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温岭杀医事件刚刚过去,深圳北大医院神经外科病房里又现“菜刀挥舞”。事实说明,行政命令所主导的安保升级,并没有给医生带来安全。
据北大医院医生称:11月2日上午近9时,深圳北大医院神经外科病房里,患者唐海英的父亲挥舞菜刀冲向医生,所幸被保安制止。这一次,医生们面对的可能是史上最弱的行凶者——媒体记者从深圳福田公安分局了解到,唐父被送到派出所后开始口吐白沫。
但是北大医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为此惶恐不安,当天晚上,有北大医护发微博求救,希望医院能在一周内将患者转走。由于患者行凶事件频发,面对“弱患”的惶恐,更多的体现着一种长期的忧虑与紧张。
微观这一事件,其缘起当然与温岭杀医等事件有很大不同。患者唐海英已经“免费”住院达4年之久,其父母也早已将病房当成家,时不时向医护索要药品。这也很容易让观者进入“恩将仇报”的视角。视角显然需要拓宽,所有的医患冲突,从没有脱离过共同的“宿命”:无论是安还是危,都只由“医”与“患”来扛。然而医患矛盾,就只是医患矛盾吗?不是!
世间有一种残忍而滑稽的战争:挑起战争者抽身而退,原本无怨无仇甚至还有情谊连接的两方,却莫名其妙敌对,并且忘记了共同的敌人。如今的医患,就是这样的悲情角色。医院本无义务几年免费供药,而一旦单方面停止这种行为,马上就会被视为恶意,而患者方实际上的绝境,也确实不堪任何来自院方的“打击”。这就是深圳北大医院事件的最大背景。
郑艳良无钱手术,自锯病腿。他没有去挥舞菜刀,但是医院方仍然被侧目,有人认为正是医院的冷漠,才造成锯腿悲剧。
但在医院方那里,却是苦衷结肠、有口难辩。不能否认确实有无德的医院或医生,但是总体看来,医院正在越来越频繁地充当冤大头,甚至是替死鬼。
据卫计委统计,2012年全国共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造成死亡7人,受伤28人。
毫无疑问,诸多医患冲突的导火索,有一些是关于医疗事故的争议,但有不少是患者在“保障”无着落的情况下,迁怒医生。而看病贵、看病难,也极大刺激着弱者的心理。
但看病贵和看病难不完全是医院责任。当医改偏向产权的市场化等方向时,种种问题使得行政经费投入不足的医院只能违背民意“向钱看”。
进一步而言,公共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与现实矛盾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缺陷,让患者病无所依,让医者徒添困局。医疗保险制度的缺陷可以尽快施以改革,这方面相对单纯。而解决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不公,则面临巨大的难度,因为这种解决之道离不开获益者的自我割肉。最难的改革就是突破利益纠葛,医疗改革也同样如此。
当众人把怒火喷向一些患者的无德时,也该冷静想到,何以行凶的多为底层的弱者?我们何曾见过官员和富人找医生拼命?优良资源的被占据、被购买,看似天经地义、符合市场规则,实际上却以一个群体的利益牺牲为代价,所以并不合情理。显然,推进改革,冲破利益纠缠,才能从根本上纾解核心矛盾,也才能令敌对战场上都已“气喘吁吁”的医患双方脱离苦海。
而眼前,安保机制的匆忙上阵,却被视为最有力的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提出20张病床配1名保安。3日,深圳北大医院也特意加强安保。
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未免“天真”。即使是“医”方也有异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廖新波就认为:我们现在要建立的安保体系一开始就是建立一种互不信任的物质基础上对立的关系。希望这样的一种医保系统能在短时内消失,去建立一种真正互相理解、包容的一个医患关系。
案件发生,当然应有安保之保障,但是如果前述的核心矛盾不解决,每一个被忽视被牺牲利益的底层患者都有“爆发”的可能,一个捉襟见肘的安保系统,形同花架子,又如何去与“可能的凶手”做长期斗争?
医患关系确实要和谐,但安保升级明显“跑偏”,这是在帮倒忙。
据北大医院医生称:11月2日上午近9时,深圳北大医院神经外科病房里,患者唐海英的父亲挥舞菜刀冲向医生,所幸被保安制止。这一次,医生们面对的可能是史上最弱的行凶者——媒体记者从深圳福田公安分局了解到,唐父被送到派出所后开始口吐白沫。
但是北大医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为此惶恐不安,当天晚上,有北大医护发微博求救,希望医院能在一周内将患者转走。由于患者行凶事件频发,面对“弱患”的惶恐,更多的体现着一种长期的忧虑与紧张。
微观这一事件,其缘起当然与温岭杀医等事件有很大不同。患者唐海英已经“免费”住院达4年之久,其父母也早已将病房当成家,时不时向医护索要药品。这也很容易让观者进入“恩将仇报”的视角。视角显然需要拓宽,所有的医患冲突,从没有脱离过共同的“宿命”:无论是安还是危,都只由“医”与“患”来扛。然而医患矛盾,就只是医患矛盾吗?不是!
世间有一种残忍而滑稽的战争:挑起战争者抽身而退,原本无怨无仇甚至还有情谊连接的两方,却莫名其妙敌对,并且忘记了共同的敌人。如今的医患,就是这样的悲情角色。医院本无义务几年免费供药,而一旦单方面停止这种行为,马上就会被视为恶意,而患者方实际上的绝境,也确实不堪任何来自院方的“打击”。这就是深圳北大医院事件的最大背景。
郑艳良无钱手术,自锯病腿。他没有去挥舞菜刀,但是医院方仍然被侧目,有人认为正是医院的冷漠,才造成锯腿悲剧。
但在医院方那里,却是苦衷结肠、有口难辩。不能否认确实有无德的医院或医生,但是总体看来,医院正在越来越频繁地充当冤大头,甚至是替死鬼。
据卫计委统计,2012年全国共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造成死亡7人,受伤28人。
毫无疑问,诸多医患冲突的导火索,有一些是关于医疗事故的争议,但有不少是患者在“保障”无着落的情况下,迁怒医生。而看病贵、看病难,也极大刺激着弱者的心理。
但看病贵和看病难不完全是医院责任。当医改偏向产权的市场化等方向时,种种问题使得行政经费投入不足的医院只能违背民意“向钱看”。
进一步而言,公共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与现实矛盾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缺陷,让患者病无所依,让医者徒添困局。医疗保险制度的缺陷可以尽快施以改革,这方面相对单纯。而解决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不公,则面临巨大的难度,因为这种解决之道离不开获益者的自我割肉。最难的改革就是突破利益纠葛,医疗改革也同样如此。
当众人把怒火喷向一些患者的无德时,也该冷静想到,何以行凶的多为底层的弱者?我们何曾见过官员和富人找医生拼命?优良资源的被占据、被购买,看似天经地义、符合市场规则,实际上却以一个群体的利益牺牲为代价,所以并不合情理。显然,推进改革,冲破利益纠缠,才能从根本上纾解核心矛盾,也才能令敌对战场上都已“气喘吁吁”的医患双方脱离苦海。
而眼前,安保机制的匆忙上阵,却被视为最有力的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提出20张病床配1名保安。3日,深圳北大医院也特意加强安保。
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未免“天真”。即使是“医”方也有异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廖新波就认为:我们现在要建立的安保体系一开始就是建立一种互不信任的物质基础上对立的关系。希望这样的一种医保系统能在短时内消失,去建立一种真正互相理解、包容的一个医患关系。
案件发生,当然应有安保之保障,但是如果前述的核心矛盾不解决,每一个被忽视被牺牲利益的底层患者都有“爆发”的可能,一个捉襟见肘的安保系统,形同花架子,又如何去与“可能的凶手”做长期斗争?
医患关系确实要和谐,但安保升级明显“跑偏”,这是在帮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