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348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阐述理科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加强理科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四点措施。
  [关键词]理科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4-0156-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理科师范类学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是今后社会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事业的发展,更关系着他们教授的学生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理科师范类学生应当具有比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较高的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应该成为理科师范类学生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1 理科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新方案的能力,也是指怀疑、批判和调查能力,是研究者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对于理科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理科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从上述对理科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内涵的分析,就其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一是在创新思维方面,二是在创新方法方面,三是在创新的应用能力方面。同时,笔者认为培养理科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有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好奇心,它是创新的驱动力,原始创新往往是在好奇心的推动下才得出来的;第二个要素是直觉和洞察力,评价一个研究者最常说的是某某人对科学有很好的感觉,也就是很有直觉和洞察力,事实也证明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思路或突破口是基于研究者的直觉和洞察力;第三个要素就是注意力,它决定思维的深度。 2 影响理科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
  影响创新的理论因素,概括起来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方面。通过对影响创新因素的分析,努力克服影响创新的不良作用,推进创新活动的对策思考,从各方面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创新能力及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第一,学生个体的本身因素。作为创新的本体——人是创新能力的基石,因此,学生的本体具备创新能力是培养的基础。笔者调查分析得到影响理科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的本身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一是思维方式,它影响着创新的思路和创新实践;二是想象力,没有想象,创新活动就没有活力;三是情感、意志、人格等非智力因素,它们构成了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和创新活动能否有力开展的激发系统。
  第二,环境氛围因素。影响理科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氛围因素主要是指影响创新的社会环境、学校和家庭。社会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则创新就会百花齐放。学校所创设的制度氛围、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投入创新学习的热情与努力程度。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素质首先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教育教学因素。如果在教育教学设计的时候,仅片面注重学生实践的培养,而忽视了理论学习,就容易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脱节,致使将来知识自主拓展的后劲不足,更谈不上以后在教书育人工作岗位上的创新。
  第四,师资因素。从教师本身来看,高校教师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较大。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特别优待与自己心理类型相同的学生。因此,要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
  3 加强理科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与思考
  经调研获知,理科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是: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制约,理科师范类专业在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人才选拔等方面都没有形成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的合理有效的机制。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创新氛围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第一,转变理科师范类专业教育观念。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来指导教育工作,是培养什么样人才的关键问题。我们理科师范类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做到两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转变,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 “教”是主导,“学”才是主体;二是从“学会知识”到“学会生存”的观念转变,“学会知识”是把学生的大脑变成了储存知识的简单容器,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生存”是教会学生在知识的海洋和日益膨胀的信息中,如何按照新的方式把已有的知识和新信息结合起来加以利用,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创造。
  第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为了能在人才培养上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突出以下两点:一是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问题式教学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鼓励大学生用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二是进行沙龙式教学,沙龙式教学是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思考、探讨并展开争论,教师进行点评,澄清模糊认识,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让学生明白这有利于打破大学生的思维定式、解放他们的创新潜能。
  第三,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师这一职业的创新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有机组合所形成的复合体。因此,创造性人格应具有一定的文化要素,它既能作用于精神世界中的理性因素,又能作用于非理性因素,并能使二者在充分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这一原则,应建设哲学、科学和艺术相融合的学科课程体系。哲学、科学和艺术三者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平衡,健全学生的创新人格;同时,哲学、科学和艺术所构成的精神整体的形成与发展又是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逐步提高、完善的过程。
  第四,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并具有创造性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不断健全学生创新活动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和考核,使学生创新活动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组织参加社会实践,举办多种不同层次的学术报告会、科技论文大赛、数学模型竞赛、学科专业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长见识、增才干,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喜乐.试论信息时代高校创新能力教育[J].未来与发展,2002(5).
  [2]张楚廷.教育中什么在妨碍创造[J].高等教育研究,2002(6).
  
  [基金项目]丽水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07JY14。
  [作者简介]陈建波(1978—),男,浙江龙泉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2003年开始,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十项民心工程”,截至2008年共投入了2.2亿元治污保洁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带动了地方70多亿的资金投
<正>盛成一座花高二临近期末考的一堂生物课上,预备铃刚刚打响。忽然,门被重重地推开了。有一只脚随着风的速度踹进门,身影带着一股清爽的风和一种微辣的酒味。她从迷迷糊糊
政治沟通是政治管理的核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石。在网络化时代,政府积极推动电子政务,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积极转变角色,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表现。政务双微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政府借助微信和微博平台进行政务活动的新方式。政务微信和政务微博合称为“政务双微”。本文基于新疆政务双微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模式。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展开论述,具体每个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绪论部
电机作为当代主要动力输出设备,广泛应用于工农业、航空航天、医疗和军事等领域。随着科技的振兴和发展,电力设备逐渐趋于大型化、复杂化和智能化,其中,驱动系统作为电机系统的关键部分,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对整个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造成影响,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员等社会问题。为提高电机驱动系统故障诊断准确率,本文利用引力搜索算法(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
通过阐述读者偷书的一些典型例子,分析读者偷书行为的特点,心理特征和原因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防止、减少图书被盗现象.
人类最近几个世纪所进行的现代化事业是取得辉煌成就的,但人类这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现代化努力是付出沉重代价的.现在人类已经到了必须反思自己的现代化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生活质量、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交通瓶颈具有隐性特征,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监测,利用城市交通运行的大数据,可以客观准
对亚洲经济反弹能力的低估,永远都是得不偿失的。  最早是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紧接着在2001年网络泡沫的破裂,使得局外人都估计亚洲经济会在低谷盘旋很长一段时间(除了“四小虎”)。今年早些时候,大家也都以为在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恢复生息之前,亚洲这种出口依赖型的经济不可能会复苏。然而事实证明,越来越脱钩于西方消费习惯的亚洲经济,增速惊人。  四个新兴的亚洲经济体在二季度报告的GDP数据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