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在经历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等社会大动荡后,有别于秦汉儒法结合的旧思想,胡人的反向输入以及老庄思想对旧儒学的瓦解,使得唐朝产生了崭新的价值观,这种全新的价值观体现在各个方面。
唐朝,中国古代史上最开放、最自由、最鼎盛的朝代。唐朝的思想、诗歌、书画、政治、律法、服饰、器皿、军事等,至今仍被人们所称颂怀念。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这是史学家陈寅恪在《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之中得出的结论。这条结论也说明了唐朝的包容与开放、自信与乐观究竟从何而来。唐朝在经历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等社会大动荡后,有别于秦汉儒法结合的旧思想,胡人的反向输入以及老庄思想对旧儒学的瓦解,使得唐朝产生了崭新的价值观,这种全新的价值观体现在各个方面。
唐朝的世界观
提到唐朝的世界影响力,不得不提到唐太宗。他不仅是唐朝皇帝,还是周边国家的天可汗。唐朝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中,彻底解除了突厥的威胁,将中亚大部分领土收入版图中,并以羁縻州的形式进行管理。唐朝最西的羁縻州,即波斯都护府,与波斯帝国东界相邻。
在羁縻州中的各个国家,依旧由当地的国王统治,但同时他们又是羁縻州的官员,每个国王都是唐朝的一个都督或州刺史。对于唐太宗而言,除了向周边王国灌输唐朝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外,一般不会干涉各个王国的统治。在王国的继承问题上,唐朝以“册封体制”延续各个王国的合法统治,这种价值体系既体现了唐朝的向心力,也有效避免了各王国内部经常因权力斗争而出现动荡。
通过唐朝的一系列制度和举措,长安以西一直至西域,沿途都极为富庶。现在的我们无法想象,西北那样贫瘠的土地在唐朝就像后代的江南一样富足安康。当时,唐朝在西域的路上每30里立一个驿站,不好走的地方就立馆。这样的设置就好似长城的烽燧线。这套馆驿系统,不仅承接了唐朝与西域的通讯功能,也为运输往来、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还为唐朝的西域之路提供了安全保证。在吐鲁番发现的唐朝文书里,就经常能看到一两个商人带着商队来往于长安与西域之间,而在一些不受唐朝控制的地区,商人则要等待结成一个大团队才能走。
另外,唐朝也不排斥周围民族、国家的文化和事物。长安在各个方面均有“胡化”的现象,比如吃胡饼、跳胡舞、穿胡衣,从生活器皿到生活方式都受到外来的影响。比如著名诗人白居易喜欢住帐篷,还在自己家中搭了一个帐篷。唐朝广泛地吸纳周边地区的习俗文化,并对其中的弊病进行调整改造,虽然并没有解决扎在根里的华夷之辨,但在一定程度上的宽容与开放,使得唐朝与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不一样,人们骨子里透露着自信与快乐。
唐朝的女性解放
唐朝封建礼教还没有固化,儒学并没有像宋朝那样成为教条约束着社会各个方面。唐朝的经学是官方学说,儒学大多在官方、上层社会、帝王贵胄的层面产生影响,并不能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缝隙给予了唐朝平民一定的活力。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能够更多地展现自己,唐朝的女性也在这个缝隙中找到了自己舒展的空间。
唐朝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她的出现并非偶然。正因为唐朝的女性地位较高,突破了很多时代的限制,才会有女皇帝的出现。唐朝的教育中没有对女性的贬损,有关受教程度也多和家庭财力相关。所以,女性的普遍受教程度虽仍不如男性,但要比其他时代的女性高很多。后代虽然也有很多才女、贤女,但多受到禮教的约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唐朝的女性则有社交自由,不惧抛头露面。
唐朝女性在婚姻与恋爱方面,总体仍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但相比较其他朝代而言,唐朝的女性在婚恋方面能够得到父母家人更多的尊重。唐玄宗时期,著名宰相李林甫经常在家办公。他在墙上开了一个洞,就是为了方便给自己的6个女儿招婿。当有年轻后生来奏事时,他便让女儿们在墙洞后查看,有相中的就去找人说合。而离婚则更显示出了唐朝对女性的尊重,在敦煌出土的大量文献中,我们发现了唐朝的离婚协议书模板——放妻书。在书中的字句之间,体现出的不是冰冷的财产分割与决绝,而是诸如“二心不同,难归一意”“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等词句,透出温情与祝愿。从这类模板中可以看到,唐朝的价值观体现出了对女性的尊重。相比后世的休书而言,唐朝离婚协议书所强调的是感情不和,并非站在男人的立场指责女性,将过错全都指向女性。
日本的唐朝基因
唐朝是当时亚洲东部人们所认为的世界中心,各国使者蜂拥而至,前来学习的人也是多得数不胜数。比起其他国家,日本派出了大量的遣唐使、留学僧来唐朝学习。在鼎盛时期,日本一个遣唐使团就有五六百人。当时,日本的造船与航海技术还很差,遣唐使每次出行都冒着生命危险,一不小心就葬身大海。
当时的日本,经济、文化、制度远远落后于唐朝。日本当时的国策就是集中全力输入文化产品。于是,大量唐朝典籍被引入日本,进而促使日本形成自有的文化体系。
如今,日本京都、奈良等地的文化风貌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朝。尤其是各种寺庙建筑,透露着唐朝建筑的壮丽与包容之美。此外,日本在各个方面也保留了唐朝的影响,比如现代日语中保留了很多中国古语言。日本对中国的崇尚,在民间还有一些传奇故事,比如横扫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骑马跨海到日本成为了统治当地的武士,还有在马嵬坡被缢死的杨贵妃东渡到了日本等。其中,“杨贵妃东渡”的故事最能体现出日本人对唐朝的追求,他们不愿相信杨贵妃已死,而更愿意相信她来到了京都的寺庙中化身成观音的美好愿景。
(《北京晚报》)
唐朝,中国古代史上最开放、最自由、最鼎盛的朝代。唐朝的思想、诗歌、书画、政治、律法、服饰、器皿、军事等,至今仍被人们所称颂怀念。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这是史学家陈寅恪在《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之中得出的结论。这条结论也说明了唐朝的包容与开放、自信与乐观究竟从何而来。唐朝在经历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等社会大动荡后,有别于秦汉儒法结合的旧思想,胡人的反向输入以及老庄思想对旧儒学的瓦解,使得唐朝产生了崭新的价值观,这种全新的价值观体现在各个方面。
唐朝的世界观
提到唐朝的世界影响力,不得不提到唐太宗。他不仅是唐朝皇帝,还是周边国家的天可汗。唐朝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中,彻底解除了突厥的威胁,将中亚大部分领土收入版图中,并以羁縻州的形式进行管理。唐朝最西的羁縻州,即波斯都护府,与波斯帝国东界相邻。
在羁縻州中的各个国家,依旧由当地的国王统治,但同时他们又是羁縻州的官员,每个国王都是唐朝的一个都督或州刺史。对于唐太宗而言,除了向周边王国灌输唐朝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外,一般不会干涉各个王国的统治。在王国的继承问题上,唐朝以“册封体制”延续各个王国的合法统治,这种价值体系既体现了唐朝的向心力,也有效避免了各王国内部经常因权力斗争而出现动荡。
通过唐朝的一系列制度和举措,长安以西一直至西域,沿途都极为富庶。现在的我们无法想象,西北那样贫瘠的土地在唐朝就像后代的江南一样富足安康。当时,唐朝在西域的路上每30里立一个驿站,不好走的地方就立馆。这样的设置就好似长城的烽燧线。这套馆驿系统,不仅承接了唐朝与西域的通讯功能,也为运输往来、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还为唐朝的西域之路提供了安全保证。在吐鲁番发现的唐朝文书里,就经常能看到一两个商人带着商队来往于长安与西域之间,而在一些不受唐朝控制的地区,商人则要等待结成一个大团队才能走。
另外,唐朝也不排斥周围民族、国家的文化和事物。长安在各个方面均有“胡化”的现象,比如吃胡饼、跳胡舞、穿胡衣,从生活器皿到生活方式都受到外来的影响。比如著名诗人白居易喜欢住帐篷,还在自己家中搭了一个帐篷。唐朝广泛地吸纳周边地区的习俗文化,并对其中的弊病进行调整改造,虽然并没有解决扎在根里的华夷之辨,但在一定程度上的宽容与开放,使得唐朝与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不一样,人们骨子里透露着自信与快乐。
唐朝的女性解放
唐朝封建礼教还没有固化,儒学并没有像宋朝那样成为教条约束着社会各个方面。唐朝的经学是官方学说,儒学大多在官方、上层社会、帝王贵胄的层面产生影响,并不能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缝隙给予了唐朝平民一定的活力。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能够更多地展现自己,唐朝的女性也在这个缝隙中找到了自己舒展的空间。
唐朝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她的出现并非偶然。正因为唐朝的女性地位较高,突破了很多时代的限制,才会有女皇帝的出现。唐朝的教育中没有对女性的贬损,有关受教程度也多和家庭财力相关。所以,女性的普遍受教程度虽仍不如男性,但要比其他时代的女性高很多。后代虽然也有很多才女、贤女,但多受到禮教的约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唐朝的女性则有社交自由,不惧抛头露面。
唐朝女性在婚姻与恋爱方面,总体仍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但相比较其他朝代而言,唐朝的女性在婚恋方面能够得到父母家人更多的尊重。唐玄宗时期,著名宰相李林甫经常在家办公。他在墙上开了一个洞,就是为了方便给自己的6个女儿招婿。当有年轻后生来奏事时,他便让女儿们在墙洞后查看,有相中的就去找人说合。而离婚则更显示出了唐朝对女性的尊重,在敦煌出土的大量文献中,我们发现了唐朝的离婚协议书模板——放妻书。在书中的字句之间,体现出的不是冰冷的财产分割与决绝,而是诸如“二心不同,难归一意”“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等词句,透出温情与祝愿。从这类模板中可以看到,唐朝的价值观体现出了对女性的尊重。相比后世的休书而言,唐朝离婚协议书所强调的是感情不和,并非站在男人的立场指责女性,将过错全都指向女性。
日本的唐朝基因
唐朝是当时亚洲东部人们所认为的世界中心,各国使者蜂拥而至,前来学习的人也是多得数不胜数。比起其他国家,日本派出了大量的遣唐使、留学僧来唐朝学习。在鼎盛时期,日本一个遣唐使团就有五六百人。当时,日本的造船与航海技术还很差,遣唐使每次出行都冒着生命危险,一不小心就葬身大海。
当时的日本,经济、文化、制度远远落后于唐朝。日本当时的国策就是集中全力输入文化产品。于是,大量唐朝典籍被引入日本,进而促使日本形成自有的文化体系。
如今,日本京都、奈良等地的文化风貌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朝。尤其是各种寺庙建筑,透露着唐朝建筑的壮丽与包容之美。此外,日本在各个方面也保留了唐朝的影响,比如现代日语中保留了很多中国古语言。日本对中国的崇尚,在民间还有一些传奇故事,比如横扫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骑马跨海到日本成为了统治当地的武士,还有在马嵬坡被缢死的杨贵妃东渡到了日本等。其中,“杨贵妃东渡”的故事最能体现出日本人对唐朝的追求,他们不愿相信杨贵妃已死,而更愿意相信她来到了京都的寺庙中化身成观音的美好愿景。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