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生活其实很丰富、很有趣,但是他们对丰富有趣的生活却“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可他们在写作时却觉得“无米之炊”,所写的内容极其单调。主要是因为老师没有擦亮他们发现的眼睛,经常要求他们表达不感兴趣的内容,使他们体会不到生活的精彩。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进行了从聊天入手的习作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一、创设轻松情境——聊中唤起习作热情
学生写作文除了不知道该怎么写,就是不知道该写什么,作文成了“痛苦与煎熬”。怎样才能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必须创设轻松的情境,可运用谈话、聊天与学生展开互动,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活动之中,使外部的环境与学生内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联系。这时,教师语言的描述,情感的传递,起到主导的作用。当然,“闲聊”也绝不是“随心所欲”、“放任自流”,老师要把握聊天的主题,不能让作文课变成了“聊天室”。
如笔者的一次小作文指导课《 那天,我哭了》:
教师先开说,从自己孩子的哭相说起:一哭起来,紧闭双目张大嘴巴,声音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 然而见学生来了劲,就轻描淡写来一问:“你平时怎么哭的?”于是乎,哭态百出:有躲进房间趴在床上哭,有光流泪不出声的,也有边哭边趁父母不注意时狠狠盯上几眼的…… 说得酣然。等问到“自己哪一次哭最伤心”时,教师就可以当个忠实的小听众了。只须听,在适当的时候说一句:“咱们就把今天说的事写下来,题目就叫《 那天,我哭了》”。聊天,让学生去关注生活;聊天,看似无意却有情。
二、打开记忆闸门——聊中激活生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没有熟悉的生活也就没有了出色的习作。生活中有喜、怒、哀、乐,具有独特的情感和体验。教学时,通过聊天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激活已有的生活体验,为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如,有位“怕作文”的典型人物小俊,跟他做了一次轻松的聊天―—
师:这次写暑假生活的作文你还是动不了笔啊?
生:我没有事可写。
师:这个暑假里,你做了哪些事?能不能跟我说说?……
生:哦,对了,我跟爸爸钓过龙虾,它可狡猾啦,可我们收获不小,真好玩!老师,你要不要养龙虾?
小俊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眉飞色舞地讲着……
师:那你把它写成作文怎么样?分几篇来写,一件事写一篇,注意要写得详细一些,否则的话大家看不明白。
生:没问题,老师您放心好了,我一定写细致。
结果,小俊一口气写出了一篇《 钓虾》 的作文,随后的日记中又陆续看到了《 难忘的游泳》、《 快乐的捕蝉》 等真实而有趣的作文。虽说没有华丽的文笔,但充满了童趣,真实,虽说没有发人深思的开头和结尾,但至少他能写,知道怎么写,写什么,不怕写了。
三、引导关注生活——聊中开拓写作“材”路
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小学生有爱玩的天性,有许多的兴趣爱好,玩得有趣,玩得开心,可他们在写作时却觉得“无米之炊”,所写的内容极其单调。主要是他们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养成“积谷成仓”的习惯,让身边的一粒粒“白米”白白地流失掉。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我们要努力建立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作文生态场,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一)打开思路,从内容入手。
崔峦老师在《 关于改进习作教学的几点建议》 中指出:“习作指导要从内容入手。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从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中选择最有趣的和有益的、最喜欢的内容写。”从这段话中,捕捉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从内容入手”。首先就是要关注学生是否捕捉到了最有用的、最适于写作的材料。这是我们教师指导习作的重要一步。其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身边人发生的难忘的事情;再次利用课余、假节日带领学生到山川河谷去饱览祖国山河的秀色;到城镇街头去驻足,去感受生活的快节奏;漫步田园,去吮吸五谷的清香。这些有趣的事件通过师生轻松、愉悦的聊天形式,把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使他们在聊天中惊喜的发现,“内容”是“聊”出来的,是可以写进我们的习作中。
(二).拓宽范围,降低难度。
“关于习作的内容和形式,小学生的习作应侧重于内容,不宜过早、过多、过严地用形式限制学生的书面表达。”(汪潮语)。在习作教学中,笔者首先将习作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适当拓宽,降低了运用知识的难度;其次又将习作的要求适当拓宽,扩大了完成习作的自由度;再加上精心创设的导入,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广度,这样多一点“自助餐”,放弃了“配给制”,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便于再现学生储藏于大脑中的知识和经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写出好的作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四、渗透写作方法——聊中拾掇习作门道
作文不仅要解决写什么,还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会学生“想思路”。如:“为什么写(主旨);写哪些,不写哪些(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顺序)。想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语言、写法合在一起思考的过程”。(崔峦语)
(一) 聊中引导写具体。
“有米可炊”不等于“能炊”、“会炊”,学生要真正成为一名“巧妇”,过好写具体一关是关键,引导学生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这是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一环。许多学生对文章的重要内容,只是一语带过,为了让学生把内容写具体,教师和学生聊一聊。如指导写《 卖菜》,师:“你是怎么卖的?说来听听!”于是学生津津乐道,把卖菜的过程,邻居怎么夸他,他怎么有生意头脑,会看秤,会讨价,会吃喝等说得头头是道。师:“多有趣呀!不过,你得把怎么吃喝,怎么讨价写清楚哦,这说明你很能干。”看似无意,实际上是教师有意引导,一步步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把内容说得具体,边回忆,边聊天,学生觉得轻松自在,有话可说,也使习作内容从简单走向具体,从粗糙走向细致,人物形象从模糊走向清晰。
(二)、聊中引导仿写。
可拿例子导文。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谈天说地,聊了我的家:介绍爱说笑话的爸爸;描述爱吹牛的爷爷;爱上网的妈妈……,屏幕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例文,同学们阅读后,为怎样写出好文章互相出主意:可以先总写家庭情况,再分别介绍各自的特点爱好,你最喜歡的人或个性鲜明的人可具体些,可给作文起个好题目:《 瞧,我们这一家》,还可以给文章配上插图…… 这一聊,巧妇有米能炊,会炊,一定也会炊好。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一个充满灵性的天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觉到每一次的“聊天”都是弥足珍贵的,都是孩子真情的表露。我们并不追求每一次聊天都能有一篇美文的出现,一日日的积累,总有厚积薄发的时候。“谁也不觉得你是老师,你却成了真正的老师”,这是陶行知的一句话,这种快乐的作文境界也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
一、创设轻松情境——聊中唤起习作热情
学生写作文除了不知道该怎么写,就是不知道该写什么,作文成了“痛苦与煎熬”。怎样才能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必须创设轻松的情境,可运用谈话、聊天与学生展开互动,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活动之中,使外部的环境与学生内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联系。这时,教师语言的描述,情感的传递,起到主导的作用。当然,“闲聊”也绝不是“随心所欲”、“放任自流”,老师要把握聊天的主题,不能让作文课变成了“聊天室”。
如笔者的一次小作文指导课《 那天,我哭了》:
教师先开说,从自己孩子的哭相说起:一哭起来,紧闭双目张大嘴巴,声音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 然而见学生来了劲,就轻描淡写来一问:“你平时怎么哭的?”于是乎,哭态百出:有躲进房间趴在床上哭,有光流泪不出声的,也有边哭边趁父母不注意时狠狠盯上几眼的…… 说得酣然。等问到“自己哪一次哭最伤心”时,教师就可以当个忠实的小听众了。只须听,在适当的时候说一句:“咱们就把今天说的事写下来,题目就叫《 那天,我哭了》”。聊天,让学生去关注生活;聊天,看似无意却有情。
二、打开记忆闸门——聊中激活生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没有熟悉的生活也就没有了出色的习作。生活中有喜、怒、哀、乐,具有独特的情感和体验。教学时,通过聊天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激活已有的生活体验,为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如,有位“怕作文”的典型人物小俊,跟他做了一次轻松的聊天―—
师:这次写暑假生活的作文你还是动不了笔啊?
生:我没有事可写。
师:这个暑假里,你做了哪些事?能不能跟我说说?……
生:哦,对了,我跟爸爸钓过龙虾,它可狡猾啦,可我们收获不小,真好玩!老师,你要不要养龙虾?
小俊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眉飞色舞地讲着……
师:那你把它写成作文怎么样?分几篇来写,一件事写一篇,注意要写得详细一些,否则的话大家看不明白。
生:没问题,老师您放心好了,我一定写细致。
结果,小俊一口气写出了一篇《 钓虾》 的作文,随后的日记中又陆续看到了《 难忘的游泳》、《 快乐的捕蝉》 等真实而有趣的作文。虽说没有华丽的文笔,但充满了童趣,真实,虽说没有发人深思的开头和结尾,但至少他能写,知道怎么写,写什么,不怕写了。
三、引导关注生活——聊中开拓写作“材”路
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小学生有爱玩的天性,有许多的兴趣爱好,玩得有趣,玩得开心,可他们在写作时却觉得“无米之炊”,所写的内容极其单调。主要是他们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养成“积谷成仓”的习惯,让身边的一粒粒“白米”白白地流失掉。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我们要努力建立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作文生态场,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一)打开思路,从内容入手。
崔峦老师在《 关于改进习作教学的几点建议》 中指出:“习作指导要从内容入手。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从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中选择最有趣的和有益的、最喜欢的内容写。”从这段话中,捕捉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从内容入手”。首先就是要关注学生是否捕捉到了最有用的、最适于写作的材料。这是我们教师指导习作的重要一步。其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身边人发生的难忘的事情;再次利用课余、假节日带领学生到山川河谷去饱览祖国山河的秀色;到城镇街头去驻足,去感受生活的快节奏;漫步田园,去吮吸五谷的清香。这些有趣的事件通过师生轻松、愉悦的聊天形式,把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使他们在聊天中惊喜的发现,“内容”是“聊”出来的,是可以写进我们的习作中。
(二).拓宽范围,降低难度。
“关于习作的内容和形式,小学生的习作应侧重于内容,不宜过早、过多、过严地用形式限制学生的书面表达。”(汪潮语)。在习作教学中,笔者首先将习作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适当拓宽,降低了运用知识的难度;其次又将习作的要求适当拓宽,扩大了完成习作的自由度;再加上精心创设的导入,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广度,这样多一点“自助餐”,放弃了“配给制”,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便于再现学生储藏于大脑中的知识和经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写出好的作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四、渗透写作方法——聊中拾掇习作门道
作文不仅要解决写什么,还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会学生“想思路”。如:“为什么写(主旨);写哪些,不写哪些(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顺序)。想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语言、写法合在一起思考的过程”。(崔峦语)
(一) 聊中引导写具体。
“有米可炊”不等于“能炊”、“会炊”,学生要真正成为一名“巧妇”,过好写具体一关是关键,引导学生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这是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一环。许多学生对文章的重要内容,只是一语带过,为了让学生把内容写具体,教师和学生聊一聊。如指导写《 卖菜》,师:“你是怎么卖的?说来听听!”于是学生津津乐道,把卖菜的过程,邻居怎么夸他,他怎么有生意头脑,会看秤,会讨价,会吃喝等说得头头是道。师:“多有趣呀!不过,你得把怎么吃喝,怎么讨价写清楚哦,这说明你很能干。”看似无意,实际上是教师有意引导,一步步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把内容说得具体,边回忆,边聊天,学生觉得轻松自在,有话可说,也使习作内容从简单走向具体,从粗糙走向细致,人物形象从模糊走向清晰。
(二)、聊中引导仿写。
可拿例子导文。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谈天说地,聊了我的家:介绍爱说笑话的爸爸;描述爱吹牛的爷爷;爱上网的妈妈……,屏幕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例文,同学们阅读后,为怎样写出好文章互相出主意:可以先总写家庭情况,再分别介绍各自的特点爱好,你最喜歡的人或个性鲜明的人可具体些,可给作文起个好题目:《 瞧,我们这一家》,还可以给文章配上插图…… 这一聊,巧妇有米能炊,会炊,一定也会炊好。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一个充满灵性的天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觉到每一次的“聊天”都是弥足珍贵的,都是孩子真情的表露。我们并不追求每一次聊天都能有一篇美文的出现,一日日的积累,总有厚积薄发的时候。“谁也不觉得你是老师,你却成了真正的老师”,这是陶行知的一句话,这种快乐的作文境界也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