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介绍人才培养相关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高校的体育教学加以重视,分析体育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对应问题研究解决策略,从而提出基于人才培养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整体要求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社会人才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国民精神需求陡增的发展趋势下,对于高校培养体育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本文基于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相关问题展开探讨研究,从而为进一步强化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以及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提供思考建议。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越来越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一直都是被强调重视的,基本不会忽视,最容易忽视的便是对于身体素质的培养,比如高校体育课的开展经常不够时长,也可能本来开的是体育课结果为了学生应付考试改成专业课或者自习课,体育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跟不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体育教学不好好的开展不仅损害学生的健康,也会影响学生其他课业的学习,各高校要抛弃传统观念思想,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综合性强的人才。
二、基于人才培养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改革传统教学观念
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下,之前的传统观念应该进行改革创新,学生不再只是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来应付考试,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标准,高校需要梳理育人为本的理念,要根據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不同的体育教学,要加强学生对基本体育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应该是合为一体的,只有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的学生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良好体育基础的学生更符合全面终身发展的要求。
(二)改革体育教材内容
高校的体育教材要经过专业人士选择编写审核才能投入使用,要符合学习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材内容要健康积极,具有趣味性,不能有误导性的语言。体育教材除了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外还应该包含一些体育文化,让学生在体育文化的陶冶中锻炼身体,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文化对于其他课业也有帮助。教材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读完这本书后能学到什么,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垫了什么知识等,在编写教材时都应该考虑到前后衔接的问题。
(三)改革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课都是体育老师规定好了上课要干什么然后学生走流程一样的照做,每节课几乎都一样,学习从学生为主体变为了老师为主题,模糊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运动天分,发现自己的运动爱好,学习掌握更多运动技能知识,学生应该是自主学习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应该是一个分析探究者,自己得出对体育的感受,从而爱上体育,爱上运动,而不应该是一个被动接受者。
(四)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的传统考核方式对于所有学生的考核项目都相同,标准也相同,虽然这可以很方便快捷的得出所有人的成绩,但这不符合一个公正合理的体育考核方式。比如有些同学跑步跑不快但是打乒乓球很厉害,就不应该因为长跑没及格就给他低分,而有的同学恰恰就是要考核的长跑很厉害其他的体育项目一窍不通,此种情况给高分也是不合理的。体育考核应该要显示这一学期的教学成果,要检验学生们努力的程度,而不是检测天生带来的体育能力。传统的检测方式经常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一些学生对体育产生惧怕厌恶心理,所以体育考核在评分时不应该绝对的评分,而应该采取相对评分方式,对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学期初到学期末进步的程度和自己做个比较进行评分,也不应该用几个单一的考核决定分数,应该鼓励学生发展多样化的体育兴趣,在规定考核方式之外的运动可以适当加分。这样就弥补了绝对评分的不足,在激发学生进取心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对人才的全面培养不可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体育教学的改革涉及多个层面,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学到考核,改革策略还可以包括强化体育教学新型人才的引进、优化体育教学设备配置、增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创新、调整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结构、突出高校体育社团的重要作用,提高师资力量等。高校对学生的良好的体育教学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的保障,是学生终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孙斌.基于创新型CG人才培养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软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23):158-159.
[2]张元文,沈越.以区域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05):516-521.
[3]钱应华.论基于创新型体育人才培养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8(09):157-158.
作者简介
郝敏(1984—),男,湖北人,学历:本科;职称:讲师;单位:武汉东湖学院基础课部体育教研室;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整体要求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社会人才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国民精神需求陡增的发展趋势下,对于高校培养体育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本文基于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相关问题展开探讨研究,从而为进一步强化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以及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提供思考建议。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越来越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一直都是被强调重视的,基本不会忽视,最容易忽视的便是对于身体素质的培养,比如高校体育课的开展经常不够时长,也可能本来开的是体育课结果为了学生应付考试改成专业课或者自习课,体育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跟不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体育教学不好好的开展不仅损害学生的健康,也会影响学生其他课业的学习,各高校要抛弃传统观念思想,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综合性强的人才。
二、基于人才培养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改革传统教学观念
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下,之前的传统观念应该进行改革创新,学生不再只是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来应付考试,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标准,高校需要梳理育人为本的理念,要根據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不同的体育教学,要加强学生对基本体育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应该是合为一体的,只有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的学生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良好体育基础的学生更符合全面终身发展的要求。
(二)改革体育教材内容
高校的体育教材要经过专业人士选择编写审核才能投入使用,要符合学习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材内容要健康积极,具有趣味性,不能有误导性的语言。体育教材除了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外还应该包含一些体育文化,让学生在体育文化的陶冶中锻炼身体,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文化对于其他课业也有帮助。教材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读完这本书后能学到什么,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垫了什么知识等,在编写教材时都应该考虑到前后衔接的问题。
(三)改革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课都是体育老师规定好了上课要干什么然后学生走流程一样的照做,每节课几乎都一样,学习从学生为主体变为了老师为主题,模糊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运动天分,发现自己的运动爱好,学习掌握更多运动技能知识,学生应该是自主学习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应该是一个分析探究者,自己得出对体育的感受,从而爱上体育,爱上运动,而不应该是一个被动接受者。
(四)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的传统考核方式对于所有学生的考核项目都相同,标准也相同,虽然这可以很方便快捷的得出所有人的成绩,但这不符合一个公正合理的体育考核方式。比如有些同学跑步跑不快但是打乒乓球很厉害,就不应该因为长跑没及格就给他低分,而有的同学恰恰就是要考核的长跑很厉害其他的体育项目一窍不通,此种情况给高分也是不合理的。体育考核应该要显示这一学期的教学成果,要检验学生们努力的程度,而不是检测天生带来的体育能力。传统的检测方式经常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一些学生对体育产生惧怕厌恶心理,所以体育考核在评分时不应该绝对的评分,而应该采取相对评分方式,对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学期初到学期末进步的程度和自己做个比较进行评分,也不应该用几个单一的考核决定分数,应该鼓励学生发展多样化的体育兴趣,在规定考核方式之外的运动可以适当加分。这样就弥补了绝对评分的不足,在激发学生进取心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对人才的全面培养不可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体育教学的改革涉及多个层面,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学到考核,改革策略还可以包括强化体育教学新型人才的引进、优化体育教学设备配置、增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创新、调整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结构、突出高校体育社团的重要作用,提高师资力量等。高校对学生的良好的体育教学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的保障,是学生终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孙斌.基于创新型CG人才培养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软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23):158-159.
[2]张元文,沈越.以区域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05):516-521.
[3]钱应华.论基于创新型体育人才培养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8(09):157-158.
作者简介
郝敏(1984—),男,湖北人,学历:本科;职称:讲师;单位:武汉东湖学院基础课部体育教研室;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