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靖远县某工程预制桩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简要叙述预制桩的施工工艺对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预制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贯入度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场地地质概况
该工程位于白银市靖远县,地貌单元为黄河右岸Ⅱ级阶地。根据地勘报告该场地地基土从上至下为杂填土、黄土状粉土、粉土、细砂、卵石和泥岩及砂岩。具体情况如下:
①杂填土,层厚为1.9~2.9m。层底高程1399.70~1400.25m。土黄色或杂色,松散,稍湿。以粉土及卵石为主,含少量建筑垃圾及炉渣,该层遍布整个场地表面。
②粉土,层厚1.9~3.8m。层底高程1396.34~1398.18m。土黄色,稍密,稍湿~湿。干强度中等,低韧性,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局部含钙质结核并夹粉质粘土。
③粉砂,层厚0.7~3.0m,层底高程1395.15~1395.64m。黄褐色,稍密,很湿~饱和。为均粒土,级配极不均匀,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局部含卵砾。该层仅在局部钻孔中出露。
④粉质粘土,层厚1.8~2.2m,层底高程1394.5~1395.46m。棕红色,软塑~硬塑,湿~很湿~饱和。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稍有光泽,约含10%的钙化物。该层在局部钻孔中缺失。
⑤卵石,层厚0.6~1.5m,层底高程1393.96~1395.04m。青灰色,中密~密实,饱和。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和石英岩,骨架颗粒约占70~80%,粒径以2~6cm为主,最大13cm,磨圆度好,分选性较好,粉土及砂土充填,充填物约占10%。
⑥细砂,层厚0.2~1.1m,层底高程1393.26~1394.15m。褐色,稍密,饱和。级配不均匀,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局部含卵砾。
⑦卵石,钻入深度2.8~10.5m(该层未穿透),层顶埋深7.1~9.0m,相应高程1393.26~1395.18m。青灰色,密实,饱和。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灰岩和石英岩,骨架颗粒约占70%,圆砾20%,余为粉土及砂土充填。颗粒粒径以2~6cm为主,最大15cm,呈圆状或次圆状,磨圆度好,分选性较好。
勘探期间,勘探深度范围内有一层地下水赋存,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局部为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阶地的细砂及卵石中。地下水埋深6.75~7.30m。相应标高93.10~93.29m。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周边生活废水下渗,渗流方向大致为由南向北。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强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中等腐蚀性。
该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土属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地震设计分组为第二组,特征周期为0.4s。场地黄土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其湿陷等级为一级。
1.2 试桩概况及施工工艺、参数
该建筑物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上部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预制桩,设计桩数约300根。设计要求选用ZH-45-8C型预制桩,桩身截面为450mm×450mm的方桩,桩长约6.5m,群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以⑦卵石层为持力层。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2000kN。
施工时先开挖基坑,再进行桩基施工。试桩打入时,采用3.5t筒式柴油锤,最后三阵贯入度不大于20mm/10锤。检测时,桩顶相对标高约-4.75m,±0.00标高相对绝对高程为1402.20m。
2 试验内容和目的
2.1 试验内容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及规范,此次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试验数量为4根。各试验桩施工参数情况见下表:
表1
■
2.2 试验目的
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检验试验桩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并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设计、施工提供参数依据。
3 试验结果
此次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4根试验桩分别为:SZ1-1#桩、SZ1-2#桩、SZ1-3#桩、SZ1-4#桩。
SZ1-1号试验桩,桩顶标高-4.82m,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桩顶竖向最大加荷量2000kN,相应沉降7.93mm。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确定,SZ1-1号试验桩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000kN。
SZ1-2号试验桩,桩顶标高-4.70m,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桩顶竖向最大加荷量2000kN,相应沉降5.45mm。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确定,SZ1-2号试验桩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000kN。
SZ1-3号试验桩,桩顶标高-4.96m,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桩顶竖向最大加荷量2000kN,相应沉降5.19mm。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确定,SZ1-
1号试验桩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000kN。
SZ1-4号试验桩,桩顶标高-4.90m,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桩顶竖向最大加荷量2000kN,相应沉降5.00mm。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确定,SZ1-1号试验桩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000kN。
静载荷试验结果表明:该综合楼SZ1-1号桩、SZ1-2号桩、SZ1-3号桩、SZ1-4号桩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均为2000kN。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确定,该场地,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为2000kN。
4 试验结论及分析
4.1 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该综合楼工程场地的四根试验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为2000 kN。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确定,四根试验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为1000 kN。试验结果详见下表:
表2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
■
4.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4根试验桩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工艺、参数时(即采用3.5t筒式柴油锤,最后三阵贯入度不大于20mm/10锤),试验的总沉降、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取值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4.3 上表中SZ1-1号试验桩沉降最大,为7.93mm。其最后三阵平均贯入度mm/10击也最大,数值为17.0。建议在预制桩的施工过程中对柴油锤的重量、起落高度及最后三阵贯入度等施工参数严格控制。
参考文献:
[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该工程相关的设计及施工资料.
作者简介:
仇毅锋(1978-),男,甘肃兰州人,工程师,地基基础。
关键词:预制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贯入度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场地地质概况
该工程位于白银市靖远县,地貌单元为黄河右岸Ⅱ级阶地。根据地勘报告该场地地基土从上至下为杂填土、黄土状粉土、粉土、细砂、卵石和泥岩及砂岩。具体情况如下:
①杂填土,层厚为1.9~2.9m。层底高程1399.70~1400.25m。土黄色或杂色,松散,稍湿。以粉土及卵石为主,含少量建筑垃圾及炉渣,该层遍布整个场地表面。
②粉土,层厚1.9~3.8m。层底高程1396.34~1398.18m。土黄色,稍密,稍湿~湿。干强度中等,低韧性,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局部含钙质结核并夹粉质粘土。
③粉砂,层厚0.7~3.0m,层底高程1395.15~1395.64m。黄褐色,稍密,很湿~饱和。为均粒土,级配极不均匀,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局部含卵砾。该层仅在局部钻孔中出露。
④粉质粘土,层厚1.8~2.2m,层底高程1394.5~1395.46m。棕红色,软塑~硬塑,湿~很湿~饱和。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稍有光泽,约含10%的钙化物。该层在局部钻孔中缺失。
⑤卵石,层厚0.6~1.5m,层底高程1393.96~1395.04m。青灰色,中密~密实,饱和。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和石英岩,骨架颗粒约占70~80%,粒径以2~6cm为主,最大13cm,磨圆度好,分选性较好,粉土及砂土充填,充填物约占10%。
⑥细砂,层厚0.2~1.1m,层底高程1393.26~1394.15m。褐色,稍密,饱和。级配不均匀,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局部含卵砾。
⑦卵石,钻入深度2.8~10.5m(该层未穿透),层顶埋深7.1~9.0m,相应高程1393.26~1395.18m。青灰色,密实,饱和。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灰岩和石英岩,骨架颗粒约占70%,圆砾20%,余为粉土及砂土充填。颗粒粒径以2~6cm为主,最大15cm,呈圆状或次圆状,磨圆度好,分选性较好。
勘探期间,勘探深度范围内有一层地下水赋存,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局部为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阶地的细砂及卵石中。地下水埋深6.75~7.30m。相应标高93.10~93.29m。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周边生活废水下渗,渗流方向大致为由南向北。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强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中等腐蚀性。
该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土属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地震设计分组为第二组,特征周期为0.4s。场地黄土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其湿陷等级为一级。
1.2 试桩概况及施工工艺、参数
该建筑物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上部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预制桩,设计桩数约300根。设计要求选用ZH-45-8C型预制桩,桩身截面为450mm×450mm的方桩,桩长约6.5m,群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以⑦卵石层为持力层。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2000kN。
施工时先开挖基坑,再进行桩基施工。试桩打入时,采用3.5t筒式柴油锤,最后三阵贯入度不大于20mm/10锤。检测时,桩顶相对标高约-4.75m,±0.00标高相对绝对高程为1402.20m。
2 试验内容和目的
2.1 试验内容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及规范,此次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试验数量为4根。各试验桩施工参数情况见下表:
表1
■
2.2 试验目的
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检验试验桩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并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设计、施工提供参数依据。
3 试验结果
此次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4根试验桩分别为:SZ1-1#桩、SZ1-2#桩、SZ1-3#桩、SZ1-4#桩。
SZ1-1号试验桩,桩顶标高-4.82m,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桩顶竖向最大加荷量2000kN,相应沉降7.93mm。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确定,SZ1-1号试验桩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000kN。
SZ1-2号试验桩,桩顶标高-4.70m,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桩顶竖向最大加荷量2000kN,相应沉降5.45mm。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确定,SZ1-2号试验桩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000kN。
SZ1-3号试验桩,桩顶标高-4.96m,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桩顶竖向最大加荷量2000kN,相应沉降5.19mm。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确定,SZ1-
1号试验桩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000kN。
SZ1-4号试验桩,桩顶标高-4.90m,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桩顶竖向最大加荷量2000kN,相应沉降5.00mm。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确定,SZ1-1号试验桩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000kN。
静载荷试验结果表明:该综合楼SZ1-1号桩、SZ1-2号桩、SZ1-3号桩、SZ1-4号桩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均为2000kN。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确定,该场地,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为2000kN。
4 试验结论及分析
4.1 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该综合楼工程场地的四根试验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为2000 kN。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确定,四根试验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为1000 kN。试验结果详见下表:
表2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
■
4.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4根试验桩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工艺、参数时(即采用3.5t筒式柴油锤,最后三阵贯入度不大于20mm/10锤),试验的总沉降、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取值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4.3 上表中SZ1-1号试验桩沉降最大,为7.93mm。其最后三阵平均贯入度mm/10击也最大,数值为17.0。建议在预制桩的施工过程中对柴油锤的重量、起落高度及最后三阵贯入度等施工参数严格控制。
参考文献:
[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该工程相关的设计及施工资料.
作者简介:
仇毅锋(1978-),男,甘肃兰州人,工程师,地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