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重灾区——街边小吃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l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边小吃,你还敢吃吗?
  麻辣烫、烤串、毛鸡蛋、凉皮、米线、海鲜大排挡……说到这些街边小吃,相信很多人已经垂涎欲滴。但是当厕所、福尔马林、老鼠肉、地沟油…这些字眼和小吃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不知道在你的脑子里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街边小吃中的猫腻,顺便也学一下在家如何做小吃。
  小编的话
  1906年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根据其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的生活体验写成的纪实小说《丛林》时,他发现,即使在美国,一个世纪前其食品生产行业同样处于“丛林状态”。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在吃早餐时读到该书,突然“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罗斯福随后与辛克莱见面,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创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前身。
  2011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和34名网络志愿者,共查阅17268篇报道,约1000万字,筛选出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2107篇,制作了2849条记录。随后相继完成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2004-2011)》、《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与《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应有的态度》三篇文章。
  2012年6月,吴恒及志愿者创建了“掷出窗外”网,并公开食品安全资料库数据。在这些由媒体公开报道的食品安全新闻汇总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熟悉的各种食品。在这之中,街边小吃也不例外地成为食品安全重灾区。
  麻辣烫
  地沟油做麻辣烫
  霉烂豆干、地沟油、菜叶、粉条就凑成了一碗“麻辣烫”,工商所执法人员在金乡路查获一黑食品加工点时看到的画面。
  执法人员赶到某居民院内,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内,一张双人床占据了房间的大半,没有来得及整理的被褥和加工“麻辣烫”的原料混在一起。
  一个男子正在忙着炒辣椒,灶间里散发着一股臭味。在床底,执法人员查获了一塑料桶地沟油。
  加工者徐某交代,为了节省成本,他低价购进了一些低劣的原料。他加工的“麻辣烫”一般运到附近的市场、摊点和学校周边销售,因为每份才1.5元,销路不错。昨天,执法人员取缔了该处黑作坊。(半岛网)
  麻辣烫验出“罂粟”
  今年以来,五常市某麻辣烫店的生意异常火爆,只要吃过一次的人,几乎都会来吃第二次。所以这里的食客日益增加,每天就餐时间过后,店里仍食客如云,不少出租车司机也在此就餐,有些食客连汤都喝光了。
  这一现象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警觉,立刻将该店的汤底送到省刑事技术总队化验支队进行成分分析。化验支队科长王涛得出惊人结论:汤底含有罂粟成分,也就是人们所了解的鸦片。目前,当地公安机关已对此店展开进一步调查。
  警方提醒,如果一些商家在食品中放了罂粟壳等致人产生依赖性的毒品,就会让食客对他家的食品“难分难舍”,使人不知不觉地“吸毒”;如果一段时间以来,你总是想吃某一食物,就该注意了,没准就是吃了含有毒品的食物,导致产生依赖,如果长期食用,就会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黄肌瘦、犯困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损害,甚至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等症状。(东北网)
  烤肉烤串
  羊肉串是死猪肉?
  羊肉串——成都特色的一大“名小吃”,历来以价廉物美香辣可口而令人垂涎。然而你吃过1元钱10串的羊肉串吗?
  一段时间来,位于成都春熙路附近的两家烧烤店1元钱10串的羊肉串可令人们大饱了“口福”,高峰时一度对交通形成阻塞……一位老板披露,每天食客从此“疯抢”吃掉的羊肉串约高达10万串。
  这些“羊肉串”价格缘何低廉得如此离奇?记者在艰难追踪中发现了令人惊心的黑幕———这些“羊肉串”来源于一个涉嫌利用病死猪肉加工成“羊肉串”的“地下加工厂”……
  一位老板坦言,实际他们这些“羊肉串”都是猪肉(精瘦肉),“只要味道好,谁会吃得出你这是猪肉还是羊肉呢?”而这些用作烧烤的猪肉在市场上的批发价是每公斤13元,平均下来1串肉成本约1角钱,加上加工费、工钱和铺面租金,平均每串的成本约为3角钱。也就是说,必须每串卖到5角钱才能赚钱。这里的“羊肉串”卖得如此之“火”,附近十几家烧烤店的肉串均为每串5角钱,生意冷清。
  “那边每串才一角钱,你这里为何这么贵?”对此,这些店老板的反问吓了记者一跳:“1元钱10串,这样的羊肉串你敢吃哇?告诉你吧,那些肉都是歪肉(四川方言,意思是不干净的肉)!”
  12月5日,记者将暗访到的情况向成都市相关部门进行反映并引起高度重视。昨日中午,由成都市动物检疫总站、新都区畜牧、卫生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数十人迅速封锁了“羊肉串加工厂”,敲开铁门后,在一间不足一百平方米的作坊里,十几名工人正在加工“羊肉串”。10多台大冰箱里贮藏了大量待加工的猪肉。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加工作坊没有任何证件,是一个典型的“肉品加工黑窝点”。
  执法人员当场宣布对其取缔,并没收了作坊内所有的“羊肉串”和待加工的肉品。
  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从其检查病死猪肉多年的经验看,这些肉均显示出了“病死猪肉”的特征。(华西都市报)
  臭豆腐
  化学毒剂“催生”臭豆腐
  曾在南昌市万寿宫商城南门一臭豆腐摊点打工的王某向记者道出“臭豆腐”加工过程中的黑幕。
  王某在电话里称,他的工作是负责把做好的臭豆腐送到店里。
  “每天看着从脏兮兮的加工点做出的臭豆腐,一转眼成为人们津津有味的佳肴,我直恶心”,王某如是说。
  他说,豆腐都是老板请人加工的,加工豆腐的地方是在一个村子里,那里的卫生状况十分恶劣。
  用发霉的黄豆做豆腐也是常有的事,豆腐加工工具污秽不堪。特别是在夏天,豆腐做好之后,根本没有盖住,苍蝇乱飞。
  臭豆腐通常是新鲜豆腐经过发酵、腌制、配汤等程序完成的。
  白豆腐要变成臭豆腐,正常情况下是将白豆腐放置一段时间,使之自然发酵变臭。但这样的话,时间太长,影响生意。   一些不良小贩为加大生产量,就干脆往白豆腐里注入化学成分,催化豆腐很快变臭。残留在豆腐内的化学成分存在毒性,对人体危害很大。
  “我们从来不吃臭豆腐的”,王某说。他还透露,为了让汤料更加好吃,老板还向臭豆腐的汤料里加些罂粟壳。此外,还用不干净的油来炸臭豆腐。这样的臭豆腐吃多了容易引起肠胃疾病。(江南都市报)
  包子
  猪肉瘤配做包子馅
  有市民举报,南宁一些不良商贩居然购买猪身上的肉瘤,市民怀疑是用来做包子馅。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暗访。
  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他常去南宁市五一路上的淡村菜市买菜,发现卖猪肉的摊位上时有猪肉瘤出售,售价每公斤4元,经常有人买来做肉包子馅。
  7月10日上午9时30分,记者来到淡村菜市,询问猪肉摊主是否有肉瘤卖。一名摊主说:“肉瘤已经卖完了。”记者问:“这么好卖呀?”摊主说:“那当然,肉瘤便宜,用肉瘤来做包子的肉馅,能省不少钱,许多卖包子的店主一大早就来购买。”
  7月11日早上8时30分,记者再次来到淡村菜市。当时市场内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一名中年男子提着一个大菜篮径直来到一个猪肉摊前,把摊主刚从肥肉上割下的肉瘤全买下,此外还要了2公斤腿肉。20多分钟后,又有一名妇女来买肉瘤和腿肉,然后走进了菜市附近一个包子店。店内一名男子正在做包子,不断有人来买包子。因包子店面较小,馅料的加工处设在里间,记者无法进入。
  当天下午,记者又走访了市内的金牛桥菜市和秀厢菜市,看到市场内的猪肉摊上都有肉瘤出售,价格在3~4元/公斤不等。
  摊主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这些肉瘤都是用来做包子馅的,这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一名曾在小笼包店打工的知情者告诉记者,她工作的那家位于友爱路秀厢菜市的小笼包店,老板为了减少成本,也经常将肉瘤掺上猪肉来做馅,时间长了,猪肉摊的老板还送货上门。
  南宁市畜牧兽医站监督科的陈科长说,肉瘤是长在猪身上的淋巴结,不能食用。
  因为淋巴结本身是一个防疫系统,起到杀灭病毒和细菌的作用,所含的病菌也比较多。商贩用淋巴结来做包子馅,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南国早报)
  油条油饼
  油条八成铝超标
  北京市卫生局近日对街头早点摊出售的早点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查,结果发现街头油条的卫生合格率只有22.2%。
  据介绍,市卫生局近日对早点摊的煎炸油和油条、油饼进行了专项卫生监督检查并对食用的煎炸油、油条、油饼进行了卫生检测,共抽检了16个单位和31个个体早点摊铺。经检测煎炸油全部合格,但在油条、油饼检测中铝含量却严重超标,合格率只有22.2%。经卫生部门调查,油条、油饼铝含量主要是在油条中加入了疏松剂硫酸铝钾,即明矾。对此卫生行政部门已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停止生产经营活动,查找原因,改变工艺配方。同时依照《食品卫生法》进行了行政处罚。
  卫生行政部门告诫消费者,要慎食油条、油饼等油炸食物,铝含量超标虽然不像其他有毒食品那样会吃死人,但过量摄入铝对人体有害,可能会导致老年性痴呆症。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市卫生局将加大对油条、油饼的监督检查,同时要求从事油条、油饼生产的经营单位,要按照国家卫生标准使用明矾(油条中铝含量最高限量为100毫克/千克),不得擅自或滥用明矾。一经查出则停止其生产经营活动。(北京青年报)
  黑窝点用敌敌畏熏美味油条
  “李沧河南庄有个小区的仓库是个油条加工点,业主每天往屋里打农药,被农药熏过的油条还拿出来卖给周边居民!”6月23日上午,市民刘先生向本报反映了这一情况。
  按照刘先生的提示,记者来到了位于李沧河南庄某小区仓库里的加工点。还没有走进该仓库,一股刺鼻的农药味就迎面而来。记者随后在该加工点内看到,流着污水的地面上,堆着几袋敞着口的面粉,一名男子正在旁边和面,另外一个人正在用手收拾着油锅,旁边的一张桌子上摆着大半筐油条,整个屋里充斥着农药味。
  随后,记者与李沧分局浮山路工商所取得联系,浮山路工商所执法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看到工商执法人员到来,业户显然慌了神,急忙收拾起摆在外面的油条。
  执法人员在加工房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个还有大半瓶液体的瓶子,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该药竟然是剧毒农药敌敌畏!当执法人员问他干什么用时,隋某理直气壮地说:“房里每天蚂蚁乱跑、苍蝇蚊子乱飞,我拿它来灭蚊子,也是为了干净!”据他介绍,每天都要打一次农药,打的时候都很注意,尽量不靠近油条打药!“我的油条味道不错,很多顾客都是回头客!”隋某得意地说。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该加工点没有营业执照,属无证经营,当场将该加工点依法取缔。(半岛都市报)
  毛鸡蛋
  毛蛋含大量病菌危害大
  用竹签穿起成串的毛蛋,在铁板上反复煎烤后,吃起来很香,这是我市街头常见的小吃。但这“营养美味”的毛蛋,暗藏卫生隐患。
  在南七商业大厦旁,记者看到一个小摊前,黑乎乎的铁板放在炉子上,铁板上粘着厚厚的一层油污,用竹签穿成串的毛蛋经过反复煎烤后变成了酱色,发出淡淡的臭味儿,摊主用铁铲将毛蛋铲来铲去,一只手抓些调料放在上面,一个矿泉水瓶子里不知装的什么东西,一会儿往毛蛋上倒一点儿。记者看到有些毛蛋已经能看出小鸡的雏形,看记者站在这里观望,摊主热情地说:“尝尝吧,香得很!”记者以不干净为由拒绝,摊主说,不用担心,跟鸡蛋一样,比鸡蛋营养高得多,有人专门买给小孩和孕妇吃。似乎是印证摊主的话,一个小伙子买了两串,在路边吃得津津有味。他也告诉记者:“很多人都不敢吃,其实毛蛋是大补!”
  一位刘医生告诉记者,毛蛋是鸡蛋在孵化过程中,中止发育的“死胎”。毛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以前人们用毛蛋给孩子补身子,是因为当时很多幼儿蛋白质摄入量不足,而现在缺乏蛋白质的孩子不多。刘医生还说胚胎自然中止发育的原因很多,其中细菌感染、含重金属过量、患病是主要原因。由于毛蛋比较容易变质,几乎100%含有病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等,食用后容易造成消化道疾病,严重的会导致中毒。(青岛晚报)
  街边小吃引发多种疾病
  总能看见街边上一些小贩在卖各种小吃,人们往往图了方便,解了馋,但却没注意卫生问题。特别是如今已进入夏季,吃路边摊的东西更要注意卫生,否则会给身体带来疾病和隐患。
  路边小摊贩用油难保证
  在卫生环境很差的地方,卖早点的小摊贩通常是没有卫生许可证的。所以炸油条、油饼用的油很难保证卫生,个别摊贩甚至使用地沟油来制作早点,用黑油炸出金黄薄脆的早点,这样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此外,小摊上用的面粉并没有通过国家卫生标准,其中的过氧化苯甲酰,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增白剂含量很可能是超标的,会造成人体维生素的缺乏。
  露天快餐难达卫生标准
  餐具不经消毒会存在交叉传染,但不是说吃了这样的食物就会得病,因为有一些易患因素。如家族遗传的体质,或经常频繁吃街边小摊的食品;或年龄大抵抗力低。还有一些餐饮人员自身健康状况不明,可能没有健康证,如果吃了这些人提供的食物,传染疾病的几率会更大。
  夏天最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在这种没有任何卫生许可,卫生环境又极差的路边吃盒饭,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经常发生的。中午是一天最热的时候,盒饭里的饭菜混在一起,很容易变味儿、变质,而且温暖的环境又适合细菌生存和繁殖。
  路边的快餐都是加工好了拿出来卖,对菜、肉的处理谁都看不见。按《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制作食品的原料要进行择、洗、切、削的加工,肉品生熟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尤其是餐饮具和加工器具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而这些要求大部分露天快餐摊都达不到,所以最好别吃。
其他文献
在《混血时代》中,面对彝族母语文化在当下面临的境况,彝族诗人阿库乌雾以新颖独特的意象形式和别开生面的“混血理论”,进行分析.一方面深刻认识到彝族母语文化的缺陷,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