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莱坞3D动画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如今的数字动画片在艺术和技术环节与几十年前有了那些进步?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中国电影博物馆承办,华特迪士尼(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影视教育基地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协办的主论坛“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动画电影艺术与技术”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行。中外业界专家通过演讲的方式,与观众和媒体共同分享了《冰雪奇缘》《里约大冒险2》《神奇海盗团》等动画片鲜为人知的制作过程。
《冰雪奇缘》:用雪片产生器制作2000种雪花图案
《冰雪奇缘》是今年内地上映的好莱坞动画片中口碑和票房都不错的一部。在整部影片中,雪花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少有人知的是,这部影片的特效总监戴尔·梅达此前几乎从未见过下雪。筹备期间,他率领该片的动画特效团队离开美国加州开启了“冰雪之旅”。特效团队搜集到很多真实的雪景照片和视频。角色总监穿上厚重的棉衣在雪地中模仿片中主演,通过雪上行走、深雪中挣扎移动、人物在风暴中移动等表演,感受肢体在雪中的运动规律,了解雪球的移动塌陷、衣服和雪的互动、大脚印的产生以及衣服滑过雪后留下什么样的痕迹等影片中所遇到的各种细节。在专业研究者的帮助下,特效团队利用技术手段掌握了如何对冰冻世界进行仿真,将角色和场景真实地创建出来。
当《冰雪奇缘》播放到主人公安娜陷进雪里、雪花散开、掉落到地面上的片断时,戴尔·梅达说,为了真实地展现雪花的魅力,制作团队与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洛杉矶大学的研究者共同开发了一款新的软件“马特洪”(以阿尔卑斯山脉中著名的山峰命名)。制作者可通过软件“告诉”电脑,在某个时间点,某个人物的某个关节如何与雪地接触,根据物理学原理,自动演算出雪花最真实的运动轨迹。除了雪的分离和重新黏合以外,船体的分离也用到了这一软件。为了完美呈现“雪球”撞上“雪人”一霎那好似“天女散花”的镜头,整个制作团队将雪片晶体形成晶核下落的过程变化进行了多次试验,利用“雪片产生器”制作出2000种雪花图案,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雪人和冰宫也是经过详细计算精心设计建造的。
影片不仅要有好的故事,还要有好的音乐。鲍比和卢卡斯一共为影片创作了20首歌曲,其中有8首被采用。2013年2月《冰雪奇缘》制作完成,创作团队发现故事与音乐混合后的效果不理想,于是将歌曲全部替换,从2月到6月,他们对影片进行了重大调整,让人耳目一新。
制片彼得·戴尔·维克指出:“《冰雪奇缘》讲述的是在白雪世界里的故事,涵盖了城堡里的世界。我们要会运用灯光,雪和冰是白色的,是纯净的,但颜色却能够反映外界和人们的情绪,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比如冰宫中不可思议的灯光,当主人公情绪处于悲伤的时候,把蒙太奇式的颜色引入电影,让冰的颜色变得暗淡,以此反映主人公的内心变化。每三个月,所有剧作家、动画师都要重新进行研究、演绎,希望让故事变得更加强悍。为了让观众相信影片中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技术团队做了很多创新与努力。”在他看来,特效、故事角色设置和音乐创作是影片整体创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三个元素。
《里约大冒险2》:三维造型为鹦鹉加上500万根羽毛
《里约大冒险1》讲述的是鸟儿Blue来到里约、并找到爱情的故事;而正在热映的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2》更多关注的是家庭,关于Blue一家人的未来。影片不仅展现了主人公Blue的智慧与幽默,还描绘出里约热内卢、亚马逊雨林的美景,以及巴西著名的桑巴舞。
导演卡洛斯·沙尔丹哈表示,他喜欢在野地里看鸟,喜欢讲关于鸟的故事,蓝色鹦鹉的英文意思是自由,他希望通过Blue带领观众进入一个未来之旅——“亚马逊之旅”。
动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项目,每天都会产生新的想法,如何把这些元素合理地地放在一起,是一个有趣的、合作的、创新性的演化过程。在整个400人的创作团队中,只有3位是巴西人,他们并没有到过热带雨林。于是在创作前,卡洛斯·沙尔丹哈乘直升飞机来到亚马逊的上空进行航拍,他称这次航拍为“驾驭性的观察”。他认为,很多作品都展现了亚马逊雨林茂密的树林,可对于Blue来说,树林上方才是他生活的乐园。航拍中,他看到了冷水和热水的融合,他希望将亚马逊地区所有的资产捕获到电影中,向观众展现一个巨大的王国。
该片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无疑是蓝色金刚鹦鹉Blue的造型。卡洛斯·沙尔丹哈表示,动画电影如果以动物作为主人公,一定要将它当作人来创作,它们的雄心壮志是什么,他们的癖好是什么,了解了这些,才能与观众的情感相对接。
创作Blue时,动画师在办公室里养了很多鸟,以此来观察鸟类的各种细微行动,它们如何与人沟通,动画师需要认真观察鸟类的羽毛和眼睛变化的细节,他们先后画出上百种造型的人物设计稿,最终选出一个造型塑成雕像,并赋予它性格、气质与生命。这一过程花费了6个月的时间。在Blue的设计中,鹦鹉羽毛是最大的挑战,人物造型师在三维造型模上加上500万根羽毛,之后再请来理发师,根据个性修剪它的羽毛造型。
每个角色都要有特有的性格和吸引力,而色彩、音乐、幽默一直都是《里约大冒险》系列的主题。《里约大冒险2》集结了巴西不同城市的100多位音乐家。
在音乐工作室中,艺术家们利用身体发出的声音与不同的打击乐进行调试,形成上百种音效。“音乐是世界共通的文化载体,中国观众一样很喜欢巴西的打击乐,而且音乐对动画电影来说,远比对故事片更重要。几百种乐器一起调试,折射出‘里约’的目标——让全世界观众在影院里跳起桑巴舞。”卡洛斯·沙尔丹哈说。
3D定格动画每天只拍2秒,将拍10年
曾将《兔侠传奇》卖到世界上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内动画界领军人物孙立军,至今依然享受着“躺着赚钱”的好日子。他表示,每当自己熟睡时,美国数千家沃尔玛超市都在销售《兔侠传奇》的DVD,而中国出品方有分账的权利。他想告诉业界的朋友们,中国的市场固然很大,但海外的市场更值得我们期待。他坦言,分账的收入,从不会进入自己的腰包,从《小兵张嘎》到如今的《兔侠传奇2》,自己没有拿过任何酬劳,原因只有两点:热爱和无奈。 目前孙立军和他的学生们正在完成一部3D定格动画,该动画已作了近十年,预计在2017年走向市场。这部动画片每天最多只能拍两秒钟,这样“苛刻”的时间条件,难怪会吓跑两位投资人。现在孙立军只能尽力寻找第三家投资方,并以自己不要任何酬劳的方式,来增强投资方的信心。
论坛中,孙立军提到了“动画电影的现代和未来”。三维动画的出现,一度导致二维动画、手绘动画越来越少,创作者更多地依赖于计算机,中国现阶段动画片的发展更应该尊重艺术,避免掉入技术的陷阱。从电影技术发展上看,第一个阶段是黑白幕片(无声电影)时代,第二阶段是有声彩色时代,而在第二阶段中又出现一个“十字路口”——传统胶片转入数字化时代。对此,孙立军预言,“将电影游戏化或是游戏电影化,交互式电影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立体声逐渐走向全景声,未来若干年当人们再走进电影院时,会有上百个喇叭在身边环绕,影音更加震撼、真实。”
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中国的3D数字银幕世界第一。目前,大多数影院都以2K的投影技术呈现,而不少品牌电视机已走在影院的前面,他们以4K高清晰度的屏幕吸引众多消费者。
对于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孙立军提出,国内有望迅速发展交互式影院(与传统影院区别不大,座位上有按纽,观众可参与剧情创作)、拼装式影院(比如广场、旅游公园,像一体厨房似的,几天时间组装起来不会占用土地)、充气式电影院(可在不发达地区庙会放映,10分钟充气就可以形成影院)、水底电影。打破传统电影的消费观念,观众可以用低廉的票价进场,还可以选择剧情的走向。据他介绍,在上海电影节和北京首钢厂区,都曾举办过交互式电影院的体验活动,票价为10元,销售情况可用“门庭若市”形容。
其他声音:
彼得·戴尔·维克(电影《冰雪奇缘》制片人):我曾说过,动画电影是需要企业家精神的。技术和艺术必须相互配合,二者缺一不可。因为故事会加速技术的发展,有了技术才能够更好地表现故事。我建议中国动画从业者灵活一点,不用一味忠于过去的创意,人每天都在进步中,以前的想法不一定都是对的。
罗伯·明可夫(电影《天才眼镜狗》导演):《天才眼镜狗》的创作初衷是“寻找未来”,以一个超越任何其他动物的“天才”为视角,讲述他自己的生活。影片能够在中国获得认可,我很高兴。几年前,在中国拍摄《功夫之王》的工作经历更是让我印象深刻,我非常期待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而且是美好的未来。
彼得·罗伊德(阿德曼公司创意总监):我很喜欢木偶动画。做动画的乐趣就在于两天时间做出几秒种的作品,我很享受这种“专注”。木偶动画很有意思,用机械的方式让他们行走,通过摄影机、灯光等展现他们的质感。每个木偶动画人物都有250多张嘴的形状,而一部木偶动画全片,则将出现上万种嘴的形状。
周铁东(北京新影联影业公司总经理):中国动画电影如果仅仅是为孩子而拍,就不用谈“走出去”的问题。故事很重要,但讲述故事的方式更重要,《哈姆雷特》和《夜宴》讲述的几乎是相同的故事,定位却完全不同;花木兰是中国的,却被好莱坞拍出彩,因为好莱坞将花木兰定位为女人,而不是一个文化符号。
沈乐平(《秦时明月》导演):中国观众还是希望进影院看大片,去得到在电视和互联网上无法获得的视觉震撼。从《星球大战》《异形战场》到《终结者》,都是依赖于成熟的技术才得以更好地表现故事,像《大闹天宫》简单一个“石头里蹦出猴子”的镜头。只要能营造出惊人的视觉效果,观众是愿意买单的。
《冰雪奇缘》:用雪片产生器制作2000种雪花图案
《冰雪奇缘》是今年内地上映的好莱坞动画片中口碑和票房都不错的一部。在整部影片中,雪花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少有人知的是,这部影片的特效总监戴尔·梅达此前几乎从未见过下雪。筹备期间,他率领该片的动画特效团队离开美国加州开启了“冰雪之旅”。特效团队搜集到很多真实的雪景照片和视频。角色总监穿上厚重的棉衣在雪地中模仿片中主演,通过雪上行走、深雪中挣扎移动、人物在风暴中移动等表演,感受肢体在雪中的运动规律,了解雪球的移动塌陷、衣服和雪的互动、大脚印的产生以及衣服滑过雪后留下什么样的痕迹等影片中所遇到的各种细节。在专业研究者的帮助下,特效团队利用技术手段掌握了如何对冰冻世界进行仿真,将角色和场景真实地创建出来。
当《冰雪奇缘》播放到主人公安娜陷进雪里、雪花散开、掉落到地面上的片断时,戴尔·梅达说,为了真实地展现雪花的魅力,制作团队与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洛杉矶大学的研究者共同开发了一款新的软件“马特洪”(以阿尔卑斯山脉中著名的山峰命名)。制作者可通过软件“告诉”电脑,在某个时间点,某个人物的某个关节如何与雪地接触,根据物理学原理,自动演算出雪花最真实的运动轨迹。除了雪的分离和重新黏合以外,船体的分离也用到了这一软件。为了完美呈现“雪球”撞上“雪人”一霎那好似“天女散花”的镜头,整个制作团队将雪片晶体形成晶核下落的过程变化进行了多次试验,利用“雪片产生器”制作出2000种雪花图案,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雪人和冰宫也是经过详细计算精心设计建造的。
影片不仅要有好的故事,还要有好的音乐。鲍比和卢卡斯一共为影片创作了20首歌曲,其中有8首被采用。2013年2月《冰雪奇缘》制作完成,创作团队发现故事与音乐混合后的效果不理想,于是将歌曲全部替换,从2月到6月,他们对影片进行了重大调整,让人耳目一新。
制片彼得·戴尔·维克指出:“《冰雪奇缘》讲述的是在白雪世界里的故事,涵盖了城堡里的世界。我们要会运用灯光,雪和冰是白色的,是纯净的,但颜色却能够反映外界和人们的情绪,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比如冰宫中不可思议的灯光,当主人公情绪处于悲伤的时候,把蒙太奇式的颜色引入电影,让冰的颜色变得暗淡,以此反映主人公的内心变化。每三个月,所有剧作家、动画师都要重新进行研究、演绎,希望让故事变得更加强悍。为了让观众相信影片中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技术团队做了很多创新与努力。”在他看来,特效、故事角色设置和音乐创作是影片整体创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三个元素。
《里约大冒险2》:三维造型为鹦鹉加上500万根羽毛
《里约大冒险1》讲述的是鸟儿Blue来到里约、并找到爱情的故事;而正在热映的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2》更多关注的是家庭,关于Blue一家人的未来。影片不仅展现了主人公Blue的智慧与幽默,还描绘出里约热内卢、亚马逊雨林的美景,以及巴西著名的桑巴舞。
导演卡洛斯·沙尔丹哈表示,他喜欢在野地里看鸟,喜欢讲关于鸟的故事,蓝色鹦鹉的英文意思是自由,他希望通过Blue带领观众进入一个未来之旅——“亚马逊之旅”。
动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项目,每天都会产生新的想法,如何把这些元素合理地地放在一起,是一个有趣的、合作的、创新性的演化过程。在整个400人的创作团队中,只有3位是巴西人,他们并没有到过热带雨林。于是在创作前,卡洛斯·沙尔丹哈乘直升飞机来到亚马逊的上空进行航拍,他称这次航拍为“驾驭性的观察”。他认为,很多作品都展现了亚马逊雨林茂密的树林,可对于Blue来说,树林上方才是他生活的乐园。航拍中,他看到了冷水和热水的融合,他希望将亚马逊地区所有的资产捕获到电影中,向观众展现一个巨大的王国。
该片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无疑是蓝色金刚鹦鹉Blue的造型。卡洛斯·沙尔丹哈表示,动画电影如果以动物作为主人公,一定要将它当作人来创作,它们的雄心壮志是什么,他们的癖好是什么,了解了这些,才能与观众的情感相对接。
创作Blue时,动画师在办公室里养了很多鸟,以此来观察鸟类的各种细微行动,它们如何与人沟通,动画师需要认真观察鸟类的羽毛和眼睛变化的细节,他们先后画出上百种造型的人物设计稿,最终选出一个造型塑成雕像,并赋予它性格、气质与生命。这一过程花费了6个月的时间。在Blue的设计中,鹦鹉羽毛是最大的挑战,人物造型师在三维造型模上加上500万根羽毛,之后再请来理发师,根据个性修剪它的羽毛造型。
每个角色都要有特有的性格和吸引力,而色彩、音乐、幽默一直都是《里约大冒险》系列的主题。《里约大冒险2》集结了巴西不同城市的100多位音乐家。
在音乐工作室中,艺术家们利用身体发出的声音与不同的打击乐进行调试,形成上百种音效。“音乐是世界共通的文化载体,中国观众一样很喜欢巴西的打击乐,而且音乐对动画电影来说,远比对故事片更重要。几百种乐器一起调试,折射出‘里约’的目标——让全世界观众在影院里跳起桑巴舞。”卡洛斯·沙尔丹哈说。
3D定格动画每天只拍2秒,将拍10年
曾将《兔侠传奇》卖到世界上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内动画界领军人物孙立军,至今依然享受着“躺着赚钱”的好日子。他表示,每当自己熟睡时,美国数千家沃尔玛超市都在销售《兔侠传奇》的DVD,而中国出品方有分账的权利。他想告诉业界的朋友们,中国的市场固然很大,但海外的市场更值得我们期待。他坦言,分账的收入,从不会进入自己的腰包,从《小兵张嘎》到如今的《兔侠传奇2》,自己没有拿过任何酬劳,原因只有两点:热爱和无奈。 目前孙立军和他的学生们正在完成一部3D定格动画,该动画已作了近十年,预计在2017年走向市场。这部动画片每天最多只能拍两秒钟,这样“苛刻”的时间条件,难怪会吓跑两位投资人。现在孙立军只能尽力寻找第三家投资方,并以自己不要任何酬劳的方式,来增强投资方的信心。
论坛中,孙立军提到了“动画电影的现代和未来”。三维动画的出现,一度导致二维动画、手绘动画越来越少,创作者更多地依赖于计算机,中国现阶段动画片的发展更应该尊重艺术,避免掉入技术的陷阱。从电影技术发展上看,第一个阶段是黑白幕片(无声电影)时代,第二阶段是有声彩色时代,而在第二阶段中又出现一个“十字路口”——传统胶片转入数字化时代。对此,孙立军预言,“将电影游戏化或是游戏电影化,交互式电影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立体声逐渐走向全景声,未来若干年当人们再走进电影院时,会有上百个喇叭在身边环绕,影音更加震撼、真实。”
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中国的3D数字银幕世界第一。目前,大多数影院都以2K的投影技术呈现,而不少品牌电视机已走在影院的前面,他们以4K高清晰度的屏幕吸引众多消费者。
对于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孙立军提出,国内有望迅速发展交互式影院(与传统影院区别不大,座位上有按纽,观众可参与剧情创作)、拼装式影院(比如广场、旅游公园,像一体厨房似的,几天时间组装起来不会占用土地)、充气式电影院(可在不发达地区庙会放映,10分钟充气就可以形成影院)、水底电影。打破传统电影的消费观念,观众可以用低廉的票价进场,还可以选择剧情的走向。据他介绍,在上海电影节和北京首钢厂区,都曾举办过交互式电影院的体验活动,票价为10元,销售情况可用“门庭若市”形容。
其他声音:
彼得·戴尔·维克(电影《冰雪奇缘》制片人):我曾说过,动画电影是需要企业家精神的。技术和艺术必须相互配合,二者缺一不可。因为故事会加速技术的发展,有了技术才能够更好地表现故事。我建议中国动画从业者灵活一点,不用一味忠于过去的创意,人每天都在进步中,以前的想法不一定都是对的。
罗伯·明可夫(电影《天才眼镜狗》导演):《天才眼镜狗》的创作初衷是“寻找未来”,以一个超越任何其他动物的“天才”为视角,讲述他自己的生活。影片能够在中国获得认可,我很高兴。几年前,在中国拍摄《功夫之王》的工作经历更是让我印象深刻,我非常期待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而且是美好的未来。
彼得·罗伊德(阿德曼公司创意总监):我很喜欢木偶动画。做动画的乐趣就在于两天时间做出几秒种的作品,我很享受这种“专注”。木偶动画很有意思,用机械的方式让他们行走,通过摄影机、灯光等展现他们的质感。每个木偶动画人物都有250多张嘴的形状,而一部木偶动画全片,则将出现上万种嘴的形状。
周铁东(北京新影联影业公司总经理):中国动画电影如果仅仅是为孩子而拍,就不用谈“走出去”的问题。故事很重要,但讲述故事的方式更重要,《哈姆雷特》和《夜宴》讲述的几乎是相同的故事,定位却完全不同;花木兰是中国的,却被好莱坞拍出彩,因为好莱坞将花木兰定位为女人,而不是一个文化符号。
沈乐平(《秦时明月》导演):中国观众还是希望进影院看大片,去得到在电视和互联网上无法获得的视觉震撼。从《星球大战》《异形战场》到《终结者》,都是依赖于成熟的技术才得以更好地表现故事,像《大闹天宫》简单一个“石头里蹦出猴子”的镜头。只要能营造出惊人的视觉效果,观众是愿意买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