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近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处发布了2006年中国主要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最新预测数据。根据预测,200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将连续第三年增长。
虽然2006中国粮食再次获得丰收,但按照市场规律,今年“多收了三五斗”,粮食价格会不会出现跌落呢?近期粮食市场又将如何演绎?我们可以通过对于几个主要粮食品种的分析,对2006年中国粮食后市进行一下预测。
9月份,是东北早秋的季节,也是国产大豆享受到短暂回暖天气的时期,结果,就像一年的整体表现一样,到了10月份还是扶不起来。虽然前途多歧路,但至少现在,国产大豆已经走上一条“拱桥”——在触底后正在缓慢反弹,预计11月10日前后再走下坡路。
截至10月26日,黑龙江省新豆毛粮收购价格为1.05~1.08元/斤,较周初上涨0.005~0.01元;中小加工企业及贸易商收购价格1.09~1.135元/斤,上涨0.01元~0.015元/斤。
分析而言,国产大豆目前主要利多因素有:一方面,价格低于种植成本,农民已经不能接受更低的价格。今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普遍增加,尤其收获前遭遇霜冻灾害致使单产降低,落在单位重量上的种植成本更高。根据计算,新产大豆斤价在1.10元以上农民才能获得收益,1.10元以下农民已经赔本。如果不是出现钱的压力,农民很难出手。
另一方面,进口大豆成本居高不下,进口量减少,进口库存也在逐渐消化。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国内大豆进口量为179万吨,远低于市场原先预期的200万吨,预计10月份国内进口大豆的到货量将在200~220万吨左右。截至10月24日,国内港口进口大豆库存合计为252万吨。根据10月25日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收盘价格,美豆11月船期进口成本为2875元/吨,12月船期进口成本为2874元/吨。
虽然“十一”之后豆油、豆粕被黄金周闪了一下腰,市场购销清淡,价格低迷,致使原料采购方面需求很小。不过节日综合症很快过去,豆油、豆粕很快企稳反弹。随着气温的降低,油脂消费渐入旺季。而10月25日现货价格已经较“十一”黄金周后的低谷高出150~380元/吨;豆粕也同样有20~120元/吨的增幅,虽然缺乏有力基本面支撑上涨,但后市仍将以稳为主。
最后,10月25日,CBOT大豆市场再次刷新近期上涨的高点,1月合约还创出合约新高,其中11月大豆收于622美分/蒲式耳,2007年1月大豆合约收于635.5美分/蒲式耳,较10月2日分别上涨76.75美分和67美分;而国内大连豆粕期货也追随美盘上扬,10月25日2007年1月合约及5月合约分别较9月29日收盘上涨35元和91元。内外盘的上涨给现货市场带来了信心和提振。
但国产新豆能享受到的回暖日子并不会太多。主要阻碍因素毫无疑问将是集中上市。到11月份,出于习惯和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原因上市量将规律性的大量增加,这将给大豆价格以强力打击。据黑龙江省粮食局有关领导透露,目前大豆贸易商仍有陈粮尚未出手,同时今年大豆震荡较大,亏损现象比较多,新豆收购观望心理较强。出于同样原因加工企业收购量不会太大,这都为大豆逢高回落埋下伏笔。
基于以上双向因素考虑,预计国产新豆将在近两周内缓慢爬升,然后企稳整理,上升空间为3分左右(斤价);到11月10日前后出现回落,渐归于本月新底,至此走下拱桥。
虽然2006中国粮食再次获得丰收,但按照市场规律,今年“多收了三五斗”,粮食价格会不会出现跌落呢?近期粮食市场又将如何演绎?我们可以通过对于几个主要粮食品种的分析,对2006年中国粮食后市进行一下预测。
9月份,是东北早秋的季节,也是国产大豆享受到短暂回暖天气的时期,结果,就像一年的整体表现一样,到了10月份还是扶不起来。虽然前途多歧路,但至少现在,国产大豆已经走上一条“拱桥”——在触底后正在缓慢反弹,预计11月10日前后再走下坡路。
截至10月26日,黑龙江省新豆毛粮收购价格为1.05~1.08元/斤,较周初上涨0.005~0.01元;中小加工企业及贸易商收购价格1.09~1.135元/斤,上涨0.01元~0.015元/斤。
分析而言,国产大豆目前主要利多因素有:一方面,价格低于种植成本,农民已经不能接受更低的价格。今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普遍增加,尤其收获前遭遇霜冻灾害致使单产降低,落在单位重量上的种植成本更高。根据计算,新产大豆斤价在1.10元以上农民才能获得收益,1.10元以下农民已经赔本。如果不是出现钱的压力,农民很难出手。
另一方面,进口大豆成本居高不下,进口量减少,进口库存也在逐渐消化。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国内大豆进口量为179万吨,远低于市场原先预期的200万吨,预计10月份国内进口大豆的到货量将在200~220万吨左右。截至10月24日,国内港口进口大豆库存合计为252万吨。根据10月25日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收盘价格,美豆11月船期进口成本为2875元/吨,12月船期进口成本为2874元/吨。
虽然“十一”之后豆油、豆粕被黄金周闪了一下腰,市场购销清淡,价格低迷,致使原料采购方面需求很小。不过节日综合症很快过去,豆油、豆粕很快企稳反弹。随着气温的降低,油脂消费渐入旺季。而10月25日现货价格已经较“十一”黄金周后的低谷高出150~380元/吨;豆粕也同样有20~120元/吨的增幅,虽然缺乏有力基本面支撑上涨,但后市仍将以稳为主。
最后,10月25日,CBOT大豆市场再次刷新近期上涨的高点,1月合约还创出合约新高,其中11月大豆收于622美分/蒲式耳,2007年1月大豆合约收于635.5美分/蒲式耳,较10月2日分别上涨76.75美分和67美分;而国内大连豆粕期货也追随美盘上扬,10月25日2007年1月合约及5月合约分别较9月29日收盘上涨35元和91元。内外盘的上涨给现货市场带来了信心和提振。
但国产新豆能享受到的回暖日子并不会太多。主要阻碍因素毫无疑问将是集中上市。到11月份,出于习惯和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原因上市量将规律性的大量增加,这将给大豆价格以强力打击。据黑龙江省粮食局有关领导透露,目前大豆贸易商仍有陈粮尚未出手,同时今年大豆震荡较大,亏损现象比较多,新豆收购观望心理较强。出于同样原因加工企业收购量不会太大,这都为大豆逢高回落埋下伏笔。
基于以上双向因素考虑,预计国产新豆将在近两周内缓慢爬升,然后企稳整理,上升空间为3分左右(斤价);到11月10日前后出现回落,渐归于本月新底,至此走下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