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个全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意义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个全面”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是对现实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概括。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四个全面”既相互区別又相互关联。其中,全面建成小康是现实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方法;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因此,从四个全面视角重新考察国家治理全过程,对于推进现实治理、全面建成小康意义重大。
  [关键词]四个全面 国家治理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6-0003-02
  当前,我国处于小康社会决胜期、改革开放攻坚期、依法治国关键期和从严治党紧要期。经济社会正进入新的调整、适应和转型阶段。在这种复杂形势下,“四个全面”是国家治理的灯塔,为国家治理指明方向。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目标
  国家治理与全面小康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小康攻坚期,也正处于国家治理瓶颈期。在改革攻坚中,国家治理需要紧紧着眼全面小康新实际新阶段,才能实现治理的现代化、中国化。
  (一)国家治理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三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有力证明改革开放实践的巨大成功。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仍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许多现实治理难题日益严峻;各种社会矛盾复杂交织;全面小康任重而道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要时期,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①在治理过程中,坚持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准确了解实际情况,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前提。
  (二)国家治理必须坚持有序发展和重点推进
  全面小康是当前最艰巨、最重大的战略任务。现阶段,我们面临的治理难题依然突出。比如,农村精准扶贫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环境治理难度加大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科学方法做指引。在治理实践中,全面小康更需要统筹兼顾,既要抓住主要矛盾,推进重难点领域治理,也要采用渐进的有序方式,协调处理各种矛盾。
  (三)国家治理必须坚持亲民爱民的价值追求
  国家治理是民生工程,需要不断凝聚人心,汇聚共识,才能推动国家治理迈向新台阶。这要求:第一,坚持民族繁荣和国家治理相结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有各民族同心协力,迎难而上,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第二,坚持人民至上、群众观点,更加关注民生发展和人民幸福,人民是攻坚克难的主力军,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国家治理更需发挥人民智慧,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惟有治理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才能助推全面小康迈向新境界。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方法
  改革与治理是适应经济新常态、顺应社会新变化的必然选择。面对错综复杂局势,全面深化改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唯有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思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真正实现治理现代化。
  (一)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理顺利益关系
  社会主义改革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破除落后的、过时的旧体制,重新调整社会关系,协调各方利益,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改革发展任务更加紧迫,社会矛盾日益增多。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亟需改革向深处着力,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垄断,不断释放市场活力,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在改革中,只有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才能助推国家治理迈向新阶段。
  (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明确政府权责
  政府是国家治理的领导者、决策者。在治理实践中,一是要“定准位”,就是要把政府职责细化、权限厘清。政府要把该管而没有管的事情做好,不该管的事情要坚决“收手”。二是要“用好权”,就是坚持权为民所用,自觉接受监督。在政府治理中,首先,要坚持“大道至简”,继续推进简政放权,释放更多市场活力。这使行政权力大大“瘦身”,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其次,明确和细化权力界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各级政府要加大整改力度,明确权力的边界、内容和主体等,使每一个事项和职责准确、明晰。最后,健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总是与利益联系在一起。权力监督要时时抓、处处抓。要扩大权力监督的范围,将上下监督、横向监督、交叉监督相结合,实现监督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创新治理模式
  国家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群众等发挥积极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改变以政府为主的、直接的、强制的治理模式,结合现实,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思路,实现治理的提质增效。在这里,要让更多民众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全过程;大力推进专业咨询机构、社会团体、基层群众和政府的互动协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构建区域治理联防联控体系,形成网格化、全方位的治理网络等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让更多人才、社会组织、资本、技术和资源纳入治理全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治理效率,实现创新治理。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在推进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改革和法治相互依存、并行不悖。改革离不开法治,法治为改革推进提供保障;法治离不开改革,改革为法治发展提供动力。总之,改革和法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进治理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一)国家治理必须树立宪法权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②一方面,它对国家性质、各组织机构职能、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作了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宪法集中反映人民意志,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③在推进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依宪治理,健全宪法体系和发扬宪法精神。只有自觉树立宪法权威,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   (二)国家治理必须严格公正执法
  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④首先,行政执法必须以“法”为据。“法”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根本。其次,在治理过程中,执法人员要遇事找“法”、办事靠“法”和管理用“法”,自觉培养法治思维,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再次,执法行为要做到文明、公正。暴力执法、钓鱼执法等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执法机关必须加强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专业执法教育,使文明执法成为新风尚。最后,健全执法权力监督问责机制。只有不断加强执法权监督、落实,从严问责,使权力监督常态化、法治化,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执法不严等问题。
  (三)國家治理必须增强法律意识
  增强法律意识关键要让“法”贯穿于人们生活全过程。首先,用科学的法治价值观凝聚人心。让法治真正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共识。其次,发挥先进模范指引作用。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爱法、学法和守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再次,健全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积极发展特色法律文化;利用新媒体、互联网开展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快搭建全方位的法治教育信息平台;真实反映民意,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最后,坚持法治和德治的统一。诚信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家宝”,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品质。建立个人诚信、社会征信体系;倡导守法诚信为荣、违法失信为耻的价值导向等。只有广大群众真心拥护法律,自觉用“法”想问题、办事情,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和现代化。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关系民心向背,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轴。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风肃纪,才能凝聚党心、民心,发挥党的先锋作用,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开创新局面。
  (一)国家治理必须全面提升党的领导
  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的领导成为治国理政的基石,指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宝。首先,提高治理能力。领导干部要自觉培养法治思维,创新治理方式,从实践中学习成长。其次,增强规矩意识。好规矩重在落实。每个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按照宪法和党章想问题,做事情。再次,加强党内法规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党内法规要结合实际、着眼长远、有序推进,构建党内法规与宪法法律相结合的制度体系。最后,严明党纪,从严惩治腐败。面临严峻的治理任务,反腐倡廉、违纪严惩不能只是“一阵风”,必须在“常”和“长”下工夫,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反腐制度体系。只有从法律、制度上全面提升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国家治理必须始终贯彻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⑤近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反四风”,加大整改落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新常态。人民群众始终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治理中,一要经常和群众“对对表”,找问题、明差距、反省自身;二要向群众学习,坚持实事求是,大兴调研之风,把工作做细、做实;三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群众干部交流会,广泛吸纳民意;四要主动关心百姓冷暖,爱民亲民。只有党和群众上下同心,真抓实干,国家治理才能出成效。
  (三)国家治理必须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三严三实”是加强党性修养、解决作风弊病的重要思想。作风建设是从严管党、治党的根本。在治理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在“严”和“实”上大气力。从“严”上来说,一要严守底线。守规矩、讲原则、抗腐蚀是每个党员的必备课。二要树立宗旨意识。共产党人要牢记党的宗旨,按照党章国法严格要求自己,坚定“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三要增强学习意识。广大党员必须自觉学习,向现实实践学,向人民群众学,形成“爱学习、好学习”的新气象。从“实”上来说,一是立足要“实”。国家治理必须着眼于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党的优良传统。二是方法要“实”。治理必须尊重规律,求真务实,方法要活学活用。三是作风要“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唯有党员干部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勤奋务实,才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新发展。
  总之,“四个全面”总布局为治理现代化指明方向。只有把国家治理现代化放在“四个全面”这个大棋局中通盘考量,科学把握其深刻内涵,才能指引治理现代化伟大实践,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力量。
  注释;
  ①国务院研究室编写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p10.
  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p008.
  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p052.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版,p145.
  ⑤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参考文献】
  [1]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6[M].北京: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6.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杨柳
其他文献
道具:碗两个、一元硬币(bi)一枚(mei)。1.左右手分别拿一个空碗,将硬币藏(cang)在其中一个碗的底部,用手压住,向观众展示两个碗内并无硬币。2.把底部有硬币的碗口朝下放在桌
期刊
1.11月中旬至翌年3月底,在葡萄休眠期做好清园工作。结合修剪,剪除病虫危害枝,具有一年生膨大特征的透翅蛾虫枝也要剪除,送出园外集中烧毁。清理加深沟墒,建好排灌水系统,使
[摘要]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是带有鲜明的现代色彩的社会公正思想。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关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论述,关于反对干部特权化的论述;关于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论述;关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启示着我们要破除一切不符合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观念,形成一个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  [关键词]邓小平 社会公正 基本内涵 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
[摘要]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中,贯穿着对儿童的爱。以爱为主线在不断教育实践中,得出了许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对现在教育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裴斯泰洛齐爱的原点、爱的教育和爱的启示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裴斯泰洛齐 教育思想 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6-0007-02  约翰·亨利希·裴斯泰洛齐(Johann
期刊
[摘要]在一个重视生命但又轻视生命的时代,有必要深入省思生命。生命有两层含义,一是生理学意义上的,一个是价值论意义上的。后一个层面的生命是重要的,生命只有有了意义,才会存活。此外,生命自身又包含着责任,一种不仅仅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意涵。  [关键词]生命 价值 责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6-0009-02  今日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