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载体。结合河海大学所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实践,提出管理制度的整体设计,从工作站建设驱动力视角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机制的对策和建议,指出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并重的互利共赢合作机制既是平衡校企双方权益的基础,也是平台内生驱动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合作机制 工程实践教育 培养模式 驱动力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142-03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创新领域的世界级难题,也是一项与政策、资金、市场、资源、环境等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加强产学研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有:政府主导产学研工作并制订产学研相关政策和法规;政府设立专门计划或项目直接支持产学研结合;建立产学研服务和研究机构;鼓励产学研各方自发合作,促进成果转化。[1]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逐年加大,鼓励产学研合作,包括项目、人才、平台等方面的合作。[2][3]
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项目,由企业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培训为主要任务的机构。工作站既是规模企业与学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4][5]
一、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运行现状
为保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规范运行,政府部门制定了《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进站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学校和企业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及一系列管理制度和鼓励政策,大力推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
(一)成立管理机构,构建双方参与管理、监督机制
每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成立管委会、项目团队、督导组。管委会由企业(技术)负责人、企业项目负责人(企业导师)、学校管理部门领导及导师代表组成。[6]
(二)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工作站项目化管理,实现校企利益共享
工作站制度体系是动态完善过程,是长效运作的保证,主要包括管委会例会制度、考勤制度、双导师制度、督导制度、三方联动制度、企业导师的遴选与培训办法、技术保密制度以及进站项目的审批流程、合约管理制度、中期检查、结项验收、出站考核、奖惩制度等项目化管理制度。
(三)构建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校企双方内生驱动力的形成
产学研平台发展应坚持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并重,这是平台可持续发展和平衡校企双方权益的基础。针对不同类型平台研究长期有效运行的机制,如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权益分享机制、创新项目与工作站一体化运作机制、校企导师互动机制等。
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因素
河海大学与部分江苏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过去三年的实践中,得到一些企业的充分肯定和欢迎,但在工作站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其良性发展和功能发挥的问题,主要有:
1.领导和校企导师认识不到位。研究生工作站作为新生事物,不仅学校和企业领导要有战略眼光,而且研究生、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等各参与主体更要有清醒认识。有的学校导师因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任务重,研究生是项目研究的有力助手,而不愿意把研究生这一科研资源派去工作站;有的导师认为研究生去企业后与研究生面对面的交流很少,担心他们在企业完成的论文质量难以保证,会影响导师自身声誉;有的研究生认为企业管理制度太严格,不适用于进站研究;有的企业担心研究生深度参与项目开发会泄露技术秘密,不让研究生参与关键技术开发或项目全过程。
2.研究生的工作任务和经费投入的计划性不够。有的企业十分重视人才战略,已经把参与人才培养看成自身的一种责任,在研究生工作站投入充足经费;有的企业研发项目受经济环境因素、销售形势影响较大,项目有时容易中止,经费投入计划性不强,导致进站研究生任务波动较大。
3.企业导师缺乏指导研究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高级职称人员少,不重视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导致一些技术人员虽然技术水平较高,能得到行业认同,但没有职称,这给高校聘任企业研究生导师带来困难,有的企业导师不会提出合理的较系统的研究任务,经常是就事论事;有的企业导师不善于和研究生交流,遇到技术问题时由于思维习惯、工作方法、理论功底等原因,缺少分析讨论环节,出现指导不到位、研究生工作任务轻重差异大等现象。
4.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和防止企业技术泄密的存在的矛盾。研究生论文经常会涉及企业研发项目的核心技术,但论文中创新点和核心技术讲述全面,则在学位论文审阅、数据库公开后会造成技术泄密,或者研究生到该企业的同行企业就业给工作站造成损失。在学校技术保密相关实践中,主要限于军工科研项目相关论文的保密,对企业技术的保密没有先例。
三、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驱动力机制
从工作站长效运行的动力机制分析,以下几个方面都可以支持工作站的可持续发展:
1.有利于校企协同创新。在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高校肩负着重要责任,是主要的技术源头,而企业在成果转化、市场、经费等方面有优势,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一定能够在协同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2.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工作站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探索。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在真刀真枪开展科技研发实践中才能真正得到培养。
3.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生进站工作,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另一方面充实技术力量,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参与国家战略。
4.有利于企业人才引进。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规模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和研究生就业的新途径。通过一年的实践,企业与研究生可以相互深入认识,增强研究生就业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可以成为规模企业用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可为科教强省、人才强省战略作出一份贡献。 5.有利于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缩短工作适应期。完全在校园培养的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往往有较长的适应期。通过工作站的实践,研究生在技术层面、文化层面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
6.有利于减轻研究生经济压力。在工作站实践期间,所有企业都能按照有关管理规定给予研究生必要的工作生活补贴,不少企业的研究生都能获得见习生待遇(每月1500-3000元不等)。
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驱动力类型分析
1.双向内生驱动型。校企双方根据各自发展需要自发合作,都认为能从工作站获得各自利益,具有内生驱动力,机制相对完善,可实现共赢,可持续发展。校企双方不断完善自身合作机制,形成可持续内生驱动力,政府的重点扶持能有效促进其良性发展。
2.外部激励驱动型。在政府和社会的经费、资质、荣誉等激励下校企双方形成的合作,无长远目标规划,多随项目完成而终止,具有阶段性特点,难以持续发展。校企双方转变观念,调整机制,激发并形成内生驱动力;政府政策适用于启动扶持,兼有营造氛围功能,若能激发内生驱动力,才可持续发展。
3.单向驱动型。合作一方单方面有目的驱动,一方积极主动,另一方被动或无能力、无投入地合作,停留在形式上的合作平台,不可持续发展。校企双方必须寻找结合点和突破口,建立合作机制,政府不宜鼓励和简单撮合,搞“拉郎配”。
五、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对策及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形式新颖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必须在学校导师中加强宣传,使每位老师清楚这一平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的功能,增强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主人翁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鼓励更多的师生创新团队投身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论文要求方面,学校导师也需要更新观念,不能以学术型学位论文的标准进行评价,并且应适应论文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2.完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建议地方政府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专项,对通过省级认定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或优秀项目给予经费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技术投入的风险,提高企业、学校对这一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建议教育厅“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优先支持工作站项目,或者划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支持工作站项目。学校设立研究生创新教育专项经费与工作站一体化运作,是工作站经费投入的突破口。建议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时优先支持研究生工作站申报的项目。
3.加强企业导师队伍建设。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是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相关机制和制度的重要环节,其中企业导师是工作站有效运行的关键。企业要重视企业人员的职称评审,积极推荐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研究生培养;学校规范遴选、选聘企业研究生导师的工作,定期对企业导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并落实企业导师的待遇。
4.加强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日常运行需要制度保障,作用发挥依靠机制来保障,因此校企应在实践中重视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并抓好制度的落实,建立项目化管理的流程、合约管理的考核机制、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双导师制、技术保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机制,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5.加强示范点建设。抓好工作站示范点建设是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模式进一步推广的重要途径。选择若干个条件较好、有代表性的工作站,通过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参与、职能部门和企业的有效沟通及管理,在1~2年内形成理想的育人成果和机制研究成果,同时加强经验总结,为其他工作站提供有益借鉴。
6.加强工作协调,形成发展合力。目前政府不同部门都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形式多样的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出发点都是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落脚点都是促进成果转化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企业院士工作站、科技镇长团等都能有机结合,建议政府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切实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成效。
7.完善技术保密措施。研究生工作站在研究生论文阶段和就业中,容易造成技术泄密。如果技术保密工作不到位,企业让研究生深度参与技术开发将成为空话,论文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为此,建议学校完善学位论文保密制度,更好地适应当前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趋势,有效防止因论文而泄密企业技术秘密。另外要加强法制宣传,让研究生自觉提高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本人与工作站企业签订的保密协议。
六、结语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无论作为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还是产学研合作平台,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要能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建立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并重的互利共赢合作机制,使参与各方获得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使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真正成为校企科技合作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行业产业重大需求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项目的源头。
[ 参 考 文 献 ]
[1] 罗道全.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1):62-64.
[2] 左健民,张丽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02,(05):115-117.
[3] 吴秋凤.研究生培养“基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5):125-126.
[4] 沈金荣,雷凯,束龙仓.研究生工程实践教育平台的实践与机制研究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31-135.
[5] 郑江英,陈芳清,刘敏,林畅.共建研究生创新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11,(01):44-45,47.
[6] 沈金荣,雷凯.当前中国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05):92-96.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合作机制 工程实践教育 培养模式 驱动力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142-03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创新领域的世界级难题,也是一项与政策、资金、市场、资源、环境等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加强产学研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有:政府主导产学研工作并制订产学研相关政策和法规;政府设立专门计划或项目直接支持产学研结合;建立产学研服务和研究机构;鼓励产学研各方自发合作,促进成果转化。[1]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逐年加大,鼓励产学研合作,包括项目、人才、平台等方面的合作。[2][3]
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项目,由企业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培训为主要任务的机构。工作站既是规模企业与学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4][5]
一、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运行现状
为保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规范运行,政府部门制定了《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进站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学校和企业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及一系列管理制度和鼓励政策,大力推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
(一)成立管理机构,构建双方参与管理、监督机制
每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成立管委会、项目团队、督导组。管委会由企业(技术)负责人、企业项目负责人(企业导师)、学校管理部门领导及导师代表组成。[6]
(二)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工作站项目化管理,实现校企利益共享
工作站制度体系是动态完善过程,是长效运作的保证,主要包括管委会例会制度、考勤制度、双导师制度、督导制度、三方联动制度、企业导师的遴选与培训办法、技术保密制度以及进站项目的审批流程、合约管理制度、中期检查、结项验收、出站考核、奖惩制度等项目化管理制度。
(三)构建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校企双方内生驱动力的形成
产学研平台发展应坚持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并重,这是平台可持续发展和平衡校企双方权益的基础。针对不同类型平台研究长期有效运行的机制,如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权益分享机制、创新项目与工作站一体化运作机制、校企导师互动机制等。
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因素
河海大学与部分江苏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过去三年的实践中,得到一些企业的充分肯定和欢迎,但在工作站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其良性发展和功能发挥的问题,主要有:
1.领导和校企导师认识不到位。研究生工作站作为新生事物,不仅学校和企业领导要有战略眼光,而且研究生、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等各参与主体更要有清醒认识。有的学校导师因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任务重,研究生是项目研究的有力助手,而不愿意把研究生这一科研资源派去工作站;有的导师认为研究生去企业后与研究生面对面的交流很少,担心他们在企业完成的论文质量难以保证,会影响导师自身声誉;有的研究生认为企业管理制度太严格,不适用于进站研究;有的企业担心研究生深度参与项目开发会泄露技术秘密,不让研究生参与关键技术开发或项目全过程。
2.研究生的工作任务和经费投入的计划性不够。有的企业十分重视人才战略,已经把参与人才培养看成自身的一种责任,在研究生工作站投入充足经费;有的企业研发项目受经济环境因素、销售形势影响较大,项目有时容易中止,经费投入计划性不强,导致进站研究生任务波动较大。
3.企业导师缺乏指导研究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高级职称人员少,不重视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导致一些技术人员虽然技术水平较高,能得到行业认同,但没有职称,这给高校聘任企业研究生导师带来困难,有的企业导师不会提出合理的较系统的研究任务,经常是就事论事;有的企业导师不善于和研究生交流,遇到技术问题时由于思维习惯、工作方法、理论功底等原因,缺少分析讨论环节,出现指导不到位、研究生工作任务轻重差异大等现象。
4.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和防止企业技术泄密的存在的矛盾。研究生论文经常会涉及企业研发项目的核心技术,但论文中创新点和核心技术讲述全面,则在学位论文审阅、数据库公开后会造成技术泄密,或者研究生到该企业的同行企业就业给工作站造成损失。在学校技术保密相关实践中,主要限于军工科研项目相关论文的保密,对企业技术的保密没有先例。
三、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驱动力机制
从工作站长效运行的动力机制分析,以下几个方面都可以支持工作站的可持续发展:
1.有利于校企协同创新。在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高校肩负着重要责任,是主要的技术源头,而企业在成果转化、市场、经费等方面有优势,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一定能够在协同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2.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工作站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探索。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在真刀真枪开展科技研发实践中才能真正得到培养。
3.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生进站工作,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另一方面充实技术力量,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参与国家战略。
4.有利于企业人才引进。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规模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和研究生就业的新途径。通过一年的实践,企业与研究生可以相互深入认识,增强研究生就业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可以成为规模企业用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可为科教强省、人才强省战略作出一份贡献。 5.有利于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缩短工作适应期。完全在校园培养的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往往有较长的适应期。通过工作站的实践,研究生在技术层面、文化层面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
6.有利于减轻研究生经济压力。在工作站实践期间,所有企业都能按照有关管理规定给予研究生必要的工作生活补贴,不少企业的研究生都能获得见习生待遇(每月1500-3000元不等)。
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驱动力类型分析
1.双向内生驱动型。校企双方根据各自发展需要自发合作,都认为能从工作站获得各自利益,具有内生驱动力,机制相对完善,可实现共赢,可持续发展。校企双方不断完善自身合作机制,形成可持续内生驱动力,政府的重点扶持能有效促进其良性发展。
2.外部激励驱动型。在政府和社会的经费、资质、荣誉等激励下校企双方形成的合作,无长远目标规划,多随项目完成而终止,具有阶段性特点,难以持续发展。校企双方转变观念,调整机制,激发并形成内生驱动力;政府政策适用于启动扶持,兼有营造氛围功能,若能激发内生驱动力,才可持续发展。
3.单向驱动型。合作一方单方面有目的驱动,一方积极主动,另一方被动或无能力、无投入地合作,停留在形式上的合作平台,不可持续发展。校企双方必须寻找结合点和突破口,建立合作机制,政府不宜鼓励和简单撮合,搞“拉郎配”。
五、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对策及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形式新颖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必须在学校导师中加强宣传,使每位老师清楚这一平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的功能,增强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主人翁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鼓励更多的师生创新团队投身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论文要求方面,学校导师也需要更新观念,不能以学术型学位论文的标准进行评价,并且应适应论文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2.完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建议地方政府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专项,对通过省级认定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或优秀项目给予经费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技术投入的风险,提高企业、学校对这一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建议教育厅“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优先支持工作站项目,或者划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支持工作站项目。学校设立研究生创新教育专项经费与工作站一体化运作,是工作站经费投入的突破口。建议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时优先支持研究生工作站申报的项目。
3.加强企业导师队伍建设。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是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相关机制和制度的重要环节,其中企业导师是工作站有效运行的关键。企业要重视企业人员的职称评审,积极推荐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研究生培养;学校规范遴选、选聘企业研究生导师的工作,定期对企业导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并落实企业导师的待遇。
4.加强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日常运行需要制度保障,作用发挥依靠机制来保障,因此校企应在实践中重视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并抓好制度的落实,建立项目化管理的流程、合约管理的考核机制、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双导师制、技术保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机制,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5.加强示范点建设。抓好工作站示范点建设是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模式进一步推广的重要途径。选择若干个条件较好、有代表性的工作站,通过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参与、职能部门和企业的有效沟通及管理,在1~2年内形成理想的育人成果和机制研究成果,同时加强经验总结,为其他工作站提供有益借鉴。
6.加强工作协调,形成发展合力。目前政府不同部门都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形式多样的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出发点都是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落脚点都是促进成果转化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企业院士工作站、科技镇长团等都能有机结合,建议政府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切实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成效。
7.完善技术保密措施。研究生工作站在研究生论文阶段和就业中,容易造成技术泄密。如果技术保密工作不到位,企业让研究生深度参与技术开发将成为空话,论文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为此,建议学校完善学位论文保密制度,更好地适应当前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趋势,有效防止因论文而泄密企业技术秘密。另外要加强法制宣传,让研究生自觉提高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本人与工作站企业签订的保密协议。
六、结语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无论作为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还是产学研合作平台,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要能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建立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并重的互利共赢合作机制,使参与各方获得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使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真正成为校企科技合作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行业产业重大需求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项目的源头。
[ 参 考 文 献 ]
[1] 罗道全.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1):62-64.
[2] 左健民,张丽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02,(05):115-117.
[3] 吴秋凤.研究生培养“基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5):125-126.
[4] 沈金荣,雷凯,束龙仓.研究生工程实践教育平台的实践与机制研究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31-135.
[5] 郑江英,陈芳清,刘敏,林畅.共建研究生创新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11,(01):44-45,47.
[6] 沈金荣,雷凯.当前中国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05):92-96.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