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新时代为背景,围绕基于“互联网+”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软件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研究的这一现实问题,从现阶段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出发,对“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来提高软件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现实问题展开思考与研究。
关键字:软件行业 技能人才培養 产教融合
1. 引言
据统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0年度的增速达到17%,这个速度近几年都居于我国所有行业的第一位,对疫情以来我国经济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软件行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软件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各方面更加广泛。但是,软件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与市场需求有悬殊的差距。据中国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调查,到2023年我国软件开发人员数量应该有230万人才能满足行业发展。可是统计调查显示,目前软件开发人员仅仅有79万人,软件人才严重缺乏,可谓供不应求!但是,很多职业技术院校仍存在定位不准、认知不清、课程设置脱离实际等情况,导致了培养的软件技能人才质量偏低、达不到企业用人要求、企业参与力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研究,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行业岗位实践相结合,提高软件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认知水平变得必要且急迫。在国办发[2017]95号文件中提出,当今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就业范围、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便是深化产教融合。
2.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今年4月,习近平同志对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造就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新时代专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指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对标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标准,强化学校的实践教学过程,共同培育师资、共同科学研究,互惠互利,校企协同育人。当前,我国高职教学产教融合还存在很多难点亟需破解,还需要政府出台政策细则,使地方政府、企业、学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同时校企双方还要创新、发展特色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政、企、校共进共赢。
3. 新时代背景下提高软件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1)革新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职教育大有作为、前程似锦。在“互联网+”时代,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育必须能够深度融入社会潮流,快速响应人才市场需求,做到主动转型,不断优化学校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主要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普通技术技能人才已经不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使得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互联网+”是助推国民发展的新动力、完善社会治理的新方法、实现社会进步的新技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人才需要适应人工智能、工业设计等方面的新技术,因此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新时代特点,不仅要有工学结合,还要进行人机互动,把学生们的体验感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观动力。在实际合作中,学校可以将工业设计机器人编程引入到实训室中,并根据专业的实际特点组建符合现状的机器人软件编程仿真实训室。此外,对于已经开发机器人软件编程且经验较丰富的龙头企业,政府、学校应当与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依托对口合作企业建立起工业设计软件开发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定期到基地进行学习与顶岗实践。
(2)创新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涌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众多领域核心技术,因此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就应当根据时代的变化实时、积极调整教学内容,面向“互联网+”时代下的软件行业需求变化,借助“互联网+”跨界融合的优势和特点,以新的岗位标准培养为基点,由企业工程师、专业教师、职教专家组成专家小组,构建由基础平台课程、岗位方向课程和项目实训课程融合的软件技术课程体系。发挥课程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决定性作用,将行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课程,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行业岗位实践相结合,提高软件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认知水平。依据“三全育人”理念,把专业技术与爱国爱党、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整个过程,在理论教学中激发学生爱国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回归教育的本质。
(3)出新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
实施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在线课程、精品教程建设等多元技术,实施“互联网+”教学资源和信息化建设。软件技术专业乃至其它专业务必树立精品资料分享精神,建设精品资源和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全面学习。资源库要包含课程标准、实际项目案例、项目实训手册等,为广大职业教育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和在线服务,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要擅于借鉴国内外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加大力度建设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要思考、设计和编写适用的精品教材,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教材与数字的新型学习资料组合为精品教材,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础能力、基本职业素养等。
(4)标新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贯彻者和引导者,教学团队力量的强弱必然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互联网 +”背景下进行教学团队改革是大势所趋,这就必须完善教师教前、教中、教后培训体系。学校和专业要成立教师研修中心,提高任课老师的教研能力,保障老师的职业生涯前进。政府、学校要研究评价机制,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体现多劳多得,高绩高酬。通过内培外聘,建立“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一流“双师双岗双薪”教学团队,优化教师队伍,进而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 结语
本文讨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对职业院校软件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改革研究,融合人才培养中的产与教,梳理产教融合的实践壁垒,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让软件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在信息化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基于岗位能力视角的高职“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培养路径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9
[2]金慧峰;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3]张旺;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教育研究;2015
课题项目:本论文是2021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新时代背景下软件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RS-2021-3113。
魏宏昌;男;1981年;河北石家庄;汉族;硕士学位;副教授;软件技术
张朝亮;男;1982年;河北辛集;汉族;硕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信息化教学
李珩;男;1978年;河北石家庄;汉族;硕士学位;副教授;职业教育
王志娟;女;1978年;河北蔚县;汉族;硕士学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件技术
关键字:软件行业 技能人才培養 产教融合
1. 引言
据统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0年度的增速达到17%,这个速度近几年都居于我国所有行业的第一位,对疫情以来我国经济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软件行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软件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各方面更加广泛。但是,软件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与市场需求有悬殊的差距。据中国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调查,到2023年我国软件开发人员数量应该有230万人才能满足行业发展。可是统计调查显示,目前软件开发人员仅仅有79万人,软件人才严重缺乏,可谓供不应求!但是,很多职业技术院校仍存在定位不准、认知不清、课程设置脱离实际等情况,导致了培养的软件技能人才质量偏低、达不到企业用人要求、企业参与力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研究,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行业岗位实践相结合,提高软件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认知水平变得必要且急迫。在国办发[2017]95号文件中提出,当今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就业范围、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便是深化产教融合。
2.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今年4月,习近平同志对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造就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新时代专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指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对标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标准,强化学校的实践教学过程,共同培育师资、共同科学研究,互惠互利,校企协同育人。当前,我国高职教学产教融合还存在很多难点亟需破解,还需要政府出台政策细则,使地方政府、企业、学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同时校企双方还要创新、发展特色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政、企、校共进共赢。
3. 新时代背景下提高软件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1)革新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职教育大有作为、前程似锦。在“互联网+”时代,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育必须能够深度融入社会潮流,快速响应人才市场需求,做到主动转型,不断优化学校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主要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普通技术技能人才已经不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使得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互联网+”是助推国民发展的新动力、完善社会治理的新方法、实现社会进步的新技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人才需要适应人工智能、工业设计等方面的新技术,因此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新时代特点,不仅要有工学结合,还要进行人机互动,把学生们的体验感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观动力。在实际合作中,学校可以将工业设计机器人编程引入到实训室中,并根据专业的实际特点组建符合现状的机器人软件编程仿真实训室。此外,对于已经开发机器人软件编程且经验较丰富的龙头企业,政府、学校应当与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依托对口合作企业建立起工业设计软件开发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定期到基地进行学习与顶岗实践。
(2)创新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涌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众多领域核心技术,因此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就应当根据时代的变化实时、积极调整教学内容,面向“互联网+”时代下的软件行业需求变化,借助“互联网+”跨界融合的优势和特点,以新的岗位标准培养为基点,由企业工程师、专业教师、职教专家组成专家小组,构建由基础平台课程、岗位方向课程和项目实训课程融合的软件技术课程体系。发挥课程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决定性作用,将行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课程,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行业岗位实践相结合,提高软件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认知水平。依据“三全育人”理念,把专业技术与爱国爱党、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整个过程,在理论教学中激发学生爱国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回归教育的本质。
(3)出新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
实施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在线课程、精品教程建设等多元技术,实施“互联网+”教学资源和信息化建设。软件技术专业乃至其它专业务必树立精品资料分享精神,建设精品资源和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全面学习。资源库要包含课程标准、实际项目案例、项目实训手册等,为广大职业教育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和在线服务,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要擅于借鉴国内外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加大力度建设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要思考、设计和编写适用的精品教材,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教材与数字的新型学习资料组合为精品教材,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础能力、基本职业素养等。
(4)标新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贯彻者和引导者,教学团队力量的强弱必然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互联网 +”背景下进行教学团队改革是大势所趋,这就必须完善教师教前、教中、教后培训体系。学校和专业要成立教师研修中心,提高任课老师的教研能力,保障老师的职业生涯前进。政府、学校要研究评价机制,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体现多劳多得,高绩高酬。通过内培外聘,建立“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一流“双师双岗双薪”教学团队,优化教师队伍,进而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 结语
本文讨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对职业院校软件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改革研究,融合人才培养中的产与教,梳理产教融合的实践壁垒,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让软件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在信息化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基于岗位能力视角的高职“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培养路径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9
[2]金慧峰;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3]张旺;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教育研究;2015
课题项目:本论文是2021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新时代背景下软件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RS-2021-3113。
魏宏昌;男;1981年;河北石家庄;汉族;硕士学位;副教授;软件技术
张朝亮;男;1982年;河北辛集;汉族;硕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信息化教学
李珩;男;1978年;河北石家庄;汉族;硕士学位;副教授;职业教育
王志娟;女;1978年;河北蔚县;汉族;硕士学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