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从“生物体育观”正逐渐向由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构成的“三维体育观”转变,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以动态的、发展的思维来思考。教学的切入点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身体因素,而且要考虑心理和社会因素。本文从这个切入点出发来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学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竞争日渐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社会的现实和压力,人们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态,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家庭的幸福,心理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心理健康更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如何利用体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引导学生,使之向更加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
1、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长期过大的学习竞争压力,使学生产生心理压抑,这种压抑的心理就象一把久未开启的锁,如何才能把锁打开呢?这就要求老师给这把锁加点“润滑剂”或“去锈剂”,然后选准钥匙对准锁孔把他打开。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比如有的学生速度素质较好,而有的学生弹跳能力较好,有的学生技巧性动作学的较快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发挥各个学生的优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成功体验。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的观点,以前成功的活动可以使每个人对今后成功的期望加以提高,内部动机加强。所以,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2、谈话诱导,克服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体能的个别性和气质类型的不同性,致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外的开放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利用课堂和课外的开放性、交流感情的直接性等有利条件,深入学生体育学习环境中去了解情况,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热情与学生交谈,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启发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和正确对待各种问题。如在进行短跑测验时,对一些个子较矮或体形较胖和一些确实因身体素质差导致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明确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而是身体素质和先天条件造成的。使学生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同时给这些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只要达到这些标准就合格,或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
3、打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自己欲望强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给他们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技能形成的练习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努力争取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比如,课前给同学们交待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让他们自编自导地准备徒手操、专门性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在每节课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可让学生轮流领做,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自觉、更认真地上好每节课,同时通过多次的锻炼,克服思想上的紧张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消除学生闭锁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学习心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4、利用体育课外活动促进心理健康
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并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也没有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等限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变得充实有意义,使玩中所涉及的人、物、事变成促进他们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性教材,把他们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锤炼。
5、利用游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同学间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的发展。
6、课下追踪,矫正学生的心理行为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应针对学生们的个别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个别咨询是指以个别谈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针对性强,可以开门见山,只要双方的谈话建立在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使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就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尤其对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应更加给予关心帮助。在课外,积极地和学生多接触,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学生提出的问题,也逐一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解答,使他们生活在和谐的氛围中,增加集体凝聚力、向心力,使他们树立信心,启发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实践证明,体育有健身和健美的功能,也有健心的功能。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能起到特殊的作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当体育动作难度较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惧怕心理,可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安排学习训练的内容,也可用暗示调节法消除和缓解学生过度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学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竞争日渐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社会的现实和压力,人们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态,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家庭的幸福,心理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心理健康更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如何利用体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引导学生,使之向更加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
1、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长期过大的学习竞争压力,使学生产生心理压抑,这种压抑的心理就象一把久未开启的锁,如何才能把锁打开呢?这就要求老师给这把锁加点“润滑剂”或“去锈剂”,然后选准钥匙对准锁孔把他打开。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比如有的学生速度素质较好,而有的学生弹跳能力较好,有的学生技巧性动作学的较快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发挥各个学生的优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成功体验。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的观点,以前成功的活动可以使每个人对今后成功的期望加以提高,内部动机加强。所以,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2、谈话诱导,克服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体能的个别性和气质类型的不同性,致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外的开放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利用课堂和课外的开放性、交流感情的直接性等有利条件,深入学生体育学习环境中去了解情况,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热情与学生交谈,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启发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和正确对待各种问题。如在进行短跑测验时,对一些个子较矮或体形较胖和一些确实因身体素质差导致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明确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而是身体素质和先天条件造成的。使学生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同时给这些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只要达到这些标准就合格,或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
3、打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自己欲望强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给他们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技能形成的练习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努力争取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比如,课前给同学们交待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让他们自编自导地准备徒手操、专门性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在每节课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可让学生轮流领做,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自觉、更认真地上好每节课,同时通过多次的锻炼,克服思想上的紧张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消除学生闭锁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学习心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4、利用体育课外活动促进心理健康
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并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也没有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等限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变得充实有意义,使玩中所涉及的人、物、事变成促进他们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性教材,把他们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锤炼。
5、利用游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同学间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的发展。
6、课下追踪,矫正学生的心理行为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应针对学生们的个别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个别咨询是指以个别谈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针对性强,可以开门见山,只要双方的谈话建立在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使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就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尤其对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应更加给予关心帮助。在课外,积极地和学生多接触,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学生提出的问题,也逐一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解答,使他们生活在和谐的氛围中,增加集体凝聚力、向心力,使他们树立信心,启发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实践证明,体育有健身和健美的功能,也有健心的功能。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能起到特殊的作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当体育动作难度较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惧怕心理,可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安排学习训练的内容,也可用暗示调节法消除和缓解学生过度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