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央视《等着我》节目现场,一位戴小花帽的老人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姐紧紧相拥,热泪横流:“姐姐,我想你啊!我找了你53年……”姐姐应道:“当年我做了件小事,却让你惦记了这么多年……”
路遇
1964年,新疆哈密农村青年艾外都·阿不都的父亲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肿胀的小腿和胳膊肘长出一个个肉瘤,疼痛难忍。为了照顾爸爸,年方20岁的艾外都辞掉工作。一家人失去了收入来源,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见父亲饱受病痛折磨,艾外都决定到哈密去治疗。
1965年1月,艾外都怀揣着从生产队申请来的30元医疗费,带父亲上了路。
哈密医院检查后,也说治不了这种病,让他们到乌鲁木齐医院去诊治。
乌鲁木齐距哈密700多公里,别说治疗费,就连路费一时都凑不够。艾外都心里五味杂陈。父亲才55岁,为了他们兄弟姐妹吃了大半辈子的苦,如今眼看孩子们长大成人,却生了这种要命的怪病。想到这些,他流下了无助的泪水。
在回家的火车上,人太多,列车员将老人安排在车厢的连接处躺下,蹲在一旁守护的艾外都,两眼呆望窗外,心里满是孤独与绝望。
车厢过往的乘客看到老人身上那怪异的肉疙瘩,有的捂着鼻子赶紧走开,有的窃窃私语。这时,一位身穿军大衣,头戴军帽的姑娘走过,看到躺着的病痛老人,便蹲下身来仔细摸了摸肉瘤,说:“老人家别担心,您这病,能治!”随后,她起身告诉艾外都:“可别再拖了,赶紧到医学院(今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来,我在那里等你们。”说完,她从包里摸出纸笔,记下了艾外都的通信地址,又撕下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地址递给艾外都。
这位姑娘叫王香莲,是西安医学院的学生,这次是放寒假到新疆来探亲。
有了熱心姑娘的陪伴,艾外都不再孤单。到站了,王香莲帮他把父亲抬下了车。
火车缓缓启动,艾外都手里紧紧握着王香莲留下的地址,激动得向窗口使劲挥手。王香莲把手卷成喇叭状,高声喊道:“乌鲁木齐见!”
军帽下,那张红扑扑的脸蛋,宛若天使般的纯美。
牵挂
回家不久,艾外都收到一封来自乌鲁木齐的信。信中写道:我已经去乌鲁木齐医学院看了,没见到你们。怎么没来,还没准备好吗?老人的病可不能再拖。
这是王香莲的来信。艾外都既激动,又惶恐。家里没钱,父亲身上的肉瘤越来越大。可他不好意思道出实情,只是托人回信说正在准备。
一个月后,王香莲再次来信,说寒假结束了,她要回西安上学。如果老人到了乌鲁木齐医院,要立即写信告诉她。最后依然强调,病情不能耽误,要尽快治疗。
这封信让艾外都坐不住了。他鼓起勇气,给哈密市政府写信求助,很快得到350元的救助和在乌鲁木齐治疗费可全额报销的承诺。那天,艾外都从政府领回这笔救命钱,扑在父亲身边说:“爸爸,这次儿子带你到大医院治疗,一定能治好。”
1965年3月15日,艾外都同母亲一道陪伴父亲登上了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开车前,他到隔壁的邮局转了一圈,竟意外收到王香莲第三封来信。信里依旧念念不忘老人的病情,询问治疗进度,并夹带了10元钱。艾外都激动得颤抖着双手把信和钱捧到父亲跟前。他们明白这10元钱的分量,在一毛钱能买两个鸡蛋的当时,10元钱对一个没有薪水的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父亲对母亲说:“香莲真是个好姑娘,就像咱们的亲闺女一样。”
住在医院后,艾外都写信到西安,告诉王香莲住院地址。很快,西安回信过来,嘱咐艾外都如何照顾父亲,并将治疗进度、用药情况及时告诉她。
在两个半月的住院治疗期间,艾外都陆续收到王香莲好几封信,每封信里都夹有钱,他悉数记在本子里,累计140元。应王香莲要求,艾外都还给王香莲寄去了父亲的病历和病灶部位片子。父亲感慨道,不知哪辈子修来的福份,有这样一位好姑娘关心和帮助自己。艾外都在信里转达了父亲的意愿,希望认王香莲为干女儿。王香莲爽快答应,说很开心多了一双父母和一个弟弟。两人从此以姐弟相称。
一天,病房里突然来了三个陌生人,提着大包小包的水果、饼干、糖果等,说他们是受王香莲之托来看望老人家。一周后,三位陌生人再次带着礼品来医院探望。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礼品甚为贵重,而这份人情,却是弥足珍贵。
失联
1965年6月,艾外都的父亲康复出院。艾外都托朋友在乌鲁木齐广播电台播发了一篇报道,详细讲述了王香莲帮助父亲的故事。当时,全国正掀起学雷锋高潮。一时间,不少报纸相继转载,艾外都买来报纸小心剪下,连同父亲康复后的照片一起寄给了王香莲。
1969年,老人的病情复发,王香莲建议他到西安治疗。考虑到路费,这次艾外都独自带父亲来到西安,下了火车便直奔王香莲实习过的西安陆军医院。
一进医院诊室,皮肤科的医生护士都热情相迎:“瞧,咱们的阿不都·卡斯木大叔来啦!”好像是久别重逢的朋友。艾外都心想,这一定是王姐姐曾将父亲的病历和照片资料给这里的大夫看过,因此大家还都记得。
艾外都把父亲安顿好后,立即赶往医学院看望全家人无时不在思念的王香莲。可校方告诉他,王香莲已毕业去了东北一家医院,具体地址不详。艾外都火急火燎地回到陆军医院,在王香莲实习过的科室打听,却没一个人知道王香莲的确切地址。
艾外都无助地蹲在地上哭了:“姐姐,你在哪儿啊!”
在西安治疗了15天,效果不错。回到新疆后,一家人热切期盼着王香莲来信。艾外都每隔几天就会去邮局查看,可一个月、半年、一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再收到王香莲的来信。
与王香莲失联,成了艾外都一家人的心病。1981年,艾外都的父亲因心脏病离世。临终前,老人将艾外都叫到跟前,颤巍巍张开嘴唇,想要交代什么,却无力说出话来。艾外都紧紧握着父亲的手:“爸爸,儿子知道,您是希望我找到王姐姐。放心吧,我一定去找她!”父亲点了点头,安然合上了双眼。
重逢
父亲去世后,艾外都结婚成家,相继有了五个孩子,考虑到孩子都还小,他打算等孩子们大些再去寻找王姐姐。2000年,正当艾外都筹划着寻找王香莲的事情时,妻子因患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他不得不全力照顾妻子。2012年,妻子过世,子女都已成年,艾外都心无挂碍地开始了寻找王香莲的行动。他发布过寻人启事,给媒体写过信,但一无所获。家中的孩子,包括孙辈,都知道王香莲的故事,全家人都决心要找到这位恩人。
2018年3月,艾外都的小女儿与央视《等着我》栏目组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寻找。随后,经过全国网友共同努力,艾外都终于在节目中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王香莲。此时,他们都已满头白发。
王香莲几度哽咽:“我毕业那年,因行李箱丢失,通讯簿也没了,没法跟你们联系。”说着,她拉起陪伴而来的老伴的手,告诉艾外都:“弟弟,你还是俺俩的红娘啊……”
原来,当年艾外都请人写的广播稿,也被西安的电台转播了。学校连续一周播了王香莲的故事,一个小伙子深受感动,主动找到王香莲表达了心中的爱意。他,就是今日陪同在王香莲身边的老伴。 【栏目责编/杨猛】
路遇
1964年,新疆哈密农村青年艾外都·阿不都的父亲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肿胀的小腿和胳膊肘长出一个个肉瘤,疼痛难忍。为了照顾爸爸,年方20岁的艾外都辞掉工作。一家人失去了收入来源,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见父亲饱受病痛折磨,艾外都决定到哈密去治疗。
1965年1月,艾外都怀揣着从生产队申请来的30元医疗费,带父亲上了路。
哈密医院检查后,也说治不了这种病,让他们到乌鲁木齐医院去诊治。
乌鲁木齐距哈密700多公里,别说治疗费,就连路费一时都凑不够。艾外都心里五味杂陈。父亲才55岁,为了他们兄弟姐妹吃了大半辈子的苦,如今眼看孩子们长大成人,却生了这种要命的怪病。想到这些,他流下了无助的泪水。
在回家的火车上,人太多,列车员将老人安排在车厢的连接处躺下,蹲在一旁守护的艾外都,两眼呆望窗外,心里满是孤独与绝望。
车厢过往的乘客看到老人身上那怪异的肉疙瘩,有的捂着鼻子赶紧走开,有的窃窃私语。这时,一位身穿军大衣,头戴军帽的姑娘走过,看到躺着的病痛老人,便蹲下身来仔细摸了摸肉瘤,说:“老人家别担心,您这病,能治!”随后,她起身告诉艾外都:“可别再拖了,赶紧到医学院(今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来,我在那里等你们。”说完,她从包里摸出纸笔,记下了艾外都的通信地址,又撕下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地址递给艾外都。
这位姑娘叫王香莲,是西安医学院的学生,这次是放寒假到新疆来探亲。
有了熱心姑娘的陪伴,艾外都不再孤单。到站了,王香莲帮他把父亲抬下了车。
火车缓缓启动,艾外都手里紧紧握着王香莲留下的地址,激动得向窗口使劲挥手。王香莲把手卷成喇叭状,高声喊道:“乌鲁木齐见!”
军帽下,那张红扑扑的脸蛋,宛若天使般的纯美。
牵挂
回家不久,艾外都收到一封来自乌鲁木齐的信。信中写道:我已经去乌鲁木齐医学院看了,没见到你们。怎么没来,还没准备好吗?老人的病可不能再拖。
这是王香莲的来信。艾外都既激动,又惶恐。家里没钱,父亲身上的肉瘤越来越大。可他不好意思道出实情,只是托人回信说正在准备。
一个月后,王香莲再次来信,说寒假结束了,她要回西安上学。如果老人到了乌鲁木齐医院,要立即写信告诉她。最后依然强调,病情不能耽误,要尽快治疗。
这封信让艾外都坐不住了。他鼓起勇气,给哈密市政府写信求助,很快得到350元的救助和在乌鲁木齐治疗费可全额报销的承诺。那天,艾外都从政府领回这笔救命钱,扑在父亲身边说:“爸爸,这次儿子带你到大医院治疗,一定能治好。”
1965年3月15日,艾外都同母亲一道陪伴父亲登上了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开车前,他到隔壁的邮局转了一圈,竟意外收到王香莲第三封来信。信里依旧念念不忘老人的病情,询问治疗进度,并夹带了10元钱。艾外都激动得颤抖着双手把信和钱捧到父亲跟前。他们明白这10元钱的分量,在一毛钱能买两个鸡蛋的当时,10元钱对一个没有薪水的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父亲对母亲说:“香莲真是个好姑娘,就像咱们的亲闺女一样。”
住在医院后,艾外都写信到西安,告诉王香莲住院地址。很快,西安回信过来,嘱咐艾外都如何照顾父亲,并将治疗进度、用药情况及时告诉她。
在两个半月的住院治疗期间,艾外都陆续收到王香莲好几封信,每封信里都夹有钱,他悉数记在本子里,累计140元。应王香莲要求,艾外都还给王香莲寄去了父亲的病历和病灶部位片子。父亲感慨道,不知哪辈子修来的福份,有这样一位好姑娘关心和帮助自己。艾外都在信里转达了父亲的意愿,希望认王香莲为干女儿。王香莲爽快答应,说很开心多了一双父母和一个弟弟。两人从此以姐弟相称。
一天,病房里突然来了三个陌生人,提着大包小包的水果、饼干、糖果等,说他们是受王香莲之托来看望老人家。一周后,三位陌生人再次带着礼品来医院探望。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礼品甚为贵重,而这份人情,却是弥足珍贵。
失联
1965年6月,艾外都的父亲康复出院。艾外都托朋友在乌鲁木齐广播电台播发了一篇报道,详细讲述了王香莲帮助父亲的故事。当时,全国正掀起学雷锋高潮。一时间,不少报纸相继转载,艾外都买来报纸小心剪下,连同父亲康复后的照片一起寄给了王香莲。
1969年,老人的病情复发,王香莲建议他到西安治疗。考虑到路费,这次艾外都独自带父亲来到西安,下了火车便直奔王香莲实习过的西安陆军医院。
一进医院诊室,皮肤科的医生护士都热情相迎:“瞧,咱们的阿不都·卡斯木大叔来啦!”好像是久别重逢的朋友。艾外都心想,这一定是王姐姐曾将父亲的病历和照片资料给这里的大夫看过,因此大家还都记得。
艾外都把父亲安顿好后,立即赶往医学院看望全家人无时不在思念的王香莲。可校方告诉他,王香莲已毕业去了东北一家医院,具体地址不详。艾外都火急火燎地回到陆军医院,在王香莲实习过的科室打听,却没一个人知道王香莲的确切地址。
艾外都无助地蹲在地上哭了:“姐姐,你在哪儿啊!”
在西安治疗了15天,效果不错。回到新疆后,一家人热切期盼着王香莲来信。艾外都每隔几天就会去邮局查看,可一个月、半年、一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再收到王香莲的来信。
与王香莲失联,成了艾外都一家人的心病。1981年,艾外都的父亲因心脏病离世。临终前,老人将艾外都叫到跟前,颤巍巍张开嘴唇,想要交代什么,却无力说出话来。艾外都紧紧握着父亲的手:“爸爸,儿子知道,您是希望我找到王姐姐。放心吧,我一定去找她!”父亲点了点头,安然合上了双眼。
重逢
父亲去世后,艾外都结婚成家,相继有了五个孩子,考虑到孩子都还小,他打算等孩子们大些再去寻找王姐姐。2000年,正当艾外都筹划着寻找王香莲的事情时,妻子因患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他不得不全力照顾妻子。2012年,妻子过世,子女都已成年,艾外都心无挂碍地开始了寻找王香莲的行动。他发布过寻人启事,给媒体写过信,但一无所获。家中的孩子,包括孙辈,都知道王香莲的故事,全家人都决心要找到这位恩人。
2018年3月,艾外都的小女儿与央视《等着我》栏目组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寻找。随后,经过全国网友共同努力,艾外都终于在节目中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王香莲。此时,他们都已满头白发。
王香莲几度哽咽:“我毕业那年,因行李箱丢失,通讯簿也没了,没法跟你们联系。”说着,她拉起陪伴而来的老伴的手,告诉艾外都:“弟弟,你还是俺俩的红娘啊……”
原来,当年艾外都请人写的广播稿,也被西安的电台转播了。学校连续一周播了王香莲的故事,一个小伙子深受感动,主动找到王香莲表达了心中的爱意。他,就是今日陪同在王香莲身边的老伴。 【栏目责编/杨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