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宪宇,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杂文作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数百篇文章发表,做过数百场教育教学讲座,主要著作有《教育的痛和痒》《教育的忏悔》《教育的错觉》《教育的觉醒》等。
很少有人夸平原,为什么,凭什么?
人杰地灵,就是指的有山有水的地方。平原,一马平川,一览无余,一眼望穿。似乎没有什么说头,也几乎没有引人的故事。
平原被赞美,还是很久以前的记忆,就是看过的《平原游击队》和《平原枪声》,但实际上,就像《太行山上》,一定说是赞美太行山,《铁道游击队》一定是赞美铁道,恐怕确实有些勉强。所以平原上发生的事情,也并没有平原什么事。
即使写了平原,也必须把高粱、玉米这些障碍感强的庄稼作物拉来,以显示平原的不简单错落。
为什么平原不被赞美,首先要说文人,说什么文似看山不喜平。因此,为了写出弯弯曲曲的文章,就去看起起伏伏的山。断崖处,就有了灵感,壁立间,才产生了顿悟。他们寄情山水,冷却平原。即使寻得一世外桃源,也是心在豆子地里,还是悠然之间心系南山。那么多人写山,原来不一定是爱山,而是因为寻找崎岖,满足人们拐弯抹角的心理需求。平原无故被冷落,只是那些雕虫小技作怪。文人,确实打压了平原,他们应该是平原没有崛起的第一症结,一大冤家。
有文人的误导,还有武人的偏好。平地没风雷,功夫都是在山里练就的,练功念经,无山不行。武功都来自山上,絕招都出自深谷。少林迷踪拳,武当功夫腿,八卦掌出自红螺山,功力拳出自九华山。平原没有功夫,土丘没有流派,水里出不了大师,有也是水货。很多人宁愿面对墙壁念经悟道,就是不撇平原一眼。武人们练就了一身功夫,往往是下山,出关,顶多是在平原上或者找一片平坦的地方施展一下拳脚。平原只是他们逞强的舞台和载体,腾挪挞伐,尘土飞扬,把平地踏成坑才是追求,与平原不共戴天。
而身为平原,历经星移斗转,终于还是经不住诱惑,不断地在改变着自己的容颜,尽量蹩脚地制造着凸凹,为自己修面整容。平原的可悲之处,就是挖个坑,形成水岸。搬几块石头,形成假山。其实,古往今来,沧海桑田,原本这块平坦的绝对单调的地方,曾经翻江倒海,天翻地覆,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这般模样。也许它们的前身就是无垠的大海,就是耸天的山脉。
但是,现在的身份就是平原。我们对它有眼无珠,对它另眼相看了。这中间,画师是杰出的代表。画师们,做画就叫山水画,中国画就叫山水画,谁人画过平原画啊。经过艺术加工的画作,比真实的山更奇崛,更高不可攀。不管是朦胧,还是逼真,不管是写意,还是刻画,都是平原无法比拟的。哪怕是那随意的泼墨,也让平原相形见绌。中国的艺术家至少是画家,从来就是山的附庸,山的追随。他们爱山爱得唯一,平原冤枉得无地自容。
但这毕竟是艺术家的作品,在生活者们看来,在劳作的农人看来,平原好耕田,平坦有出路。谁敢说,山不羡慕平原,很多住在深谷远山的人,一辈子局于巴掌大地方。他们渴望摆脱,渴望四通八达。文人、武人、画匠所不屑的,也许正是我们所要的核心。尽管我们不能以地来划分人。城里人怎样,乡下人怎样。山里人如何,平原人如何,等等,但除了占山为王者外,平原也许是更多人的向往。
谁来为平原代言,谁来为平原正名。艺术家们、武人大侠们看来是靠不住了。他们不需要平原身份,不需要平原给养。可农人们又没有那么多心思来夸赞面向的黄土,只有丰收才是最好的期待和表达。
冤家,本身就是由情人转化的,依据平原的坦荡、丰富、安稳和透彻的身份和品质,什么冤家都可以化解。
没有赞美,平原依旧辽阔,依旧无限。
很少有人夸平原,为什么,凭什么?
人杰地灵,就是指的有山有水的地方。平原,一马平川,一览无余,一眼望穿。似乎没有什么说头,也几乎没有引人的故事。
平原被赞美,还是很久以前的记忆,就是看过的《平原游击队》和《平原枪声》,但实际上,就像《太行山上》,一定说是赞美太行山,《铁道游击队》一定是赞美铁道,恐怕确实有些勉强。所以平原上发生的事情,也并没有平原什么事。
即使写了平原,也必须把高粱、玉米这些障碍感强的庄稼作物拉来,以显示平原的不简单错落。
为什么平原不被赞美,首先要说文人,说什么文似看山不喜平。因此,为了写出弯弯曲曲的文章,就去看起起伏伏的山。断崖处,就有了灵感,壁立间,才产生了顿悟。他们寄情山水,冷却平原。即使寻得一世外桃源,也是心在豆子地里,还是悠然之间心系南山。那么多人写山,原来不一定是爱山,而是因为寻找崎岖,满足人们拐弯抹角的心理需求。平原无故被冷落,只是那些雕虫小技作怪。文人,确实打压了平原,他们应该是平原没有崛起的第一症结,一大冤家。
有文人的误导,还有武人的偏好。平地没风雷,功夫都是在山里练就的,练功念经,无山不行。武功都来自山上,絕招都出自深谷。少林迷踪拳,武当功夫腿,八卦掌出自红螺山,功力拳出自九华山。平原没有功夫,土丘没有流派,水里出不了大师,有也是水货。很多人宁愿面对墙壁念经悟道,就是不撇平原一眼。武人们练就了一身功夫,往往是下山,出关,顶多是在平原上或者找一片平坦的地方施展一下拳脚。平原只是他们逞强的舞台和载体,腾挪挞伐,尘土飞扬,把平地踏成坑才是追求,与平原不共戴天。
而身为平原,历经星移斗转,终于还是经不住诱惑,不断地在改变着自己的容颜,尽量蹩脚地制造着凸凹,为自己修面整容。平原的可悲之处,就是挖个坑,形成水岸。搬几块石头,形成假山。其实,古往今来,沧海桑田,原本这块平坦的绝对单调的地方,曾经翻江倒海,天翻地覆,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这般模样。也许它们的前身就是无垠的大海,就是耸天的山脉。
但是,现在的身份就是平原。我们对它有眼无珠,对它另眼相看了。这中间,画师是杰出的代表。画师们,做画就叫山水画,中国画就叫山水画,谁人画过平原画啊。经过艺术加工的画作,比真实的山更奇崛,更高不可攀。不管是朦胧,还是逼真,不管是写意,还是刻画,都是平原无法比拟的。哪怕是那随意的泼墨,也让平原相形见绌。中国的艺术家至少是画家,从来就是山的附庸,山的追随。他们爱山爱得唯一,平原冤枉得无地自容。
但这毕竟是艺术家的作品,在生活者们看来,在劳作的农人看来,平原好耕田,平坦有出路。谁敢说,山不羡慕平原,很多住在深谷远山的人,一辈子局于巴掌大地方。他们渴望摆脱,渴望四通八达。文人、武人、画匠所不屑的,也许正是我们所要的核心。尽管我们不能以地来划分人。城里人怎样,乡下人怎样。山里人如何,平原人如何,等等,但除了占山为王者外,平原也许是更多人的向往。
谁来为平原代言,谁来为平原正名。艺术家们、武人大侠们看来是靠不住了。他们不需要平原身份,不需要平原给养。可农人们又没有那么多心思来夸赞面向的黄土,只有丰收才是最好的期待和表达。
冤家,本身就是由情人转化的,依据平原的坦荡、丰富、安稳和透彻的身份和品质,什么冤家都可以化解。
没有赞美,平原依旧辽阔,依旧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