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讲究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性,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此,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启发诱导,话语激励;巧借东风,谐音助记;幽默风趣,寓教于乐;故作胡涂,别有用意;与时俱进,配合默契。语文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教学语言艺术,激发学生语文情趣,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在和谐欢快氛围中能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良好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讲究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性,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语文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是单纯指说话的技巧,而是指传授知识,讲述问题所具有的吸引力和教学语言的魅力及表达效果。美妙和谐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身临课堂如坐春风,置身于一种欢愉快乐的学习境界之中。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十分注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在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教授知识等方面起着促使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发展的重要作用。本人就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浅谈一点体会。
1 启发诱导,话语激励
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但由于年龄、个性等差异,学生有时对某个问题难于理解,或者对老师提问而采取含糊其词或者缄口不语等形式,让老师揣摩他们的心意。主样老师难于知道他们是否对于某个问题已经掌握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运用语言艺术,通过一定话语激励他们,从中启发诱导他们,激发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的动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使学生的“能源”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刘海栗在一次大学中文系讲堂时讲到无产阶级文学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时,很多大学生不易理解。其中有一位女大学生站起来说:“文学就必须如实反映社会现象。无产阶级有丑恶的现象也必须充分暴露。为什么要遮掩呢?”刘大师没有直接回答她的提问。而是对姑娘说:“你有学生证吗?”姑娘回答说“有”。但不知老师有何用意,她把学生证递给老师。这时刘海栗继续说:“你以前脸上有没有长过疮疤,有没有污泥过。”这位女学生回答“有过”。刘老师又说:“为什么不把有污泥沾过。”这位女学生回答“有过”。刘老师又说:“为什么不把有泥污的脸照在相片上,而把美丽干净的脸照在相片上呢。因为你本身的脸就是美丽的?你那么公正的对待自己的脸,为什么不可以公正地对待无产阶级的本质良好的现象呢?无产阶级本身有缺点错误,有待无产阶级政党本身去克服、去改正。而它本质是好的。我们搞文学的就必须尽力歌颂无产阶级光学形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嘛。”[1]刘海栗大师这段佳话真可谓妙语惊人。语言艺术如此绝妙,令人赞叹不已。所有在场的大学生无不心服口服。
2 巧借东风,谐音助记
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知识可以借助某种事物使学生留有深刻印象,通过这些事物,借助音节相同或相近,便于朗读,便于记住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讲汉字的演变趋势,要求学生掌握其顺序,不能倒逆,不能遗漏时,就假设从前有一个财主请人护送金子,护送人叫小李。小李押送金子,用草盖着,挑着行李走。此故事觉得好笑。笑中我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用一句话概括,结果有位同学说:“财主有金押金小李挑(土话:楷)草行。”我说:“对呀,今天要讲的就是这句话,与汉字演变的趋势音节有关,即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大家只要用谐音记住”押金小李楷草行“就记住了汉字演变的趋势顺序。”又如:学习常用说明方法时,要求学生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本人也同样借助语言音节上的谐音来助记,先假设有一位母亲生有三个儿子,家收黄豆,要求黄豆脱壳,母亲要把豆子分下去,要求儿子作力打。这就是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说明方法,形成了一句话分下去(举)着力打。好记又易懂。
3 幽默风趣,寓教于乐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2]语文教学讲究语言幽默,会使课堂产生轻松活泼的气氛。适当穿插一些故事、笑话,学生从中会觉得有趣。比如,当我教《死海不死》这一课时,我就对学生开玩笑说:“我不想活了,我要自杀!”学生问:“老师你怎么会自杀?怎样自杀?”我说:“我教不好书,我就自杀,我就跳死海自杀。”同学们一听恍然大悟,齐声说:“死海不死。”由此导入此课问学生们为什么说“死海不死”,其中“死”有几多种意思,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又如教应用文“演讲稿”时,本人就穿插了一个故事,这故事是说原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靠钉共产党、革命志士而被蒋介石任用,但他不学无术,偏爱卖弄文雅,喜欢用词造句。有一次他到济南大学对学生演讲说:“我是粗人,是从炮膛里爬出来的;你们是学生,是从笔尖里钻出来的,我讲话是对牛弹琴。”[3]他把学生当成了“牛”。学生听后大笑。由此可引导学生知道演讲要看对象,用词造句千万要注意。
4 故作胡涂,别有用意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时明知事情真相或对方言行含义。却要故作不知,假装胡涂,在自然而然的进程中达到教学教育目的。在法国有位科学家曾向几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一杯倒满水的杯子,在杯里放进一条金鱼。为什么水不会溢出来?”有的小孩说:“鱼鳞片有间隙。藏进了许多水,所以不会溢出。”其中有个小姑娘不作答复,却躲进了里间屋子。一会儿走出来对着科学家说:“您错了,金鱼放在水杯里,水不能不溢出。”这位科学家问她:“为什么?”小姑娘说:“我进屋试了一下。”这个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4]那位科学学采取语言艺术就是故作胡涂,让自己的学生自己辨别来达到教学目的。本人有一堂课,中间休息时,学生趁我不在。翻开教案,将课堂练习答案尽抄而去。上课时发现讲台较乱。便故作胡涂,“老师不打算提问了。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做吧。”于是请了几个举手特别积极的,结果我给每个学生用红粉笔打了一个特大的“100”分并夸道:“今天同学们很认真,发挥得特别好,跟老师做的答案一模一样。只可惜标点给遗漏了。”就这几名话,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几位同学脸都红了。由此可见,语言上故作胡涂,确能激发学生思维,达到教育目的。
5 与时俱进,配合默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发展的进步,现代生活中有许多新词新句,语文教学传授知识,倘若保持传统的语言教学,显然,难于与学生沟通。而现代学生思想活跃、按受新事物较多,在语言表达上喜欢用时髦之词。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选用富有时代特色的语言、与学生配合教学,无疑学生更易理解、掌握知识,这样来就可以增强语言的魅力。
例如,当我们教学《孔乙己》一文时,分析鲁迅先生描写孔乙己的动作从“排出四文钱”到“摸出几分钱”的动作细节描写如此传神,学生情不自禁,发出“OK”的叫喊。老师也可随之应和“Yes,非常酷”。再如当我们要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时,学生答对,老师可说:“完全正确,加十分”或者说:“聪明!”。学生心里自然美滋滋的。
综合上述。语文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教学语言艺术,激发学生语文情趣,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在和谐欢快氛围中定能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演讲与口才.2003第6期
[2] 朱绍禹编著.中学语文教材法.
[3] 演讲与口才.2003年第9期
[4] 科学杂志.2005年第4期
收稿日期:2009-11-17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良好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讲究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性,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语文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是单纯指说话的技巧,而是指传授知识,讲述问题所具有的吸引力和教学语言的魅力及表达效果。美妙和谐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身临课堂如坐春风,置身于一种欢愉快乐的学习境界之中。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十分注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在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教授知识等方面起着促使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发展的重要作用。本人就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浅谈一点体会。
1 启发诱导,话语激励
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但由于年龄、个性等差异,学生有时对某个问题难于理解,或者对老师提问而采取含糊其词或者缄口不语等形式,让老师揣摩他们的心意。主样老师难于知道他们是否对于某个问题已经掌握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运用语言艺术,通过一定话语激励他们,从中启发诱导他们,激发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的动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使学生的“能源”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刘海栗在一次大学中文系讲堂时讲到无产阶级文学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时,很多大学生不易理解。其中有一位女大学生站起来说:“文学就必须如实反映社会现象。无产阶级有丑恶的现象也必须充分暴露。为什么要遮掩呢?”刘大师没有直接回答她的提问。而是对姑娘说:“你有学生证吗?”姑娘回答说“有”。但不知老师有何用意,她把学生证递给老师。这时刘海栗继续说:“你以前脸上有没有长过疮疤,有没有污泥过。”这位女学生回答“有过”。刘老师又说:“为什么不把有污泥沾过。”这位女学生回答“有过”。刘老师又说:“为什么不把有泥污的脸照在相片上,而把美丽干净的脸照在相片上呢。因为你本身的脸就是美丽的?你那么公正的对待自己的脸,为什么不可以公正地对待无产阶级的本质良好的现象呢?无产阶级本身有缺点错误,有待无产阶级政党本身去克服、去改正。而它本质是好的。我们搞文学的就必须尽力歌颂无产阶级光学形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嘛。”[1]刘海栗大师这段佳话真可谓妙语惊人。语言艺术如此绝妙,令人赞叹不已。所有在场的大学生无不心服口服。
2 巧借东风,谐音助记
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知识可以借助某种事物使学生留有深刻印象,通过这些事物,借助音节相同或相近,便于朗读,便于记住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讲汉字的演变趋势,要求学生掌握其顺序,不能倒逆,不能遗漏时,就假设从前有一个财主请人护送金子,护送人叫小李。小李押送金子,用草盖着,挑着行李走。此故事觉得好笑。笑中我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用一句话概括,结果有位同学说:“财主有金押金小李挑(土话:楷)草行。”我说:“对呀,今天要讲的就是这句话,与汉字演变的趋势音节有关,即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大家只要用谐音记住”押金小李楷草行“就记住了汉字演变的趋势顺序。”又如:学习常用说明方法时,要求学生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本人也同样借助语言音节上的谐音来助记,先假设有一位母亲生有三个儿子,家收黄豆,要求黄豆脱壳,母亲要把豆子分下去,要求儿子作力打。这就是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说明方法,形成了一句话分下去(举)着力打。好记又易懂。
3 幽默风趣,寓教于乐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2]语文教学讲究语言幽默,会使课堂产生轻松活泼的气氛。适当穿插一些故事、笑话,学生从中会觉得有趣。比如,当我教《死海不死》这一课时,我就对学生开玩笑说:“我不想活了,我要自杀!”学生问:“老师你怎么会自杀?怎样自杀?”我说:“我教不好书,我就自杀,我就跳死海自杀。”同学们一听恍然大悟,齐声说:“死海不死。”由此导入此课问学生们为什么说“死海不死”,其中“死”有几多种意思,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又如教应用文“演讲稿”时,本人就穿插了一个故事,这故事是说原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靠钉共产党、革命志士而被蒋介石任用,但他不学无术,偏爱卖弄文雅,喜欢用词造句。有一次他到济南大学对学生演讲说:“我是粗人,是从炮膛里爬出来的;你们是学生,是从笔尖里钻出来的,我讲话是对牛弹琴。”[3]他把学生当成了“牛”。学生听后大笑。由此可引导学生知道演讲要看对象,用词造句千万要注意。
4 故作胡涂,别有用意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时明知事情真相或对方言行含义。却要故作不知,假装胡涂,在自然而然的进程中达到教学教育目的。在法国有位科学家曾向几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一杯倒满水的杯子,在杯里放进一条金鱼。为什么水不会溢出来?”有的小孩说:“鱼鳞片有间隙。藏进了许多水,所以不会溢出。”其中有个小姑娘不作答复,却躲进了里间屋子。一会儿走出来对着科学家说:“您错了,金鱼放在水杯里,水不能不溢出。”这位科学家问她:“为什么?”小姑娘说:“我进屋试了一下。”这个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4]那位科学学采取语言艺术就是故作胡涂,让自己的学生自己辨别来达到教学目的。本人有一堂课,中间休息时,学生趁我不在。翻开教案,将课堂练习答案尽抄而去。上课时发现讲台较乱。便故作胡涂,“老师不打算提问了。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做吧。”于是请了几个举手特别积极的,结果我给每个学生用红粉笔打了一个特大的“100”分并夸道:“今天同学们很认真,发挥得特别好,跟老师做的答案一模一样。只可惜标点给遗漏了。”就这几名话,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几位同学脸都红了。由此可见,语言上故作胡涂,确能激发学生思维,达到教育目的。
5 与时俱进,配合默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发展的进步,现代生活中有许多新词新句,语文教学传授知识,倘若保持传统的语言教学,显然,难于与学生沟通。而现代学生思想活跃、按受新事物较多,在语言表达上喜欢用时髦之词。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选用富有时代特色的语言、与学生配合教学,无疑学生更易理解、掌握知识,这样来就可以增强语言的魅力。
例如,当我们教学《孔乙己》一文时,分析鲁迅先生描写孔乙己的动作从“排出四文钱”到“摸出几分钱”的动作细节描写如此传神,学生情不自禁,发出“OK”的叫喊。老师也可随之应和“Yes,非常酷”。再如当我们要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时,学生答对,老师可说:“完全正确,加十分”或者说:“聪明!”。学生心里自然美滋滋的。
综合上述。语文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教学语言艺术,激发学生语文情趣,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在和谐欢快氛围中定能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演讲与口才.2003第6期
[2] 朱绍禹编著.中学语文教材法.
[3] 演讲与口才.2003年第9期
[4] 科学杂志.2005年第4期
收稿日期:200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