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中小学教学楼垮塌特严重,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学楼的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楼;抗震设防;构造;措施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伤亡惨重,达六万多,无数房屋垮塌。其中中小学教学楼垮塌特严重,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学楼的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
一、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即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者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过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会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目前教学楼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不低于7度。
二、教学楼抗震构造措施
教学楼一般为砖混结构。由于砖砌体抗剪、抗拉强度低,结构延性差,对承受水平地震力极为不利,当地震烈度较大时,容易开裂甚至倒塌。因此对教学楼进行抗震设防非常重要。我们在施工中要认真加强管理,真正将抗震设计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一)限制教学楼的层数和总高度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不高于五层。多层砖房的抗震能力与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有直接关系。历次地震的调查资料表明,二、三层砖房比四、五层砖房震害轻得多,而六层及六层以上砖房的震害明显加重。因此,在计算分析、震害调查和模型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设置了构造柱的多层砖房总高度和层数作了限制。如下表:
设置构造柱的多层砖房总高度和总层数限值
注①房屋的高度是指室外地坪到主建筑物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可从室外地坪算起;
②横墙较多是指横墙间距均不大于4.2.m ,或横墙间距大于4.2.m的面积在某一层内不大于该层总面积的1/4,否则为横墙较少;
③本表适用于最小墙厚度为240mm 及240mm以上的实心墙;
④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4m
(二)设置构造柱
所谓构造柱,是指在墙体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小柱。它不承受竖向压力和弯矩,而是作为墙体的一部分,对墙体起约束作用,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和延性,进而提高整幢房屋的抗侧力性能,防止或延缓房屋在地震影响下发生突然倒塌。因此,设置构造柱是多层砖房抗震构造的主要内容。
构造柱一般在房屋外墙的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的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这是因为这些部位受力比较复杂,地震时更容易损坏。此外楼、电梯间四角也常设置构造柱,以保证它们作为地震时的安全疏散通道。
构造柱的构造要求:
1.构造柱应沿整个房屋高度方向对正贯通,而不应使层与层之间的构造柱相互借位。对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且与顶部的圈梁连接。
2.构造柱的截面尽寸一般为240mm×2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纵向钢筋一般采用4φ12,箍筋采用φ6,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 mm;处于房屋四角的构造柱,截面和纵向钢筋还应适当加大。
3.构造柱应与墙体有很好的连接,宜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500mm设置2φ6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m,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是指从墙的马牙槎外齿边(即构造柱边)算起的长度。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但应伸入到室外地面标高500mm
以下。一般当基础内有圈梁时可锚入圈梁内,没有圈梁时可捣制一混凝土座,将构造柱纵向钢筋锚入其中。
5.构造柱在各层必须与圈梁连接,并在柱与圈梁相交节点的上下各450 mm或1/6层高范围内将箍筋加密为100 mm。在构造柱内钢筋搭接长度35d范围内,其箍筋间距也应加密为100 mm。当构造柱与其他钢筋混凝土梁相交时,也应与该梁拉结。
(三)增设圈梁
对于抗震設防的教学楼,增设圈梁可以使构造柱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能有效地阻止墙体裂缝与滑移和向本层以外发展,并可增强预制装配式楼盖的整体性,防止楼板在地震作用下塌落。因此,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设防烈度增设圈梁,并适当加大圈梁的配筋。如对设防烈度高及层数多的砖房,应每层都设钢筋混凝土现浇圈梁并使之形成闭合状,与构造柱一起,形成整幢房屋的抗震结构体系。
三、结语
地震是一种对人类危害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类是无法消除它。但建筑设计师严格执行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而一线的施工操作者认真按图施工,监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各方主体都崩紧抗震设防那条神经,把地震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教学楼;抗震设防;构造;措施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伤亡惨重,达六万多,无数房屋垮塌。其中中小学教学楼垮塌特严重,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学楼的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
一、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即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者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过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会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目前教学楼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不低于7度。
二、教学楼抗震构造措施
教学楼一般为砖混结构。由于砖砌体抗剪、抗拉强度低,结构延性差,对承受水平地震力极为不利,当地震烈度较大时,容易开裂甚至倒塌。因此对教学楼进行抗震设防非常重要。我们在施工中要认真加强管理,真正将抗震设计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一)限制教学楼的层数和总高度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不高于五层。多层砖房的抗震能力与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有直接关系。历次地震的调查资料表明,二、三层砖房比四、五层砖房震害轻得多,而六层及六层以上砖房的震害明显加重。因此,在计算分析、震害调查和模型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设置了构造柱的多层砖房总高度和层数作了限制。如下表:
设置构造柱的多层砖房总高度和总层数限值
注①房屋的高度是指室外地坪到主建筑物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可从室外地坪算起;
②横墙较多是指横墙间距均不大于4.2.m ,或横墙间距大于4.2.m的面积在某一层内不大于该层总面积的1/4,否则为横墙较少;
③本表适用于最小墙厚度为240mm 及240mm以上的实心墙;
④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4m
(二)设置构造柱
所谓构造柱,是指在墙体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小柱。它不承受竖向压力和弯矩,而是作为墙体的一部分,对墙体起约束作用,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和延性,进而提高整幢房屋的抗侧力性能,防止或延缓房屋在地震影响下发生突然倒塌。因此,设置构造柱是多层砖房抗震构造的主要内容。
构造柱一般在房屋外墙的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的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这是因为这些部位受力比较复杂,地震时更容易损坏。此外楼、电梯间四角也常设置构造柱,以保证它们作为地震时的安全疏散通道。
构造柱的构造要求:
1.构造柱应沿整个房屋高度方向对正贯通,而不应使层与层之间的构造柱相互借位。对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且与顶部的圈梁连接。
2.构造柱的截面尽寸一般为240mm×2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纵向钢筋一般采用4φ12,箍筋采用φ6,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 mm;处于房屋四角的构造柱,截面和纵向钢筋还应适当加大。
3.构造柱应与墙体有很好的连接,宜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500mm设置2φ6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m,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是指从墙的马牙槎外齿边(即构造柱边)算起的长度。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但应伸入到室外地面标高500mm
以下。一般当基础内有圈梁时可锚入圈梁内,没有圈梁时可捣制一混凝土座,将构造柱纵向钢筋锚入其中。
5.构造柱在各层必须与圈梁连接,并在柱与圈梁相交节点的上下各450 mm或1/6层高范围内将箍筋加密为100 mm。在构造柱内钢筋搭接长度35d范围内,其箍筋间距也应加密为100 mm。当构造柱与其他钢筋混凝土梁相交时,也应与该梁拉结。
(三)增设圈梁
对于抗震設防的教学楼,增设圈梁可以使构造柱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能有效地阻止墙体裂缝与滑移和向本层以外发展,并可增强预制装配式楼盖的整体性,防止楼板在地震作用下塌落。因此,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设防烈度增设圈梁,并适当加大圈梁的配筋。如对设防烈度高及层数多的砖房,应每层都设钢筋混凝土现浇圈梁并使之形成闭合状,与构造柱一起,形成整幢房屋的抗震结构体系。
三、结语
地震是一种对人类危害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类是无法消除它。但建筑设计师严格执行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而一线的施工操作者认真按图施工,监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各方主体都崩紧抗震设防那条神经,把地震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