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及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文章针对会计信息失真及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首先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进而就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地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完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现象仍较为多见。因此,正确认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探索其防范对策,是一项富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解读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质量不符合可靠性、相关性的要求,不能客观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如实了解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经济利益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制约着企业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进一步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
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理论本身缺陷造成信息失真。从会计学性质来看,会计核算中,每个数据的计算都是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的,而得出某些数据的数字来源,却往往是经济学中一些概念的货币化经过了一系列估计和判断。从会计假设看,首先货币计量假设本身就具有局限性;会计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的,而当前有不少难以用货币去计量;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也具有局限性。
(二)失信成本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力。由于我国对企业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对造假者不追究或处罚不力,客观上是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违法的成本很小,使得一些人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
(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是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的主要原因。如个别企业一把手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不够,人员配不齐,素质跟不上,账目设置混乱,制度形同虚设,这样的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哪能不失真。
(四)内部控制不力的影响。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缺乏—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如企业内部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有但只是摆设;财务部门内部分工不清、权责不明;内部审计没有发挥作用、监督不力。
(五)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差。一是职业道德水准缺失,表现在对待工作应付了事,粗心大意,势必出现犯错或失误成常态,更有甚者经不住各种诱惑,违法乱纪,其结果是丧失原则,丧失诚信,丧失了会计的立身之本。二是专业知识水准缺失。由于不具备会计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势必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使用会计准则和相关财经政策。
三、会计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假账真算和真账假算两个方面。假账真算是指企业的经济业务本身没有发生或是虚假的,但却做真实的会计处理,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而真账假算是指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本身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其会计处理的方式方法有违规现象的发生,如企业不合理地利用会计政策等。常见的集中违规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一)虚开发票。部分单位或企业利用多开发票的形式进行套现,这势必会增加企业或者单位的经济成本,另一种形式一些企业为了粉饰自己的财务数据,往往会采取虚增收入和利润,进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二)调节成本和收入。企业通过随意进行收入与成本的调解来制造出虚假的盈亏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某种目的(比如贷款信任、上市资格、隐蔽偷逃税款及分红等)。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不按照规定进行当期成本的摊销以及不按照确定的收入原则去计当期收入,使用虚假的合同以及凭证来进行当期收入的将少或者增加。
(三)进行虚假财务报表。不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往往会损害报表使用人的利益,很多单位还存在着两套报表的情况,导致企业经营成果的虚假及资产的不实。而另一些会计信息的失真则在预算的编制方面有所体现。
(四)会计变更方法不当。比如国家规定的会计政策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更,但企业仍在使用旧的会计政策,滋生不少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达到少计成本费用的目的,所采取的未来适用法而不使用更为科学符合会计政策变更要求的追溯调整法等。
四、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完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会计信息真实性依赖于制度管理,企业应该在内部建立会计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对人为篡改会计信息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罚,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减少由于失误或自身素质的缺陷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提高会计准则的客观性。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会计专业人员应该尽可能地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减少主观情绪,政府应该广泛征求会计事务所和各级财政部门的意见,针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开展专题讨论会、洽谈会、并与法律界的专家保持沟通,争取取得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的共同认可,提高会计准则的客观性。
(三)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监督机制。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的建立应该使社会各界联合起来,企业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形成合力,严厉打击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督, 政府应该发挥监督职能,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严格监控,社会应该加强对会计事务所的监督管理,发挥社会监督的职能。
综上,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失真会计信息的原因很复杂,这也正是失真会计信息存在的基础。这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采取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为此,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峰,著.会计准则变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樊鹭.企业信用管理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2009(18).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完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现象仍较为多见。因此,正确认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探索其防范对策,是一项富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解读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质量不符合可靠性、相关性的要求,不能客观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如实了解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经济利益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制约着企业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进一步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
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理论本身缺陷造成信息失真。从会计学性质来看,会计核算中,每个数据的计算都是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的,而得出某些数据的数字来源,却往往是经济学中一些概念的货币化经过了一系列估计和判断。从会计假设看,首先货币计量假设本身就具有局限性;会计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的,而当前有不少难以用货币去计量;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也具有局限性。
(二)失信成本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力。由于我国对企业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对造假者不追究或处罚不力,客观上是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违法的成本很小,使得一些人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
(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是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的主要原因。如个别企业一把手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不够,人员配不齐,素质跟不上,账目设置混乱,制度形同虚设,这样的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哪能不失真。
(四)内部控制不力的影响。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缺乏—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如企业内部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有但只是摆设;财务部门内部分工不清、权责不明;内部审计没有发挥作用、监督不力。
(五)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差。一是职业道德水准缺失,表现在对待工作应付了事,粗心大意,势必出现犯错或失误成常态,更有甚者经不住各种诱惑,违法乱纪,其结果是丧失原则,丧失诚信,丧失了会计的立身之本。二是专业知识水准缺失。由于不具备会计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势必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使用会计准则和相关财经政策。
三、会计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假账真算和真账假算两个方面。假账真算是指企业的经济业务本身没有发生或是虚假的,但却做真实的会计处理,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而真账假算是指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本身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其会计处理的方式方法有违规现象的发生,如企业不合理地利用会计政策等。常见的集中违规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一)虚开发票。部分单位或企业利用多开发票的形式进行套现,这势必会增加企业或者单位的经济成本,另一种形式一些企业为了粉饰自己的财务数据,往往会采取虚增收入和利润,进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二)调节成本和收入。企业通过随意进行收入与成本的调解来制造出虚假的盈亏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某种目的(比如贷款信任、上市资格、隐蔽偷逃税款及分红等)。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不按照规定进行当期成本的摊销以及不按照确定的收入原则去计当期收入,使用虚假的合同以及凭证来进行当期收入的将少或者增加。
(三)进行虚假财务报表。不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往往会损害报表使用人的利益,很多单位还存在着两套报表的情况,导致企业经营成果的虚假及资产的不实。而另一些会计信息的失真则在预算的编制方面有所体现。
(四)会计变更方法不当。比如国家规定的会计政策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更,但企业仍在使用旧的会计政策,滋生不少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达到少计成本费用的目的,所采取的未来适用法而不使用更为科学符合会计政策变更要求的追溯调整法等。
四、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完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会计信息真实性依赖于制度管理,企业应该在内部建立会计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对人为篡改会计信息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罚,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减少由于失误或自身素质的缺陷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提高会计准则的客观性。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会计专业人员应该尽可能地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减少主观情绪,政府应该广泛征求会计事务所和各级财政部门的意见,针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开展专题讨论会、洽谈会、并与法律界的专家保持沟通,争取取得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的共同认可,提高会计准则的客观性。
(三)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监督机制。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的建立应该使社会各界联合起来,企业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形成合力,严厉打击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督, 政府应该发挥监督职能,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严格监控,社会应该加强对会计事务所的监督管理,发挥社会监督的职能。
综上,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失真会计信息的原因很复杂,这也正是失真会计信息存在的基础。这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采取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为此,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峰,著.会计准则变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樊鹭.企业信用管理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