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言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尤其是变化最快的词汇。网络词汇的出现印证了这一点,也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本文就网络词汇“控”分析其语法化现象及其语法化的机制。
关键词:网络词汇;控;语法化;机制
语言发展与社会变化紧密相连,社会变化总是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语言的时代性愈发明显。网络语言的出现大大增加了这些新兴词语的数量,它们幽默诙谐、表达新颖,慢慢被大众接受并广泛使用,为现代汉语注入了活力。这些网络语言的产生途径多样,比如旧词新义、缩略语、新造词、音译词、谐音等,其中“控”就是网络语言中新兴出现的语言,下面就“控”谈谈其语法化的过程。
一、“控”的语法化现象
中国的语法化现象可追溯到中国传统语言学,我国学者认为语法化就是实词虚化。赵艳芳教授认为目前语法化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实词虚化和词汇化。近年来出现的大叔控、制服控、动漫控、衬衫控、校服控、兄控、妹控等网络词汇中的“控”字显然不是以往的控制的意思,“控”在网络词汇中慢慢虚化成类词缀,指特定对象产生过分喜好。
(一)“控”的原有意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百度百科的解释,“控”(动词;形声。从手,空声;本义:开弓)意义如下:
告发、控告(控诉、指控)
控制(遥控、失控)
使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悬空或处于失去支撑的状态(腿都控肿了)
使容器口或人的头朝下,让里面的液体慢慢流出(把瓶里的油控干净)
5.开弓(弓不再控)
6.投(控于地)
(二)“控”的新义
“控”的新义变化来源于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con),日本人借用过来(コン),按照日语语法形成“xx控”,它是一种ACGN界用语,ACGN为英文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的缩写,是从ACG扩展而来的语言,盛行于华语文化圈。“控”指极度喜欢某东西之人或极度喜欢某东西,比如“萝莉控”(男性比起对成年女性而言,对于未成年的少女更具兴趣的一种性向;)“女王控”(性格和能力很强、惯于指使别人做事,说一不二的千金大小姐或女强人)。这些都受动漫语言的影响,发展到现在出现了“汉服控”(喜爱汉服以及汉文化的人);“格子控”(指喜欢一切带格子的东西);“游戏控”(指酷爱各种游戏)。这些网络词汇中的“控”字的意义已经发生改变,表示对某种事物的喜爱到达一种极致,其语义慢慢虚化,变得抽象。不仅语义发生变化,“控”的语法功能也有一定的变化,由原来的动词逐渐虚化成词缀,“控”不能单独使用,在新词中位于词尾位置,结构也是固定的词根加词缀型。另外,“控”除了位于词尾作词缀外,还可放在词首,有“控大叔”“控萝莉”“控正太”等,这里的“控”语法功能没有发生改变,还是做动词使用,语义上和作词缀的“控”一样表达对某种事物或人的喜爱。
二.“控”的语法化机制
词汇语法化过程不是随意的,它有一定的诱发机制。前人对于语法化机制的说法各有看法,沈家煊(1998)认为实词虚化的机制有五种,分别是隐喻、推理、泛化、和谐和吸收;马清华(2001)认为语法化机制离不开现实作用力、心理力量、语言接触和语言内部力量这四点。下面就具体分析“控”字的语法化机制。
(一)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也是语法化动因之一,大致有三种:借词、借义和仿制。前面提到“控”是ACGN的一种界用语,“控”的新义变化来源于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con),日本人借用过来(コン),按照日语语法形成“xx控”。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仿制对现有的熟悉的语言进行模仿,并且临时创造出符合交际需要的新兴语、句、篇,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带有讽刺意味,趣味横生。“xx控”由一开始的ACGN领域的用语扩展到现在对所有事物和人的喜爱,比如“汉服控”“植物控”等。
(二)语言内部力量
根据马清华(2001)语言内部力量包括吸收、词义内在动因、经济性原则,涉及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控”的语法化离不开语言的吸收和经济性原则。
1、语言的吸收
语言的吸收包括感染、省略、定位、和谐,.定位。定位就是词因固定于某一句法位置,吸收这一特定位置上的某些特征到词义中去,它强调跟句子其他成分或句中某个部分的对应关系。“控”的语法化恰好切合这种定位,“控”逐渐虚化成位于词尾的词缀,并固定成“xx控”。
2、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网络交际大部分依靠键盘输入(语音、视频除外),网民在交流时希望对方最快的接受到自己的信息,就不需要冗余的信息输入。语言交际需要经济又省力,网络交际也是如此,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就会在语言效果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一定的数量,或者出现效果扩大的情况。网络语言的重要功能就是表达与交际,网民用较少的语言手段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这就需要网民去创造出新的网络语言来实现交际的目的,达到最优效果。“控”作词缀出现的一系列词汇就符合了经济原则,达到意义表达的最优,语言的最简化。人们用新颖的方式来表达原有的意义,这同时也丰富了交际用语。在表达对某件事或某类人的喜爱时,就可以用“xx控”来表示。
(三)心理文化影响
网络科技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媒介,网络受众使用它进行日常的交际和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出现,微信、微博、QQ、知乎等。网民在使用这些平台交际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网络用语。大部分网络使用者是年轻群体,他们追求事物的新奇和个性的张扬,这种求异心理使得他们在网络交际过程中创造出不同于日常用语的语言。相比于面对面的日常交际,在没有语音和視频功能时网民在网络交际时是无法辨别对方的肢体、表情和声音的,这样就使网络交际缺少了点生气,因此,网民为彰显其个性对已经存在的词语进行创新或改变其语法结构,形成现在新颖奇特风格多变的网络词汇。网民出于求异心理的影响引用ACGN中的界用语,使“控”的使用范围扩大。
“控”的语法化机制包括语言接触、语言的内部力量和心理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控”字的语义和语法功能都已经改变,虚化成一个词缀,可以说“控”已经有准词缀的性质。
网络科技的发展涌现了大批的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反映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文化,人们在网络平台上表达自己的心声,更加便捷地获得社会的信息,讨论身边发生的热点事件,网络的发达方便了广大群众。网民的这种心态更加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除了本文讨论的“控”的语法化现象,网络语言中还存在大量类似的新词,比如“党”(占座党、考研党、甜咸党)、“攻”(天仙攻、女王攻、腹黑攻)、“系”(治愈系、天然系、视觉系)、“族”(月光族、蚁族、啃老族)、“门”(艳照门、诈捐门、解说门)等,这些新词都是典型的词根加词缀型,充当词缀的词失去原来的意义逐渐虚化成某类语素。这些网络词汇的出现丰富了现代汉语语料库。
结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推动着语言的变化发展,其构词方式的多样,从而使网络词语的出现不是简单的生造,“控”这类实词虚化成词缀的网络词符合了网民的交际需求,其语法化过程也是受到不同机制推动而成的。但是“控”是否能正式进入现代汉语词汇成为固定一员还有待考证.
参考文献
[1]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述[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2]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北京:当代语言学,1998(3).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二)[J]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1(6)
[4]马清华.词汇语法化动因[J]吉林:汉语学习,2003.4(2).
作者简介
郑书姗,女,1993年10月,安徽黄山人,硕士在读,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语言学理论。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网络词汇;控;语法化;机制
语言发展与社会变化紧密相连,社会变化总是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语言的时代性愈发明显。网络语言的出现大大增加了这些新兴词语的数量,它们幽默诙谐、表达新颖,慢慢被大众接受并广泛使用,为现代汉语注入了活力。这些网络语言的产生途径多样,比如旧词新义、缩略语、新造词、音译词、谐音等,其中“控”就是网络语言中新兴出现的语言,下面就“控”谈谈其语法化的过程。
一、“控”的语法化现象
中国的语法化现象可追溯到中国传统语言学,我国学者认为语法化就是实词虚化。赵艳芳教授认为目前语法化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实词虚化和词汇化。近年来出现的大叔控、制服控、动漫控、衬衫控、校服控、兄控、妹控等网络词汇中的“控”字显然不是以往的控制的意思,“控”在网络词汇中慢慢虚化成类词缀,指特定对象产生过分喜好。
(一)“控”的原有意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百度百科的解释,“控”(动词;形声。从手,空声;本义:开弓)意义如下:
告发、控告(控诉、指控)
控制(遥控、失控)
使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悬空或处于失去支撑的状态(腿都控肿了)
使容器口或人的头朝下,让里面的液体慢慢流出(把瓶里的油控干净)
5.开弓(弓不再控)
6.投(控于地)
(二)“控”的新义
“控”的新义变化来源于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con),日本人借用过来(コン),按照日语语法形成“xx控”,它是一种ACGN界用语,ACGN为英文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的缩写,是从ACG扩展而来的语言,盛行于华语文化圈。“控”指极度喜欢某东西之人或极度喜欢某东西,比如“萝莉控”(男性比起对成年女性而言,对于未成年的少女更具兴趣的一种性向;)“女王控”(性格和能力很强、惯于指使别人做事,说一不二的千金大小姐或女强人)。这些都受动漫语言的影响,发展到现在出现了“汉服控”(喜爱汉服以及汉文化的人);“格子控”(指喜欢一切带格子的东西);“游戏控”(指酷爱各种游戏)。这些网络词汇中的“控”字的意义已经发生改变,表示对某种事物的喜爱到达一种极致,其语义慢慢虚化,变得抽象。不仅语义发生变化,“控”的语法功能也有一定的变化,由原来的动词逐渐虚化成词缀,“控”不能单独使用,在新词中位于词尾位置,结构也是固定的词根加词缀型。另外,“控”除了位于词尾作词缀外,还可放在词首,有“控大叔”“控萝莉”“控正太”等,这里的“控”语法功能没有发生改变,还是做动词使用,语义上和作词缀的“控”一样表达对某种事物或人的喜爱。
二.“控”的语法化机制
词汇语法化过程不是随意的,它有一定的诱发机制。前人对于语法化机制的说法各有看法,沈家煊(1998)认为实词虚化的机制有五种,分别是隐喻、推理、泛化、和谐和吸收;马清华(2001)认为语法化机制离不开现实作用力、心理力量、语言接触和语言内部力量这四点。下面就具体分析“控”字的语法化机制。
(一)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也是语法化动因之一,大致有三种:借词、借义和仿制。前面提到“控”是ACGN的一种界用语,“控”的新义变化来源于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con),日本人借用过来(コン),按照日语语法形成“xx控”。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仿制对现有的熟悉的语言进行模仿,并且临时创造出符合交际需要的新兴语、句、篇,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带有讽刺意味,趣味横生。“xx控”由一开始的ACGN领域的用语扩展到现在对所有事物和人的喜爱,比如“汉服控”“植物控”等。
(二)语言内部力量
根据马清华(2001)语言内部力量包括吸收、词义内在动因、经济性原则,涉及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控”的语法化离不开语言的吸收和经济性原则。
1、语言的吸收
语言的吸收包括感染、省略、定位、和谐,.定位。定位就是词因固定于某一句法位置,吸收这一特定位置上的某些特征到词义中去,它强调跟句子其他成分或句中某个部分的对应关系。“控”的语法化恰好切合这种定位,“控”逐渐虚化成位于词尾的词缀,并固定成“xx控”。
2、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网络交际大部分依靠键盘输入(语音、视频除外),网民在交流时希望对方最快的接受到自己的信息,就不需要冗余的信息输入。语言交际需要经济又省力,网络交际也是如此,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就会在语言效果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一定的数量,或者出现效果扩大的情况。网络语言的重要功能就是表达与交际,网民用较少的语言手段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这就需要网民去创造出新的网络语言来实现交际的目的,达到最优效果。“控”作词缀出现的一系列词汇就符合了经济原则,达到意义表达的最优,语言的最简化。人们用新颖的方式来表达原有的意义,这同时也丰富了交际用语。在表达对某件事或某类人的喜爱时,就可以用“xx控”来表示。
(三)心理文化影响
网络科技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媒介,网络受众使用它进行日常的交际和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出现,微信、微博、QQ、知乎等。网民在使用这些平台交际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网络用语。大部分网络使用者是年轻群体,他们追求事物的新奇和个性的张扬,这种求异心理使得他们在网络交际过程中创造出不同于日常用语的语言。相比于面对面的日常交际,在没有语音和視频功能时网民在网络交际时是无法辨别对方的肢体、表情和声音的,这样就使网络交际缺少了点生气,因此,网民为彰显其个性对已经存在的词语进行创新或改变其语法结构,形成现在新颖奇特风格多变的网络词汇。网民出于求异心理的影响引用ACGN中的界用语,使“控”的使用范围扩大。
“控”的语法化机制包括语言接触、语言的内部力量和心理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控”字的语义和语法功能都已经改变,虚化成一个词缀,可以说“控”已经有准词缀的性质。
网络科技的发展涌现了大批的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反映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文化,人们在网络平台上表达自己的心声,更加便捷地获得社会的信息,讨论身边发生的热点事件,网络的发达方便了广大群众。网民的这种心态更加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除了本文讨论的“控”的语法化现象,网络语言中还存在大量类似的新词,比如“党”(占座党、考研党、甜咸党)、“攻”(天仙攻、女王攻、腹黑攻)、“系”(治愈系、天然系、视觉系)、“族”(月光族、蚁族、啃老族)、“门”(艳照门、诈捐门、解说门)等,这些新词都是典型的词根加词缀型,充当词缀的词失去原来的意义逐渐虚化成某类语素。这些网络词汇的出现丰富了现代汉语语料库。
结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推动着语言的变化发展,其构词方式的多样,从而使网络词语的出现不是简单的生造,“控”这类实词虚化成词缀的网络词符合了网民的交际需求,其语法化过程也是受到不同机制推动而成的。但是“控”是否能正式进入现代汉语词汇成为固定一员还有待考证.
参考文献
[1]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述[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2]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北京:当代语言学,1998(3).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二)[J]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1(6)
[4]马清华.词汇语法化动因[J]吉林:汉语学习,2003.4(2).
作者简介
郑书姗,女,1993年10月,安徽黄山人,硕士在读,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语言学理论。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