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风景园林行业的迅速发展,自媒体对行业影响日益显著,但目前少有研究总体把握当前风景园林行业信息传播情况,相关运营策略的研究亦仍处于起步阶段.做好传播工作,是新时代整个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清博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应用拉斯韦尔的“5W”传播理论,分析微信平台的风景园林行业信息传播现状,探讨其传播特征及影响力.结果表明当前大多利用微信传播业内信息,呈现多主体参与传播、讯息趋同质化、受众对讯息进行选择性认知、传播效果与活跃度成正比.同时就现状提出相应提升对策,为中国风景园林信息传播和行业发展提供有益借
【机 构】
: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风景园林行业的迅速发展,自媒体对行业影响日益显著,但目前少有研究总体把握当前风景园林行业信息传播情况,相关运营策略的研究亦仍处于起步阶段.做好传播工作,是新时代整个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清博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应用拉斯韦尔的“5W”传播理论,分析微信平台的风景园林行业信息传播现状,探讨其传播特征及影响力.结果表明当前大多利用微信传播业内信息,呈现多主体参与传播、讯息趋同质化、受众对讯息进行选择性认知、传播效果与活跃度成正比.同时就现状提出相应提升对策,为中国风景园林信息传播和行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中国园林“文心”的呈现方式大体有三种:(1)借鉴诗文创作中意在笔先、精心结构等手法来造园筑圃.意在笔先之“意”,主要有两种涵义,一是指作品主题,一是指创作构思,前者是作品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现实的思考,抑或对理想的表现;后者是说造园者要胸有丘壑,能从大处着眼因地造景,从小处着手精心设计,用作诗文的起承转合、虚实结合、先抑后扬等方法来精心营构园林.(2)通过述古与编新、着迹与妙套、应景与应情等基本原则,直接为园名景名点题.述古就是用典,要跟园林的具体景致和游园情形结合起来,在切中造园旨趣和景象意境的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哲学命题,也是科学问题,从生物共生、社会共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同文明时期和谐共生的内涵不同.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三层含义:生命共生、文化共生、区域共生,即人与野生动植物和睦共处,民居建筑及各类游憩、管理、保护设施建筑从选址到形态风格均应尊重地方历史、传承风景文化、保护乡土生态.国家公园生态服务流与生态产品价值流必须惠及地方居民、驱动区域发展,区域城镇与社区需要积极支持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保护,形成保护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的良性可持续机制.按照帕森斯AGIL模型理论,能力提升、社会
随着国家公园体制的确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迈入新格局,而国民户外游憩体验需求的日益提升对自然资源整合的保护形式给予新的挑战.基于美国成熟的国家游径建设经验,研究对其框架体系下风景游径的设立起源、规划要素、服务功能、生态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中国部分道路系统现状,从原则、规划、管理、运营4个方面提出未来国内风景游径总体规划策略,即最小干预下的最大化户外游憩体验选择、统一建设标准下的分段规划、分层协作的“合作”统筹管理及自然平衡的有限开发.将其串联国内现有核心自然风景资源区域,提供规划整合自然资源
流域是人口与城市集中分布的区域,与人类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基于昆明盘龙江流域2000年、2007年、2013年和2020年4期遥感影像,定量分析流域近20年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林地一直是盘龙江流域的主要用地类型,研究期内建设用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林地面积前期持续减少,2013年之后由于相关保护政策的实施,面积有所增加;(2)各用地类型之间的转换较为频繁,林地转出面积最多,在2013年后转出量明显减少;(3)各类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均有所增加,建设用地的形状日趋复杂,2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对美丽乡村活力进行研究,为美丽乡村提供建设依据和规划策略.以南京石塘人家美丽乡村为例,通过对百度热力数据、传统规划数据的挖掘,探索美丽乡村空间活力特征,建立美丽乡村空间活力定量分析方法,并统计分析各类影响因素显著性大小.结果显示,南京石塘人家美丽乡村空间活力在时间维度上,工作日和休息日的乡村活力存在较大差异,周末与节假日相比活力变化趋势相同,峰值更高;空间维度上,乡村建成环境较完善区域的人口聚集程度较高;影响因素上,公共服务设施对美丽乡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