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性超声和常规超声对卵巢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比较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介入性超声和常规超声对卵巢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抽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79例。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性超声和常规超声诊断,统计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介入性超声和常规超声对卵巢癌腹膜转移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常规超声对合并不同程度腹水的腹膜转移的诊断情况,并分析其影像学图像特征。

结果

79例疑似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中,病理检查确诊腹膜转移70例,腹膜转移率为88.61%(70/79)。常规超声诊断腹膜转移结节最长径为0.6~4.5(1.55±0.06)cm,且常规超声检出最薄腹膜厚0.49 cm。介入性超声诊断出腹膜转移72例,未发生腹膜转移7例;常规超声诊断出腹膜转移66例,未发生腹膜转移13例。介入性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95.71%(67/70),准确度为89.87%(71/79),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84.29%(59/70)、77.22%(61/79);介入性超声诊断的漏诊率为4.29%(3/70),低于常规超声诊断的15.71%(1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腹水,常规超声诊断存在腹水的腹膜转移阳性率为84.29%(59/70),少量腹水阳性率为68.42%(13/19),中等量腹水阳性率为85.71%(24/28),大量腹水阳性率为95.65%(22/23)。

结论

常规超声诊断效果受腹水深径影响,腹水量越多则检查效果越显著,在少量腹水患者诊断中应用受限,与常规超声相比,介入性超声诊断卵巢癌腹膜转移可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降低漏诊率,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苏复宁洗液(SFN)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锥虫蓝拒染法观察2 mg/ml SFN作用不同时间(20、40、60、80、100 min)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8.0、12.0、18.0、27.0、40.5 μg/ml)SFN作用48 h对T2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确定SFN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IC50 SFN分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弥散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特点。由于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具有减少解剖学死腔、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减少呼吸功、产生呼气末正压、吸入恒定比例氧气以及良好的耐受性等优势,其作为一种新的无创呼吸支持系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更多地应用于日常临床实践中。近年来,HFNC已被证明主要用于治疗新发的低氧性呼吸衰竭。
目的探讨巩固维持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脑脊液流式细胞术阳性即中枢神经系统浸润阳性(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iltration,CNSI+)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巩固维持期ALL CNSI+患儿的临床特点、免疫分型、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CNSI+患儿预后因素。结果12例巩固维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合并共患病,导致患者症状重,急性加重频繁,住院次数增加,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由于COPD和共患病的相互作用,患者病情更为复杂,治疗也更为困难,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及时识别共患病,准确判断其对患者的影响,制订出针对COPD和共患病的个体化综合管理策略,对患者的预后风险控制非常重要。本文就COPD常见的几种共患病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推荐理由·   《读书这么好的事》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所著,张教授曾著有《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沈从文的前半生》《栖居与游牧之地》《迷恋记》等作品,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等。2018年,我在苏州半书房暑期教师阅读会上初遇此书,对于我近两年的讀书、写作有很大的启迪与帮助。   读了,再说。这本书堪称我的阅读“指南针”,我读了不下十遍,每次阅读都
【摘要】“植树问题”是数学广角的经典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建构普遍的数学模型的方法。笔者就如何借助画图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问题结构、建构数学模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给出了具体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画图策略;数学模型;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是数学广角的经典问题,就“植树问题”这一经典课题而言,往常大多数教师特别重视关于“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分。即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一端栽
气管食管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气道与食道之间病理性瘘道形成的临床并发症,具有难以治愈且致死率高的特点,为研究气管食管瘘的治疗新方法,探索气管食管瘘的形成原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建气管食管瘘动物模型。本文收集相关文献,将从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2个方面,介绍阿霉素法、外科手术法和磁力压迫法3种可使用的模型构建方法,并比较各种构建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分析日后模型构建的研究方向。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可能被治愈的肺动脉高压,部分患者可通过肺动脉内膜剥脱术达到治愈。但有半数以上的患者不适宜行该手术,或手术后仍有持续性或复发性肺动脉高压。对于这些患者,利奥西呱是唯一具有适应证的靶向药物。然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高压两者临床与病理表现有相似之处,临床上也有应用其他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并且部分药物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也显示其疗效
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信号调节通路,Nrf2/ARE信号通路对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该分子通路主要通过激活细胞核内的相关抗氧化应激基因,参与了维持细胞内外氧化/抗氧化的平衡。近年来有研究发现,Nrf2/ARE信号通路与呼吸系统炎症反应及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的发生联系密切,因此,可能使得Nrf2/ARE信号通路成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潜在靶点。本文对Nrf2/ARE信号通路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