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我国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令人担忧。农村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落后、思想观念陈旧,一时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并严重制约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形式依然是“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和大运动量训练”,这就使得原本应生动活泼,充满动力的学生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窒息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新教学几乎是一片空白。改变这种现状,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教师素养确实已近在眉睫。
【关 键 词】 转变观念;提高素养;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意志,成为21世纪的有用之才。此任务能否实现,主要依靠完成此任务的直接承担者——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创新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提升教师素养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一、注重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理念的更新
按照新时代教育教学形势的要求,首先需要思想意识上的主动认同。如果意识形态与形势不一致,教师将面临很大的压力,教学会极为被动,甚至会出现反效果。因此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关键。作为教师,如果观念不更新,则无从谈到实践,要实行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教师要有广泛涉猎,勤于思考,深入钻研,获得前瞻性的理论素养,才能指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志,所以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形势,不学习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不学习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告诫教师:“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我们从“教书匠”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所以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的转变。
二、注重教师创新思维的培养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课程环境下,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加快自身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教师必须不断创新。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培养他们“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使其成为创造性的人才。这要求教师自己要有丰富的知识,在课堂上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使学生有种“常新”的感觉。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的教师。所以教师首先应在教育观念上进行创新,从“灌输教学”型向“对话教学”型发展,从“单纯教学”型向“教研结合”型发展。
三、注重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教师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媒体的巨大变化,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应信息时代创新教育的需要,同时要求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获取信息,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运用到创新教育的实践中是提高教师素养的一种途径。教师只有把学习内容积淀为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摸索合乎校情、学情、教情的理论,真正做到因校择教、因材施教、因人用教,才能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理念。
四、注重教师教育研究和反思
在经济,文化与教育瞬息万变的今天,作为教育研究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深厚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还应该依靠现有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能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进行创造性教学。只有创造性教师,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造的基础就是不断的研究和反思。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新出现的情况、问题,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不断适应、促进教育工作,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展开。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进步的阶梯。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师自我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从而为进一步深化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五、注重课堂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钱学森说过:是教育学生“唯书”“唯上”“唯唯诺诺”,还是培养学生生动活泼、勇于創新,这是两种对立的教育观。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强调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世纪高科技、信息化的今天,它呼唤着有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实践精神的人才,让我们敢于打破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思想,掌握社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活到老、学到老,提高自身素养,常教常新,努力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李冬红. 论教师素养的自我提升[J]. 江西教育,2017(12).
[2] 牛楠森,李越. 创新的教育性与创新教育[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9).
【关 键 词】 转变观念;提高素养;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意志,成为21世纪的有用之才。此任务能否实现,主要依靠完成此任务的直接承担者——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创新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提升教师素养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一、注重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理念的更新
按照新时代教育教学形势的要求,首先需要思想意识上的主动认同。如果意识形态与形势不一致,教师将面临很大的压力,教学会极为被动,甚至会出现反效果。因此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关键。作为教师,如果观念不更新,则无从谈到实践,要实行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教师要有广泛涉猎,勤于思考,深入钻研,获得前瞻性的理论素养,才能指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志,所以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形势,不学习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不学习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告诫教师:“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我们从“教书匠”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所以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的转变。
二、注重教师创新思维的培养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课程环境下,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加快自身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教师必须不断创新。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培养他们“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使其成为创造性的人才。这要求教师自己要有丰富的知识,在课堂上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使学生有种“常新”的感觉。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的教师。所以教师首先应在教育观念上进行创新,从“灌输教学”型向“对话教学”型发展,从“单纯教学”型向“教研结合”型发展。
三、注重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教师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媒体的巨大变化,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应信息时代创新教育的需要,同时要求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获取信息,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运用到创新教育的实践中是提高教师素养的一种途径。教师只有把学习内容积淀为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摸索合乎校情、学情、教情的理论,真正做到因校择教、因材施教、因人用教,才能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理念。
四、注重教师教育研究和反思
在经济,文化与教育瞬息万变的今天,作为教育研究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深厚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还应该依靠现有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能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进行创造性教学。只有创造性教师,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造的基础就是不断的研究和反思。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新出现的情况、问题,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不断适应、促进教育工作,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展开。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进步的阶梯。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师自我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从而为进一步深化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五、注重课堂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钱学森说过:是教育学生“唯书”“唯上”“唯唯诺诺”,还是培养学生生动活泼、勇于創新,这是两种对立的教育观。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强调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世纪高科技、信息化的今天,它呼唤着有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实践精神的人才,让我们敢于打破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思想,掌握社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活到老、学到老,提高自身素养,常教常新,努力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李冬红. 论教师素养的自我提升[J]. 江西教育,2017(12).
[2] 牛楠森,李越. 创新的教育性与创新教育[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