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效课堂;预设;探究;思维能力;备课;课堂提问; 氛围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72—01
高效课堂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它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具体表现为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表演能力,培养合作探究能力,锻炼思维能力。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1. 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学习观察、倾听思考、讨论表演,获得学习经验。西方有句话,叫“听过了就忘记了,看到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新课改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听,也要让他们看,还要想方设法给他们提供“做”的空间,这个“做”主要指学生自我的习得、必要的训练和适当的体悟。经过了这些过程,他们往往就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生成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不仅要给学生“符号学习”的机会,还要引领他们进行“经验学习”。 虽然“经验学习”的速度看起来比“符号学习”可能要慢一些,但一旦学生入了门,那么其后续的学习就能实现亲历亲为,格物致知,可谓是虽慢实快。
2.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讲到“如果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面前没有出现应当克服的障碍,那么儿童的发展就会萎靡无力”,高效课堂中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问题应该有个“时间差”。 没有“时间差”,就没有“思维差”。我们的老师在平时课堂中,常常提出许多令学生“一触即发”的问题,就好像只需要轻轻按动一下鼠标,屏幕上就有了反应一样,不能因学生“思维差”而留出“时间差”,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3. 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高效课堂中的“高效”体现在教师的“教”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行行政班级,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一节课由同一个老师来上,这几十个学生中,智力有差异。高效课堂就是要使每位学生在同一课堂中,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只要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值,这一节课就是一节高效课。
二、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1. 处理好“实”与“虚”的关系,即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充实着课堂的每个环节,可谓“实”,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可谓“虚”;高效课堂中教师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可谓“虚”,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可谓“实”。
2. 吃透教材,备课要有预设性。高效课堂中虽然教师由以前的“主讲角色”变成了“从旁引导学生的角色”,但并不是说教师负担减轻了,就可以不备课了,相反,教师的备课任务与以前相比加大了,因为以前的课堂教师是一个人讲,思维是直线发展,具有单向性和确定性,而课堂交给学生后,学生自己看书、提问题、讨论,整个课堂就具有了多向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吃透教材,没有备好课,没有预设好每个教学细节,那么,在学生提问讨论过程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学生思维就收拢不到教学目标上来,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
3. 教师课堂提问要有框架性,要有探究性。高效课堂中,教师预设的、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张力,是全文内容的切入点,通过这个切入点学生展开讨论,深入探究,达到对整个章节内容的领悟。
4. 高效课堂的氛围应该是活跃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有耐心,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千姿百态,但无论何种问题,教师都要耐心引导,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古怪刁钻就批评学生,进而影响课堂氛围,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每个问题提出后教师要适当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5. 高效课堂中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学内容,又要备学生。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能使每个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发展。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72—01
高效课堂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它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具体表现为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表演能力,培养合作探究能力,锻炼思维能力。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1. 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学习观察、倾听思考、讨论表演,获得学习经验。西方有句话,叫“听过了就忘记了,看到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新课改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听,也要让他们看,还要想方设法给他们提供“做”的空间,这个“做”主要指学生自我的习得、必要的训练和适当的体悟。经过了这些过程,他们往往就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生成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不仅要给学生“符号学习”的机会,还要引领他们进行“经验学习”。 虽然“经验学习”的速度看起来比“符号学习”可能要慢一些,但一旦学生入了门,那么其后续的学习就能实现亲历亲为,格物致知,可谓是虽慢实快。
2.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讲到“如果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面前没有出现应当克服的障碍,那么儿童的发展就会萎靡无力”,高效课堂中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问题应该有个“时间差”。 没有“时间差”,就没有“思维差”。我们的老师在平时课堂中,常常提出许多令学生“一触即发”的问题,就好像只需要轻轻按动一下鼠标,屏幕上就有了反应一样,不能因学生“思维差”而留出“时间差”,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3. 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高效课堂中的“高效”体现在教师的“教”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行行政班级,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一节课由同一个老师来上,这几十个学生中,智力有差异。高效课堂就是要使每位学生在同一课堂中,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只要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值,这一节课就是一节高效课。
二、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1. 处理好“实”与“虚”的关系,即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充实着课堂的每个环节,可谓“实”,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可谓“虚”;高效课堂中教师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可谓“虚”,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可谓“实”。
2. 吃透教材,备课要有预设性。高效课堂中虽然教师由以前的“主讲角色”变成了“从旁引导学生的角色”,但并不是说教师负担减轻了,就可以不备课了,相反,教师的备课任务与以前相比加大了,因为以前的课堂教师是一个人讲,思维是直线发展,具有单向性和确定性,而课堂交给学生后,学生自己看书、提问题、讨论,整个课堂就具有了多向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吃透教材,没有备好课,没有预设好每个教学细节,那么,在学生提问讨论过程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学生思维就收拢不到教学目标上来,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
3. 教师课堂提问要有框架性,要有探究性。高效课堂中,教师预设的、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张力,是全文内容的切入点,通过这个切入点学生展开讨论,深入探究,达到对整个章节内容的领悟。
4. 高效课堂的氛围应该是活跃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有耐心,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千姿百态,但无论何种问题,教师都要耐心引导,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古怪刁钻就批评学生,进而影响课堂氛围,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每个问题提出后教师要适当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5. 高效课堂中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学内容,又要备学生。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能使每个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发展。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