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条件探究型
例1(2007福建福州课改)如图1,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BE、CD相交于点O,AE=AD,要使△ABE≌△ACD,需添加一个条件是(只要写一个条件)
分析:本题是一道和三角形全等有关的条件探究题,根据已知条件AD=AE,又∠A是公共角,所以可根据“SAS”或“ASA”或“AAS”添加条件若根据“SAS”判定方法,可添加AB=AC,间接地可添加BD=CE;若根据“ASA”判定方法,可添加∠AEB=∠ADC,间接地可添加∠CEO=∠BDO;若根据“AAS”判定方法,可添加∠B=∠C
解答:AB=AC,BD=CE,∠AEB=∠ADC,∠B=∠C,∠CEO=∠BDO(任选一个即可).
二、对数探究型
例2(2007吉林长春课改)如图3,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接AD,DE⊥AB,DF⊥AC,E、F是垂足图中共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请直接用“≌”符号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不要求证明)
分析:本题是一道和多对全等三角形有关的探究问题观察图形可知共有6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ABD、△ACD、△ADE、△ADF、△BDE、△CDF由已知的条件可判定△ABD≌△ACD(SAS或SSS或HL);△ADE≌△ADF(AAS),△BDE≌△CDF(AAS或HL),所以图中共有三对全等三角形
解答:共有3对:△ABD≌△ACD;△ADE≌△ADF;△BDE≌△CDF
三、结论探究型
例3(2007湖南张家界课改)如图5,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E为AC上的一动点(不与A重合),在E移动过程中BE和DE是否相等?若相等,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是一道和三角形全等有关的结论探究题,根据已知条件可知△ABC△ADC(SSS),于是得∠DAE=∠BAE,进而可由“SAS”判定方法证△ADE△AB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BE=DE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证△CDE△CBE得BE=DE
解答:BE=DE
证明:在△ABC和ADC中,
AB=AD,AC=AC(公共边),BC=DC,
∴△ABC≌△ADC(SSS),∴∠DAE=∠BAE.
在△ADE和△ABE中,AB=AD,∠DAE=∠BAE,AE=AE,
∴△ADE≌△ABE(SAS),∴BE=DE
四、情境探究型
例4(2007湖北武汉课改)你一定玩过跷跷板吧!如图7是小明和小刚玩跷跷板的示意图,横板绕它的中点O上下转动,立柱OC与地面垂直当一方着地时,另一方上升到最高点问:在上下转动横板的过程中,两人上升的最大高度AA′、BB′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分析:本题实质上是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要探究的最大高度AA′、BB′的数量关系,可通过证△A′OA△B′OB(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A′=BA′.
解答:AA′=BA,理由如下:
C、O是AB、A′B′的中点,∴OA=OB′,OA′=OB又∠A′OA=∠B′OB,∴△A′OA≌△B′OB,∴AA′=BB′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例1(2007福建福州课改)如图1,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BE、CD相交于点O,AE=AD,要使△ABE≌△ACD,需添加一个条件是(只要写一个条件)
分析:本题是一道和三角形全等有关的条件探究题,根据已知条件AD=AE,又∠A是公共角,所以可根据“SAS”或“ASA”或“AAS”添加条件若根据“SAS”判定方法,可添加AB=AC,间接地可添加BD=CE;若根据“ASA”判定方法,可添加∠AEB=∠ADC,间接地可添加∠CEO=∠BDO;若根据“AAS”判定方法,可添加∠B=∠C
解答:AB=AC,BD=CE,∠AEB=∠ADC,∠B=∠C,∠CEO=∠BDO(任选一个即可).
二、对数探究型
例2(2007吉林长春课改)如图3,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接AD,DE⊥AB,DF⊥AC,E、F是垂足图中共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请直接用“≌”符号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不要求证明)
分析:本题是一道和多对全等三角形有关的探究问题观察图形可知共有6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ABD、△ACD、△ADE、△ADF、△BDE、△CDF由已知的条件可判定△ABD≌△ACD(SAS或SSS或HL);△ADE≌△ADF(AAS),△BDE≌△CDF(AAS或HL),所以图中共有三对全等三角形
解答:共有3对:△ABD≌△ACD;△ADE≌△ADF;△BDE≌△CDF
三、结论探究型
例3(2007湖南张家界课改)如图5,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E为AC上的一动点(不与A重合),在E移动过程中BE和DE是否相等?若相等,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是一道和三角形全等有关的结论探究题,根据已知条件可知△ABC△ADC(SSS),于是得∠DAE=∠BAE,进而可由“SAS”判定方法证△ADE△AB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BE=DE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证△CDE△CBE得BE=DE
解答:BE=DE
证明:在△ABC和ADC中,
AB=AD,AC=AC(公共边),BC=DC,
∴△ABC≌△ADC(SSS),∴∠DAE=∠BAE.
在△ADE和△ABE中,AB=AD,∠DAE=∠BAE,AE=AE,
∴△ADE≌△ABE(SAS),∴BE=DE
四、情境探究型
例4(2007湖北武汉课改)你一定玩过跷跷板吧!如图7是小明和小刚玩跷跷板的示意图,横板绕它的中点O上下转动,立柱OC与地面垂直当一方着地时,另一方上升到最高点问:在上下转动横板的过程中,两人上升的最大高度AA′、BB′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分析:本题实质上是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要探究的最大高度AA′、BB′的数量关系,可通过证△A′OA△B′OB(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A′=BA′.
解答:AA′=BA,理由如下:
C、O是AB、A′B′的中点,∴OA=OB′,OA′=OB又∠A′OA=∠B′OB,∴△A′OA≌△B′OB,∴AA′=BB′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