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学者周有光,打败时光乐活人生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1986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月13日,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周有光迎来了他的110岁大寿。周老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转行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后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中国自古在民间流传说“活过长命百岁寥寥数也”,意指100岁就是人的生命极限,超过这极限虽有但也极少,而周有光便属这例外,逾越百岁打败时光终未老,见过他的人皆为其身体轻健惊倒。究竟是何原因,令如此优秀大家长寿不衰?应该是有自己独到的养生秘方。

一颗心,年轻有活力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祖籍宜兴。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根据老先生“做九不做十”的惯例,在2015年1月13日定做为110岁大寿。十岁时,周有光随全家迁居苏州,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早年读大学时,周有光主修经济学,但因对语言学的爱好他还选修了语言学,1955年受命改行至文字改革领域,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周老先生一生可谓充满传奇,经历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被亲朋笑称为“四朝元老”,还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参与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使得中国的小孩、文盲能够利用这个工具认字,走进中国的文化宝库;其次,也方便了外国人学习中国的文化。
  80岁时,周有光决定让生命重新开始。他把80岁视为零岁,把81岁视为1岁,从头开始计算年龄。1989年,周老正式离休,在家后仍笔耕不辍,继续进行一些研究和著述,过了百岁还能出版《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数部新作。
  晚年的周老丝毫没有与世隔绝,时刻关心着社会当下最热门的事情,包括一些最新潮的流行物体。比如,电脑。据说他最初接触到高科技电子产品,是1988年,日本夏普公司给周老送了WL—1000C中西文电子打字机,从此利用这台机器写文章写信都倍感便捷。高龄“换笔”令周有光开始关注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输入输出问题,并改进电脑输入方法,效率迅速提高5倍。
  即使年过百岁,在旁人眼中周有光依然与时俱进,文化批评家解玺璋就曾夸赞周老“心态很好”,虽处高龄但却天天上网,喜欢接触电脑,始终保持着一份年轻心。
  除了日常的粗茶淡饭,周老对洋快餐来者不拒,还喝咖啡、看好莱坞大片、开微博、用智能手机、关心世界大事。有人称周有光是“新潮老头”。
  周有光的思想甚至比很多年轻男女还与时俱进,他的身体也较同龄人健壮结实,举止反应灵敏度丝毫不逊色任何青壮年,即使离休后他也未曾停止对知识的补充,更能够联系社会发展传播文化,日复一日地夜读,万卷书看完世界辽阔尽在胸怀。而且每次阅读,周老都不是随意浏览,会逐行逐句,圈点勾画,读到细处还可能找来地图举着放大镜相与对照。他常说:“老来读书,才体会到什么叫做温故而知新,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
  一直求新求进应是周有光的长寿秘诀,做到离休了却不休、心态年轻自然没什么岁月感。何况周老又懂得珍惜和把握自己的生物钟,平时也十分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按时休息,坚决不熬夜。饮食上很多荤菜都不吃,主要吃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鸡蛋一天一个。上、下午各喝一杯红茶。同时,利用高峰期多做些有益的工作,在低谷期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在他看来,老年人最忌孤独,需广交朋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或者与忘年朋友交流思想,汲取青春活力,使老年生活兴味盎然。
  难怪尽管周老从事学术研究,年纪苍茫,但从不像别的学者那样闭门谢客,苦心经营。别人去看他说怕耽误周老时间,周有光则笑言,他的时间不值钱,他是“无业游民”。其实说到底,就是他有一颗爱玩爱乐的年轻心,很乐意享受侃大山之趣,孩童般简单纯朗。

一份真,看淡了名利


  周有光祖籍宜兴,他的曾祖父做官兼营实业,在常州开办棉纺、织布厂等业。道光年间太平军起,守城将士军饷全部用于周家,曾祖父誓死守城,后因常州失守,投水自尽,周家的万贯家产化作乌有。虽没了钱财,但后世子孙仍能得风气之先,周有光从小接受新式教育,一生经历丰富。和同龄的知识分子一样,他备尝苦难艰辛,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不幸,并没有损害周老的精神和人格。
  “文革”期间周有光被批为“反动学术权威”,和一群同事被下放到宁夏的五七干校,妻子和孙女在北京,儿子、儿媳妇在湖北,难以享受家人团聚之乐。
  回忆起这段动荡的年代,晚年的周有光并不觉凄苦,相反却得到了更多的人生感悟,把财产名利看得很淡,觉得都是身外之物,他最喜欢佛教里的一句话:“你对身外之物看得太重,你的精神就痛苦了。”
  也是因为文革,周有光被赶出专家楼,全家三代挤在两间小平房里,工资只留下生活费,可是他却写下了乐观幽默的“陋室铭”,与全家共勉。“文革”后,他又被人有意无意疏忽了,大家替他抱不平,他就拿出改編的“陋室铭”表明自己心态:“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
  自1984年搬到北京后拐棒胡同一栋普通居民楼,周老先生一住近30年。他的书房铺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颇为流行的仿木地板革,几件家具也都是老样式,就连他书房常坐的椅子都不是舒适的。但他坐在那里,和那些散发着墨香的书一起,这栋屋子就朴而不俗。在周有光看来,“做学问很难发财,要发财就很难做学问”,学问远胜于物质。按理说,周老早年还有在外资银行工作的经历,应该很富裕,可事实上他家里从来就没阔气过,他们全家都能够适应不好的环境。   物质上没有索求,生活越过越简单,穿衣服也很简单,贵的好看的衣服周有光几乎毫无机会穿,因为他平常在家,不太出门,穿出来也觉得不自在。周老先生的生活主要就围绕着睡觉、吃饭、看书、写文章四件事,看似简单,却很有规律。他不抽烟,即使喝酒也只喝点啤酒,也很少吃补品。简单的朴素不富裕的生活,反倒锤炼出他健康的体质。

一个人,安定地乐活


  周有光是五代单传,年轻时有过肺结核,患过忧郁症,结婚时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可是他今天已超越百岁高龄,吃饭、如厕、洗澡等基本自理,偶尔还下楼散散步。血压正常、消化正常、脑子正常。
  记得有一次97岁的他去体检,医生不相信,以为周有光写错年龄,给他改成了79岁,之后得知他真实年龄连医生都吃惊:周老如何保养的?周有光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秘诀,无非是生活规律、心宽体胖。
  对过去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周有光很看得开:“我有很多年的失眠症,不容易睡着,‘文革’时期我被下放到农村,我的失眠症却治好了,—直到现在我都不再失眠。所以,我跟老伴都相信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周有光的太太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张家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大姐张元和的夫君是昆曲名家顾传玠,老三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夫人,老四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叶圣陶曾讲过一句话:“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早在1925年,由于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与张允和同学,两家的兄弟姊妹们便已相互认识。1928年周有光、张允和同在上海读书时,成为朋友。1932年上海发生战乱,为了安全起见,张允和借读于杭州之江大学,适时周有光任教于杭州民众教育学院,两人开始自由恋爱。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张允和结为伉俪,从此相濡以沫。
  自打結婚起他们夫妻情深似海,双方皆是平心静气的个性,与人相处抱着“我不吃亏谁吃亏”的态度,彼此间从不发生矛盾,两人相敬如宾,据说一辈子没吵过一次架。对此周有光解释道:“我们的亲戚经常向我们的保姆询问此事。其实我们也有吵架,不过我们吵架不会高声谩骂,不会让保姆听到的,一般是三两句话就吵完了。我们的婚姻生活是很和谐的。到了北京,一直到我老伴去世,我们每天上午10点钟喝茶,有的时候也喝咖啡,吃一点小点心。喝茶的时候,我们两个举杯齐眉,这当然是有一点好玩,更是双方互相敬重的一种表达。”
  2002年8月,张允和仙逝,享年92岁。他们结婚70年,忽然一下子老伴去世,周老不知道怎么办,心情瞬间跌入低谷。很长一段时间,他走不出这个阴影,家里任意的角落都能让他触景生情,思念夫人,感觉两个人少了一个,这种生活好像是车子,好像自行车只有一个轮子,一个轮子忽然掉了,你怎么走?
  半年多后周老才说服自己稳定情绪,用外国哲学家讲过的那些名言哲话自我开导,意思就是应该明白所有的生物都要死的,个体的死亡是群体过化的条件。这么一想,死是当然的,按先哲的警言参透生死存亡,他开始一心一意地服从自然规律,安心生活。
  当他写文章累的时候,没有已故的老伴陪着喝茶,周老就会做一下他独创的“象鼻子运动”——扶着桌脚,晃晃头、耸耸肩、扭扭屁股、伸伸腿……小小的运动锻炼了全身,所以他至今连牙齿还是原装的。
  这样的健康运动原理也很简单,大象的身体很庞大,它却健康得很,不大生病,虽然它没有蹦啊跳的,但它的鼻子却经常地运动着,正是持久的小运动带来的大健康。而且象鼻子锻炼不需要器械、场地,随时都可以进行。
  如今,转眼2015年的110岁生日已过,周老依然神采奕奕、气色红润,没有半点老迈之态、衰惫之容。他还幽默地说:“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如此乐观与豁达,正是长寿老人理当具备的正能量和积极姿态。如果我们均能像他一样,远离物欲尘嚣,关注灵魂深处最质朴的渴求,即使未必跟他长寿相拼,但肯定可以活得更阳光快乐。 编辑/陈洁
其他文献
基于对新时代健康与养老的思考,对我国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新时代生命健康与养老健康的结合路径。其秉持的“健康养老,公益发展”理念,在满足老人对
高校统计工作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统计数据已经成为决定高校发展规模的重要根据,也是学校领导进行决策的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将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财务的管理模式正确与否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
面向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启动下,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是创新基层治理的必然要求。通过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提取和凝练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机制的理论模型。
一项有关当代中国人跨国婚姻心态的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网民幻想跨国婚姻,近年来我国跨国婚姻年均增速约30%,离婚率高达惊人的60%。著名影视演员周迅与美国丈夫高圣远结婚后,也曾因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一度矛盾重重。但两人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别出心裁搞起了“一家两制”,不仅成功化解矛盾,还打破了跨国婚姻难长久的魔咒——跨国恋历经波折修成正果  2013年3月初,周迅在香港拍片,应邀出席名导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