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古文篇幅短小而意蕴深厚,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或文言文经典句段。文章以小学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归纳小学中年段小古文教学策略:以读为本,促语言建构运用;以趣为领,促思维品质提升;预测想象,促审美能力发展;适当拓展,促文化理解传承。
关键词:小古文;小学中年段;教学策略
学生从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开始接触小古文。所谓的小古文,就是篇幅短小而意蕴深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或文言文经典句段。小古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兴趣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与文言文相比,小古文具有“趣”“美”“情”“理”等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古诗文教学要求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诵读(背诵)、想象、体验”是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关键。中年段与低年段同样要求诵读和展开想象,但比低年段的要求更高,要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呢?以小学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为例,谈谈小学中年段小古文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本,促语言建构运用
小古文归根到底还是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别较大。因此,读必须成为小古文教学的主线。教师应该在教学各个环节狠抓读,各种形式地读,有层次地读。初读读通,再读读准,品读悟情,诵读升华。教师应要求初读时读正确,再读时读准节奏、停顿。读的方式更是多样的,可以是自由读、全班读、指名读、按节奏读、配乐读等。例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可以设计“以读带讲,理解文意”这样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生合作读译文、自由读好节奏、分组接力读等多种形式,在读中解决理解文意的目标。此时的读是为了读通读顺、初知大意,后面教学中的读则更多是为了领悟人物的形象。例如在本课的教学“感悟形象读”这一教学环节,通过读故事情节、诵原文来感悟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的感悟从虚无变得实在、从无形变得有迹可循。因此,读应为小古文教学的根本,通过有层次、形式多样的读达到读出节奏和韵味,从多角度理解所蕴含的主旨的目标。
二、以趣为领,促思维品质提升
心理学上“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对一事物最初的印象直接影响到日后对该事物的判断。因此我们应该在中年段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日后对文言文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视频、音频、图片等进行教学,打造趣味课堂,点燃学生的激情。恰当的音频、视频等可以抓住学生兴趣点,生动展现枯燥无味的知识,例如在教“戎”这个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这个字的演变、动画演示字的笔顺等,这样既能提高小古文的吸引力,使得学生易于理解和学习,又能通过课外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小古文的同时,收获更多趣味性的知识。
教师还可以巧妙利用小游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笔者设计图片与小古文句子的连线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连线游戏初步了解大意。
复述是中年段的一个重要的语文要素,学生从三年开始学习复述这个阅读策略,到四年级则是继续运用和提升。
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再加工,把书上的文字变成“自己的故事”,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给予的支架(如板书)进行复述,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逐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复述,还可以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如借助注释、想象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内心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复述。这些措施适合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支架,等于降低了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小古文的趣味性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实际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摒弃传统死板的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激情引趣,唤醒学生本心,为后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预测想象,促审美能力发展
想象力是重要的能力。在三年级阅读策略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预测”这一阅读策略。在小古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运用“预测”和“想象”这两个阅读策略,如对情节的预测,对没有描述的场景的想象,如“李树多子折枝”是怎样的场景等。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杨金林先生曾说“作用于听觉和视觉的语言文字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隐藏于视听信息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些要靠读者心灵的眼和耳来把握。这心灵的眼与耳就是人生的积累和人心灵的感悟能力”。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文字之美,倾听弦外之音,教师需要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搭建想象的桥梁。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通过音频播放王戎的自我介绍,也可以直接导入《王戎观虎》故事,目的都在于借助生动、通俗的故事导入,把言简意赅的小古文形象印在学生心上。
四、适当拓展,促文化理解传承
以文带文,以一篇带多篇是两个课例的明显特点,也是小古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教授《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可以选取同一主人公的简单小古文《王戎观虎》作为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把《王戎观虎》作为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拓展,对堂上习得的古文学习方法进行迁移运用,这也在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世说新语》除了《王戎不取道旁李》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课堂上可拓展有趣的小文章如《鑿壁偷光》点燃学生阅读的期待。同样,在教授《精卫填海》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在学习《守株待兔》时可以拓展《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等学生熟知故事情节的古文形式的小寓言。学生读得越多,就能了解得越多,了解得越多,就能读得越多越快,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当学生浸润其中,受到感染,便能涵养人文,达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因此,运用以读为本、以趣为领、预测想象、适当拓展等策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小古文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领悟小古文的魅力,从而达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蕴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古文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3]张小椿.学知识 养兴趣 开格局——浅论小学阶段小古文学习[J].福建教育,2019(18).
关键词:小古文;小学中年段;教学策略
学生从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开始接触小古文。所谓的小古文,就是篇幅短小而意蕴深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或文言文经典句段。小古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兴趣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与文言文相比,小古文具有“趣”“美”“情”“理”等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古诗文教学要求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诵读(背诵)、想象、体验”是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关键。中年段与低年段同样要求诵读和展开想象,但比低年段的要求更高,要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呢?以小学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为例,谈谈小学中年段小古文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本,促语言建构运用
小古文归根到底还是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别较大。因此,读必须成为小古文教学的主线。教师应该在教学各个环节狠抓读,各种形式地读,有层次地读。初读读通,再读读准,品读悟情,诵读升华。教师应要求初读时读正确,再读时读准节奏、停顿。读的方式更是多样的,可以是自由读、全班读、指名读、按节奏读、配乐读等。例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可以设计“以读带讲,理解文意”这样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生合作读译文、自由读好节奏、分组接力读等多种形式,在读中解决理解文意的目标。此时的读是为了读通读顺、初知大意,后面教学中的读则更多是为了领悟人物的形象。例如在本课的教学“感悟形象读”这一教学环节,通过读故事情节、诵原文来感悟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的感悟从虚无变得实在、从无形变得有迹可循。因此,读应为小古文教学的根本,通过有层次、形式多样的读达到读出节奏和韵味,从多角度理解所蕴含的主旨的目标。
二、以趣为领,促思维品质提升
心理学上“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对一事物最初的印象直接影响到日后对该事物的判断。因此我们应该在中年段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日后对文言文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视频、音频、图片等进行教学,打造趣味课堂,点燃学生的激情。恰当的音频、视频等可以抓住学生兴趣点,生动展现枯燥无味的知识,例如在教“戎”这个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这个字的演变、动画演示字的笔顺等,这样既能提高小古文的吸引力,使得学生易于理解和学习,又能通过课外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小古文的同时,收获更多趣味性的知识。
教师还可以巧妙利用小游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笔者设计图片与小古文句子的连线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连线游戏初步了解大意。
复述是中年段的一个重要的语文要素,学生从三年开始学习复述这个阅读策略,到四年级则是继续运用和提升。
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再加工,把书上的文字变成“自己的故事”,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给予的支架(如板书)进行复述,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逐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复述,还可以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如借助注释、想象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内心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复述。这些措施适合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支架,等于降低了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小古文的趣味性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实际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摒弃传统死板的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激情引趣,唤醒学生本心,为后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预测想象,促审美能力发展
想象力是重要的能力。在三年级阅读策略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预测”这一阅读策略。在小古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运用“预测”和“想象”这两个阅读策略,如对情节的预测,对没有描述的场景的想象,如“李树多子折枝”是怎样的场景等。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杨金林先生曾说“作用于听觉和视觉的语言文字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隐藏于视听信息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些要靠读者心灵的眼和耳来把握。这心灵的眼与耳就是人生的积累和人心灵的感悟能力”。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文字之美,倾听弦外之音,教师需要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搭建想象的桥梁。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通过音频播放王戎的自我介绍,也可以直接导入《王戎观虎》故事,目的都在于借助生动、通俗的故事导入,把言简意赅的小古文形象印在学生心上。
四、适当拓展,促文化理解传承
以文带文,以一篇带多篇是两个课例的明显特点,也是小古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教授《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可以选取同一主人公的简单小古文《王戎观虎》作为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把《王戎观虎》作为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拓展,对堂上习得的古文学习方法进行迁移运用,这也在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世说新语》除了《王戎不取道旁李》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课堂上可拓展有趣的小文章如《鑿壁偷光》点燃学生阅读的期待。同样,在教授《精卫填海》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在学习《守株待兔》时可以拓展《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等学生熟知故事情节的古文形式的小寓言。学生读得越多,就能了解得越多,了解得越多,就能读得越多越快,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当学生浸润其中,受到感染,便能涵养人文,达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因此,运用以读为本、以趣为领、预测想象、适当拓展等策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小古文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领悟小古文的魅力,从而达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蕴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古文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3]张小椿.学知识 养兴趣 开格局——浅论小学阶段小古文学习[J].福建教育,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