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客教育理念 赋予美术课堂新潜力

来源 :数字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b_c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客教育理念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以创客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美术学科特点,通过唤醒学生的个人体验,注重不同学科融合,打破时间空间局限和亲自动手实践,将学生的美术学习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拓宽了学习渠道,实现互帮互学、及时分享,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与综合能力,同时促进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发展。实践证明,用创客教育理念指导美术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动美术教育向更深度发展。
  关键词:创客教育;美术课堂;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1)05-0069-05
  创客教育提倡创新,注重实践,鼓励分享。它倡导在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空间里,创设轻松惬意的氛围,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探究力和创造力,并且更加注重合作与分享。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现代社会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1]。当代中国教育已步入核心素养时代,“创意实践”又毋庸置疑地成为美术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而实践创新正是创客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创意实践正是创客教育的优势。基于此,用创客教育理念指导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创客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和普及,人们对创客教育理念有了更多的理解,也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性。目前,创客文化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变化的同时,创客教育理念也给美术教育注入一股强劲的力量,使美术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唤醒学生的个人体验,注重不同学科融合,打破时间空间局限和亲自动手实践,将学生的美术学习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拓宽了学习渠道,实现互帮互学、及时分享,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与综合能力,同时促进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发展。实践证明,用创客教育理念指导美术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唤醒个人体验,培养创新精神
  创客课程以“做中學”为基本特征,将学生参与创作活动的亲身体验作为知识建构与意义生成的直接来源[2]。创客教育强调在体验中深度参与,在美术课堂上,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更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并唤醒每个孩子独特的个人体验。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Maker,指那些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成现实的人。其实,美术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位潜力无穷的“小创客”。而一个真正的创客,首先要勇于创新。个性是创新的土壤,没有个性,创新就无从谈起。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等各方面都不相同,在认知、性格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要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尊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并唤醒每个孩子独特的个人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把这种教育理念运用到美术课上,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绘画教学中,画动态人物是有难度的,画出属于自己的有独特个性的动态画面就更难了。我们在创客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针对这一教学难点,设计了“超级火柴人”的教学内容,低、中、高年级都很适用,而且很有趣味性,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乐此不疲。
  课堂伊始,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个火柴人,来玩“你来表演我来画”的游戏。游戏中,表演者要先思考其能做出什么动作并表演出来,绘画者需要边观察边挥动画笔,在最短的时间内用简单的骨架线把对方姿态记录下来,同时思考:我还能做出什么不一样的动作?然后再互换角色。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获得肢体感受和视觉感受的双重体验,很容易掌握用“火柴人”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
  而活动到此并没结束,接下来难度升级,教师给学生抛出下面的问题:
  如果是“超级”火柴人,肯定能做出普通人无法完成的动作,你的火柴人拥有什么样的超级本领呢?
  学生结合问题大胆想象,创造出一个个更加鲜活、有趣、让人惊喜的“超级火柴人”。
  有“超级火柴人”托底,再遇到需要表现人物动态的绘画课,孩子们就不会感到困难,反而还越画越顺手。一年级人教版教材上有一节很有意思的绘画课——“我在空中飞”,旨在通过描绘自己或者与伙伴一起在空中飞的样子,拓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唤醒孩子们的肢体体验,教师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轻轻趴在桌子上,跟随以下描述进行想象:
  你轻轻地从座位上飘了起来,在教室里转了几圈,从窗口飞了出去,到了操场上空,把校园里里外外打量了一番,然后从学校飞了出去,越飞越高,越飞越高,来到城市上空、来到郊外……你继续向远处飞……
  之后,教师同孩子们进行以下交流:
  最后,你飞到了什么地方?刚才的飞行姿态有几种?是什么样子?你跟谁一起飞的?看到了什么?……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五彩缤纷,边交流还边比画着飞行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唤醒了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体验。最后,展示出的每一幅作品都生动活泼,各具特色。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创设情景,立足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出发,使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个人体验得以升华,再通过学生的想象、创造,便能画出鲜活的不同形态的人物和富有活力的画面。当学生有了感官上的体验,就很容易激发起创作意愿,能够创作出独特的个性画面,教师再适时给予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都能够得到提升。
  二、注重学科融合,培养综合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事物之间都可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当然也没有哪一门学科是孤立的,学科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对创客教育理念的深入学习与研究,让我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创客教育提倡项目式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围绕复杂而真实的问题精心设计任务的系统教学方法[3];就是要求老师引领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将相关的各学科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的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也提出通过跨学科教育活动整合相关教育内容,提高学生文体综合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4]。美术的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本身就具有多学科知识融合的特征,涉及多学科内容。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也更加大胆地突破本学科教材内容,打破学科之间的障碍、打通学科之间的通道,整合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将语文、数学、科学、音乐、舞蹈、体育等不同学科知识与美术融合在一起,在美术课堂上呈现出来,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进行学习。
  比如美术与语文的融合。很多中国古诗词都非常具有画面感,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凝练简短的几句话就能勾勒出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所以我们的美术课中就设计了“古诗配画”这样的课程,利用画面感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具想象力地理解诗意,可谓一举两得。另一方面,我们也有意识地在平常的美术课中将古诗词引用过来。如学到“妈妈的节日”时,带领孩子诵读《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学生边诵读诗句体会母亲的爱子之心,边联系自己的实际,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呢?画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来展示妈妈对自己的爱呢?学到“蜻蜓飞飞”时先和学生们一起边欣赏图片,一边诵读杨万里的《小池》,体会“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情趣与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之后带着对蜻蜓的喜爱之心观察描绘蜻蜓飞飞的画面。
  还有美术与数学的融合,如在学习“梦幻的城堡”进行立体模型制作时,首先抛给学生们一个问题:怎样能把一张平面的纸立起来,使之成为有空间感的立体形态呢?通过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拿起手中的纸,又是折又是弯又是剪,在热闹的交流过程中,无声地就渗透了一些数学空间概念。
  再有美术与科学、形体的融合,在学习“破壳了”一课时,我们需要先让孩子了解——“哪些小动物是从壳里孵化出来的呢?它们是怎么破壳的呢?”所以教师课前先给学生布置查找资料的任务,让学生查找这方面的科学知识,课堂上进行汇报;再请学生用肢体表演小鸡、乌龟、小恐龙等卵生动物破壳而出的过程,体会新生命破壳而出的惊喜。这些都给接下来的美术活动提前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在创作时更活跃,更有激情。
  在美术课堂上,融入不同学科内容知识,重新调整组合,打通学科之间的联系通道,尝试重构课程体系,根据需要适当增添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与技能技巧,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综合性地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创造思维。
  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建长,还要熟悉同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让自己逐渐成长为一个复合型教师。如,在学习“纸片插接”一课时,我们不仅要注意学生制作时的造型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纸片插接得更结实、更稳固”。再如,学习“风筝的魅力”时,要想成功制作一个风筝,首先就要解决好“怎样才能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的问题,这都需要教师积累一定的跨学科知识。
  跨学科内容的融合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领域之间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开展更有意义的研究。这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具有深远意义。
  三、突破时空局限,拓宽学习渠道
  传统的美术课堂大都依赖于教材在教室进行,而创客教育极具开放性、包容性,创客教育理念下的美术课堂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下,走进大自然,走进博物馆,走进社会,或者在虚拟的网上进行。当我们打破校园的局限,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课堂,可以随时学习、随处学习,就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创新的兴趣和创造的能力。具体执行方式可以参考以下几个例子。
  例一:在学习手工课“小鸟的家”时,我们可以把课堂从室内搬到室外,带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公园或者树林,在大自然中了解鸟类的生活环境,当他们看到高高的树梢上的鸟巢时,心中便自然萌生对小鸟的爱怜的情感。在一个本真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利用自然界中的木棒、杂草等材料,“拜鸟为师”,模仿制作一个鸟巢,为鸟儿们制作温暖舒适美丽的一个家。这样一节室外的美术课,既培养了学生对小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解放了思维,拓宽了视野,放飞了个性。
  例二:带领学生参观展览馆,结合地方非物质文化开展美术教学。麦秆画是濮阳的特色,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家乡文化,只靠在教室里展示几张图片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教师就带领学生来到麦秆画艺术展览馆,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还了解了制作工艺,并且在展览馆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制作出一件较简单的麦秆画。这样的教学,利用本地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学生在丰富的文化情景中获得知识,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对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例三:构建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在学习“珍爱国宝——珍贵的陶瓷艺术”这类欣赏评述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电脑网络,走进虚拟博物馆,对一件件展品进行全方位的欣赏,通过丰富的视听体验,加深学生对国宝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其鉴赏能力。
  例四:学习综合探索课程“美术小记者”时,为了做好调查采访,在时间上从课上延伸到课外,在空间上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的角角落落。
  当我们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带领学生来到更广阔的空间,便能充分调动学生善于发现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美术学习与生活有了更紧密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创新意识与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
  四、亲自动手实践,增强学生兴趣
  美术最初就起源于造物,即利用手或工具改变材料的形态,创造可视可触的物质实体,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6],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不管是在绘画还是雕塑等学习中都具有强烈的实践属性。而没有造物就没有创客教育,“创意当实现”是创客教育的第一驱动力,“造物”一直是创客活动的主要形式和核心特征。创客教育提倡“做中学,学中做”,就是指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主观认知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使其通过实践行动掌握具体知识与方法,以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7]。基于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完成认知内化。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边做边学,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解决同步进行。同时强调团队合作与分享,在反复探究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进而不断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把自己和团隊的收获及时与大家分享,促使人人都可以获取更多知识,把探索引向深入。   这样的做法也常常能带来意外的惊喜。如一位教师教学“鲜花送老师”一课时,在带领学生通过图片欣赏各种各样的鲜花后,没有直接介绍和演示手工制作鲜花的方法,而是引导他们分析了一朵花的基本组成部分,之后就把全部时间交给学生,由他们小组合作,共同探索手工制作一朵鲜花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发明出多种多样的制作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使得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成为“发现新大陆”的播报员,及时将优秀作品拍照投放在多媒体屏幕上交流分享,达到了互帮互学,学生的作品简直是百花齐放。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样的活动中,要多给学生创造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条件,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断激励。当学生做出了比较好的创意作品时,教师要第一时间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思维。
  这与我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完全一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的机会,不管成功与否,都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及时把经验与大家分享,长此以往,“将分享作为乐趣”就逐渐内化成了学生的良好品格与习惯,在学习效率最大化的同时,所有人都收获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创客教育理念下的美术课堂,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推动美术教育的深度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刚,石晋阳.创客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11-17.
  [3]王巍,袁磊.幼小衔接阶段基于项目的STEAM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3):51-58.
  [4]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見[EB/OL].(2018-05-28)[2021-04-25].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xxgk_167226.html.
  [5]许正江,胡静华.谈非物质文化与美术教学的融合[J].小学教学参考,2021(6):11-12.
  [6]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7]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
  (责任编辑 王策)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装备和实践教育重点课题“小学创客教育建设和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2019-JKGHZBSYZX-016)
  作者简介:李桂荣(1970— ),女,河南濮阳人,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教学与创客教育;
  梅利娟(1979— ),女,河南濮阳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创客教育与美术学科的融合研究。
其他文献
2021年8月1日,对刘婧婧来讲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作为选调生,她走出清华园来到通州基层一线,已有七年.rn“繁琐、困难、艰苦”常被视为基层工作的关键词,而同时,基层又是与老百姓距离最近的地方,有着最新鲜的探索、最真切的呼声、最深沉的感情.rn七年间,刘婧婧在副中心“沉浸式”奋斗,历经四个岗位,多次“跨界”.其中既有“分身乏术”的时候,也不乏“热锅上的蚂蚁”的经历.而她仿佛永远保持着朝气,遇事敢担当,做事有魄力,在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期刊
将城市街区更新置于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之下,我们会发现,城市街区规划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更新变动,同时也是一种公共性结构的复杂转换与再造过程.水亭门在历史上便是作为古衢州最具象征性意义的公共性承载空间而存在的,以南孔为依托的儒家公共性理念,以商会、会馆为载体,构成了融传统地缘、乡缘特色为一体的公共性构造,并通过有形的街区和存留文物得以充分地展现.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上述这些传统公共性逐渐失去了实体性依托并开始走向消解.进入新世纪,如何通过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空间转换和技术赋能,实现公共性结构的再造,成为
摘要:热工仪表是火电厂正常运行和安全的基础保障,其安装质量对整个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比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的安装技术,并对热工仪表的故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火电厂;热工仪表;安装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大量应用,其对热工系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热工仪表的安装质量又是热工系统正常运行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
期刊
通州通,通天下之州也.州自古为交通要道,是水路进京必经之地,“一京二卫三通州”的说法由此而来.在北京总体规划中,通州角色在不断变化,历经风雨又勃发活力,一定程度上成为整个地区荣辱兴衰的镜像.rn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作为“一副”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突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rn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提出,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世界一流目标,强化创新改革管理,全力奋进高质量发展.rn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
期刊
人类既有的经验证明,一切理性化的行动都必然要首先设立目标,而且行动的科学性、合理性也需要建立在目标分析的基础上.只有目标是清晰的,通向目标的道路选择才有依据.但是,在具体的组织实践中,如何处理目标与目的的关系,却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从工业社会的现实来看,总是存在着目标脱离目的问题,目标异化是经常可见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在人类陷入风险社会后,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意味着目标的确立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实施的问题.因而,以目标为行动导向的做法也变得不再可行了.在这种情况下,新生的合作制组织将会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
国家能力概念的发展,确立了一个分析国家强弱的有效框架,为我们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加快构建一个强大国家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现有研究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和要素构成层面.我们认为,只有结合国家职能、权力性质类型、国家与社会关系等几个方面综合考察,才能全面理解国家能力的内涵,进而为加强国家能力建设提供学理依据.
基于2010-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了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自尊和宜人性有积极影响,但对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有消极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和对子女教育期望的降低是导致留守儿童非认知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外出务工后家庭收入的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非认知能力的不足.研究结论揭示了人口迁移模式下留守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困境的破解路径,为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改善农
作为浙江诗路的物质型态和文化符号,夜航船既构建起了诗人们艺术创作的重要背景,也承载着诗人们尽情表现的独特主题.从魏晋南北朝到清末民初,历代诗人乘船夜航在浙江的各条水路上,一路前行,一路创作.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诗人们各自的生存环境与精神追求,真实而艺术地展现了诗人们夜航的心路历程.夜航船因此也成功地成为诗人们表现其夜航主题最典型的诗歌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与独特的艺术价值.浙江诗路的历史风貌与文学个性也得以完美呈现,成为中国地域文化的江南写照.
面对当前的全球化语境及其对共同体意识的冲击,中国大运河以文化遗产的方式被召回,用以建构民族国家记忆,维系国族认同.首先,大运河文化遗产具有混杂性、被赋予性和当下性的三重价值属性;其次,大运河记忆之场宏观上可大致分为实在性的、功能性的和象征性的这三个类别,微观上以一个个具体的"场景"来表达民族文化和国家话语;最后,大运河作为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凝聚性结构",能够在新的历史脉络和媒体语境中,依托丰富的历史资源重构过去,并生产出凝聚内部公众的集体记忆,给当下的主体提供集体身份,由此构建民族国家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