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58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课时间:2014年9月4日下午第四节
  【启动模式:朗读与议论】
  师:拿到教材,大家有没有发现书薄薄的,但很好看?先看封面,左上角是什么?
  生(齐):编钟。
  师:对,战国编钟。音乐,穿过几千年悠悠传来,涤荡我们的心灵。再看封面下面部分,是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的是以后要学到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再打开课本的目录,我们以后的大概十个星期时间要学习这样的几个专题——“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看到了么?
  生(齐):看到了。
  师:我们先来看“向青春举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就跟“青春”话题有关。题目大致是这样的——有人说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这是自欺欺人,没有什么是不朽的。高考作文命题并不神秘,原来考的就是我们高一入学时候学的第一个专题“向青春举杯”。所以,课本可要学好了,是吧?
  生(齐):是的。
  师:这个专题的学习方式,编者也做了提示。看到了吧?是什么?
  生(齐):活动体验。
  师:什么活动?大家猜一猜?
  (众沉默)
  师:把课本打开到第三页看一看,看看什么方式?
  生(齐):吟诵青春。
  师:诵,就是朗诵,那什么是吟?“吟”跟“诵”那个境界更高啊?
  生(齐):吟。
  师:吟!啊,多好听啊!吟是有节奏地读出来,吟诵,就是我们不仅仅是有声音地朗读,还要有节奏地朗读。下面我们就一起吟诵青春。课前,大家对《沁园春·长沙》已经预习过两次了,我们也进行了检查。到现在为止,大家已经都会默写了,尽管个别字还不准确,但是都已经背得了。不过背诵和吟诵还不是一回事,吟诵要求有节奏、有声音地朗读出来。那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诗,在此基础上每一个人准备挑一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吟诵。
  (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师:既然是活动体验,大家就要充分地去体验。刚刚大家朗读得不是很热烈,不是很有激情。再给大家半分钟时间准备。
  (生放声朗读)
  师:好,时间到,谁先来吟诵青春,吟诵自己喜欢的句子?谁先来?
  (一男生首先举手)
  生1:是后面的,下阕的。
  师:嗯,下阕的,开始读。
  生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生齐鼓掌)
  师:读得怎么样?你来评价一下。
  生2:慷慨激昂。
  师:慷慨激昂,评价蛮高的,所以大家都鼓掌了。(面向男1)你读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觉?
  生1:慷慨豪迈之情洋溢在胸腔之内。
  师:好,请坐!谁再来?(等待了一会儿)嗯,有请!
  生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师:嗯,怎么样?自己觉得怎么啊?
  (生鼓掌)
  师:朗读的时候,你眼前出现了什么?
  生3:就是觉得眼前浮现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画面。
  师:这个画面,你愿意表演出来吗?
  生3:好的。
  (生齐鼓掌)
  师:可以到讲台这儿来吗?
  (生3跑到讲台,生再鼓掌)
  师:你现在就是青年毛泽东,你就站在湘江边上,看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画面,你能不能通过眼神、动作把画面形象地表现出来?
  (生齐鼓掌。生3沉默)
  师:眼神,还有这个头动,头怎么动?
  生3:朝上和往下
  师:好,你来试试。
  (生3表演后,生齐鼓掌)
  师:嗯,你刚刚说,朝上看、朝下看,其实就是“仰视”和“俯视”。一仰一俯,一上一下。好,你既然已经表演了,而且大家很肯定。那不妨再奖励你机会,让你多表演一些。
  (生笑)
  师:作者现在站在湘江边上,你看到了哪些图画?刚才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还有什么画面?
  众:万类霜天竞自由。
  师:能看到“万类”吗?这是总体概括。他能看到的画面还有哪些?在什么地方?
  众:前面。
  师:对,就是前面的几句。前面还写了哪些具体的画面?
  男2:湘江北去。
  师:湘江北去,嗯,这个是可以看到的。
  男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师:嗯。你提到“看”这个字,我想提一个问题——“看”到的具体画面有哪些?当这个“看”字正式出现的时候,它实际上应该不应该包含上面的内容?
  众:不应该。
  师:那么这个“看”包含哪些画面?能不能一个一个地把它说出来?
  众:万山红遍。
  师:然后?
  众:层林尽染。
  师:还有么?
  众: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师:还有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对“看”的内容进行总体概括,是不是?一个“看”字引起了下面的一系列的画面。那么“看”这个字,在诗词当中,我们称它是什么字?
  (无人回答,都小声嘀咕)
  师:叫“领字”或“领起字”。它领起了下面几个句子?
  (有人说六句,有人说七句)
  师:应该是“六加一”句,七句。(面对生3)这七句的画面,我能不能请你把它整个演示出来?你有表演的天赋,刚刚的仰视、俯视很不错!我来读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你可以“看”了。
  生3: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边吟诵,边表演)   师:嗯,他扮演得最像的还是最初的那个“仰视、俯视”,那个头动得很准确。前面的那个“万山红遍”应该怎么看?还是停留在刚刚“鹰击长空”的视角上吗?“鹰”是小的,所以眼睛去看它的时候,应该是聚焦的。然后再看到水里的“鱼”,眼睛还是聚焦的。所以,在“鹰击长空”之前,眼睛要不要聚焦啊?
  生(齐):不要。
  师:前面“看万山红遍”,应该怎么看啊?
  生(齐):到处看。
  师:应该放开眼光,扫视吧。“万山”不是“一座山”啊,是无数的山。“看万山红遍”,视野开阔,好像万物都能看到,是吧?“万山红遍”,这个“红”是一大片吧,“红遍”,哪一个字很传神啊?
  生(齐):“遍”。
  师:一片红,江山一片红,“万山红遍”,所以目光要放开来。然后“层林尽染”,目光依然是要散开来的,山上的树林是一层一层的。“尽染”,哪一个字很传神?
  (有人说“尽”,有人说“染”)
  师:“染”好,“尽”也很好,说明染的程度怎么样啊?
  生(齐):深,广。
  师:“染”的程度怎么样?很深吧,到处像是染过了一样,什么颜色啊?
  生(齐):红色。
  师:秋天,霜打后,有一种树,容易变红,那是什么树?
  生(齐):枫树。
  师:枫树,枫林。停车坐爱——
  生(齐):枫林晚。
  师:霜叶红于——
  生(齐):二月花。
  师:“枫林”,“红于二月花”,是红色的。那你(面对生3)能不能再表演一下,面对“万山”,把这七个句子再表现一下,包括眼神、手势、头的转动,大家来看看他有没有进入角色。
  (生3表演后回到座位上,生齐鼓掌)
  师:刚才,他的视角调整非常好。“看万山红遍”的时候,他的头扬了一下,然后“漫江碧透”的时候,他的头呢,又低了一下,那么他为什么要调整这样的视角呢?你说,为什么?
  生4:因为江在地上。
  师:江在地上,在什么地上?“万山”,高于江面的那个群山。“层林”,也是在山上吧,所以这个时候他调整了一下,视角就有了层次,上、下。另外,这个山上的水,从距离的来讲,哪个近,哪个远?山远……
  生:水近。
  师:所以,江是近的吧,江就在眼前,江的远处就是山,对不对?
  生4:嗯。
  师:好,请坐。那么,大家有没有看到这幅画面的一个构图?“漫江碧透”,是水面,所以要平视,所以头要从看高处边城看低处,但是也不能低的太过,俯视,仰视。然后“漫江碧透”,这里哪一个字用的好啊?
  生(齐):透。
  师:透。“碧”是什么颜色啊?
  生(齐):绿色。
  师:哦,绿色。“碧透”,“透”,是如此的碧绿。大家发现,如果要把这个图画出来的话,色彩怎么样?
  生(齐):鲜艳。
  师:很鲜艳,怎么看到它鲜艳的啊?
  生(齐):“红遍”“碧透”。
  师:哦,红的和绿的,进行了对比。刚才是“层林尽染”,现在是“漫江碧透”,红绿相映,相映成趣。“百舸争流”,“百舸”,船多不多啊?
  生(齐):多。
  师:这里哪一个字用的好啊?
  生(齐):争。
  师:争,竞争。我请同学们综合起来把这个句子来欣赏一下。刚才这位同学(面对生3),已经向我们表演了一下,大家现在看看,画面很美,那么“美”在何处?来,请你把刚才分析的内容总结一下。
  生5:先看远处的山,万山,然后到山上的树,层林。然后呢,看到江中的船,争先恐后的行驶,然后一转眼看到了天上的鹰,然后呢,低下头来看到了水里的鱼。
  师:还可以更概括一点。
  (又请一位同学)
  生6:由远及近。
  师:哦,由远及近。还有呢?
  女4:由高到低。
  师:由高到低,由上到下。还有没有啦?
  女6:没有了。
  师:好,请坐。谁来补充?也用四个字,有节奏,好听一点,谁来说一说。
  (举手)
  生7:红绿相衬。
  师:嗯。还有没有啦?你请坐,谁再来说一说?
  (举手)
  生8:动静结合。
  师:动静结合,怎么看出来的啊?
  生8:“百舸争流”是动态,“万山”“层林”是静态的。
  师:说的对不对?对的呀。你看红遍群山、层林是不动的,静态的。然后呢,“百舸争流”,一下子动起来,那么下面的画面是什么?
  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师:刚才有一个动词“争”,这里的动词是什么?
  众:击。
  师:击,还有呢?
  众:翔。
  师:你看这个“击”,肯定有力量。“翔”这个词通常用于什么对象?
  众:鸟。
  师:现在是写“鱼翔”,词人把这个特点移到鱼的身上,说明鱼怎么样?
  众:游得快。
  师:鱼自由自在,毫无阻碍,是不是?所以作者最后来了一个总结,万类霜天竞——
  众:自由。
  师:那么这所有的画面组成起来,具有什么特征?你能不能用一两个词概括一下?写山,写水,写江水上的船,写天空中的雄鹰,写水里的鱼,概括起来,都有什么特点?来,你说。
  生9:生机勃勃。
  师:怎么看出来的啊?作者有没有点出来?
  生(齐):竞自由。
  师:很好,请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几句读一下,体味画面之美。   生(齐):“看万山红遍……竞自由”。
  师:下面,我们继续吟诵青春。好,谁再来?
  生1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师:你为什么选这一句来吟诵?
  生10:这一句是作者有感而发写出来的。因为当时的他们,大好的青春还在,诗人心中想着要干出一番事业,不平凡的大事。
  师:这首诗是写的什么时候?
  生10:1925年。
  师:嗯,写于1925年。那么诗中的这些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写的是什么内容?写的是他在湘江边上回忆过去的生活,过去读书时的场景,也就是跟你们这个年龄一样大时的场景。这个场景,其实也有一个字,把它领起,哪个字啊?
  生(齐):“忆”。
  师:跟上文的哪个字一样?
  生(齐):“看”。
  师:那么“忆”这个字引起了下文的多少句?
  生(齐):十一句。
  师:十一句,就到管最后了。想一想,到底多少句?那么最后一句,好像有另一个词来领起,哪一个字啊?
  生(齐):“记”。
  师:既然有了一个“记”了,说明前面的“忆”的内容和它一样不一样?
  生(齐):不一样。
  师:“忆”引起了多少句?
  生(齐):八句。
  师:这就准确了。这八句你很喜欢,你能不能跟同学们解释一下,当年的这些同学们,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10:具有爱国情怀。
  师:哪里看出来的?
  生10:“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师:嗯,这是第一个特点。还有什么特点?
  生10:“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就是淡泊名利,就是蔑视达官贵族。
  师:嗯。你能不能再说说,他们这班人还有什么特点?
  (生10思索、沉默)
  师:好,你先坐下去,再想一想。有没有人来补充?好,你来。
  生1:“指点江山”,用自己写的文章来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然后对天下负责。
  师:他们是知识分子,他们用笔,用文章,用言论来号召天下——你有补充吗?其他人有补充的吗?他们这些人,这班同学还有什么特点?抱负有了,责任有了,还有什么特点,要抓住一些句子来看一看。
  生10:“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说明这帮年轻人比较有才华。
  师:嗯,报国要有才。前面还有一句话,点得更清楚。
  生(齐):“风华正茂”。
  师:“风华”是什么意思?风采和才华。这表明当年的那帮同学有才华,有担当,有抱负,是不是有这样的特点?
  生(齐):是。
  师:你再来朗读一下,把你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10朗读“恰同学少年……万户侯”后,众鼓掌)
  师:请大家继续吟诵青春。
  生11:我喜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每读一遍,我的心胸就开阔一次。
  师:你能顺便说说“谁主沉浮?”
  生11:毛泽东。
  师:大家看看对不对。
  生12:除了毛泽东,还有“同学少年”。
  师:哦,原来是当时的一帮同学、一代有才华、有抱负、有担当的青年人立志以后“主沉浮”。从上下阕的内在关系来看,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给出了答案。下面,请继续吟诵青春。
  生13:我特别喜欢词的最后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吟诵后,生鼓掌)
  师:为什么特别喜欢?
  生13:“击”字用得好,显示出与风浪搏击的力量,如果是“游”,就失去了力度。还有,击水时激起的波浪,竟然使飞舟停滞着,这种夸张更突出“击水”的气势。
  师:欣赏得太到位了!我也很喜欢最后的三句。设想一下,没有最后三句,下阕就会是什么结果?
  生13:整个下阕就显得直白,而安排了这三句,就显得形象、含蓄。
  师:是的,形象、含蓄。对上阕提出的问题“谁主沉浮”的回答,既有直白的回答,也有含蓄的回答。特别是在文本的最后,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其实,我们写文章也要讲究结尾含蓄。下面请同学们联系你们的实际生活,也选取一个典型的画面或镜头,来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
  (众议)
  师: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远大抱负,我们不是经常说要“做21世纪的主人”“做时代的弄潮儿”吗?这实际上就是“主沉浮”的问题。为了使大家有一个写作的标准,我们定位为仿写。写三句,也以“曾记否”开头,然后仿写两句,总字数不变。
  (生仿写)
  师:写好了吧。下面我任意抽取两位同学的仿写答案来交流交流。
  (两个同学分别抄在黑板上后)
  师:先看第一位同学写的:“曾记否,到岱宗攀岩,气势磅礴?”岱宗指什么?
  生(齐):泰山。
  师:“攀岩”如同“击水”,这个镜头很生动,很典型,写出了青年人的时尚和活力。惟一的遗憾是,不押韵。谁帮他修改一下?
  生14:精神抖擞。
  师:反应很快,这就押韵了,也写出了攀岩时的气势。再看第二位同学写的:“曾记否,登山顶眺望,手拨浮云。”写登顶眺望,特别是“手拨浮云”,反应了青年人的精神风貌。不过也不押韵。怎么修改?(见大家没有反应后)能否这样修改:“曾记否,张手拨浮云,眺望山头?”
  (生齐鼓掌)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仿写,从内容上来看,都很不错。其实,能够体现当代青年人朝气和活力的典型镜头,还有很多,比如“曾记否,高歌一曲,放声在层楼?”“曾记否,到操场赛跑,拔得头筹?”“曾记否,诗歌朗诵赛,独占鳌头?”怎么样?
  生(齐):好(鼓掌)。
  师:献丑了!刚才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典型的场景或镜头,这些场景或镜头也能够形象、含蓄地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最后,请单学号的同学吟诵上阕的最后三句,请双学号的同学吟诵下阕的最后三句。
  (吟诵后下课)
  (记录整理:季通宙 南京师大实习生)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中学南校区]
其他文献
小文在我的办公室里抽泣着,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昔日的好友居然纠结成一个小团队排斥她,令她感到无比心寒:“这些日子我发现她许多的缺点,就算我们能和解,我也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对她好了。”听了,我给小文讲了一个故事。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力神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险些被一个袋囊所绊倒。海格力斯心怀怨恨,朝袋囊猛踢一脚,袋囊非但纹丝不动,反而气鼓鼓地膨胀起来。海格力斯恼怒了,挥起拳头又
我的辅导室里几乎每个学期都会出现如下对话:   “老师,我特别自卑,因为我什么都不如别人。”  “任何方面都不如别人吗?”  “是。我长得不如A美,学习不如B好,家庭不如c富裕,人缘不似D佳,运动能力不如E棒……简直一无是处。”   听清楚了吗?自卑是怎么来的,比出来的!用自己的不足去比别人的优势。  “假若你真的拥有了A的美貌、B的学习成绩、C的家境、D的人缘、E的运动能力等等,你就不自卑了吗?
吃饭补衣两不误    走在巴黎街头,如果你的衣服破了,又觉得饥肠辘辘的话,不妨光顾一家新开的缝纫餐厅“Sweat Shop”。在那里,你可以一边享受美味的蛋糕和咖啡,一边租用店内的缝纫机修补破衣。  这是法国第一家缝纫餐厅,虽然刚开张不久,但已形成一股热潮,吸引媒体注目。现在,远至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美国大都会纽约,都有人洽商开设特许经营店。在店内享受一杯咖啡需要1.5欧元,朱古力蛋糕要5欧元一块
有一种东西叫爱,它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   ——题记    看着黑板上的中考倒计时,才知道与老师相处的日子正在减少。  回想昨天,一切是如此清晰而又如此模糊。老师的关爱还历历在目,长大了,也知道感恩了。  班主任的谆谆教诲,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语文老师的奉献让我铭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数学老师让我看到了数字迷宫的奥秘,几何图形的美;英语老师使我知道了外国语言的奥秘,让我了解世界
摘 要 在初中語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同一篇课文“教什么”的把握各有侧重。教师多采用“课文分析式”“习题串珠式”“依体定教式”等思路和方法,来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这些思路和方法各有利弊,而用“整合聚焦式”的思维,可以通览教材文本与教材助学系统,并将教学内容进行聚焦。  关键词 教学内容;课文分析;习题串珠;依体定教;整合聚焦  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某学校的学科组同课异构活动,参与活动的有六位教师
边爬楼梯,边弹钢琴    一边是电梯,一边是楼梯,大部分人会选择乘电梯。怎样可以让人自动走楼梯呢?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站,有人发挥创意,想出在楼梯上装上钢琴声音,让爬楼梯变得就像在演奏音乐一样,相当有意思。  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地铁站,工作人员敲敲打打,在楼梯上装上像钢琴的音阶,并且安装线路。人一踏阶梯,竟然就会发出声音,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超过66%的人发现了这个新鲜事,开始自动走楼梯。有人拍
美国一只名为“追赶者”的边境牧羊犬堪称是目前世界上最聪明的狗,它已学会了1022个英语单词,远远超出了普通小狗所能掌握的单词量,创下了狗识记单词量新记录。这只牧羊犬也因此被称作是狗中的“爱因斯坦”。  在“追赶者”还很小的时候,主人南卡罗来纳州伍弗德学院心理学家的教授约翰·皮里就对它进行训练,现在,它已学会1022个物体的名称,其中大多数是球、填充动物玩具、飞盘等。它能够在接到指令后把这些玩具叼出
这是一个豪迈的生命,在人类追求的世界里,它毫不起眼,它渐渐地向人类证明自己的存在。  它顽强的斗志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能形容它的,只有两个词语:豪迈、不羁。它就是姜戎笔下的狼。  它,不畏惧死亡,为了生存,为了希望,它们能够与同伴很好地合作,战胜一切扑面而来的困难,它是英雄的,是智慧的。是的,在那片草原上,它就是王者,谁能与其争锋?  以前的我以为狼只是愚昧无知的野兽,凭借着自己的一点点优势捕食
美甲奥运会    You must know the Olympic Games, but have you heard of “Olympic Games of fake nails”? Some days ago, 354 top manicurists(美甲师)from 24 countries gathered in London to take part in the Nailympic
话题作文    巴勒斯坦有两片相距不远的海,一片是活水,鱼儿在水里游,鸟儿在海边唱,充满了勃勃生机;另一片是死水,没有游动的鱼儿,没有鸟儿的鸣啭,更没孩子们的欢笑。注入这两片海的约旦河水是一样的,为什么差距如此大?原来活海接纳河水但并不保守,海里每流进一滴水就流出一滴水,接受与付出以同样的速度进行。死海则小气地把河水储存起来,一滴不放。懂得付出的,活着;只知接受的,死了。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