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需要,所以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b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精彩的课堂引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有学习需求的时候,才是教学的最佳时机。那么,如何在一节课开始的短短几分钟之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设置困难,激发需求
  案例:“认识公顷”教学
  课始,教师让学生读数据,谈谈感受:(1)买一台彩电用了400000分钱;(2)一头大象重约5000000克;(3)小明每分钟步行10000厘米;(4)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平方米。
  师:读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生1:有点难读。
  师:为什么会难读?
  生1:数大,零太多了。
  师:有没有办法让它变得简单点?
  生2:换成高级些的单位就好读了。
  师:那我们试着换成合适的单位再读一读。
  生:(1)买一台彩电用了4000元钱;(2)一头大象重约5000千克,也就是5吨;(3)小明每分钟步行100米。(读到“720000平方米”时学生停了下来)
  师:怎么不读了?
  生3:我们没学过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生4:我知道一个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但我不知道怎么换算。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
  ……
  从“平方米”到“公顷”,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了一个需要用新知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既体现了新知的价值和必要性,又很好地引发了学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需求,自然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故事设疑,引发思考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
  案例:“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學
  (课始,教师讲北宋时期大将军狄青“百钱定军心”的故事)
  师:为什么将士们认为100枚铜钱全部钱面朝上就是有神灵保佑呢?
  生1:因为将士们认为随手一撒,全部钱面朝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师:“几乎不可能”,换句话说,就是可能性——
  生2:很小。
  师:究竟有多小?
  生3:百分之一。
  生4:万分之一。
  ……
  师:究竟100枚钱面全部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等今天我们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后,你就知道了。
  ……
  在课堂教学的开头巧设疑问,于无疑处设疑,能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既可激起学生兴趣,又可启迪学生思维。
  三、关注生活,凸显价值
  “数学很有用”,这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也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一点的,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学习的需求。
  案例:“利息的计算”教学
  师(谈话导入):新年刚刚过去,很多同学都收到了压岁钱,都花完了吗?没用完的怎么办的?
  生1:放在储蓄罐里。
  生2:交给爸爸妈妈保管。
  生3:爸爸妈妈帮我存在银行里。
  师:把钱存银行里有哪些好处呢?
  生4:很安全,不会弄丢了。
  生5:还可以得到利息。
  师:对,把钱存入银行,既安全又能得到利息。那么,关于利息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呢?
  生6:钱存入银行能获得多少利息呢?
  生7:在不同的银行得到的利息一样吗?
  生8:怎么样可以多获得些利息?
  生9:利息的多少跟什么有关?
  生10:怎么样计算利息?
  ……
  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提出了想学习的问题,产生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从而学习兴趣高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渴望新知的需求,是人类开展一切认知探索活动的动力所在。当学生不把数学知识当成枯燥的符号和负担,而变成主动的愿望及内心需求,想解决、想尝试、想掌握、想体验的时候,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就能够情绪饱满地、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新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知识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乐观向上的成功体验。如何避免教学情境的形式化、低效化,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下面,就谈谈笔者对于构建有效教学情境探究的几点看法。  策略探究一: 化虚为实——走近生活,务实高效  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