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负载可递送内皮抑制素基因的胶原基复合角膜替代物,在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的愈合情况,评价其作为角膜移植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大耳白兔105只,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各30只,Ⅰ组、Ⅱ组分别行板层植入胶原基复合角膜替代物、负载可递送内皮抑制素基因的胶原基复合角膜替代物;Ⅲ组为同种异体对照组。各组根据不同处死时间随机分为3 d、7 d、15 d、1个月、3个月、6个月组,每组各5只。其余15只(30眼)作为Ⅲ组角膜移植供体来源。术后行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透明度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评分情况,行HE染色以及上皮细胞标志蛋白K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行组间比较,组内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术后角膜透明度逐渐升高(P1=0.000、P2=0.000、P3=0.006)。术后3 d、7 d、3个月,Ⅰ组和Ⅲ组角膜透明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22);术后7 d,Ⅰ组和Ⅱ组角膜透明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术后三组角膜CNV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至术后15 d达最高,后逐渐降低(P1=0.001、P2=0.001、P3=0.000)。术后3 d、7 d、15 d,Ⅰ组和Ⅲ组CNV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00、0.024);术后7 d,Ⅰ组和Ⅱ组CNV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Ⅰ组、Ⅱ组术后1个月移植材料几乎完全降解,角膜基质胶原排列趋于规则,Ⅲ组胶原纤维排列局部欠规则;术后6个月三组胶原纤维排列基本规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三组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K3阳性表达。术后6个月VEGF表达较术后15 d减少,Ⅲ组较Ⅰ组、Ⅱ组表达减少。结论胶原基复合角膜替代物能支持角膜上皮的生长,促进角膜基质的改建,抑制CNV生成,进一步改进后有望成为新型的板层角膜移植支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