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书记,关于下乡我的真实想法是:去隆木中学。之前下过乡,留有遗憾。经过五年的锻炼,有些经验更成熟了,我想趁这次机会再去磨炼磨炼,为我工作的第一站加把柴,希望组织给我机会圆梦。”2020年8月6日,时任南康六中艺体中心主任的赖玉玲,向分管人事工作的南康区教科体局党委副书记康明发出了这条短信。
康明一个“好”字的回复,遂了赖玉玲重回隆木中学圆梦的心愿。
隆木乡位于赣州市南康区的北部,是南康区最偏远的山区乡镇,素有南康的“西藏”之誉。记者从南康城区乘车出发,走了65公里高速,下高速后再走16公里山路,马不停蹄也用了2小时15分钟才到达隆木中学,在校长办公室见到了赖玉玲。
个子小巧,一身正装,一副干练模样,是赖玉玲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年轻教师常常是‘出山心切’,而你家在南康城区,儿子5岁,女儿16个月,为什么申请去离城区远、条件艰苦的隆木中学?”记者问她。
聊上话题,赖玉玲俨然师者风范,流利、大方、严谨,讲述着她三进隆木的圆梦情怀。
一进隆木
1987年11月9日,赖玉玲被养父母在路边抱回家,在养父母的教诲中长大。
在农村长大的赖玉玲,格外懂事,学习一直优秀。2005年9月,赖玉玲成了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去上学的那天,身为教师的养父把她送到学校:“有共产党的领导,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你要珍惜读书机会,争取在大学入党。”她说,在养父心里共产党是伟大的,入党是埋在养父心里的信仰追求。
2008年,作为预备党员、优秀毕业生的赖玉玲,与南康区教科体局签订了就业协议。“8月29日,我怀揣报到证,第一次去隆木,班车走了一个小时后,问司机还有多久到隆木。司机笑着说,还没到一半的路程,你最后下。”赖玉玲说,那是她第一次知道,原来南康这么大。车到坪市街上后,她还花了20元钱搭乘摩托车才到隆木中心小学。
吃过午饭,同事用摩托车搭载赖玉玲去村小——忠东小学,摩托车沿着山路像过山车一样让人惊心动魄。
到了忠东小学,眼前的一切让赖玉玲透心凉了:破烂的校门,学校里没有一块水泥地。瞬间,眼泪在她眼睛里打转。校长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可她没一点胃口,想着要走。校长说:“你走了,这里就开不了课。你能不能帮我把报名工作先做好?”
报名时,学生、家长说的都是乡下土话,见这里来了师范毕业的女教师,他们很好奇,用圆溜溜的眼睛盯着赖玉玲,脸上满是天真甜美的笑。长在农村的她,转眼心就被感化了:“我成了学生眼中的光、家长的盼、学校的希望。”就这样,赖玉玲走上了忠东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三尺讲台。
那年,班上有一个男孩,每天上课都迟到,一批评他就木木地看着赖玉玲不说话。“他应该是个听话的孩子呀,可他为什么每天迟到呢?”她决定家访。
周六,赖玉玲早早出发。山上的树很高,沿途的路好小。她翻越两座山,走了两个多小时路才到男孩家。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奶奶说儿子儿媳为了翻新家里的土房子去外地挣钱了,她腿脚不利索,不能送孙子上学。7岁的孙子会做饭,早上五点半就带着午饭去上学……
“对不起,老师误会你了,原来你为了读书是那么的努力,我还因为你迟到一分钟而严厉地批评你,你却不解释一下?”听着男孩奶奶讲述,赖玉玲早已按捺不住自己。
“没事,老师,下次我走快点就不会迟到了。”赖玉玲抱着男孩,心疼了许久,第一次在家长面前流了泪。回到学校,赖玉玲拨通了男孩爸爸的电话,把她看到、感受到的告诉了他,最后说:“钱可以慢慢挣,可误了孩子的学习那就是大事了。”男孩爸爸很感动,说马上让男孩妈妈回去,大不了多辛苦几年再盖砖房。“我的第一次家访成功了,后来男孩的成绩提升很快。我深深地感受到有家长配合支持的教育才是很有效的教育。”赖玉玲说。
在小学工作两年后,物理教育专业毕业的赖玉玲,在得知隆木中学只有一名物理专业教师后,主动请缨去教物理。校长说:“小赖,还有一年你就有考进城的资格,如果调来中学,你可要在这里教满两年才能再考啊。”虽然养父母年迈在家,希望她早日回到身边,但赖玉玲没半点犹豫,一个暑假就由小学语文教师转变为中学物理教师。
两年后,刚刚摸到物理教学门道的赖玉玲,留下遗憾和牵挂,以优异成绩调入南康六中。
二进隆木
在南康六中,赖玉玲服从安排,两年内把成绩排末位的班级带到了每次都拿第一。
2014年,时任校长黄巾找到赖玉玲,问她愿不愿意到行政办当干事:“做行政工作,不是为了权利,而是服务教师。女教师做行政工作要比男教师更辛苦,要付出更多。”
赖玉玲二话没说,一边坚持教学,一边在干事岗位上任劳任怨,深得领导信任、同事好评。2015年被提拔为政治处副主任,按当时政策规定,需要下乡锻炼,选择又一次来到她面前:“隆木是我工作的第一站,隆木中学有我的牵挂,虽然路远,但我有车。”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年轻人的热血与激情,有的是党员教师“逆行”进山的担当与情怀。
在闭塞的大山里,控辍保学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学初,第一次去劝一女生返校,女生却跑到山上躲了起来。第二次去,女生从自家楼顶爬到了叔叔家楼顶,劝了半天也不肯下来。“多耽误一天,就更难跟上学习进度。”赖玉玲一咬牙,爬上楼顶,一边紧拉住女生手,一边说:“你得跟我去上学,否则得给我个理由。”
“爸爸老了,弟弟要读书,我再去读书就增加家庭负担。”在回校路上,赖玉玲才感觉到手就有点疼,低头一看,手被抓出了几道痕,但心里还是雀跃:这趟没白来。周六,她找到了在城里务工的女生爸爸,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第三次去时,赖玉玲把女生接回了学校。两天后,赖玉玲第四次去女生家,这次是把在校上课的女生送回家。路上,赖玉玲与女生聊得欢,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
赖玉玲自小爱动,在学校,周一到周五,会准时和全校师生一起晨跑3公里,与师生打成一片;在课余,会约上几名伙伴,买只鸭,摘点菜,你剁我炒,大家分享,有的教师饭后也来尝鲜,大家成了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一年期满后,赖玉玲又依依不舍地从隆木中学回到了南康六中。
三进隆木
2020年,南康区委区政府大力消除城区大班额大校额,城区增校扩容,乡下有经验的教师选调进城了,乡下学校出现了优质师资紧缺的情况,区教科体局即时出台选拔干部到薄弱学校支教的政策。
赖玉玲得知消息后,找到校长说:“隆木的孩子勤奋、善良,现在我本领有了,想去添砖加瓦。”“你去下乡,孩子还小,家人支持吗?想好了怎么干吗?”校长刘德优说。
“孩子谁来照顾、在哪照顾”这个现实困难摆在赖玉玲面前。“大不了,我把孩子的奶奶一起带去。”困难阻挡不了一名党员教师下乡的决心。
“我怎么都没有想到,你还会回来!你来了,学校就更有希望了!”得知赖玉玲将带着一双儿女再回隆木中学的消息,食堂的邓师傅立马打电话给她,当天还帮她找到了照看孩子的阿姨。隆木人的热情,再次感动了赖玉玲:“上班时,儿子去上幼儿园,女儿由阿姨照看,其他困难我都可以克服。”就这样,她把小家安在了学校的单间宿舍里。
宿舍用隔板一分为二,因陋就简,里面是卧室,外面一张茶几、两张旧课桌拼在一起成了她的“厨房”和“工作室”。作为学校的物理教师、副校长,赖玉玲肩负着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的重任。每天待孩子入睡后,她就坐到桌前,改作业、备课、学习、思考。在大山环抱的校园里,夜静更深时,她那间宿舍还持续透出光亮。
赖玉玲告诉记者,一次争取到录制一节智慧作业课的任务,但身边都是年轻教师,电教是空白,没有帮手。在无助时,她进群找高手指导,通过几天摸索,学会了如何修改课件、使用课件,几经修改的课才通过省电教馆的审核,还获得了省电教馆颁发的证书。“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任务而获得的一张证书,也是隆木中学获得的第一张省级证书。”赖玉玲欣慰中透出自豪。
“山里学校也该有区级名师。”赖玉玲脑海中闪现了这个念头,也下定了这个决心。“这里的教师年轻、精力旺盛,不抓紧把他们推出去,就会错过成长的‘黄金’期。但仅靠他们自己摸索,就会像当年的我,要花更长时间、走更多弯路。”这个想法得到校长邓瑞金的肯定和支持后,她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研究教师培养、钻研业务上了。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素养,赖玉玲从培养课堂研讨小团队入手,不间断开展校本培训,在网络群里虚心求教,利用周末回城的机会去拜訪教研专家、请教同行,邀请专家同行到校指导,组织团队外出学习,一打听到有公开课,自己就开车带着团队去听课,每月的工资有一大块贴进了汽油费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学校的推门听课、团队赛课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机会也垂青有准备的人,在2020年秋季全区的优质课比赛中,学校地理、化学学科选手均以片区第一名的成绩冲进全区决赛,并在区级决赛中获得好成绩,实现了隆木中学区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面对成绩,赖玉玲说:“带老师犹如带学生,学生读书要有兴趣,老师提升专业水平也要激发他们的兴趣,保护好他们的自信,就算基础差也要让老师看到光,有光就有希望。”
隆木中学年轻教师说:“她是我们的引路人,是我们前进路上一面飘扬的旗。隆木,虽然山高路远,但有旗的地方就有光亮和希望。”◆
康明一个“好”字的回复,遂了赖玉玲重回隆木中学圆梦的心愿。
隆木乡位于赣州市南康区的北部,是南康区最偏远的山区乡镇,素有南康的“西藏”之誉。记者从南康城区乘车出发,走了65公里高速,下高速后再走16公里山路,马不停蹄也用了2小时15分钟才到达隆木中学,在校长办公室见到了赖玉玲。
个子小巧,一身正装,一副干练模样,是赖玉玲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年轻教师常常是‘出山心切’,而你家在南康城区,儿子5岁,女儿16个月,为什么申请去离城区远、条件艰苦的隆木中学?”记者问她。
聊上话题,赖玉玲俨然师者风范,流利、大方、严谨,讲述着她三进隆木的圆梦情怀。
一进隆木
1987年11月9日,赖玉玲被养父母在路边抱回家,在养父母的教诲中长大。
在农村长大的赖玉玲,格外懂事,学习一直优秀。2005年9月,赖玉玲成了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去上学的那天,身为教师的养父把她送到学校:“有共产党的领导,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你要珍惜读书机会,争取在大学入党。”她说,在养父心里共产党是伟大的,入党是埋在养父心里的信仰追求。
2008年,作为预备党员、优秀毕业生的赖玉玲,与南康区教科体局签订了就业协议。“8月29日,我怀揣报到证,第一次去隆木,班车走了一个小时后,问司机还有多久到隆木。司机笑着说,还没到一半的路程,你最后下。”赖玉玲说,那是她第一次知道,原来南康这么大。车到坪市街上后,她还花了20元钱搭乘摩托车才到隆木中心小学。
吃过午饭,同事用摩托车搭载赖玉玲去村小——忠东小学,摩托车沿着山路像过山车一样让人惊心动魄。
到了忠东小学,眼前的一切让赖玉玲透心凉了:破烂的校门,学校里没有一块水泥地。瞬间,眼泪在她眼睛里打转。校长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可她没一点胃口,想着要走。校长说:“你走了,这里就开不了课。你能不能帮我把报名工作先做好?”
报名时,学生、家长说的都是乡下土话,见这里来了师范毕业的女教师,他们很好奇,用圆溜溜的眼睛盯着赖玉玲,脸上满是天真甜美的笑。长在农村的她,转眼心就被感化了:“我成了学生眼中的光、家长的盼、学校的希望。”就这样,赖玉玲走上了忠东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三尺讲台。
那年,班上有一个男孩,每天上课都迟到,一批评他就木木地看着赖玉玲不说话。“他应该是个听话的孩子呀,可他为什么每天迟到呢?”她决定家访。
周六,赖玉玲早早出发。山上的树很高,沿途的路好小。她翻越两座山,走了两个多小时路才到男孩家。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奶奶说儿子儿媳为了翻新家里的土房子去外地挣钱了,她腿脚不利索,不能送孙子上学。7岁的孙子会做饭,早上五点半就带着午饭去上学……
“对不起,老师误会你了,原来你为了读书是那么的努力,我还因为你迟到一分钟而严厉地批评你,你却不解释一下?”听着男孩奶奶讲述,赖玉玲早已按捺不住自己。
“没事,老师,下次我走快点就不会迟到了。”赖玉玲抱着男孩,心疼了许久,第一次在家长面前流了泪。回到学校,赖玉玲拨通了男孩爸爸的电话,把她看到、感受到的告诉了他,最后说:“钱可以慢慢挣,可误了孩子的学习那就是大事了。”男孩爸爸很感动,说马上让男孩妈妈回去,大不了多辛苦几年再盖砖房。“我的第一次家访成功了,后来男孩的成绩提升很快。我深深地感受到有家长配合支持的教育才是很有效的教育。”赖玉玲说。
在小学工作两年后,物理教育专业毕业的赖玉玲,在得知隆木中学只有一名物理专业教师后,主动请缨去教物理。校长说:“小赖,还有一年你就有考进城的资格,如果调来中学,你可要在这里教满两年才能再考啊。”虽然养父母年迈在家,希望她早日回到身边,但赖玉玲没半点犹豫,一个暑假就由小学语文教师转变为中学物理教师。
两年后,刚刚摸到物理教学门道的赖玉玲,留下遗憾和牵挂,以优异成绩调入南康六中。
二进隆木
在南康六中,赖玉玲服从安排,两年内把成绩排末位的班级带到了每次都拿第一。
2014年,时任校长黄巾找到赖玉玲,问她愿不愿意到行政办当干事:“做行政工作,不是为了权利,而是服务教师。女教师做行政工作要比男教师更辛苦,要付出更多。”
赖玉玲二话没说,一边坚持教学,一边在干事岗位上任劳任怨,深得领导信任、同事好评。2015年被提拔为政治处副主任,按当时政策规定,需要下乡锻炼,选择又一次来到她面前:“隆木是我工作的第一站,隆木中学有我的牵挂,虽然路远,但我有车。”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年轻人的热血与激情,有的是党员教师“逆行”进山的担当与情怀。
在闭塞的大山里,控辍保学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学初,第一次去劝一女生返校,女生却跑到山上躲了起来。第二次去,女生从自家楼顶爬到了叔叔家楼顶,劝了半天也不肯下来。“多耽误一天,就更难跟上学习进度。”赖玉玲一咬牙,爬上楼顶,一边紧拉住女生手,一边说:“你得跟我去上学,否则得给我个理由。”
“爸爸老了,弟弟要读书,我再去读书就增加家庭负担。”在回校路上,赖玉玲才感觉到手就有点疼,低头一看,手被抓出了几道痕,但心里还是雀跃:这趟没白来。周六,她找到了在城里务工的女生爸爸,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第三次去时,赖玉玲把女生接回了学校。两天后,赖玉玲第四次去女生家,这次是把在校上课的女生送回家。路上,赖玉玲与女生聊得欢,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
赖玉玲自小爱动,在学校,周一到周五,会准时和全校师生一起晨跑3公里,与师生打成一片;在课余,会约上几名伙伴,买只鸭,摘点菜,你剁我炒,大家分享,有的教师饭后也来尝鲜,大家成了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一年期满后,赖玉玲又依依不舍地从隆木中学回到了南康六中。
三进隆木
2020年,南康区委区政府大力消除城区大班额大校额,城区增校扩容,乡下有经验的教师选调进城了,乡下学校出现了优质师资紧缺的情况,区教科体局即时出台选拔干部到薄弱学校支教的政策。
赖玉玲得知消息后,找到校长说:“隆木的孩子勤奋、善良,现在我本领有了,想去添砖加瓦。”“你去下乡,孩子还小,家人支持吗?想好了怎么干吗?”校长刘德优说。
“孩子谁来照顾、在哪照顾”这个现实困难摆在赖玉玲面前。“大不了,我把孩子的奶奶一起带去。”困难阻挡不了一名党员教师下乡的决心。
“我怎么都没有想到,你还会回来!你来了,学校就更有希望了!”得知赖玉玲将带着一双儿女再回隆木中学的消息,食堂的邓师傅立马打电话给她,当天还帮她找到了照看孩子的阿姨。隆木人的热情,再次感动了赖玉玲:“上班时,儿子去上幼儿园,女儿由阿姨照看,其他困难我都可以克服。”就这样,她把小家安在了学校的单间宿舍里。
宿舍用隔板一分为二,因陋就简,里面是卧室,外面一张茶几、两张旧课桌拼在一起成了她的“厨房”和“工作室”。作为学校的物理教师、副校长,赖玉玲肩负着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的重任。每天待孩子入睡后,她就坐到桌前,改作业、备课、学习、思考。在大山环抱的校园里,夜静更深时,她那间宿舍还持续透出光亮。
赖玉玲告诉记者,一次争取到录制一节智慧作业课的任务,但身边都是年轻教师,电教是空白,没有帮手。在无助时,她进群找高手指导,通过几天摸索,学会了如何修改课件、使用课件,几经修改的课才通过省电教馆的审核,还获得了省电教馆颁发的证书。“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任务而获得的一张证书,也是隆木中学获得的第一张省级证书。”赖玉玲欣慰中透出自豪。
“山里学校也该有区级名师。”赖玉玲脑海中闪现了这个念头,也下定了这个决心。“这里的教师年轻、精力旺盛,不抓紧把他们推出去,就会错过成长的‘黄金’期。但仅靠他们自己摸索,就会像当年的我,要花更长时间、走更多弯路。”这个想法得到校长邓瑞金的肯定和支持后,她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研究教师培养、钻研业务上了。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素养,赖玉玲从培养课堂研讨小团队入手,不间断开展校本培训,在网络群里虚心求教,利用周末回城的机会去拜訪教研专家、请教同行,邀请专家同行到校指导,组织团队外出学习,一打听到有公开课,自己就开车带着团队去听课,每月的工资有一大块贴进了汽油费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学校的推门听课、团队赛课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机会也垂青有准备的人,在2020年秋季全区的优质课比赛中,学校地理、化学学科选手均以片区第一名的成绩冲进全区决赛,并在区级决赛中获得好成绩,实现了隆木中学区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面对成绩,赖玉玲说:“带老师犹如带学生,学生读书要有兴趣,老师提升专业水平也要激发他们的兴趣,保护好他们的自信,就算基础差也要让老师看到光,有光就有希望。”
隆木中学年轻教师说:“她是我们的引路人,是我们前进路上一面飘扬的旗。隆木,虽然山高路远,但有旗的地方就有光亮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