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采油工程方面的课程因其理论抽象,故使得技校生或培训学员对之常常兴趣索然,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如何克服教学中的这种对抗因素,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对任课教师来说,课堂上引人入胜的开头,妙趣横生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故事,层出不穷的举例,实事求是的数字,科学系统的对比等都很重要,但我认为小结这一环节也不可忽略。好的小结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和巩固,还可以承上启下,引发兴趣。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能纠正学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怎样才能使课堂小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在教学中经常变换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表格式的总结归纳
课堂小结最常见的方式是总结式。所谓总结式即是教师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把所授知识进行浓缩和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整而重点突出的知识强化的一种方式。在最后短暂的几分钟内让学生全面记忆,系统掌握一堂课所学内容,表格式的归纳效果一般是比较好的。例如:我在讲完《采油工艺技术》课“抽油泵”一节时,我就将管式泵与杆式泵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与适用范围等内容编制成表格让学生填写。这样结束一堂课不仅眉目清楚、重点突出,而且便于学生记忆。抽象的理论通过表格归纳显得形象而具体,学生掌握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2、兴趣式的悬念设置
要使学生对抽象的采油知识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与教材紧密相关的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巧妙地运用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就教法而言,设置悬念,就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可以设置悬念。但最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还是课堂结束时的悬念设置。这样做不仅能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结束授课,而且会因富有吸引力的悬念扣动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或回忆、或深思,这对提高采油工程方面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不无益处的。如《采油工艺技术》课中有杆泵采油技术学完后,我设置了这样的悬念:“我们已经学习了有杆泵采油技术的有关内容,那么有杆泵采油技术与无杆泵采油技术之间有什么联系?什么时候采用有杆泵采油技术?又什么时候采用无杆泵采油技术?他们的区别在哪里?这两种采油技术与油水井分析技术又有何关系呢?等等,预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我以章回体小说的方式作了小结,话音刚落学生捧腹大笑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这为下节课的讲授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3、感召式的行为激励
采油工艺技术课要举用实例,晓之以理。向学生传授知识,动之以情,引起学生的心灵震颤;激之以行,使学生付诸行动。要使学生将学得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认识而用来指导行动,教师在教学中的激情感召是不可缺少的。例如,在总结《采油工程技术课》课中,“设备故障原因”一节时,我说,“抽油机的故障多是由于采油工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维护和保养,其质量没有保证的原因造成的。结果给油田企业、油田职工个人带来了生命财产损失,其情可悲、可叹,其事令人气愤,我们学生学习这门课一定要掌握抽油设备的保养和维修规程,不要出现类似的事情。”这样,通过教师的感情渲染,学生认清了自己的学习目的,也同时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感。
4、点题式的画龙点睛
教材的有些内容在旧知识引入后,可以很自然的引导学生学习新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如强调教育的要点将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种课型宜采用画龙点睛的方式。在结束新课时点题强调学习重点。如在讲授《采油工程技术课》课中“注水井的分析与管理”一节时就非常适宜地用旧知识引入新课,在教学中我在引入新课时顺着学生的兴趣,循着他们的思维发展趋势一气呵成,完成了对教材的讲授,只在结束新课时,总结地指出注水井的管理与采油井的管理的最大的不同之处,注水井的分析与管理的特点等两个主要应掌握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点题结束新课,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5、实践式的学以致用
采油工程课程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由采油工程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理论联系实际,这不仅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密切结合客观实际,验证教材所描述的理论、原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把书本上学得的基本知识拿到生产实际中去验证。因此,一堂课结束后要给学生留下联系实际的实践任务,以促使学员能学以致用,用中在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把采油工程课程教学扩大到课堂以外的时间。因此,和实践结合是采油教师在一堂课行将结束之际不可忘却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了这一点,并常以此作为课堂小结的一部分。如给采油技师资格培训班讲完《采油工艺技术课》课中“油水井的管理”一节后,根据学员对油水井的管理知识的实际认识,要求每个学员写一篇“油水井组动态分析”为题的小论文,布置学员搞一次生产调查,并写出报告,进行油水井组动态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这样教学与实际的结合,效果非常明显。
课堂小结常放在课堂的结尾处,对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它不过只是一个环节,一个中介点。但这个环节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上的教学效果。课堂如何小结,无定之法,但又有法可循。它的整体原则应是:使学员愿意并能更好的学习该门功课。借用明人谢程的话说,课堂上的一个好的结尾,当如一篇文章“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
采油工程方面的课程因其理论抽象,故使得技校生或培训学员对之常常兴趣索然,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如何克服教学中的这种对抗因素,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对任课教师来说,课堂上引人入胜的开头,妙趣横生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故事,层出不穷的举例,实事求是的数字,科学系统的对比等都很重要,但我认为小结这一环节也不可忽略。好的小结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和巩固,还可以承上启下,引发兴趣。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能纠正学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怎样才能使课堂小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在教学中经常变换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表格式的总结归纳
课堂小结最常见的方式是总结式。所谓总结式即是教师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把所授知识进行浓缩和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整而重点突出的知识强化的一种方式。在最后短暂的几分钟内让学生全面记忆,系统掌握一堂课所学内容,表格式的归纳效果一般是比较好的。例如:我在讲完《采油工艺技术》课“抽油泵”一节时,我就将管式泵与杆式泵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与适用范围等内容编制成表格让学生填写。这样结束一堂课不仅眉目清楚、重点突出,而且便于学生记忆。抽象的理论通过表格归纳显得形象而具体,学生掌握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2、兴趣式的悬念设置
要使学生对抽象的采油知识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与教材紧密相关的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巧妙地运用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就教法而言,设置悬念,就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可以设置悬念。但最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还是课堂结束时的悬念设置。这样做不仅能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结束授课,而且会因富有吸引力的悬念扣动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或回忆、或深思,这对提高采油工程方面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不无益处的。如《采油工艺技术》课中有杆泵采油技术学完后,我设置了这样的悬念:“我们已经学习了有杆泵采油技术的有关内容,那么有杆泵采油技术与无杆泵采油技术之间有什么联系?什么时候采用有杆泵采油技术?又什么时候采用无杆泵采油技术?他们的区别在哪里?这两种采油技术与油水井分析技术又有何关系呢?等等,预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我以章回体小说的方式作了小结,话音刚落学生捧腹大笑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这为下节课的讲授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3、感召式的行为激励
采油工艺技术课要举用实例,晓之以理。向学生传授知识,动之以情,引起学生的心灵震颤;激之以行,使学生付诸行动。要使学生将学得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认识而用来指导行动,教师在教学中的激情感召是不可缺少的。例如,在总结《采油工程技术课》课中,“设备故障原因”一节时,我说,“抽油机的故障多是由于采油工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维护和保养,其质量没有保证的原因造成的。结果给油田企业、油田职工个人带来了生命财产损失,其情可悲、可叹,其事令人气愤,我们学生学习这门课一定要掌握抽油设备的保养和维修规程,不要出现类似的事情。”这样,通过教师的感情渲染,学生认清了自己的学习目的,也同时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感。
4、点题式的画龙点睛
教材的有些内容在旧知识引入后,可以很自然的引导学生学习新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如强调教育的要点将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种课型宜采用画龙点睛的方式。在结束新课时点题强调学习重点。如在讲授《采油工程技术课》课中“注水井的分析与管理”一节时就非常适宜地用旧知识引入新课,在教学中我在引入新课时顺着学生的兴趣,循着他们的思维发展趋势一气呵成,完成了对教材的讲授,只在结束新课时,总结地指出注水井的管理与采油井的管理的最大的不同之处,注水井的分析与管理的特点等两个主要应掌握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点题结束新课,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5、实践式的学以致用
采油工程课程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由采油工程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理论联系实际,这不仅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密切结合客观实际,验证教材所描述的理论、原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把书本上学得的基本知识拿到生产实际中去验证。因此,一堂课结束后要给学生留下联系实际的实践任务,以促使学员能学以致用,用中在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把采油工程课程教学扩大到课堂以外的时间。因此,和实践结合是采油教师在一堂课行将结束之际不可忘却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了这一点,并常以此作为课堂小结的一部分。如给采油技师资格培训班讲完《采油工艺技术课》课中“油水井的管理”一节后,根据学员对油水井的管理知识的实际认识,要求每个学员写一篇“油水井组动态分析”为题的小论文,布置学员搞一次生产调查,并写出报告,进行油水井组动态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这样教学与实际的结合,效果非常明显。
课堂小结常放在课堂的结尾处,对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它不过只是一个环节,一个中介点。但这个环节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上的教学效果。课堂如何小结,无定之法,但又有法可循。它的整体原则应是:使学员愿意并能更好的学习该门功课。借用明人谢程的话说,课堂上的一个好的结尾,当如一篇文章“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