土,振捣成型养生。
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接部位,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应延伸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面层下,长度一般为1m左右。长度长时可考虑加纵向钢筋进行补强,过渡段的厚度从18cm过渡到10cm左右,使两种路面面层相接部位尺寸加大,成为斜平面状,以充分发挥水泥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高的优良性能。这样进行处理使沥青混凝土在上面,水泥混凝土在下面,能够保证两种路面结合部位抗冲击能力增加,从可以减少出现病害的概率。
参考文献:
[1]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结合部位
引言:
就全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而言,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水泥用量大、路面接缝多、交通开放迟、路面反光强、修复较困难等。如今由于城市交通量和车辆载重量增大及现代化道路交通的需要,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施工期短、开放交通快、行车舒适、噪声较低等优点也愈来愈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公路工程中经常会碰到沥青混凝土路面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相衔接的情况,其相接结合部位也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1 质量问题的提出
①由于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刚度不同,在车辆反复荷载的作用下,在两个路面结合部位出现错台,使车辆在此处产生跳车。
②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与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的相交部位,由于长期经受汽车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边缘(横向)出现掉边,局部出现掉角,板的边棱被损坏,甚至路面表面碎裂、剥落造成该部位的平整度严重不合格,汽车行驶至此处出现车轮颠簸,严重影响行车的稳定与舒适。
2 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与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相交部位严重不平,发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边缘出现掉角,局部出现碎裂、剥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属于刚性路面,而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属于柔性路面,两者的组成材料、力学性能、变形特点和位移都不相同,尤其是在气候、湿度变化比较大的环境中,它们之间的结合部位更容易显示出较大的差异,从而出现质量缺陷,如结合不牢固、出现较宽裂缝、产生剥落等。
②由于两种路面的性能不同,所以在路基设计中构成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的基层材料、厚度也不会相同,这必然造成了基层的承载变形和自然沉降变形不能均匀沉降。这种不均匀沉降和承载变形反映到路面,就会造成路面的沉降也不均匀。随着路面使用时间的增长,承受行车冲击荷载的增加,这种不均匀沉降更加严重,最终会使两种路面面层的结合处出现错台。
3 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①公路规划和设计单位在进行公路规划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两条不同路面的公路相交或相连接,而应当采用同一种材料的路面。
②如果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必须相接和相交时,应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下埋设水泥混凝土板,其长度一般不小于3m,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接的一端的厚度,应当比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略低,另一端不得小于15cm。以东部燃气发电(LNG)市政配套工程为例。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下埋设水泥混凝土板其长度为3m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接的一端的厚度为51cm第一台阶比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略低9cm(为设计沥青顶面层4cm、中面层5cm)长度1m,第二台阶比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略低16cm(为设计沥青底面层6cm和稀浆封层1cm)长度1m,第三台阶比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略低41cm(為设计沥青路面顶基层25cm)长度1m,另一端为20cm(与底基层平接),与沥青路面相接的第一、二台阶表面浇筑时须凿毛。为避免出现结合部位出现以上病害,在水泥混凝土连接板与混凝土面板相接处设置拉杆,拉杆采用螺纹钢筋,直径为25mm、长为70cm,间距为40cm。
③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接和相交的板,应考虑采用板边补强措施。以东部燃气发电(LNG)市政配套工程为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边缘的补强,选用2根直径为16mm的螺纹钢筋,布置在板的下部,距离板底一般为板底的1/4处,并不应小于5cm,间距为10cm,钢筋两端应向上弯成90°。
④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接和相交部位角隅处,也应考虑采用板边补强措施。角隅部分的补强,以东部燃气发电(LNG)市政配套工程为例。选用2根直径为16mm的螺纹钢筋,布设在板的上部,距离板顶5cm,距离板边为10cm。同时也采用双层钢筋网补强,选用直径6mm,布设在板的上下部,距离板顶和板底10cm,钢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5cm控制。
⑤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接施工时,严格控制新旧两种路面的施工质量。首先在路基填挖时保证按设计要求施工,选用水稳定性较好的土,严格控制这一“特殊”段的压实质量,其压实度不得小于95%。以东部燃气发电(LNG)市政配套工程为例。对于这一相接和相交部位的路基,采用压实功能良好的徐工202压路机碾压(自重20t、最大击震力45t),对压路机不容易压实的端部,用机械夯锤夯实。夯实时严格分层,每层厚度控制在10cm左右。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施工操作人员要特别把好此处铺筑材料质量关,不得任意降低标准,严格按设计要求与施工规范做好最后相接和相交处的路面。
⑥应充分认识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接处虽然工程量较小,但其技术要求和施工难度要比一般路段路面的要高很多,因为此处是两种路面质量较薄弱的部分,受汽车荷载的冲击最大,不仅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而且修复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技术上要特别注意。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接和相交处的施工中,要加大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严格监控各道工序的质量,完全按照部位或其他重要部位,必要时可进行工程拍照或录像,为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和日后出现质量问题时的修复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以便查找出现病害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4 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如果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接和相交处出现上述质量问题,应翻挖凿除破损的旧路面;如果此处基层出现强度不足,水稳定性损坏等质量缺陷,也应当采取翻挖措施。翻挖长度要大于损坏长度1m左右,以挖到没有结构性破损的部位为宜。对于路基破坏严重的,可考虑用水泥稳定土进行回填处理,基层材料可考虑用贫水泥混凝土回填、夯实。在路基路面处理完毕养生7d后,在路面面层施工时,对损坏的路段可考虑采用双层钢筋网布设,钢筋为直径12~16mm的螺纹钢筋,方格尺寸为15cm×15cm。然后再浇筑水泥混凝土,振捣成型养生。
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接部位,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应延伸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面层下,长度一般为1m左右。长度长时可考虑加纵向钢筋进行补强,过渡段的厚度从18cm过渡到10cm左右,使两种路面面层相接部位尺寸加大,成为斜平面状,以充分发挥水泥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高的优良性能。这样进行处理使沥青混凝土在上面,水泥混凝土在下面,能够保证两种路面结合部位抗冲击能力增加,从可以减少出现病害的概率。
参考文献:
[1]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