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与痒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时好运动,时常摔跤,痛是难免的,记忆里只有痛没有痒;年纪大了,凡事谨慎,摔跤少了痛也少了,癢却时常莫名袭来,不分昼夜,不论场合,不讲身体部位,横行霸道。
  痛是我对父亲的记忆,痒像我对母亲的思念。
  对父亲的记忆是碎片式的,仿佛我骨折、扭伤的一次次,痛的感觉还在,过程已模糊了。对母亲的思念却抓不住重点,仿佛空气一般,无处不在,触点太多。
  “想想你的四个儿女都还那么小,小儿子腿又不好,你千万不能干傻事,不管在哪里,不管别人怎么对你,你要想想这个家,想想如果孩子没有父亲将来怎么活?”这是我5岁时,母亲对父亲说的一段话。那时我还小,记得父亲被关押批斗,有人从背后打了父亲几拳头,父亲被打得直不起腰并尿血,这样才被放回来养伤。母亲是在床头对父亲说的,手里拿着熬好的中药。父亲好像“嗯”了一声。
  1970年春节,在襄阳扫厕所的父亲回汉探亲。
  那天,父亲对我说:“我们今天去个地方,看你喜不喜欢?”父亲用自行车推着我,来到一个有操场的院子,父亲说:“这是学校,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读书、学知识,也一起玩。你哥哥也在这所小学读书,不会有小朋友欺负你的。你都8岁多了,不读书怎么办呢?”我答应了。由于出生9个月的一场大病,我落下右腿残疾,因此缺席了幼儿园阶段,险些缺席了上学阶段。
  1969年至1979年父亲在襄阳工作了10年,那次春节以后,父亲只是开会或出差回来几天,每年春节都在值班——他又在襄阳的企业担任了党委书记,家中的大小事情都是母亲一人担当。
  母亲是参加抗美援朝的铁道兵战士,作为铁道兵军部的报务员,她住了三年潮湿的山洞,躲过了美军专门针对山洞的燃烧弹袭击。抑或是因为经历了战争的洗礼,母亲几乎没有什么大病,一直是“吃嘛嘛香”。
  父亲的离开让我感觉到痛,痛彻心扉,那是2002年,我40岁,不惑之年,我却有种再也找不到人生答案的感觉,因为,一直以来,只要是我遇到难过的坎,我都会找父亲去寻求解答。
  父亲走后,母亲一直独居在武昌,有保姆相伴。每天中午的电话请示、汇报是我的必修课,错过了晚上必补。
  “小孩要吃什么就给她买什么,不要怕花钱,钱不够跟妈妈说。”其实我小孩都已参加工作几年了,跟她说了也不记得。
  “天不好出门要小心,不行就打车,别摔跤。要多穿衣服。”
  “我都好,你们放心,妈妈这大年纪了,死也死得,你们都平平安安的,我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每天的电话无主题、无内容、无趣味。在接电话的时候,母亲是最清醒的,其实,最后两年,母亲认人都有些困难了。
  母亲离开前一天,我打电话,母亲没接,第二天赶去武昌,母亲已于凌晨安然离世。那是2018年12月8日,母亲88岁,坐轮椅10年,无疾而终,对于我们儿女真是关爱有加。
  思念萦绕,无法言表,由此我想到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名言:“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于是,我想用“痛与痒”来纪念我平凡而无名的父母。
  摘自《长江日报》
其他文献
我读大三的那个暑假,知了叫个不停,太阳烤得大地冒烟。  我从校外做完家教回到空荡荡的宿舍区,“少!”背后传来父亲的声音,我是不是热出了幻觉,从未来过学校的父亲怎会找到这里来呢?  “爸爸你怎么来了?”  父亲笑起来,连粘在前额的头发都在动。  “你妈不放心,念叨你学习忙,怕你没钱用。”  父亲边说边缓缓地从衣兜里摸出一把钱,坚决塞进我口袋,还在外面按了按。我知道父母的脾气,不收会让他们心神不宁。 
期刊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守着老家的一处老宅,孤独度日。在省城的二哥把母亲接到省城去住,没几天,母亲便闹着要回乡下,她说城里人多,车多,楼高,没有乡下敞亮,清净,方便。二哥便依了母亲。我把母亲接到县城,才两天,母亲便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让我把她送到乡下去。  回就回吧,“孝顺”的“顺”字,不就是顺着老人的意愿吗?  母亲回到乡下,把西边靠院墙的一片空地收拾干净,挖地,施肥,浇水,播种。一个月后,母亲的小
期刊
青山说:提及考古,不少同学可能会联想到《鬼吹灯》《盗墓笔记》之类的小说。考古这专业比较小众,不熟悉也很正常。作者就介绍了考古学者们打破我们想象、真实有趣的一面。  考古专业的纳兰研究生毕业后,顺利进入汉阳陵工作,吃住也全在陵区内。我们都调侃她:“哎哟,你这是住到陵墓里去了?”纳兰反驳:“谁住陵墓里了?我明明住在陵墓上面!”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汉景帝的陵墓,汉景帝因与其父汉文帝开创了中国君主专
期刊
“章敏曦,来一下!”老师在隔壁办公室扯着嗓子喊。  章敏曦从座位上,像篮球一样弹起来,哒哒哒,蹦到老师身边。  “把水换一下!”老师头也没抬,依然沉浸在批阅作业的战斗之中,他的紅笔,如同一把寒气逼人的大刀,霍霍霍,杀着一道道错题。  “好嘞!”章敏曦三下两下,抱起一桶水,哼哧哼哧跑到教室,踩在一张凳子上,将水在饮水机上安放好。  “章敏曦,女汉子,大力士,你呀是我们的活雷锋,要是没有你,我们今天可
期刊
在央视《我们》栏目中,主持人王利芬反复使用的一句客套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每次现场或者连线的嘉宾说完话后,王利芬总是加上一句“谢谢你的时间”。在这种场面上,一般我们都会说“谢谢”,谢什么呢?谢他给你面子前来捧场?谢他完美的表达给节目添了彩?要谢的内容或许很多,但一句“谢谢你的时间”,谢得最到位,最得体。因为时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最不可替代的资源。只有時间,我们租不到、借不到,也买不到。  
期刊
“如果按照女生财务自由等级的标准,我连最初级的奶茶自由都没实现。”  90后女生李佳口中的“女生财务自由等级”共分为6个阶段:奶茶自由、樱桃自由、口红自由、酒店自由、包包自由、买房自由。  李佳从事出纳工作,每个月工资仅为3500元,但好在她跟父母同住,并未感受到生活的压力。  “父母想让我当会计,但我连考三次会计证都失败了。”李佳坦言,她并不喜欢会计这一行,而是喜欢往外跑,做销售。但父母觉得女孩
期刊
驰骋疆场的女英雄  据《魏书》和《北史》的《杨大眼传》记载,杨大眼是北魏的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后来归顺梁朝。他的妻子潘氏也善于骑马射箭,先从家乡跑到军中去探望丈夫,其后干脆就留在军中协助夫君。每逢打猎、攻战,她便一身戎装,与丈夫并驾齐驱。回到军营,又与诸僚佐言笑自若。杨大眼指着妻子对大家说:“这位就是潘将军。”惜乎后来潘氏有失妇道,被大眼所杀。  《金史·列女传》载:金朝末期,有宗室完颜承充之女阿
期刊
莫伊卡生下来就瘦小柔弱,母亲总是不无怜爱地看着他。莫伊卡所在的村子十分贫穷,家里更是穷得揭不开锅。  18岁那年,莫伊卡仿佛一株梧桐树,一夜之间蹿出老高,强壮起来了。那天,他在院子里整理篱笆围墙,叔叔来了。叔叔端详他一会儿,说:“莫伊卡,你该跟我出去见见世面了。”莫伊卡惊喜地看着叔叔,又看看母亲。母亲走过来,郑重地对叔叔说:“你得答应我,不让莫伊卡去找金子,就在你的饭店里做事。”叔叔点点头。  村
期刊
长雀斑的女汉子  我高考成绩不错,被一所名校中文系录取,父母兑现诺言将我送入某知名机构的暑假游学的夏令营团队。夏令营团队为每个人安排了不同的寄宿家庭,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住在别人家中,与英国的一对夫妻和三个孩子同吃同住。  这户人家的大女儿叫Fay,发音就是“霏”。红头发、蓝眼睛的她,个子比我高半头,脸上有很多雀斑,还戴着很丑的牙套。她在伦敦的一所高中读书,第二外语是中文。她给自己起了一个很文艺的
期刊
我和怕怕去一个地方。怕怕是一个健壮的人,怕怕是我给他取的名。怕怕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带我去过很多我没有去过的地方。一个熟悉却不熟悉城市的陌生角落。一个阳光稀疏的下午,他又像一个骑士一般,将我带离局限的自我。  在人少的地方,我感觉安全,不再感到紧张。一家山野间的茶铺,有桂花树,有灯笼,有房前流动的小溪,有肥硕的南瓜叶。我坐着,面对着山,面对着怕怕遮挡住脸庞的报纸。茶铺是一对年轻夫妇开的,他们的儿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