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办单位:《成功营销》杂志社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
协办单位: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科特勒营销集团
学术支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大商业评论》
论坛赞助单位:新天国际酒业有限公司
特别赞助:海南航空
与会主要嘉宾(以出场先后为序):
王伟群《成功营销》杂志社主编
刘荣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
郭振玺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
张仲梁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发展委员会主任
张富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夏红波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副主任
李光斗华盛时代广告公司总经理
李肃和君创业咨询公司总裁
杨谦北京商业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米尔顿·科特勒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主席
陆定光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宗英奥克斯集团副总裁
曹文北京赛诺经典商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大用国家开发银行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白长虹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
刘嘉旭海航集团CEO
主持人:刘蔚 《成功营销》杂志社副主编
2004年年末,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观察者和参与者,《成功营销》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再次携手,精心打造了《成功营销·新生代中国2004品牌竞争力调查报告》。与2003年本土品牌凯歌高奏的形势不同,2004年,跨国企业携国际品牌卷土重来。逆转在发生,对抗在进行。
另一方面,2005年起,中国进入“WTO后过渡期”。这意味着中国将加速融入世界贸易体系。而对于中国市场和企业来说,它意味着更加惨烈的竞争。面对跨国公司新一轮的进攻,中国企业如何保持自己传统的优势,如何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竞争力?
2005年1月6日,“2004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调发布会暨主题论坛“后WTO的较量——中外品牌对决的新战场”在北京召开。众多海内外专家、企业家及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到会,一起求解中国市场的品牌解决方程式,共同讨论中国市场发展、中国企业的策略与方向。
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的较量
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
郭振玺
在2004年的时候,央视广告招标国际客户中标的只有一家是宝洁,不到1.8亿。在对2005年度黄金时段招标的时候,中标的国际客户是12家,包括宝洁、联合利华、肯德基、柯达等。而宝洁夺得了标王。
中国市场的巨大,放量增长以及消费结构升级,还有中国本土企业的成功,都刺激了国际品牌。同时中国入世三年后,各种保护限制措施到期,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吸引了国际客户、国际品牌把更多的力量放在中国这个市场上。
2005、2006年对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来说是一个转折点,那时两者的较量将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谁抢占了先机,谁就有可能获得竞争的先发优势。 2008年是分水岭,在它之前,将会有更多的国际品牌到中国来。在它之后,将会有真正的一批本土品牌走向市场。
为中国消费市场画像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发展委员会主任
张仲梁
第一幅画像:2004年本土与国际品牌竞争激烈。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显示出来,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渗透能力越来越高,销售额也年年攀升,如手机行业就很明显。
第二幅画像:更多的国内品牌走向国际。
中国的发展给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格局带来变化,并且在2004年开始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成批地走出去。
第三幅画像:国内品牌欠缺稳固根基。
“双氧水事件”给巨能钙沉重打击,此事件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曾经有“几个小记者,搞垮一个大品牌”之说,但这正说明本土品牌缺乏稳固的根基。
第四幅画像:奢侈品在中国越来越有空间。
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的奢侈品却逆风而上,成为国际厂商争夺的新大陆。
第五幅画像:科技和流行。
科技产品已经成为流行产品,MP3、数码打印机和照相机,都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2004年是数码产品的春天,而春天才刚刚开始。
第六幅画像:GDP增长模式改变。
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的GDP增长基本靠投资和出口支撑,2004年这个轨迹开始改变,消费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国已经吹响了从经济大国走向消费大国的号角。
国产手机的突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张富淳
国外品牌市场份额增大,国内品牌市场份额减少,这是2004年中国手机市场主旋律。
国内品牌市场份额减少的原因是,第一,国内手机业的成功来得太快、太容易了,导致心态出现了放松,产量盲目扩大,引起库存过高;第二,国产手机售后服务不好,忠诚度下降,导致国内市场回落。
国产手机如何突围?
一是要突破供应链的制约因素,将其进一步地完善和维护好。二是资金链问题。
作为时尚消费品的手机,要强调三个概念,一是豪华概念,二是时尚理念,第三是应用理念。手机从原来由豪华体现地位的理念,到2001至2004年的时尚消费品阶段,再到现在的应用消费品方而。我的观点是,国产手机在2005年应注意手机的应用功能开发。
再有,国产手机企业应该注重提高整合资金上下游供应链及渠道资源的能力,达到快速准确地反应。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谢麟振曾经说过,国产手机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在内部要和原器件企业和手机企业紧密合作,在外部和运营商整合资源,而内容提供商为中国手机的发展,特别是国内品牌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让品牌进入消费者心里
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副主任
夏红波
营销中存在着两种铺货,第一种铺货就是产品的铺货,就是实现产品品牌,打通销售渠道;还有一种铺货是心理铺货,就是通过媒体的广告投放,使产品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里。
相对应的还有两个货架,一个货架就是在商场里面的产品货架,另一个就是消费者在进行购买之前的心理货架。如果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理货架是最好位置,那么产品就最容易被购买。
目前在中国,很多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种发展甚至是跳跃式、裂变式的;同时很多行业技术门槛低,边际效益高,企业成长迅速。
在这种情况下,要抢占消费者的心理货架,首先要选择一个高端媒体,媒体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媒体也在无声地传达着某种信息。在什么样的媒体做广告,它的说服力和差异是非常大的。
2005中国市场格局分析和君创业咨询公司总裁
李肃
21世纪国际竞争和2005年的市场热点是什么?
第一是资源方面的热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第一大国后,从过剩资源、过剩资本向资源短缺角度倾斜;同时,中国的重化工业亟待国家的政策指导,重化工业大规模的投资,将有重大的机会出现。
第二是重组整合和产业的热点:所谓产业的热点,就是品牌现象,说到底就是领袖的现象。中国的产业在全球的竞争里,没有产生领袖,主要是和流通有关,也就是没有一个完善的流通。2004年作为一个起点,中国的品牌竞争和整个大规模的产业整合,将会跟国际的并购和国内的整合合为一体,形成产业的热点,也就是大规模整合出行业领袖来。
第三就是市场升级和创新的热点:2004是中国风险投资的丰收年,2005年市场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将是新的方向。比如人才流动和管理,将会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热点。这有两个现象,一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加速职业化管理,二是人力资源大规模地流动。
2005年的四大市场机会:首先,在全球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以后,中国的制造文化和曾经最强的日本的制造文化相比,更具有竞争力;其次,中国大量的企业到美国去上市,各个公司都在建立自己的金融队伍,在金融文化的创新方面,中国有巨大的机会;第三,中国企业的流通文化底子较薄,但没有历史负担,同时包括乡村、城镇各个点都不需成本,在这几年里将快速地形成自己特色的流通文化;第四,大量的海归派归国,带来风险投资和技术创新,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会具有取代国际创新重要的地位。
主题对话
对话一:2005本土手机反攻策略
嘉宾主持:杨谦 北京商业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参讲嘉宾:
米尔顿·科特勒 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主席
王宗英 奥克斯集团副总裁
陆定光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国产手机市场曾经是一个非常让人看好的市场,它是国产品牌同国外品牌对攻的阵地。我们也曾经希望国产品牌手机能像国产彩电一样再现中国制造业的辉煌,但是当我们再等凯歌高奏的时候,我们的国产手机全线下滑,这正赶上2005年中国加入WTO三年过渡期的结束。在这样一个时期,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的竞争更加趋于激烈,所以我们非常关注国产手机未来的命运。
陆定光:
国产手机根本没有了解中国的消费者;国际品牌不仅是卖手机,并且卖服务,提升服务价值。
王宗英: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的国产手机还是处于生长初期,我们的国产手机如何才能够有一个转折?两个字:“竞争”,充分竞争,让市场去说话。在这场竞争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惟有竞争才是生存发展的惟一出路。
同时,我们完全有信心,在手机行业与国际巨头抗衡。在世界的制造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千万别让中国人知道怎么做,而中国人在做的你千万不要再去做!
米尔顿·科特勒:
国际品牌也很恐惧中国品牌,在这种恐惧中他们提高技术含量和提高技术创新程度,包括强化营销。中国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技术核心,这对本土的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真正的问题不是竞争的问题,不是国内品牌本土竞争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在市场的品牌和技术、研发、设计方面的整合,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
对话二:中国现代银行的品牌塑造
嘉宾主持:曹文 北京赛诺经典商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参讲嘉宾:
米尔顿·科特勒 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主席
王大用 国家开发银行委员会商务副主任
白长虹 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
在后WTO时期,银行业的开放紧锣密鼓,很多外资已经进入了中国的银行业。这是最丰厚的一个市场,中国本土银行如何去迎接挑战,如何去塑造品牌?
王大用:
至少在几年之内,任何外国大银行都形不成有力的竞争。因为中国几大银行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大小城镇和农村的网络,而任何一个国际的大银行进来,五年之内不可能建这样的网络。
但对于银行的品牌,忠诚度比市场份额重要的多。所以一个银行是不是真正在未来全球化以及在中国的土地上生存下去,要在一个更长的时间里才看得清楚。
米尔顿·科特勒:
对于中国的银行,第一是要考虑品牌,第二就是客户的定位,包括信息的建立和品牌定位。把以前运用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中国银行现有结构的信息,这样的经历可能会有一些阵痛,但是会带来很好的结果。
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政府必须更加开放他们的一些管理流程,使一些私营的机构参与到商业银行中去,并提高互相监督的过程,这样是防止腐败的方案。
协办单位: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科特勒营销集团
学术支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大商业评论》
论坛赞助单位:新天国际酒业有限公司
特别赞助:海南航空
与会主要嘉宾(以出场先后为序):
王伟群《成功营销》杂志社主编
刘荣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
郭振玺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
张仲梁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发展委员会主任
张富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夏红波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副主任
李光斗华盛时代广告公司总经理
李肃和君创业咨询公司总裁
杨谦北京商业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米尔顿·科特勒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主席
陆定光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宗英奥克斯集团副总裁
曹文北京赛诺经典商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大用国家开发银行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白长虹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
刘嘉旭海航集团CEO
主持人:刘蔚 《成功营销》杂志社副主编
2004年年末,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观察者和参与者,《成功营销》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再次携手,精心打造了《成功营销·新生代中国2004品牌竞争力调查报告》。与2003年本土品牌凯歌高奏的形势不同,2004年,跨国企业携国际品牌卷土重来。逆转在发生,对抗在进行。
另一方面,2005年起,中国进入“WTO后过渡期”。这意味着中国将加速融入世界贸易体系。而对于中国市场和企业来说,它意味着更加惨烈的竞争。面对跨国公司新一轮的进攻,中国企业如何保持自己传统的优势,如何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竞争力?
2005年1月6日,“2004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调发布会暨主题论坛“后WTO的较量——中外品牌对决的新战场”在北京召开。众多海内外专家、企业家及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到会,一起求解中国市场的品牌解决方程式,共同讨论中国市场发展、中国企业的策略与方向。
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的较量
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
郭振玺
在2004年的时候,央视广告招标国际客户中标的只有一家是宝洁,不到1.8亿。在对2005年度黄金时段招标的时候,中标的国际客户是12家,包括宝洁、联合利华、肯德基、柯达等。而宝洁夺得了标王。
中国市场的巨大,放量增长以及消费结构升级,还有中国本土企业的成功,都刺激了国际品牌。同时中国入世三年后,各种保护限制措施到期,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吸引了国际客户、国际品牌把更多的力量放在中国这个市场上。
2005、2006年对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来说是一个转折点,那时两者的较量将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谁抢占了先机,谁就有可能获得竞争的先发优势。 2008年是分水岭,在它之前,将会有更多的国际品牌到中国来。在它之后,将会有真正的一批本土品牌走向市场。
为中国消费市场画像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发展委员会主任
张仲梁
第一幅画像:2004年本土与国际品牌竞争激烈。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显示出来,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渗透能力越来越高,销售额也年年攀升,如手机行业就很明显。
第二幅画像:更多的国内品牌走向国际。
中国的发展给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格局带来变化,并且在2004年开始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成批地走出去。
第三幅画像:国内品牌欠缺稳固根基。
“双氧水事件”给巨能钙沉重打击,此事件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曾经有“几个小记者,搞垮一个大品牌”之说,但这正说明本土品牌缺乏稳固的根基。
第四幅画像:奢侈品在中国越来越有空间。
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的奢侈品却逆风而上,成为国际厂商争夺的新大陆。
第五幅画像:科技和流行。
科技产品已经成为流行产品,MP3、数码打印机和照相机,都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2004年是数码产品的春天,而春天才刚刚开始。
第六幅画像:GDP增长模式改变。
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的GDP增长基本靠投资和出口支撑,2004年这个轨迹开始改变,消费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国已经吹响了从经济大国走向消费大国的号角。
国产手机的突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张富淳
国外品牌市场份额增大,国内品牌市场份额减少,这是2004年中国手机市场主旋律。
国内品牌市场份额减少的原因是,第一,国内手机业的成功来得太快、太容易了,导致心态出现了放松,产量盲目扩大,引起库存过高;第二,国产手机售后服务不好,忠诚度下降,导致国内市场回落。
国产手机如何突围?
一是要突破供应链的制约因素,将其进一步地完善和维护好。二是资金链问题。
作为时尚消费品的手机,要强调三个概念,一是豪华概念,二是时尚理念,第三是应用理念。手机从原来由豪华体现地位的理念,到2001至2004年的时尚消费品阶段,再到现在的应用消费品方而。我的观点是,国产手机在2005年应注意手机的应用功能开发。
再有,国产手机企业应该注重提高整合资金上下游供应链及渠道资源的能力,达到快速准确地反应。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谢麟振曾经说过,国产手机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在内部要和原器件企业和手机企业紧密合作,在外部和运营商整合资源,而内容提供商为中国手机的发展,特别是国内品牌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让品牌进入消费者心里
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副主任
夏红波
营销中存在着两种铺货,第一种铺货就是产品的铺货,就是实现产品品牌,打通销售渠道;还有一种铺货是心理铺货,就是通过媒体的广告投放,使产品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里。
相对应的还有两个货架,一个货架就是在商场里面的产品货架,另一个就是消费者在进行购买之前的心理货架。如果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理货架是最好位置,那么产品就最容易被购买。
目前在中国,很多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种发展甚至是跳跃式、裂变式的;同时很多行业技术门槛低,边际效益高,企业成长迅速。
在这种情况下,要抢占消费者的心理货架,首先要选择一个高端媒体,媒体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媒体也在无声地传达着某种信息。在什么样的媒体做广告,它的说服力和差异是非常大的。
2005中国市场格局分析和君创业咨询公司总裁
李肃
21世纪国际竞争和2005年的市场热点是什么?
第一是资源方面的热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第一大国后,从过剩资源、过剩资本向资源短缺角度倾斜;同时,中国的重化工业亟待国家的政策指导,重化工业大规模的投资,将有重大的机会出现。
第二是重组整合和产业的热点:所谓产业的热点,就是品牌现象,说到底就是领袖的现象。中国的产业在全球的竞争里,没有产生领袖,主要是和流通有关,也就是没有一个完善的流通。2004年作为一个起点,中国的品牌竞争和整个大规模的产业整合,将会跟国际的并购和国内的整合合为一体,形成产业的热点,也就是大规模整合出行业领袖来。
第三就是市场升级和创新的热点:2004是中国风险投资的丰收年,2005年市场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将是新的方向。比如人才流动和管理,将会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热点。这有两个现象,一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加速职业化管理,二是人力资源大规模地流动。
2005年的四大市场机会:首先,在全球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以后,中国的制造文化和曾经最强的日本的制造文化相比,更具有竞争力;其次,中国大量的企业到美国去上市,各个公司都在建立自己的金融队伍,在金融文化的创新方面,中国有巨大的机会;第三,中国企业的流通文化底子较薄,但没有历史负担,同时包括乡村、城镇各个点都不需成本,在这几年里将快速地形成自己特色的流通文化;第四,大量的海归派归国,带来风险投资和技术创新,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会具有取代国际创新重要的地位。
主题对话
对话一:2005本土手机反攻策略
嘉宾主持:杨谦 北京商业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参讲嘉宾:
米尔顿·科特勒 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主席
王宗英 奥克斯集团副总裁
陆定光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国产手机市场曾经是一个非常让人看好的市场,它是国产品牌同国外品牌对攻的阵地。我们也曾经希望国产品牌手机能像国产彩电一样再现中国制造业的辉煌,但是当我们再等凯歌高奏的时候,我们的国产手机全线下滑,这正赶上2005年中国加入WTO三年过渡期的结束。在这样一个时期,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的竞争更加趋于激烈,所以我们非常关注国产手机未来的命运。
陆定光:
国产手机根本没有了解中国的消费者;国际品牌不仅是卖手机,并且卖服务,提升服务价值。
王宗英: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的国产手机还是处于生长初期,我们的国产手机如何才能够有一个转折?两个字:“竞争”,充分竞争,让市场去说话。在这场竞争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惟有竞争才是生存发展的惟一出路。
同时,我们完全有信心,在手机行业与国际巨头抗衡。在世界的制造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千万别让中国人知道怎么做,而中国人在做的你千万不要再去做!
米尔顿·科特勒:
国际品牌也很恐惧中国品牌,在这种恐惧中他们提高技术含量和提高技术创新程度,包括强化营销。中国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技术核心,这对本土的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真正的问题不是竞争的问题,不是国内品牌本土竞争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在市场的品牌和技术、研发、设计方面的整合,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
对话二:中国现代银行的品牌塑造
嘉宾主持:曹文 北京赛诺经典商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参讲嘉宾:
米尔顿·科特勒 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主席
王大用 国家开发银行委员会商务副主任
白长虹 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
在后WTO时期,银行业的开放紧锣密鼓,很多外资已经进入了中国的银行业。这是最丰厚的一个市场,中国本土银行如何去迎接挑战,如何去塑造品牌?
王大用:
至少在几年之内,任何外国大银行都形不成有力的竞争。因为中国几大银行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大小城镇和农村的网络,而任何一个国际的大银行进来,五年之内不可能建这样的网络。
但对于银行的品牌,忠诚度比市场份额重要的多。所以一个银行是不是真正在未来全球化以及在中国的土地上生存下去,要在一个更长的时间里才看得清楚。
米尔顿·科特勒:
对于中国的银行,第一是要考虑品牌,第二就是客户的定位,包括信息的建立和品牌定位。把以前运用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中国银行现有结构的信息,这样的经历可能会有一些阵痛,但是会带来很好的结果。
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政府必须更加开放他们的一些管理流程,使一些私营的机构参与到商业银行中去,并提高互相监督的过程,这样是防止腐败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