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井奇人”到“市井俗人”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异秉》是汪曾祺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短篇小说,到了80年代作者又对其进行了改写,更恰当地说是重写,尽管保留了王二这一小说人物,但在小说的表现手法、主题等方面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两部小说《异秉》的主题加以探究;为方便起见,以前《异秉》及后《异秉》作为区分,而从前《异秉》到后《异秉》更是体现了汪曾祺试图超越的努力。
  关键词:汪曾祺 传奇 市井小说 小说重写
  汪曾祺小说以中短篇见长,往往寥寥数笔,就将风景的雅致、人物的休戚、情节的流转尽收纸上,和20世纪80年代初入文坛的年轻作家相比,汪曾祺有着过人的阅历,对于人情世故、风物民俗、饮食起居都有着深湛的体察,对于乡土小说和市井小说的创作更是得心应手,这也是青年作家所不具备的。
  两部《异秉》的写作横跨四十年,汪曾祺早在40年代就开始文学创作,并不断有作品发表,如《职业》《落魄》《老鲁》等,形式多为短篇小说,后来文学创作基本中断。80年代的汪曾祺,以《大淖记事》的发表,迎来了创作的又一高峰,并通过《大淖记事》的发表,广为国内外读者所熟悉,成为80年代乡土小说的代表性人物。市井小说是汪曾祺小说创作的重要门类,各种饮食民俗、市井百业在他笔下信手拈来,这种小说的叙事策略既和作家自身广泛深厚的生活经验有关,也和短篇小说这一特定题材息息相关。汪曾祺在1947年,发表了一篇题为《短篇小说的本质》的文章,文章认为,“如果长篇小说的作者与读者的地位是前后,中篇是对面,则短篇小说的作者是请他的读者并排着起坐行走的。”{1}由此可见,对于市井生活的体贴感知和深沉濡染使作家获得了一种短篇小说创作的独特技巧。
  一、一种叙事成规的突破
  市井人物的日常生活不外乎各行各业的琐碎营生,充满各种丰富的细节。海外学者韩南在提到中国第一部市井小说《风月梦》时,曾这样形容道:“这部小说细致地描述了城市中的公共和私人地带,居民的行为和娱乐,及不同阶级之间和男女之间的关系。”{2}可见市井小说错综复杂,交汇着不同阶层的人群,演绎着市井的悲欢离合,形成众声喧哗之势。
  传统中国小说的“传奇”传统由来已久,大多表现奇人异事、神魔外道,在众多文学体裁中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直到明清之际,小说中才逐渐有了以市井人物为独立表现主体的文学创作,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著名学者商伟在《礼与18世纪的文化转折》中写道:“泰伯礼所代表的这样一个苦行礼的愿景,一直要到第五十五回的市井四奇人那里才得到了兑现,不过那已是‘礼失而求诸野’,变成了儒礼败亡之后的个人拯救。”{3}商伟认为吴敬梓最后不得不借助市井四奇人,以寓言的方式来表达某种精神和价值的诉求,而奇人也自然成为世俗精神的外化。
  奇人奇事的小说模式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中俯拾皆是,“汪曾祺小说的俚俗味、市井气除了表现于上述词汇用语的方言化口语化外,同时还表现在小说的俗人俗事上。这些俗人多半有奇才,卖水果的叶三品画居然精到入理,陈泥鳅的水性超群,赶鸭的陆长庚能听懂鸭子的话。”{4}如汪曾祺在他80年代后期创作的《陈小手》中,主人公陈小手拥有一项特殊的技能——接生,这显然与人们的传统观念相违背,形成了传统禁忌与现实考量的博弈,传统的接生古老而神秘,汪曾祺巧妙地将由此可能产生的职业尴尬巧妙地嵌入其中,他更是将相关的民俗熟稔地应用,使小说在妥帖中具有一种难得的厚重品质。“王二的成功,只能用海德格尔所说的‘上手’形容,他熟悉他的用具,周边的人和环境,所以他‘上手’了,掌握了对象并开启了一个诗意世界。”{5}和冯骥才等作家不同的是,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奇人奇事基本上来源于作家的市井乡土经验,这些技艺无非是主人公们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琳琅满目的技艺是在“俗中见奇”,在常人看来不过是将日常生活的熟练外化。汪曾祺的小说创作随着阅历的增广而日益精绝,得益于将乡土经验源源不断地积累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创作的重要素材。《异秉》中的场景是汪曾祺熟悉的,他曾说:“《异秉》里的那个药店‘保全堂’,就是我祖父开的,我小时候成天在那里转来转去。”{6}汪曾祺曾专门为80年代的《异秉》写下一段话:“我曾经心血来潮,想起我在三十二年前写的、久已遗失的一篇旧作《异秉》,提笔重写了一篇。写后,想:是谁规定过,解放前的生活不能反映呢……我就渐渐回忆起四十三年前的一些旧梦。”{7}
  如果我们直接评价前后两个时期的《异禀》:前者很现代,后者很传统。但是除去这两点,根据上文提到的汪曾祺关于后《异禀》创作的手记,我们或许能从“是谁规定过”“不能”的字眼中读出一种有意较真的意味,掩藏在文字背后的是汪曾祺试图对20世纪80年代僵化现实主义成规的一种突破。该小说的成功还在于与当时逐渐兴盛的寻根文学实现了合流,汪曾祺小说的审美趣味也被寻根文学的潮流所放大,奇人奇事的写作模式在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棋王》中也会让读者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二、前后《异秉》的文本差异
  作家们出于各种原因对于自身作品进行重写或改写的情况并不少见,汪曾祺就多次对作品进行改写,主要为《庙与僧》《戴车匠》《职业》《异秉》。其中尤属《异秉》的改写最为耐人寻味,与其说是改写,不如说是重写。
  前《异秉》和后《异秉》显示较大的差异,无论是人物的构成、情节的演进以及小说的主旨都有所差异,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这是后一时期的汪曾祺对其40年代创作的一种否定,而我们不妨把二者都看作是作家对于小说创作的一种探索。纵观40年代汪曾祺的小说、文论创作,他显然已经注意到传统的重要性,并以西方小说为参照,不断地专注于小说创作技巧的打磨,该时期的汪氏小说技巧纯熟,行文流畅一如前《异秉》所呈现的风貌。后《异秉》为什么让汪曾祺念兹在兹,并最终提笔重写,笔者以为除了有作家的某种情结影响,更关键的是后《异秉》是对汪曾祺小说创作思想的一次特殊展示,但它却不是一种全景式的反映,而是对作者同类题材的一种反思。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总统候选人Zoltan Istvan称,随着我们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借助机械和科学,我们能够实现人类的进一步进化,并有可能实现永生。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Zoltan Istvan先生作为一个独立的团队参加了白宫总统竞选,他的竞选目的是希望提升人们对于超人类主义的认识。超人类主义运动是希望借助科学和技术将人体与机械融合到一起,彻底改变人类和他们的人生体验。  Istvan先生目前是美
思维还滞留在料峭的春寒中,瑟缩着,整日里捂着厚重严肃的春装,大街上的女孩却已经袒露出炫目的青春的肌肤,像蝴蝶一样到处飞舞了;以为今年还刚刚开始,要在温暖的春天细细做一份计划,免得又要在年终岁尾,对虚度的时光唏嘘,可是五月,怎么像一匹任性的白马,转眼已从我的眼前飞掠而过了呢?   握住五月仅剩的几个日子,痛心疾首,每一年,总是在这个时候,猛然回头,才发现逝去的那些日子苍白的让人无法承受,也总是
忧愁的思绪撕扯着流逝的年华,我静静地站立在花岗岩铺成的院子里,注视着眼前的小荷塘,我轻轻用指尖浮动淤泥,无尽的爱停驻在了指尖上。   每逢夏至,院子中的荷塘便是我玩耍的理想去处。层层叠叠的荷叶闪烁着碧华,它们毛绒光滑的表面仿佛镀上了金光,在微风的吹拂下,一次次碧绿的波浪肆意流荡。我每天都在幻想,说不定在妈妈打理的这片荷塘中隐藏着一只只扇动着翅膀的小精灵在欢声笑语中嬉戏。这是妈妈的荷塘,也是我
假如,假如人生不曾相遇,那么我在这个世界里,就像一颗小草,只能看着路过的人来来往往,被淹没在这喧闹的城市里。  在人的一生中,遇见的人太多太多,有每天都能见到的家人,也有只是路上碰到的陌生人,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偶然。  也许1943年只是少了一场雨,也许外婆只是少了一声哭泣,也许爸爸只是丢了一枚硬币,我们全家的缘分便会从此错过。  有的时候看起来,天上的两片云总会有相遇的一天。可是我们常常忽略
许多客户抱怨,现在生意很难做。不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和公司还是做得很好。研究发现,练习在成功中起到主要的作用。德国学者各来得威写了一本书,叫做《杰出》。该书的观点是,要花费大约一万小时的练习才能在某个领域获得大咖地位。作者通过研究极为成功人士的生活,找出他们获得成功的方法。现在我们介绍几个例子。   1990年代早期,德国一个心理学家团队研究学习小提琴的学生。他们研究这些人在儿童期、
刚才看到这么一段发布在网络上的监控视频:一个看上去十三四岁的小男孩推着电瓶车停下,对着监控鞠了一躬。视频介绍说:这个小男孩因为家中有事,在下午路过这里时悄悄把这辆电瓶车骑走了,晚上又趁着没人把电瓶车骑回来放在原地了。   视频里没说小男孩是用了什么手段启动电瓶车的,是钥匙本身就挂在上面,还是动用了什么别的手段,我也不好胡乱猜测,但视频讲解者的意思是,这个小男孩的举动让他很感动,这样正能量的小
为花香诱来的风吹着,为松针筛过的月色照着,小草的梦,是在空寂的幽谷里拔足而行。   仿佛和大地一般苍老了,从立锥般局迫的泥土里挣出细弱身子来。挨过几度枯黄,几度返青,一寸寸欲滴的苍翠,都是生命的汁液苦苦凝成。   然而還是长不高,还是被蔽日的老榕,被丛生的荆棘,被无数开花的和不开花的,温和的和狞恶的,垂死的和新生的,重重包围起来,无以逃生。   山那边是什么世界?——落日染红的崖壁,琴韵琮琮
【技法指导】  一、是借景物抒情  有人说:“景物像盐分,能让寻常生活变成情感大餐。”在记叙文里引入景物描写,不仅情感含蓄,语言也会美不胜收。描写景物的文字不在乎多少,详细时可以泼墨如云,或情随景出,或景因情生,让笔墨情景交融;简洁时又可以惜墨如金,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是细节传情  优秀的记叙文,往往离不开情感充沛的细节。“一个成功的细节,可以救活一篇文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若描写细腻到
“望子成龙”,依然是今天父母们的心愿。  历朝历代那么多皇帝竟没有禁掉这句祸根。“成龙”,岂不就是政变篡位?这么多真命天子对“别人想来坐天下”,居然没有警惕。  我一向讨厌龙,龙却泛滥成灾,总晃在眼前,还强调我们是龙的传人。近读流沙河先生《再说龙》一文(见1月31日“笔会”),感到很舒畅,也想说龙。  我对龙的恶感,主要是其丑与霸。它不真、不善、不美。为吓唬老百姓,将鳄鱼的凶狠,鹰的爪子,加上鹿的
以假对假   老李到老王家串门。   老王拿出上等的好烟,招待老李。   老李撕开包装纸,抽出一支,点燃放在嘴里一抽,说:“上当了!”   老王惊奇地问:“上什么当?”   老李举起那支烟说:“这烟是假的!”   老王乍一听,感到吃惊,但又很快镇静下来,说:“他也没占便宜。”   老李不解其意,便问:“怎么回事?”   老王微微一笑,说:“我也是花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