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落实到思维品质的培养上,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的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方面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复杂的运动形式,抓住关键,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了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
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会“用”。
三、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密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课标所要求的。但是,初中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的化学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精密性上得到训练与加强。
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个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训练可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它反映了思维的锐敏程度和迅速程度。敏捷性应以正确性为前提,它是上述几种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的缘故,思考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极大地影响了思维的敏捷性。如,我们讲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学生容易接受“原子分子物质”这种模式,而对于原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却认识不足,由于知识面比较窄,就谈不上敏捷性了。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方法。同时,配备足够数量的习题,以及经过一定的解题技能训练,对于提高思维敏捷性有着明显的帮助。
如何搞好这方面的训练呢?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变化练习,深化双基;
2、定时练习,训练速度;
3、一题多解,训练思路;
4、多题一解,掌握规律;
5、设计新情境,培养迁移能力;
6、一般题争取一题一得,典型题一题多得(包括知识、思路、方法等)。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初中生化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化学实验与化学直观教学所具有的鲜明性、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及其使学生产生形象思维的作用,是其它手段所不具备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配合及平衡,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教学中还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与化学直观教学。
一、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的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方面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复杂的运动形式,抓住关键,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了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
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会“用”。
三、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密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课标所要求的。但是,初中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的化学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精密性上得到训练与加强。
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个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训练可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它反映了思维的锐敏程度和迅速程度。敏捷性应以正确性为前提,它是上述几种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的缘故,思考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极大地影响了思维的敏捷性。如,我们讲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学生容易接受“原子分子物质”这种模式,而对于原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却认识不足,由于知识面比较窄,就谈不上敏捷性了。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方法。同时,配备足够数量的习题,以及经过一定的解题技能训练,对于提高思维敏捷性有着明显的帮助。
如何搞好这方面的训练呢?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变化练习,深化双基;
2、定时练习,训练速度;
3、一题多解,训练思路;
4、多题一解,掌握规律;
5、设计新情境,培养迁移能力;
6、一般题争取一题一得,典型题一题多得(包括知识、思路、方法等)。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初中生化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化学实验与化学直观教学所具有的鲜明性、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及其使学生产生形象思维的作用,是其它手段所不具备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配合及平衡,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教学中还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与化学直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