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陈,你搬出社区都半年了,每次搞活动都要来回跑,把组织关系转过去岂不更方便?”
“不转!不转!建北社区,永远是我的家……”
和老陈一样,搬了家却坚决要把党组织关系留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建北社区的,还有好几十名党员。2008年底以来,江北区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共同需求为纽带、社区党委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建北“大社区党委”,就像一块大磁铁,牢牢地吸引着他们。
寂寞“独唱”变激情“合唱”
说起建北“大社區党委”的建设,社区党委书记孙燕感触良多:“以前,辖区各党组织之间联络少,社区活动少,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很多党员没事根本不到社区来。”党组织条块分割、互不隶属、工作分家、力量分散,成为制约社区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的瓶颈。那时,一旦社区要搞活动,她一定睡不好,为场地和资金发愁。
为了将社区内的党组织和党员凝聚起来,2008年,江北区把观音桥街道建北社区作为示范点,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组建“大社区党委”,把有代表性的驻区单位党组织书记选举为社区党委副书记或党委委员,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社区党建工作,解决社区重大问题。同年11月,建北社区将辖区内的市外经贸委、中保财产江北支公司、观音桥中学等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增选为“大社区党委”副书记或党委委员,“大社区党委”覆盖了16个辖区单位党组织和1450余名社区党员。从此,建北社区各党组织的工作便变“独唱”为“合唱”,社区和辖区单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组织共建,奏响了一曲和谐之歌。
公共决策集“重智”
“无论可怕的敌人,还是残忍的病魔,都无法让你臣服……”1月25日下午,建北社区会议室里,观音桥实验中学的孩子们在为社区军烈属和伤残军人表演节目。伤残军人王有贵老人高兴地说:“往年春节慰问,大都只收到一些物品,没想到今年还有专门为我们准备的演出!”
“现在,春节慰问这些事,都由16个党支部和社区工作人员提议,再交由‘大社区党委’讨论后确定。观音桥实验中学党支部今年采取的联欢形式,便是他们自己想出来并通过社区党委讨论的‘新招’。”孙燕说。
“‘大社区党委’非常民主,我们提的每一个意见建议都会得到重视。”社区党员们说。
2009年,在社区党员的提议下,建北社区还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采青节”、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书画展、帮助上千名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再就业等活动。
“大社区党委”还建立了党代表会议制度,要求每个党代表定期接访群众、进家入户走访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对于收集到的带有共通性的问题,或涉及社区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向“大社区党委”提出建议,由“大社区党委”研究解决。
“通过工作统一部署、活动统一安排、信息统一反馈、先进统一评比等措施,‘大社区党委’的决策更加民主,驻区单位党组织与‘大社区党委’横向联系上也更加紧密了,真正成为社区党组织的一员。”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勇说。
党员共管资源共享
荟萃幼儿园能歌善舞的唐老师在社区的“第二职业”是“文娱岗”,她利用自身特长,帮助社区编排舞蹈,丰富社区文化生活;重庆银行建北支行的党员们则领了“社区理财岗”,帮助辖区居民学习理财知识,制订理财计划……“一员双岗”是建北社区“大社区党委”工作中的一项内容。通过统一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党员岗位承诺、创业承诺等活动,实现了活动共过、党员共管的目标。驻区单位党员结合自身行业和工作优势,积极参与认岗,让社区多了一份新生力量,让服务内容更全面,质量更高,更贴近群众。
人保公司党委书记吉茂怀说:“过去单位组织党员活动,人少,内容比较单调,现在不一样了,内容多,形式活,非常丰富,这样的活动我们爱参加。”
学校、企业成了社区党组织的一员,开展活动时,资金场所人员等都不用社区再担心;而企业在社区的帮助下,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金融危机让重庆迈腾环保有限公司、重庆三协科贸有限公司等几家驻区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在“大社区党委”的协调下,两公司顺利办理了小额贷款。“‘大社区党委’成立一年,共帮助六家企业办理小额贷款200多万元。社区的服务让企业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力量,贷款办理后不久,有几家公司就成立了党支部!”孙燕高兴地说。
“‘大社区党委’这一组织设置创新,使社区党建资源得到整合,社区与驻区单位之间的联系紧密了,也给驻区单位搭建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形成了整体合力,提升了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江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和平说。目前,江北区已经将“大社区党委”组建工作扩展到了石油社区、五里店社区和红土地社区。
“不转!不转!建北社区,永远是我的家……”
和老陈一样,搬了家却坚决要把党组织关系留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建北社区的,还有好几十名党员。2008年底以来,江北区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共同需求为纽带、社区党委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建北“大社区党委”,就像一块大磁铁,牢牢地吸引着他们。
寂寞“独唱”变激情“合唱”
说起建北“大社區党委”的建设,社区党委书记孙燕感触良多:“以前,辖区各党组织之间联络少,社区活动少,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很多党员没事根本不到社区来。”党组织条块分割、互不隶属、工作分家、力量分散,成为制约社区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的瓶颈。那时,一旦社区要搞活动,她一定睡不好,为场地和资金发愁。
为了将社区内的党组织和党员凝聚起来,2008年,江北区把观音桥街道建北社区作为示范点,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组建“大社区党委”,把有代表性的驻区单位党组织书记选举为社区党委副书记或党委委员,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社区党建工作,解决社区重大问题。同年11月,建北社区将辖区内的市外经贸委、中保财产江北支公司、观音桥中学等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增选为“大社区党委”副书记或党委委员,“大社区党委”覆盖了16个辖区单位党组织和1450余名社区党员。从此,建北社区各党组织的工作便变“独唱”为“合唱”,社区和辖区单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组织共建,奏响了一曲和谐之歌。
公共决策集“重智”
“无论可怕的敌人,还是残忍的病魔,都无法让你臣服……”1月25日下午,建北社区会议室里,观音桥实验中学的孩子们在为社区军烈属和伤残军人表演节目。伤残军人王有贵老人高兴地说:“往年春节慰问,大都只收到一些物品,没想到今年还有专门为我们准备的演出!”
“现在,春节慰问这些事,都由16个党支部和社区工作人员提议,再交由‘大社区党委’讨论后确定。观音桥实验中学党支部今年采取的联欢形式,便是他们自己想出来并通过社区党委讨论的‘新招’。”孙燕说。
“‘大社区党委’非常民主,我们提的每一个意见建议都会得到重视。”社区党员们说。
2009年,在社区党员的提议下,建北社区还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采青节”、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书画展、帮助上千名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再就业等活动。
“大社区党委”还建立了党代表会议制度,要求每个党代表定期接访群众、进家入户走访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对于收集到的带有共通性的问题,或涉及社区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向“大社区党委”提出建议,由“大社区党委”研究解决。
“通过工作统一部署、活动统一安排、信息统一反馈、先进统一评比等措施,‘大社区党委’的决策更加民主,驻区单位党组织与‘大社区党委’横向联系上也更加紧密了,真正成为社区党组织的一员。”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勇说。
党员共管资源共享
荟萃幼儿园能歌善舞的唐老师在社区的“第二职业”是“文娱岗”,她利用自身特长,帮助社区编排舞蹈,丰富社区文化生活;重庆银行建北支行的党员们则领了“社区理财岗”,帮助辖区居民学习理财知识,制订理财计划……“一员双岗”是建北社区“大社区党委”工作中的一项内容。通过统一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党员岗位承诺、创业承诺等活动,实现了活动共过、党员共管的目标。驻区单位党员结合自身行业和工作优势,积极参与认岗,让社区多了一份新生力量,让服务内容更全面,质量更高,更贴近群众。
人保公司党委书记吉茂怀说:“过去单位组织党员活动,人少,内容比较单调,现在不一样了,内容多,形式活,非常丰富,这样的活动我们爱参加。”
学校、企业成了社区党组织的一员,开展活动时,资金场所人员等都不用社区再担心;而企业在社区的帮助下,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金融危机让重庆迈腾环保有限公司、重庆三协科贸有限公司等几家驻区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在“大社区党委”的协调下,两公司顺利办理了小额贷款。“‘大社区党委’成立一年,共帮助六家企业办理小额贷款200多万元。社区的服务让企业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力量,贷款办理后不久,有几家公司就成立了党支部!”孙燕高兴地说。
“‘大社区党委’这一组织设置创新,使社区党建资源得到整合,社区与驻区单位之间的联系紧密了,也给驻区单位搭建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形成了整体合力,提升了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江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和平说。目前,江北区已经将“大社区党委”组建工作扩展到了石油社区、五里店社区和红土地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