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玉树,外乡人的身影无处不在。从老板到打工者,他们以自己不同的方式,成为玉树重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牦牛广场是玉树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从早到晚,人流不断。
地震之后,这里原先土木结构的门面房大多倒塌,商户们把生意都搬到了救灾帐篷里。
广场上最引人瞩目的交易当属虫草,当地藏民三五成堆聚在一起,讨价还价。等谈好价格,卖家便把虫草倒在地上,不许挑拣,一根虫草几十元。一个小小的塑料袋装满虫革,大概能卖几万元。除了藏獒,这应是当地最贵的生意了。
除了这种藏区独有的交易,牦牛广场上绝大多数商户做的还是吃穿用度的普通生意,而且这些生意人基本来自外地。
甘肃小伙漆光涛便是其中的一位。漆光涛的板房生意
漆光涛是甘肃人,今年26岁。几年前,他从老家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讲台上只站了6个多月,觉得当老师不合自己_-的性格,就开始在兰州做板房生意。玉树震后第五天,他带着自己的工程队就来到这里,为玉树第三完全小学建起了板房。
“学校没钱,北京一家慈善基金会捐了100万元。”漆光涛说,只要电压稳,100平方米的板房,5个人一起干,一天就可以修好。地震对玉树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停电成了家常便饭,为了保证工期,他们不得不用上发电机。
漆光涛承接的第二个程在结古寺。“头几天干活时,高原反应严重,想吐,喘气,过几天就好一些。”结古寺在一个小山顶上,海拔4000多米。
在玉树修板房,所有材料都要从西宁运送过来。漆光涛说,运一车板材的费用是8000元,再加上玉树当地人工费比较高,一间板房建起来,每平方米的价格达到350元。
如此高的价格,一般人是难以承受的,但让漆光涛没有想到的是,个别单位工作人员依然从中谋取私利。前段时间,他为当地一家政府单位修建板房,按每平方米350元一共建了24间,工程结算时,那家单位却让漆光涛开具了每平方米390元的发票。
“当地百姓没几家能住起板房,大多住在帐篷里。”据漆光涛说,玉树的富人是极个别的,其中大多数都是靠养藏獒发的家。这些人不仅能住起板房,甚至直接盖起了楼房。漆光涛在巴塘有一位朋友,家里共养了5只藏獒,地震后将其中一只卖给了南京一位老板,售价250万元。当地人坚信,用一只纯种的藏獒看家护院,胜过100个保安。“其实没那么神,都是吹出来的。”漆光涛笑着说。
在玉树待的时间长了,漆光涛对这里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今年7月份,他到大苏牟乡大地村的一个朋友家做客,顺便带了一些葡萄等水果。朋友82岁的奶奶没有见过葡萄,不敢吃,孙女给奶奶说这是可以吃的葡萄,老人才尝了一个。
漆光涛说,那里的环境很封闭,人们的生活都过得很清苦,他出门想买东西,得走两个小时,给家里打电话,手机也没信号。让漆光涛感到欣慰的是,大地村在地震中受灾较轻,当地政府的赈灾扶持力度也不错,每户人家都领到了可以修建60平方米砖混结构房子所需要的空心砖和木材,以及全部的人工费用。
漆光涛说,玉树的板房生意估计还可以做一、两年。等工程一结束,他就把自己企业的宿舍和仓库让给当地村民居住。
高原上的四川帮
同样是在建筑行业,同样是做板房,四川人彭天云则主要靠给建筑单位打工挣钱。
彭天云的老家在四川广安,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曾在老板刘安石的介绍下,在灾区工地上做过一年板房,算是技术工人。工程结束后,他打算到陕西找活干,恰好又遇见刘老板,刘老板建议他到玉树来,这里的工资每天180元,比老家多拿80元,还管吃管住。
刚到玉树,彭天云高原反应很厉害,一天劳动下来,又喘又呕吐,一个月后才慢慢习惯。
彭天云受雇于中铁二十一局,已先后参与修建了60栋板房,后来又被调到禅古新村工地,修建砖混结构的新房。“那里的房子相当好,全部是框架结构。”彭天云说,禅古新村已经全部建好,有些村民已经搬进了新家。
彭天云在玉树还结识了四川老乡杨天林。杨天林是四川江安县人,以前在老家也是建筑方面的技术工人,到玉树后就在赛马场附近修建板房厕所。
在玉树做生意、打工的外地人,以四川人居多。四川自贡的虞新伟,3年前就随妻子来到玉树,选择了出租车行业。虞新伟说,玉树的出租车司机多数是四川人,做得好的,一年能挣三、四万元。
地震时,虞新伟被倒塌的出租屋埋了3个小时,还是邻居把他救了出来,脸和腿都受了伤,他在老家养了几个月伤,又返回玉树开起了出租车。虞新伟说,他打算攒够20万,就回老家买辆车,继续干老本行。
来自四川成都的李秀云做的也是交通生意,但她开的不是出租车,而是公交车。地震前一个月,李秀云在朋友的劝说下才来到玉树。玉树没有公交站牌,公交车招手即停,全程1元。李秀云说,她跑的是1号线,这条线路一共有9辆公交车,六、七辆都是四川人经营的。一般情况下,一天能收入四、五百元。“有的老乡跑2号、3号线,但生意不好,一天也就二、三百元,不够本。”
李秀云说,地震后,公交公司免去了他们每月33DO元的管理费,她感到十分开心。不过,她听说再过一段时间,县城就要全部拆除重建,不知那时的公交生意还能不能做下去。16岁女孩当老板
在原玉树州州委附近,有一家叫福鑫粮油的帐篷店铺,老板常冰清是个16岁的女孩。她小小年纪,却把生意打理得异常红火。
常冰清是安徽蚌埠人,家人和亲戚在玉树经商多年,一直从事粮油生意。常冰清今年刚刚初中毕业,按她的说法,自己不是念书的材料,与其在学校荒废时间,还不如跟家人学做生意。今年7月,她从老家来到玉树,从父亲手里接下了这间店铺。
“我家的扎西科粮食储备库是玉树最大的。”常冰清介绍,父亲在玉树做了十几年的粮油生意,在当地粮油行业已小有名气。他们家有两间店面,红卫路的粮油店在地震中没有倒塌,现在还在经营。常冰清现在经营的是一间帐篷店铺,主要卖大米、麦面、青稞面、食用油。常冰清说,青稞面卖得最快,藏民离不开青稞面。灾后重建开始后,一些驻扎玉树的建设单位也成了他的大顾客,粮油生意也比以前好做了。
地震后,当地工商部门为个体户免除了一些费用。成本降低了,常冰清就把粮油价格也适当放低,一袋生态米原价130元,她125元出售,有时120元也卖。“当兵的喜欢去我妈的店里拿货,我妈妈给他们都算半价,赔钱卖。”常冰清说。
让常冰清有些担心的是,帐篷是布做的,不结实,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去的那天,她的帐篷就被人划开一道口子,拿走了一些东西,所幸损失不大。
玉树重建对生意人来说,也是一个商机,常冰清的父亲已打算在当地开一家砖厂,而常冰清也在考虑自己的新计划,
“再过一、两年,我攒些钱,再让老爸投资一点儿,我要开一家当地最大的化妆品店。”
牦牛广场是玉树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从早到晚,人流不断。
地震之后,这里原先土木结构的门面房大多倒塌,商户们把生意都搬到了救灾帐篷里。
广场上最引人瞩目的交易当属虫草,当地藏民三五成堆聚在一起,讨价还价。等谈好价格,卖家便把虫草倒在地上,不许挑拣,一根虫草几十元。一个小小的塑料袋装满虫革,大概能卖几万元。除了藏獒,这应是当地最贵的生意了。
除了这种藏区独有的交易,牦牛广场上绝大多数商户做的还是吃穿用度的普通生意,而且这些生意人基本来自外地。
甘肃小伙漆光涛便是其中的一位。漆光涛的板房生意
漆光涛是甘肃人,今年26岁。几年前,他从老家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讲台上只站了6个多月,觉得当老师不合自己_-的性格,就开始在兰州做板房生意。玉树震后第五天,他带着自己的工程队就来到这里,为玉树第三完全小学建起了板房。
“学校没钱,北京一家慈善基金会捐了100万元。”漆光涛说,只要电压稳,100平方米的板房,5个人一起干,一天就可以修好。地震对玉树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停电成了家常便饭,为了保证工期,他们不得不用上发电机。
漆光涛承接的第二个程在结古寺。“头几天干活时,高原反应严重,想吐,喘气,过几天就好一些。”结古寺在一个小山顶上,海拔4000多米。
在玉树修板房,所有材料都要从西宁运送过来。漆光涛说,运一车板材的费用是8000元,再加上玉树当地人工费比较高,一间板房建起来,每平方米的价格达到350元。
如此高的价格,一般人是难以承受的,但让漆光涛没有想到的是,个别单位工作人员依然从中谋取私利。前段时间,他为当地一家政府单位修建板房,按每平方米350元一共建了24间,工程结算时,那家单位却让漆光涛开具了每平方米390元的发票。
“当地百姓没几家能住起板房,大多住在帐篷里。”据漆光涛说,玉树的富人是极个别的,其中大多数都是靠养藏獒发的家。这些人不仅能住起板房,甚至直接盖起了楼房。漆光涛在巴塘有一位朋友,家里共养了5只藏獒,地震后将其中一只卖给了南京一位老板,售价250万元。当地人坚信,用一只纯种的藏獒看家护院,胜过100个保安。“其实没那么神,都是吹出来的。”漆光涛笑着说。
在玉树待的时间长了,漆光涛对这里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今年7月份,他到大苏牟乡大地村的一个朋友家做客,顺便带了一些葡萄等水果。朋友82岁的奶奶没有见过葡萄,不敢吃,孙女给奶奶说这是可以吃的葡萄,老人才尝了一个。
漆光涛说,那里的环境很封闭,人们的生活都过得很清苦,他出门想买东西,得走两个小时,给家里打电话,手机也没信号。让漆光涛感到欣慰的是,大地村在地震中受灾较轻,当地政府的赈灾扶持力度也不错,每户人家都领到了可以修建60平方米砖混结构房子所需要的空心砖和木材,以及全部的人工费用。
漆光涛说,玉树的板房生意估计还可以做一、两年。等工程一结束,他就把自己企业的宿舍和仓库让给当地村民居住。
高原上的四川帮
同样是在建筑行业,同样是做板房,四川人彭天云则主要靠给建筑单位打工挣钱。
彭天云的老家在四川广安,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曾在老板刘安石的介绍下,在灾区工地上做过一年板房,算是技术工人。工程结束后,他打算到陕西找活干,恰好又遇见刘老板,刘老板建议他到玉树来,这里的工资每天180元,比老家多拿80元,还管吃管住。
刚到玉树,彭天云高原反应很厉害,一天劳动下来,又喘又呕吐,一个月后才慢慢习惯。
彭天云受雇于中铁二十一局,已先后参与修建了60栋板房,后来又被调到禅古新村工地,修建砖混结构的新房。“那里的房子相当好,全部是框架结构。”彭天云说,禅古新村已经全部建好,有些村民已经搬进了新家。
彭天云在玉树还结识了四川老乡杨天林。杨天林是四川江安县人,以前在老家也是建筑方面的技术工人,到玉树后就在赛马场附近修建板房厕所。
在玉树做生意、打工的外地人,以四川人居多。四川自贡的虞新伟,3年前就随妻子来到玉树,选择了出租车行业。虞新伟说,玉树的出租车司机多数是四川人,做得好的,一年能挣三、四万元。
地震时,虞新伟被倒塌的出租屋埋了3个小时,还是邻居把他救了出来,脸和腿都受了伤,他在老家养了几个月伤,又返回玉树开起了出租车。虞新伟说,他打算攒够20万,就回老家买辆车,继续干老本行。
来自四川成都的李秀云做的也是交通生意,但她开的不是出租车,而是公交车。地震前一个月,李秀云在朋友的劝说下才来到玉树。玉树没有公交站牌,公交车招手即停,全程1元。李秀云说,她跑的是1号线,这条线路一共有9辆公交车,六、七辆都是四川人经营的。一般情况下,一天能收入四、五百元。“有的老乡跑2号、3号线,但生意不好,一天也就二、三百元,不够本。”
李秀云说,地震后,公交公司免去了他们每月33DO元的管理费,她感到十分开心。不过,她听说再过一段时间,县城就要全部拆除重建,不知那时的公交生意还能不能做下去。16岁女孩当老板
在原玉树州州委附近,有一家叫福鑫粮油的帐篷店铺,老板常冰清是个16岁的女孩。她小小年纪,却把生意打理得异常红火。
常冰清是安徽蚌埠人,家人和亲戚在玉树经商多年,一直从事粮油生意。常冰清今年刚刚初中毕业,按她的说法,自己不是念书的材料,与其在学校荒废时间,还不如跟家人学做生意。今年7月,她从老家来到玉树,从父亲手里接下了这间店铺。
“我家的扎西科粮食储备库是玉树最大的。”常冰清介绍,父亲在玉树做了十几年的粮油生意,在当地粮油行业已小有名气。他们家有两间店面,红卫路的粮油店在地震中没有倒塌,现在还在经营。常冰清现在经营的是一间帐篷店铺,主要卖大米、麦面、青稞面、食用油。常冰清说,青稞面卖得最快,藏民离不开青稞面。灾后重建开始后,一些驻扎玉树的建设单位也成了他的大顾客,粮油生意也比以前好做了。
地震后,当地工商部门为个体户免除了一些费用。成本降低了,常冰清就把粮油价格也适当放低,一袋生态米原价130元,她125元出售,有时120元也卖。“当兵的喜欢去我妈的店里拿货,我妈妈给他们都算半价,赔钱卖。”常冰清说。
让常冰清有些担心的是,帐篷是布做的,不结实,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去的那天,她的帐篷就被人划开一道口子,拿走了一些东西,所幸损失不大。
玉树重建对生意人来说,也是一个商机,常冰清的父亲已打算在当地开一家砖厂,而常冰清也在考虑自己的新计划,
“再过一、两年,我攒些钱,再让老爸投资一点儿,我要开一家当地最大的化妆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