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意义]为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未来开放获取出版进一步深化发展提出建议。[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CSSCI中24种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现状,分析其在办刊模式、OA出版政策声明、OA出版内容、期刊附加功能建设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果/结论]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尝试转变办刊模式,在与国外出版商合作创刊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完善OA出版政策声明,规范OA出版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OA期刊服务功能。
关键词:图书情报学 开放获取 开放获取出版 开放获取期刊
分类号:G252
引用格式:王楠. 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现状分析与思考[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8, 3(5): 266-274[引用日期]. http://www.kmf.ac.cn/p/146/.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末,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运动兴起[1],“在OA期刊上发表文章”被称作实现开放获取的“金色之路”[2],是开放获取运动迄今最为成功的实践之一,OA期刊的创办为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共享与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开放的平台[3]。近年来OA期刊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综合OA期刊名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Socolar平台、Paperity平台、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GoOA平台等多个OA期刊集成平台的统计数据,全球OA期刊数量已超过11 000种[4]。开放获取运动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非良性的发展势头,其中以OA科技期刊出版情况最为突出。传统学术出版巨头依靠原有平台优势,迅速布局OA出版并形成规模化 OA 期刊群,同时,由于操作门槛低和利润可观,大量新兴OA出版商涌入,造成OA出版市场“粗放经营、无任何监管”,出现多起“恶劣”事例,例如2013年出现的著名“博安农”事件,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博安农编造了数百篇OA论文投给304 种OA期刊,竟然被52%的期刊录用[5]。另外,当前OA出版主要采取“读者免费,作者收费”的运营模式,部分出版商营销“钻空子”,论文处理费(APC)收费混乱,造成“圈钱”嫌疑,引起国内外对科研经费流失问题的持续讨论。科睿唯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学者仅在2015年就支付7 217万美元的SCI论文APC,超过美国,这种巨大利润吸引了一些国外OA出版商大力扩张中国市场[6]。
截至2017年底,DOAJ[7]共收录了123种中国OA期刊,其中作者所在学科领域的图书情报学OA期刊有4种,大陆地区仅有《知识管理论坛》一刊被收录。DOAJ对于OA期刊有自己的一套遴选原则,由此可见,从期刊质量、期刊规范、期刊影响力等角度,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进展缓慢,成效不大,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本文将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2017-2018年CSSCI(包括扩展版来源期刊)收录的24种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现状,基于DOAJ对OA期刊定义和遴选的相关标准,分析其在期刊出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2 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现状分析
根据DOAJ的定义,OA期刊是指采取不向读者或其所在机构收取费用,允许任何用户通过互联网免费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和链接全文的期刊[8]。基于以上定义,笔者于2018年3月20-28日逐个访问国内24种图情期刊的网站,发现以下7种期刊存在或期刊网站不可访问、或不提供论文下载服务、或下载链接为空的问题(具体情况见表1)。
从读者访问的角度,OA期刊分为完全OA期刊、部分OA期刊和延时OA期刊3种类型[9]。除却以上7种期刊不可访问,CSSCI中我国图情OA期刊共17种,大多属于部分OA期刊或延时OA期刊(见表2),这是因为OA期刊的“作者付费”的出版模式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还很难有效发展[10],部分OA期刊和延时OA期刊正是传统出版期刊向OA期刊过渡的有效方式,同样是以为读者提供开放资源为目的,是我国图情OA期刊发展初期的应有之举。
2.1 期刊主办单位及编辑部组成
我国图情OA期刊的主办单位均是高校、研究所、图书馆或图书情报学协会等非营利性机构[11],且各个期刊编辑部大多只由主编、副主编、常务副主编和几名编辑组成。反观国际知名期刊,其出版呈现集团化特点,多种期刊联合管理,实现集约化经营,且编辑分工层次分明,职责明确,除了基本的编辑组成,一般还包括专门的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网络编辑等[12]。
总体来说,我国图情期刊建设规模较小,期刊没有能形成规模化发展,呈现“作坊式”的办刊模式,办刊能力有待提升,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图书情报期刊受到体制和历史的影响,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及管理方式[13],还没能实现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2.2 期刊OA出版政策
2.2.1 OA出版政策声明短缺
在DOAJ的期刊申请表单[14]里明确要求OA期刊网站上需要有OA出版政策声明(Open Access Statement),这是OA期刊规范化建设的必要内容。17种图情OA期刊中仅有《图书与情报》在其期刊网站上发布了该刊的OA出版政策声明,其余期刊均短缺。
《图书与情报》一刊的OA声明基本符合DOAJ的要求,其内容主要包括[15]:①该刊自2014年1月1日起转变为OA期刊,实行复合OA出版;②该刊论文发表后将在1个月内OA出版,出版版本为PDF,不收取文章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APC);③鼓励和支持作者或作者所在机构自存储,但须在机构知识库元數据中注明规范的期刊发表信息并作为推荐引用方式;④表明将逐步完善期刊的回溯情况,补充过刊论文的开放获取;⑤该刊的OA愿景及目的,即OA出版论文是为教育、科研服务,而非商业盈利目的;⑥作者版权的保护说明,将保障作者的论文著作权;⑦该刊愿同各界在OA期刊建设的各个方面交流合作,推动开放获取出版深化发展。 2.2.2 APC说明及版权协议说明短缺
在DOAJ的期刊申请表单中,期刊在进行基本信息(Basic Journal Information)[14]填报时需要对其是否收取APC进行说明,如果期刊收取APC,还会要求申请期刊提供其有关APC说明的网页链接以及APC价格说明。17种图情OA期刊绝大多数对APC收费情况缺少说明,仅有《图书与情报》《数据分析与发现》声明了期刊的APC收费情况,具体说明为“不另外收取文章的开放存取处理费”“不收取任何审稿费”。而对于论文的版权协议,在DOAJ期刊申请表单的内容许可(Content Licensing)[14]部分,要求期刊提供明确的论文版权规定,并提供其版权规定链接,说明其采用何种论文版权协议,但调查的所有期刊都依然按照传统期刊原有的版权协议与作者进行签订,并没有在协议中就其现有实际实行的OA版权政策进行相应的修改。
2.3 期刊OA出版内容
在期刊申请加入DOAJ时,会被要求提供其论文回溯时间(新创办期刊不做要求)、论文出版格式、论文使用的语言以及每年出版的论文量等有关出版内容的具体信息,这些也是判断一本OA期刊是否规范的相关指标。
2.3.1 出版开放时限
17种图情OA期刊出版内容开放程度不一,大多数期刊存在回溯时间不够完整的问题,各个期刊回溯时间不等,回溯时间短则近2年,长则近10年。但其中不乏良好示范,如《数字图书馆论坛》回溯了自其2005年建刊以来的所有论文,《中国图书馆学报》回溯了1957年以来的所有论文,《图书情报工作》也回溯了自1956年以来的所有论文。期刊回溯时间相对完整,将方便读者不受时限地获取期刊论文支撑其科学研究和工作。
进一步访问各个期刊网站发现,多数期刊回溯时间内开放的论文分散。如《国家图书馆学刊》回溯时间虽为2006年第1期至今,但仅2015年第6期之后的卷期开放;《情报理论与实践》回溯时间为2017年第1期至今,但仅2017年第5期之后的卷期开放。期刊回溯时间内开放论文分散这一问题有悖于开放获取的基本理念,读者在获取文献的时候还是会受到限制,不能自由、免费地使用OA期刊所有论文。
OA期刊相较于传统期刊,优势就在于通过网络出版可以及时发布论文,方便科研人员即时下载获取,从而加快学术交流。而在调查中发现,17种图情OA期刊中部分期刊还存在开放出版不够及时的问题,如《图书与情报》虽然开放回溯时间内的所有论文,但要在其纸质期刊出版之后1个月左右才进行网络出版,也就是说读者要晚1个月才可上网获取;《中国图书馆学报》近1年的论文均没有提供,读者需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获取。造成部分期刊开放不够及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图情OA期刊多是从传统期刊转型而来,还要出版纸本期刊,供读者、图书馆、科研单位订阅,为保障其盈利需求,有些OA期刊就采取了延时开放期刊内容的方法[11]。
2.3.2 出版规范化标识
在调查中发现,17种图情OA期刊中有12种缺少OA标识,OA期刊如果规范地对OA论文进行OA标识,读者或科研人员在获取论文时会更加明确意识到OA理念,这有助于提升科研人员对OA期刊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对OA期刊的广泛传播将大有裨益,
本文进一步分析5种已有OA标识的期刊,发现存在标识混乱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在期刊目录浏览页面每条论文题名后都采用“Open Access黄色锁状标识”[16]进行标识(见图1),这一标识最初由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设计,较有公信力,但该刊不足之处在于点击进入具体论文页面即失去标识。
第二情况是《图书情报工作》《现代情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这3种期刊在目录浏览页面也有标识,标识是一个写有“OA”字样的金色小框,“OA”字样呈绿色(见图2),但这3种期刊同样存在点击进入具体论文页面后失去标识的问题。
第三种情况是《图书馆杂志》在目录浏览部分存在标识,标识是一个绿色书目样的方框(见图3),也存在点击进入论文具体页面失去标识的问题。
以上3种情况的OA标识,虽然很好地告知了读者期刊论文是开放获取的,但标识不够规范且在OA期刊网站上各页标识不完备容易造成读者的困扰,将不利于OA期刊论文的规范传播。
2.3.3 出版格式
17种图情OA期刊均采用PDF格式出版,仅《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还采取了HTML格式出版。同时,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多数期刊虽然列有HTML格式的论文访问方式,但均为死链,如《图书情报工作》《现代情报》等。读者在获取OA期刊论文时,HTML格式的访问方式将会为其提供便利,读者可以先点开HTML网页查看论文内容,如果有需要再下载PDF格式的文档。
2.4 期刊附加功能
在OA期刊发展日益成熟的态势之下,学术期刊除了起到传播科研信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交流平台的功能之外,应当更加注重为读者提供多样服务,深度利用开放资源,以彰显OA期刊方便获取、开放共享的良好特性。当前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OA期刊应当乘势建设其信息推送功能以便科研人员及时、全面、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17],而基于网络出版的优势,又为其多向链接论文,方便读者查询检索来实现关联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
2.4.1 信息推送功能
RSS订阅服务和Email-Alert推送服务都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的有效方式,17种图情OA期刊中仅有6种期刊提供RSS订阅服务,8种提供Email-Alert推送服务,可见各个期刊这两种功能还有待完善。
此外,各图情期刊纷纷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向读者提供即时推送期刊信息的服务,有6种图情OA期刊开设了微信或微博账号,用于OA期刊的宣传和即时通讯,更方便科研人员随时随地查询期刊相关资讯和内容。如《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的微信公众号有“网刊”“稿件”“要闻”三个栏目,可供读者浏览当期目录和过刊,还可以实现作者查稿、及时接收审稿通知,要闻一栏下用于发布编辑部公告、作者指南、行业动态等。再如《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的微信公众号下设有“论文浏览”“投稿指南”“关于我们”三个栏目,为用户提供期刊论文查阅、投稿须知查阅等服务。《圖书情报工作》的微博账号上则及时地发布和转载期刊征文通知、期刊动态、图情行业热点或实时资讯等内容。由于移动设备便携易用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移动端设备上进行日常工作生活,科研人员也不例外,通过微信或微博这样的社交工具,OA期刊能够更频繁地、更及时地、更友好地与读者实现交互交流,这正是OA期刊所期待的传播效果。 2.4.2 数字内容拓展服务功能
以HTML格式查看浏览《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的期刊论文全文,点击论文标题旁的提示按钮,会有界面呈现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作者名与百度学术、Magsci和Pubmed等其他数据库的关联链接,经过这样的自动标引,OA期刊论文的各部分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再利用,方便读者查找以某个作者名为链接点的该作者的其他文献,或以某个关键词为链接点的相关主题文献,如图4所示:
此外在《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目录概览页面,每一论文题名下都设有“图表”“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4个选项可供读者点击,点击进入任意一项,就可以查看该文章相应部分的数字内容,如点击“图表”就会只显示该篇论文图表。通过自动标引每一篇论文的各个部分数字内容,能够方便读者只对文章部分内容进行查看,这正是OA出版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体现。
3 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未来发展建议
在2015年国家领导人对中国作者巨额出版费流失的博文做了批示之后,如何规范国内OA出版及出版市场的发展引起了国内期刊的广泛关注。为了迎合国际OA出版态势,提升国际影响力,国内一些出版社或研究机构与国际出版社合作出版OA期刊,如与自然出版集团、牛津大学出版社、美国光学学会等,而中国出版机构因为OA出版方面起步晚、了解不足、缺乏经验等原因,往往在合作中处于劣势。推动我国图书情报学OA期刊的规范发展,有必要在办刊模式、提升OA出版规范、拓展OA期刊服务能力上下功夫。
3.1 尝试转变办刊模式,在与国外出版商合作创刊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目前出版为独立“小作坊”模式,期刊编辑队伍人员紧缺,在办刊过程中既要负责期刊运营、组稿送审、编辑加工和校对,又要负责OA期刊网络出版工作,期刊经营和办刊能力较弱[18]。而国际先进学术期刊一般采取出版社和编辑部分工合作的模式,由科学家担任期刊编辑,负责审稿和组稿,期刊运营则有出版商的专业出版人负责,出版商会提供全流程的出版服务[19]。
2014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原Nature自然出版集团联合创办OA新刊《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2016年2月,牛津大学出版社(OUP)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中国动物学会合作出版OA期刊《动物学报》(Current Zoology)[20];2016年3月1日, Springer Nature分别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签约,合作出版OA期刊《柔性电子》与《量子材料》[21];2016年6月,Springer Nature宣布与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IUFoST)及北京工商大学达成协议,三方将合作出版OA期刊《食品科学》(Science of Food)[22];2016年9月,美国SAGE出版公司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创办Global Media and China(《全球媒体与中国》)英文OA期刊[23];2017年9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与国际知名学术出版集团De Gruyter正式创办 Data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数据与信息管理》)英文OA期刊[24],致力于打造专业化、高品质和国际化的OA期刊。在这些期刊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过程中,期刊的影响力在逐步提升,同时,这些期刊也很好地把国内的研究工作成果传播到全世界。
由此可见,多个学科都进行了“编辑部+出版商”这一出版模式的积极尝试,未来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也应该积极转变办刊模式,尝试和国外大型出版商合作创刊,充分借助国外出版商的先进出版理念和出版流程来加强期刊出版建设,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时,加强自身在出版模式、出版内容上的话语权,逐步实现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OA出版的精品化、国际化。
3.2 完善OA出版政策声明,规范OA出版内容
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OA出版经过初期发展,期刊的出版工作层面应该逐步走向规范化,OA期刊的规范化出版不仅是期刊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举。具体体现在:首先,期刊应当参照DOAJ期刊规范标准,在期刊主页补充详细的OA出版政策声明,包括期刊的OA出版模式、出版论文格式、APCs收费情况、自存储许可、版权许可以及OA出版目的、愿景等内容。其次,应该进一步开放OA期刊内容,补充和完善期刊的回溯内容,并及时完成OA出版,逐步从延时OA期刊转变为完全OA期刊。再次,应该规范化标识OA期刊,在OA期刊论文的各个相关信息页面进行标识,当前国际上OA期刊也没有确定统一标识,故而可以参照PLoS、Springer Open等出版者旗下权威期刊的标识方式,或由国内图书情报学协会制定统一的OA论文标识。最后,还应丰富OA期刊论文出版格式,不仅提供论文的PDF格式,还应实现OA期刊的HTML出版,方便读者阅读、检索和链接。
3.3 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OA期刊服务功能
区别于传统期刊的纸本出版,OA期刊依靠网络出版的模式,将拥有提供诸多期刊网络服务的便利条件。未来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的OA出版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利用自动标引技术实现对论文各部分数字内容的再利用,如对文摘数据的语义化揭示、检索和关联,对论文附加材料(指论文的数据和图表等)的发布与利用,并可以利用RichHTML技术对研究成果进行丰富化展示,提供更多的数字内容拓展服务。
期刊的新媒体化是对期刊内容的深度加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的多媒体化提升期刊的可读性,为期刊增加更多的附加价值,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提升读者的用户体验,增强期刊的互动性,保障期刊的传播效果[25]。伴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未来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二维码、播客、博客等新媒体方式拓展OA期刊的服务功能,同读者建立良好关系,起到宣传OA期刊、提升OA期刊影响力的作用。《情报理论与实践》《数字图书馆论坛》等期刊网站上已设有二维码供读者扫描,从而方便读者在移动设备上阅读查看论文;很多国外学术期刊网站增添了播客(Podcast)这一新兴传播方式,使得传統意义的“阅读”被赋予新的内涵,通过声音这一媒介扩展了期刊的传播方式;国外期刊的博客(Blog)还利用读者可以留言评论的及时反馈功能,同读者形成良好互动来了解期刊论文的传播质量。通过新媒体实现对期刊的传播推广无疑是期刊未来运营工作的必要内容,我国图书情报学OA期刊也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保障期刊传播质量,扩大期刊影响力。 4 结语
开放获取出版作为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学术交流的新型出版模式,具有出版迅速、传播广泛、便于检索和免费获取的特点,极大地造福了各个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现已成为主流出版模式之一。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面对开放获取的挑战,积极推进开放获取出版已初见成效,但还不够规范,不够理想,除了在期刊办刊模式、OA出版政策声明、OA出版内容规范以及期刊附加功能4个方面存在不足,我国图情学科的开放获取出版还有很多问题(如可持续的期刊经营模式、有效的期刊质量控制机制)需要探讨和研究,并需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得以解决。同时,图情界同政府部门、出版者、科研资助者各方应当加强交流合作,顺应国际开放获取的潮流,跟踪国际及其他学科的开放获取出版现状,学习其中的最佳实践,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机制,提高图书情报学期刊的开放利用能力和开放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促进图情学科的发展和建设。
致谢:感谢黄金霞老师在论文撰写中的指导和给予的宝贵修改建议与意见!
参考文献:
[1] 肖冬梅. 开放存取运动缘何蓬勃兴起?[J]. 图书情报工作, 2006, 50(5):128-131.
[2] 李麟, 初景利. 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05, 25(6): 88-93.
[3] 魏晓峰. 基于时效性的国内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存取水平分析[J]. 现代情报, 2013, 33(8): 117-122.
[4] 陈秀娟, 彭媛媛, 陈雪飞,等. 2016年国际开放获取期刊发展动态分析[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7(9): 9-15.
[5] 造假论文投开放获取期刊“钓鱼”半数“上钩”[EB/OL]. [2018-03-17].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0/283490.shtm.
[6] 我国作者2015年支付SCI收录OA期刊的论文发表费约为4.5亿人民币[EB/OL]. [2018-03-1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899-1004194.html.
[7]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EB/OL]. [2018-03-17]. https://doaj.org/.
[8] 黄如花, 吴晶晶. 促进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存取的建议[J]. 图书馆论坛, 2008, 28(4): 1-5.
[9] 李武, 杨屹东. 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06, 50(2): 25-30.
[10] 陈晋. 基于开放存取的图书情报期刊发展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1(7):79-82.
[11] 杨丽娜, 方玉玲. 国内图书情报学科核心期刊开放存取转型研究[J]. 图书馆, 2015(3):40-44.
[12] 杨京晶. 国外科技期刊办刊模式研究[C]//第7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经营与发展论坛文集.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007: 4.
[13] 陈月婷. 从SSCI谈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 23(6): 76-81.
[14] Journal Application Form[EB/OL]. [2018-03-17]. https://doaj.org/application/new.
[15] 关于《图书与情报》开放存取出版政策的声明[EB/OL]. [2018-03-17]. http://www.tsyqb.com/CN/news/news21.shtml.
[16] Open Access[EB/OL]. [2018-03-1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pen_access.
[17] 何素清, 刘树春. 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特殊功能服务的发掘与利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 22(4): 609-611.
[18] 游苏宁. 网络时代 秉烛前行[J]. 编辑学报, 2015, 27(6): 511-514.
[19] 毛振钢, 刘素琴, 张利田. 国际OA出版平台现状及“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模式改革建议[J]. 编辑学报, 2017, 29(3): 299-303.
[20]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动物学报》[EB/OL]. [2018-03-17].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3/340877.shtm.
[21] 自然集團与南京两高校共推两种开放获取期刊[EB/OL]. [2018-03-17].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6/3/309800.shtm.
[22] 北京工商大学与自然科研集团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合作出版期刊《npj Science of Food》[EB/OL]. [2018-03-17]. http://www.gx211.com/news/201674/n5672380064.html.
[23] 《全球媒体与中国》英文期刊首发仪式在京举行[EB/OL]. [2018-03-17].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918/c14677-28722314.html.
[24] 英文开放获取期刊《数据与信息管理》创刊[EB/OL]. [2018-03-17]. http://news.whu.edu.cn/info/1002/49636.htm.
[25] 陶华, 朱强, 宋敏红, 等. 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J]. 编辑学报, 2014, 26(6): 589-592.
关键词:图书情报学 开放获取 开放获取出版 开放获取期刊
分类号:G252
引用格式:王楠. 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现状分析与思考[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8, 3(5): 266-274[引用日期]. http://www.kmf.ac.cn/p/146/.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末,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运动兴起[1],“在OA期刊上发表文章”被称作实现开放获取的“金色之路”[2],是开放获取运动迄今最为成功的实践之一,OA期刊的创办为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共享与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开放的平台[3]。近年来OA期刊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综合OA期刊名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Socolar平台、Paperity平台、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GoOA平台等多个OA期刊集成平台的统计数据,全球OA期刊数量已超过11 000种[4]。开放获取运动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非良性的发展势头,其中以OA科技期刊出版情况最为突出。传统学术出版巨头依靠原有平台优势,迅速布局OA出版并形成规模化 OA 期刊群,同时,由于操作门槛低和利润可观,大量新兴OA出版商涌入,造成OA出版市场“粗放经营、无任何监管”,出现多起“恶劣”事例,例如2013年出现的著名“博安农”事件,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博安农编造了数百篇OA论文投给304 种OA期刊,竟然被52%的期刊录用[5]。另外,当前OA出版主要采取“读者免费,作者收费”的运营模式,部分出版商营销“钻空子”,论文处理费(APC)收费混乱,造成“圈钱”嫌疑,引起国内外对科研经费流失问题的持续讨论。科睿唯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学者仅在2015年就支付7 217万美元的SCI论文APC,超过美国,这种巨大利润吸引了一些国外OA出版商大力扩张中国市场[6]。
截至2017年底,DOAJ[7]共收录了123种中国OA期刊,其中作者所在学科领域的图书情报学OA期刊有4种,大陆地区仅有《知识管理论坛》一刊被收录。DOAJ对于OA期刊有自己的一套遴选原则,由此可见,从期刊质量、期刊规范、期刊影响力等角度,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进展缓慢,成效不大,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本文将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2017-2018年CSSCI(包括扩展版来源期刊)收录的24种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现状,基于DOAJ对OA期刊定义和遴选的相关标准,分析其在期刊出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2 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现状分析
根据DOAJ的定义,OA期刊是指采取不向读者或其所在机构收取费用,允许任何用户通过互联网免费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和链接全文的期刊[8]。基于以上定义,笔者于2018年3月20-28日逐个访问国内24种图情期刊的网站,发现以下7种期刊存在或期刊网站不可访问、或不提供论文下载服务、或下载链接为空的问题(具体情况见表1)。
从读者访问的角度,OA期刊分为完全OA期刊、部分OA期刊和延时OA期刊3种类型[9]。除却以上7种期刊不可访问,CSSCI中我国图情OA期刊共17种,大多属于部分OA期刊或延时OA期刊(见表2),这是因为OA期刊的“作者付费”的出版模式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还很难有效发展[10],部分OA期刊和延时OA期刊正是传统出版期刊向OA期刊过渡的有效方式,同样是以为读者提供开放资源为目的,是我国图情OA期刊发展初期的应有之举。
2.1 期刊主办单位及编辑部组成
我国图情OA期刊的主办单位均是高校、研究所、图书馆或图书情报学协会等非营利性机构[11],且各个期刊编辑部大多只由主编、副主编、常务副主编和几名编辑组成。反观国际知名期刊,其出版呈现集团化特点,多种期刊联合管理,实现集约化经营,且编辑分工层次分明,职责明确,除了基本的编辑组成,一般还包括专门的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网络编辑等[12]。
总体来说,我国图情期刊建设规模较小,期刊没有能形成规模化发展,呈现“作坊式”的办刊模式,办刊能力有待提升,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图书情报期刊受到体制和历史的影响,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及管理方式[13],还没能实现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2.2 期刊OA出版政策
2.2.1 OA出版政策声明短缺
在DOAJ的期刊申请表单[14]里明确要求OA期刊网站上需要有OA出版政策声明(Open Access Statement),这是OA期刊规范化建设的必要内容。17种图情OA期刊中仅有《图书与情报》在其期刊网站上发布了该刊的OA出版政策声明,其余期刊均短缺。
《图书与情报》一刊的OA声明基本符合DOAJ的要求,其内容主要包括[15]:①该刊自2014年1月1日起转变为OA期刊,实行复合OA出版;②该刊论文发表后将在1个月内OA出版,出版版本为PDF,不收取文章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APC);③鼓励和支持作者或作者所在机构自存储,但须在机构知识库元數据中注明规范的期刊发表信息并作为推荐引用方式;④表明将逐步完善期刊的回溯情况,补充过刊论文的开放获取;⑤该刊的OA愿景及目的,即OA出版论文是为教育、科研服务,而非商业盈利目的;⑥作者版权的保护说明,将保障作者的论文著作权;⑦该刊愿同各界在OA期刊建设的各个方面交流合作,推动开放获取出版深化发展。 2.2.2 APC说明及版权协议说明短缺
在DOAJ的期刊申请表单中,期刊在进行基本信息(Basic Journal Information)[14]填报时需要对其是否收取APC进行说明,如果期刊收取APC,还会要求申请期刊提供其有关APC说明的网页链接以及APC价格说明。17种图情OA期刊绝大多数对APC收费情况缺少说明,仅有《图书与情报》《数据分析与发现》声明了期刊的APC收费情况,具体说明为“不另外收取文章的开放存取处理费”“不收取任何审稿费”。而对于论文的版权协议,在DOAJ期刊申请表单的内容许可(Content Licensing)[14]部分,要求期刊提供明确的论文版权规定,并提供其版权规定链接,说明其采用何种论文版权协议,但调查的所有期刊都依然按照传统期刊原有的版权协议与作者进行签订,并没有在协议中就其现有实际实行的OA版权政策进行相应的修改。
2.3 期刊OA出版内容
在期刊申请加入DOAJ时,会被要求提供其论文回溯时间(新创办期刊不做要求)、论文出版格式、论文使用的语言以及每年出版的论文量等有关出版内容的具体信息,这些也是判断一本OA期刊是否规范的相关指标。
2.3.1 出版开放时限
17种图情OA期刊出版内容开放程度不一,大多数期刊存在回溯时间不够完整的问题,各个期刊回溯时间不等,回溯时间短则近2年,长则近10年。但其中不乏良好示范,如《数字图书馆论坛》回溯了自其2005年建刊以来的所有论文,《中国图书馆学报》回溯了1957年以来的所有论文,《图书情报工作》也回溯了自1956年以来的所有论文。期刊回溯时间相对完整,将方便读者不受时限地获取期刊论文支撑其科学研究和工作。
进一步访问各个期刊网站发现,多数期刊回溯时间内开放的论文分散。如《国家图书馆学刊》回溯时间虽为2006年第1期至今,但仅2015年第6期之后的卷期开放;《情报理论与实践》回溯时间为2017年第1期至今,但仅2017年第5期之后的卷期开放。期刊回溯时间内开放论文分散这一问题有悖于开放获取的基本理念,读者在获取文献的时候还是会受到限制,不能自由、免费地使用OA期刊所有论文。
OA期刊相较于传统期刊,优势就在于通过网络出版可以及时发布论文,方便科研人员即时下载获取,从而加快学术交流。而在调查中发现,17种图情OA期刊中部分期刊还存在开放出版不够及时的问题,如《图书与情报》虽然开放回溯时间内的所有论文,但要在其纸质期刊出版之后1个月左右才进行网络出版,也就是说读者要晚1个月才可上网获取;《中国图书馆学报》近1年的论文均没有提供,读者需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获取。造成部分期刊开放不够及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图情OA期刊多是从传统期刊转型而来,还要出版纸本期刊,供读者、图书馆、科研单位订阅,为保障其盈利需求,有些OA期刊就采取了延时开放期刊内容的方法[11]。
2.3.2 出版规范化标识
在调查中发现,17种图情OA期刊中有12种缺少OA标识,OA期刊如果规范地对OA论文进行OA标识,读者或科研人员在获取论文时会更加明确意识到OA理念,这有助于提升科研人员对OA期刊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对OA期刊的广泛传播将大有裨益,
本文进一步分析5种已有OA标识的期刊,发现存在标识混乱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在期刊目录浏览页面每条论文题名后都采用“Open Access黄色锁状标识”[16]进行标识(见图1),这一标识最初由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设计,较有公信力,但该刊不足之处在于点击进入具体论文页面即失去标识。
第二情况是《图书情报工作》《现代情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这3种期刊在目录浏览页面也有标识,标识是一个写有“OA”字样的金色小框,“OA”字样呈绿色(见图2),但这3种期刊同样存在点击进入具体论文页面后失去标识的问题。
第三种情况是《图书馆杂志》在目录浏览部分存在标识,标识是一个绿色书目样的方框(见图3),也存在点击进入论文具体页面失去标识的问题。
以上3种情况的OA标识,虽然很好地告知了读者期刊论文是开放获取的,但标识不够规范且在OA期刊网站上各页标识不完备容易造成读者的困扰,将不利于OA期刊论文的规范传播。
2.3.3 出版格式
17种图情OA期刊均采用PDF格式出版,仅《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还采取了HTML格式出版。同时,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多数期刊虽然列有HTML格式的论文访问方式,但均为死链,如《图书情报工作》《现代情报》等。读者在获取OA期刊论文时,HTML格式的访问方式将会为其提供便利,读者可以先点开HTML网页查看论文内容,如果有需要再下载PDF格式的文档。
2.4 期刊附加功能
在OA期刊发展日益成熟的态势之下,学术期刊除了起到传播科研信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交流平台的功能之外,应当更加注重为读者提供多样服务,深度利用开放资源,以彰显OA期刊方便获取、开放共享的良好特性。当前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OA期刊应当乘势建设其信息推送功能以便科研人员及时、全面、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17],而基于网络出版的优势,又为其多向链接论文,方便读者查询检索来实现关联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
2.4.1 信息推送功能
RSS订阅服务和Email-Alert推送服务都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的有效方式,17种图情OA期刊中仅有6种期刊提供RSS订阅服务,8种提供Email-Alert推送服务,可见各个期刊这两种功能还有待完善。
此外,各图情期刊纷纷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向读者提供即时推送期刊信息的服务,有6种图情OA期刊开设了微信或微博账号,用于OA期刊的宣传和即时通讯,更方便科研人员随时随地查询期刊相关资讯和内容。如《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的微信公众号有“网刊”“稿件”“要闻”三个栏目,可供读者浏览当期目录和过刊,还可以实现作者查稿、及时接收审稿通知,要闻一栏下用于发布编辑部公告、作者指南、行业动态等。再如《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的微信公众号下设有“论文浏览”“投稿指南”“关于我们”三个栏目,为用户提供期刊论文查阅、投稿须知查阅等服务。《圖书情报工作》的微博账号上则及时地发布和转载期刊征文通知、期刊动态、图情行业热点或实时资讯等内容。由于移动设备便携易用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移动端设备上进行日常工作生活,科研人员也不例外,通过微信或微博这样的社交工具,OA期刊能够更频繁地、更及时地、更友好地与读者实现交互交流,这正是OA期刊所期待的传播效果。 2.4.2 数字内容拓展服务功能
以HTML格式查看浏览《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的期刊论文全文,点击论文标题旁的提示按钮,会有界面呈现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作者名与百度学术、Magsci和Pubmed等其他数据库的关联链接,经过这样的自动标引,OA期刊论文的各部分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再利用,方便读者查找以某个作者名为链接点的该作者的其他文献,或以某个关键词为链接点的相关主题文献,如图4所示:
此外在《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目录概览页面,每一论文题名下都设有“图表”“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4个选项可供读者点击,点击进入任意一项,就可以查看该文章相应部分的数字内容,如点击“图表”就会只显示该篇论文图表。通过自动标引每一篇论文的各个部分数字内容,能够方便读者只对文章部分内容进行查看,这正是OA出版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体现。
3 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未来发展建议
在2015年国家领导人对中国作者巨额出版费流失的博文做了批示之后,如何规范国内OA出版及出版市场的发展引起了国内期刊的广泛关注。为了迎合国际OA出版态势,提升国际影响力,国内一些出版社或研究机构与国际出版社合作出版OA期刊,如与自然出版集团、牛津大学出版社、美国光学学会等,而中国出版机构因为OA出版方面起步晚、了解不足、缺乏经验等原因,往往在合作中处于劣势。推动我国图书情报学OA期刊的规范发展,有必要在办刊模式、提升OA出版规范、拓展OA期刊服务能力上下功夫。
3.1 尝试转变办刊模式,在与国外出版商合作创刊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目前出版为独立“小作坊”模式,期刊编辑队伍人员紧缺,在办刊过程中既要负责期刊运营、组稿送审、编辑加工和校对,又要负责OA期刊网络出版工作,期刊经营和办刊能力较弱[18]。而国际先进学术期刊一般采取出版社和编辑部分工合作的模式,由科学家担任期刊编辑,负责审稿和组稿,期刊运营则有出版商的专业出版人负责,出版商会提供全流程的出版服务[19]。
2014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原Nature自然出版集团联合创办OA新刊《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2016年2月,牛津大学出版社(OUP)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中国动物学会合作出版OA期刊《动物学报》(Current Zoology)[20];2016年3月1日, Springer Nature分别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签约,合作出版OA期刊《柔性电子》与《量子材料》[21];2016年6月,Springer Nature宣布与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IUFoST)及北京工商大学达成协议,三方将合作出版OA期刊《食品科学》(Science of Food)[22];2016年9月,美国SAGE出版公司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创办Global Media and China(《全球媒体与中国》)英文OA期刊[23];2017年9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与国际知名学术出版集团De Gruyter正式创办 Data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数据与信息管理》)英文OA期刊[24],致力于打造专业化、高品质和国际化的OA期刊。在这些期刊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过程中,期刊的影响力在逐步提升,同时,这些期刊也很好地把国内的研究工作成果传播到全世界。
由此可见,多个学科都进行了“编辑部+出版商”这一出版模式的积极尝试,未来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也应该积极转变办刊模式,尝试和国外大型出版商合作创刊,充分借助国外出版商的先进出版理念和出版流程来加强期刊出版建设,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时,加强自身在出版模式、出版内容上的话语权,逐步实现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OA出版的精品化、国际化。
3.2 完善OA出版政策声明,规范OA出版内容
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OA出版经过初期发展,期刊的出版工作层面应该逐步走向规范化,OA期刊的规范化出版不仅是期刊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举。具体体现在:首先,期刊应当参照DOAJ期刊规范标准,在期刊主页补充详细的OA出版政策声明,包括期刊的OA出版模式、出版论文格式、APCs收费情况、自存储许可、版权许可以及OA出版目的、愿景等内容。其次,应该进一步开放OA期刊内容,补充和完善期刊的回溯内容,并及时完成OA出版,逐步从延时OA期刊转变为完全OA期刊。再次,应该规范化标识OA期刊,在OA期刊论文的各个相关信息页面进行标识,当前国际上OA期刊也没有确定统一标识,故而可以参照PLoS、Springer Open等出版者旗下权威期刊的标识方式,或由国内图书情报学协会制定统一的OA论文标识。最后,还应丰富OA期刊论文出版格式,不仅提供论文的PDF格式,还应实现OA期刊的HTML出版,方便读者阅读、检索和链接。
3.3 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OA期刊服务功能
区别于传统期刊的纸本出版,OA期刊依靠网络出版的模式,将拥有提供诸多期刊网络服务的便利条件。未来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的OA出版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利用自动标引技术实现对论文各部分数字内容的再利用,如对文摘数据的语义化揭示、检索和关联,对论文附加材料(指论文的数据和图表等)的发布与利用,并可以利用RichHTML技术对研究成果进行丰富化展示,提供更多的数字内容拓展服务。
期刊的新媒体化是对期刊内容的深度加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的多媒体化提升期刊的可读性,为期刊增加更多的附加价值,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提升读者的用户体验,增强期刊的互动性,保障期刊的传播效果[25]。伴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未来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二维码、播客、博客等新媒体方式拓展OA期刊的服务功能,同读者建立良好关系,起到宣传OA期刊、提升OA期刊影响力的作用。《情报理论与实践》《数字图书馆论坛》等期刊网站上已设有二维码供读者扫描,从而方便读者在移动设备上阅读查看论文;很多国外学术期刊网站增添了播客(Podcast)这一新兴传播方式,使得传統意义的“阅读”被赋予新的内涵,通过声音这一媒介扩展了期刊的传播方式;国外期刊的博客(Blog)还利用读者可以留言评论的及时反馈功能,同读者形成良好互动来了解期刊论文的传播质量。通过新媒体实现对期刊的传播推广无疑是期刊未来运营工作的必要内容,我国图书情报学OA期刊也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保障期刊传播质量,扩大期刊影响力。 4 结语
开放获取出版作为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学术交流的新型出版模式,具有出版迅速、传播广泛、便于检索和免费获取的特点,极大地造福了各个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现已成为主流出版模式之一。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面对开放获取的挑战,积极推进开放获取出版已初见成效,但还不够规范,不够理想,除了在期刊办刊模式、OA出版政策声明、OA出版内容规范以及期刊附加功能4个方面存在不足,我国图情学科的开放获取出版还有很多问题(如可持续的期刊经营模式、有效的期刊质量控制机制)需要探讨和研究,并需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得以解决。同时,图情界同政府部门、出版者、科研资助者各方应当加强交流合作,顺应国际开放获取的潮流,跟踪国际及其他学科的开放获取出版现状,学习其中的最佳实践,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机制,提高图书情报学期刊的开放利用能力和开放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促进图情学科的发展和建设。
致谢:感谢黄金霞老师在论文撰写中的指导和给予的宝贵修改建议与意见!
参考文献:
[1] 肖冬梅. 开放存取运动缘何蓬勃兴起?[J]. 图书情报工作, 2006, 50(5):128-131.
[2] 李麟, 初景利. 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05, 25(6): 88-93.
[3] 魏晓峰. 基于时效性的国内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存取水平分析[J]. 现代情报, 2013, 33(8): 117-122.
[4] 陈秀娟, 彭媛媛, 陈雪飞,等. 2016年国际开放获取期刊发展动态分析[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7(9): 9-15.
[5] 造假论文投开放获取期刊“钓鱼”半数“上钩”[EB/OL]. [2018-03-17].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0/283490.shtm.
[6] 我国作者2015年支付SCI收录OA期刊的论文发表费约为4.5亿人民币[EB/OL]. [2018-03-1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899-1004194.html.
[7]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EB/OL]. [2018-03-17]. https://doaj.org/.
[8] 黄如花, 吴晶晶. 促进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存取的建议[J]. 图书馆论坛, 2008, 28(4): 1-5.
[9] 李武, 杨屹东. 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06, 50(2): 25-30.
[10] 陈晋. 基于开放存取的图书情报期刊发展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1(7):79-82.
[11] 杨丽娜, 方玉玲. 国内图书情报学科核心期刊开放存取转型研究[J]. 图书馆, 2015(3):40-44.
[12] 杨京晶. 国外科技期刊办刊模式研究[C]//第7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经营与发展论坛文集.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007: 4.
[13] 陈月婷. 从SSCI谈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 23(6): 76-81.
[14] Journal Application Form[EB/OL]. [2018-03-17]. https://doaj.org/application/new.
[15] 关于《图书与情报》开放存取出版政策的声明[EB/OL]. [2018-03-17]. http://www.tsyqb.com/CN/news/news21.shtml.
[16] Open Access[EB/OL]. [2018-03-1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pen_access.
[17] 何素清, 刘树春. 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特殊功能服务的发掘与利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 22(4): 609-611.
[18] 游苏宁. 网络时代 秉烛前行[J]. 编辑学报, 2015, 27(6): 511-514.
[19] 毛振钢, 刘素琴, 张利田. 国际OA出版平台现状及“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模式改革建议[J]. 编辑学报, 2017, 29(3): 299-303.
[20]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动物学报》[EB/OL]. [2018-03-17].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3/340877.shtm.
[21] 自然集團与南京两高校共推两种开放获取期刊[EB/OL]. [2018-03-17].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6/3/309800.shtm.
[22] 北京工商大学与自然科研集团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合作出版期刊《npj Science of Food》[EB/OL]. [2018-03-17]. http://www.gx211.com/news/201674/n5672380064.html.
[23] 《全球媒体与中国》英文期刊首发仪式在京举行[EB/OL]. [2018-03-17].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918/c14677-28722314.html.
[24] 英文开放获取期刊《数据与信息管理》创刊[EB/OL]. [2018-03-17]. http://news.whu.edu.cn/info/1002/49636.htm.
[25] 陶华, 朱强, 宋敏红, 等. 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J]. 编辑学报, 2014, 26(6): 589-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