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激励的作用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一次鼓励,一句表扬,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心的不断上进的信心和动力。激励教育,是根据人文主义哲学思想,秉持“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的信念,相信每个人都想进步,想发展。建立以激励机制为中心的语文教育,面向全体,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潜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模式,关心和激励每一个学生,利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成长与进步。
  
  一、激励兴趣,让学生满足好奇
  
  兴趣是学生对外界事物广泛的好奇心。满足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无止境的本能欲望。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使之经久不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平等、明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用真情实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技术,吸引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都可由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吸引学生学进去。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播放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学生探究海底奥秘的兴趣和欲望。由此学生对要学习的课文,便产生了间接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他们开动脑筋,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从而加重了好奇心。当学生用自己积累的知识解答了其他同学的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时,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激活学生的创造兴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浓烈,教师的一句表扬,一次鼓励都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争先恐后的表现欲望。教师此时要做的就是提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凡是能自己观察、操作、讨论、思考、归纳的,都放手让他们去做,可采用小组学习、同桌交流、分层教学、相互评价等手段实现,使学生学的有趣。
  
  二、激励信心,让学生点亮自己
  
  我们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勉励学生,宽容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开放的氛围中成长,让学生“骄傲”起来,敢于直抒己见,敢于挑战“权威”。
  1、给学生一对自信的翅膀——相信自己。如教学《珍珠鸟》这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为课文中的插图(人鸟和谐共处的画面)题名这样一个环节。因为有了对文本的充分解读,有了前期资料的大量引入,因而学生很快地在书中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题为“朋友”,有的题为“幸福”,有的题为“温暖”,大多是从人鸟双方的和睦关系进行构思命名的。巡视时,我发现一名学生题为“期盼”,可交流时他却改为“美好”,问他为什么,他说刚才的不好,现在的好。课后,我亲切地与他进行了一番交谈:师:开始,你为什么题为“期盼”?能告诉老师吗?生(不好意思,又有点害怕):我觉得,人与鸟相处得这么美好,太少见了,我期盼能多一些这样的场景。师:你的这种想法不是很特别吗?如果你把自己的观点坦露给同学们,大家肯定会很赞同的。你怎么又改了呢?生:我跟他们的想法不同。师:不同好啊!这说明你的思维与众不同,很独特呀!人啊,最重要的是要有表明自己想法的勇气,可不能人云亦云!你说是吗?生(眼睛一亮,又有点害羞):知道了。老师,其实我题为“期盼”还有一层含义呢,我想作者肯定也期盼珍珠鸟能永远像现在这样依偎在自己身旁,珍珠鸟也期盼自己能拥有这样一位呵护它的主人。我说的对吗?师(激动地摸着学生的头):你的想法太好啦!上课时就这样说给同学们听。敢吗?生(使劲地点了点头):敢!孩子就是这样,只要你信赖他,他就信赖你,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给学生一双批判的眼睛——反思自己。有主见的孩子是值得欣赏的。我们既要培养孩子敢于直抒己见的品质,同样也要培养孩子不断反思自己、不断解剖自己的品质。为人师者,要善于以科学的眼光,敏锐地捕捉时机,对学生加以指点和引导。如教学《蘑菇奖给谁》一文时,学生就“蘑菇能不能奖给小黑兔”展开了一番辩论。大多数学生认为蘑菇可以奖给小黑兔,因为它妈妈事先并没有讲明比赛的要求,更没有讲明比赛的对手。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进行了一番斟酌:如果你是小兔,你愿意做小白兔还是小黑兔?做一个像小白兔一样敢于挑战强手的人,还是做一个像小黑兔一样轻而易举战胜弱者的人呢?做哪一种人对自己的发展更好?经过思想斗争和思维的不断交锋,学生们对自己的想法有了清醒的认识,敢于和强者较量,虽败尤荣。
  
  三、激励质疑,让学生多元思维
  
  喜欢质疑,不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敢于挑战权威是创造者重要的人格特征。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了言论的自由,特别是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多元思维,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的问,正体现了其创造力的发展,是创造的萌芽。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知大疑则大进,知小疑则小进,不知疑则不进。质疑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学时对学生在学习中独到的、多样化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允许学生发挥想象和幻想,甚至找自己的麻烦,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创设出民主、轻松、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的创意,强化他的不平凡意见。特别要留意那些不太合群,个性较强甚至顽皮的学生,在他们中间也许就有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不能因为我们的不慎,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学生的头脑是亟待被点燃的“火把”,激励就是火把的“助燃剂”。我们要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我们的每一次激励都转化为学生的催化剂,变成激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及时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放飞个性,展现自我,点亮自己。
其他文献
探究性学习,从广义上,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论、策略、方法,适用于中小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特点,它涉及到学生的书内外、校内外、家内外的多方面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认识、审美教养、语言文字表达等不一而足,所以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不外乎三方面,因为语文教学就是课文学习、阅读
期刊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育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参差不齐的,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也很大;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客观上的差异。这些都会造成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给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上的差异,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势必形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
期刊
一、现状    在高一年级开学第一堂课,我向同学们提了三个问题:“过去九年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困惑?”“学习语文是为什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很多人都说“对学语文没有兴趣”、“怕语文,尤其是怕作文”。这里当然有学生自身的问题,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语文教学方式的陈旧、落后。  为了适应考试,小学语文从二三年级开始,就让学生花大量时间去背孤立的词语解释,挖空心思的造句,机械的
期刊
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程改在济宁已有几年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济宁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课新改革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为了这一目标,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表面热热闹闹,为合作而合作,学生根本没有投入到学习之中,少数优生投入了,也只停留在读读课文,读读生字
期刊
初中学生的作文,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低;写作习惯差,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学生,更让老师头痛。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从初一便拟定了一些方案,对学生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实践中也收到了一些效果,现在把我的作文教学观和措施入具体的做法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我的作文教学观    1、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在写的方面,不仅
期刊
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创新,语文教学要焕发生机,提高效率,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开拓学生思维的渠道和空间。  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教学模式以及一些古老的教育观念,也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发展。尤其语文教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现在初中语文课本重新进行了编排,教材内容变得新颖了,越来越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能力提高。这更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做出努
期刊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那么,如何指导小说作文下来呢?    一、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学生活动范围窄,生活经验不足,但在他们心中,有他所爱,有他所感,可写的内容仍然很
期刊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十分突出,如何披文入情,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使学生顿感“无边光景一时新”,从而产生一种愉悦,一种共鸣。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揭示语文的审美性质。但是,客体(课文)在审美鉴赏中,是依赖主体(学生)才成为审美对象的。没有主体的能动的审美,没有主体的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客体就失去了审美价值。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美感特征,激发学
期刊
时下,经常耳闻同行感叹学生语文素养的难以提高,这也几乎成了许多语文教师共同的困惑: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听、说、读、写步步到位,课后安排大量的练习、作业兢兢业业,结果依然是作文时的抓耳挠腮,考试时的愁眉不展。语文素养依然故我。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只是一个“授渔”的过程,真正“捉鱼”的过程还是在于平时的积累——课外阅读,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考试的导向作用,致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