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三个方面,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中笔者阐述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同时结合了中职学生的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需求,提出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中職计算机 专业教学 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179-01
科学计算机技术随着当今社会科学与技术飞速地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了每一个领域之中。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逐渐成熟,很多大型、新型的社会企业越来越需要具有专业素质以及技术的计算机人才。就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而言,如何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与水平,快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目前摆在中职学生面前最大的难题。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起步比较晚,虽然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比较滞后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知识教授的安排上非常随意,对教学的目的性严重缺乏重视。教师在上课之后只是随便的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课后去解答,或者是在课堂上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们按照固定的顺序去完成实验。另外,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没有专业的教科书,教师在任课时没有系统的指导,缺乏一套与实际相结合,对学生就业实践有利的教学方案。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教师的传统理念中,计算机专业教学并不是实验性教学,而是一种理论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思路,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缺少了试验思路,限制了学生们进行实验的思想。教师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教学,学生们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同时也不能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非常差。
(三)满足不了现代的差异化教学目的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更不会有相同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并不能差别化的对待每个学生,同时也就不能满足现代的差异化教学。
(四)硬件教学比较落后
虽然很多中职学校都提倡计算机专业教学,但是由于受教育经费的限制,很多学校都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条件,一是由于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的配置比较落后,很多新型的计算机软件都不能安装;二是由于后期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很多计算机都缺乏后期维护,所以时间一久,学校可以利用的计算机就越来越少。
(五)实践教学的方法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PPT进行教学演示,课程结束之后,学生看似理解了,但是实际上还是不会实际操作。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与学生进行互动,也没有给学生布置任务,帮助学生分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二、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的有效对策
(一)对于相关的信息要广泛搜集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注重的就是实践教学,教师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合理、科学的安排教学方案,对一些帮助不大、实践性不强的教学内容可以舍弃。在教学实际中要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要认真梳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对实践环节的主次教学进行明确。在教学结构上,要将实践与理论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综合与联系,加强制作、实践、维护等各项技能的培训,在教学实践中保证学生得以提高自身的各项技能,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求。
(二)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重以学生为本
在进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时要将学生们的思维发展作为课程目标,对他们的思维进行明确规定,由于中职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逐渐完善与发展的时期,所以对于中职学生要进行兴趣培养。第一,要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兴趣。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们的兴趣。第二,要提高学生们的理论兴趣。指的就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技术方面提高兴趣。激发了学生们对这些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不断活跃思维,乐于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也乐于分析和思考。
(三)采取现今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一,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竞赛结束后教师在加以适当的总结,对相关的知识理论进一步说明,并且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进行相互讨论与发言。第二,不断完善学生们的理论知识,由于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硬件不断更新换代,学生们在学习时要确保学生可以最快地掌握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
三、结语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们可以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与新理论,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便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叶丕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管理研究,2011(03).
[2]胡艳辉.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04).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中職计算机 专业教学 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179-01
科学计算机技术随着当今社会科学与技术飞速地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了每一个领域之中。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逐渐成熟,很多大型、新型的社会企业越来越需要具有专业素质以及技术的计算机人才。就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而言,如何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与水平,快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目前摆在中职学生面前最大的难题。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起步比较晚,虽然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比较滞后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知识教授的安排上非常随意,对教学的目的性严重缺乏重视。教师在上课之后只是随便的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课后去解答,或者是在课堂上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们按照固定的顺序去完成实验。另外,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没有专业的教科书,教师在任课时没有系统的指导,缺乏一套与实际相结合,对学生就业实践有利的教学方案。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教师的传统理念中,计算机专业教学并不是实验性教学,而是一种理论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思路,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缺少了试验思路,限制了学生们进行实验的思想。教师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教学,学生们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同时也不能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非常差。
(三)满足不了现代的差异化教学目的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更不会有相同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并不能差别化的对待每个学生,同时也就不能满足现代的差异化教学。
(四)硬件教学比较落后
虽然很多中职学校都提倡计算机专业教学,但是由于受教育经费的限制,很多学校都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条件,一是由于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的配置比较落后,很多新型的计算机软件都不能安装;二是由于后期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很多计算机都缺乏后期维护,所以时间一久,学校可以利用的计算机就越来越少。
(五)实践教学的方法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PPT进行教学演示,课程结束之后,学生看似理解了,但是实际上还是不会实际操作。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与学生进行互动,也没有给学生布置任务,帮助学生分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二、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的有效对策
(一)对于相关的信息要广泛搜集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注重的就是实践教学,教师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合理、科学的安排教学方案,对一些帮助不大、实践性不强的教学内容可以舍弃。在教学实际中要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要认真梳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对实践环节的主次教学进行明确。在教学结构上,要将实践与理论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综合与联系,加强制作、实践、维护等各项技能的培训,在教学实践中保证学生得以提高自身的各项技能,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求。
(二)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重以学生为本
在进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时要将学生们的思维发展作为课程目标,对他们的思维进行明确规定,由于中职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逐渐完善与发展的时期,所以对于中职学生要进行兴趣培养。第一,要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兴趣。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们的兴趣。第二,要提高学生们的理论兴趣。指的就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技术方面提高兴趣。激发了学生们对这些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不断活跃思维,乐于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也乐于分析和思考。
(三)采取现今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一,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竞赛结束后教师在加以适当的总结,对相关的知识理论进一步说明,并且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进行相互讨论与发言。第二,不断完善学生们的理论知识,由于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硬件不断更新换代,学生们在学习时要确保学生可以最快地掌握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
三、结语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们可以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与新理论,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便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叶丕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管理研究,2011(03).
[2]胡艳辉.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04).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