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声乐学习中需要运用一些关键技术才能使声音更规范,歌唱者唱起来才更轻松,观众听起来才更舒服。如气息的应用、歌唱中的咬字、喉头的放松,这些技能的掌握需要歌唱者要有较高的意识能力。
关键词: 声乐学习 关键能力 培养
很多人都喜欢唱歌,晚上在露天广场唱歌的群众很多,作为业余人士,我认为快乐就行,不在乎声音的好坏。但是作为一个音乐人——声乐老师,我们要求声音规范,所发的每个声音都要严谨,动脑子去想,用方法去支撑着歌唱,并不完全是你能唱多高、多低就有价值,它要符合声音的审美标准。
一、内外听觉的培养
没有经过声乐专业培训的人,他们在歌唱时声音一般比较大,因为那样能找到自己声音的存在感和满足感。作为一个研究声乐的人,我们就要培养自己的内听觉,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声音大、共鸣的泛音比较多就是好。
内听觉是通过长期声音训练形成的分辨声音音色、高低等音色的特殊能力。有了正确的内听觉,人不仅能听到别人声音的好坏,而且能判断自己的声音错在哪、好在哪。有了自我的纠错能力,自己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
二、气息的训练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声多于气,则声音比较干涩不圆润,听起来炸开了一样不聚拢、声音不集中;而气息多于声,则声音没有力量,色彩感染力也不够。当然作品的处理需要另当别论。
我们如何训练气息?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胸式呼吸,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是,比较浅。在正确的歌唱状态下,口鼻同时缓慢地吸气,感觉到把气吸至腹部和腰周围(这时腰腹出现向外扩张的现象,实际上是横膈膜中部下降促使边缘向四周扩张)然后保持吸气状态缓慢而均匀地呼气(呼气时发子音“s”,以检查气息是否均匀),同时小腹向内收,要感觉到由小腹收缩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呼完一口气后一定要张嘴松腹吸气,这样能够做到吸的气多而深,对横膈膜的紧张度有更多的体会。另外通过弯腰、抬钢琴、狗喘气等都能达到训练气息的能力。另外可通过一些专门的练习曲,使它的反应更主动和迅速。如狗喘气;女生的花腔训练时也能使横膈膜的反应速度加快;让作品放慢一倍叹着歌唱也容易找到气息。也可通跳连结合的练声曲改变其反应速度为我所用。
气息叹到哪从哪唱,初学者我们都要求声音要向下唱,嘴放松地往上张,让声音贴着后咽壁往上哼。这里需要提醒一点,很多老师对于声音是否真的叹在气上了,判断并不是很准确,需要我们用心去听,这就是一种教学能力。否则学生也云里雾里的。有了气息支撑,我们的嘴和下巴也要够松,這样的声音有弹性、不僵硬。
三、喉头稳定的练习
喉头相对稳定和打开喉头是学好声乐的关键能力,喉头是人声的声源体,所谓喉头的位置相对稳定是指歌唱发生的喉头始终处于自然、自如、颈部肌肉放松、易发出优美声音的稳定状态。有的人天生条件比较好,但绝大部分的人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解决喉头的问题我们可以试着用如下方法:
方法一:想象中嘴放到后脖梗子处,嘴用不上力了,这是一种注意力的移转方法,喉头容易放松,更容易获得咽腔的哼鸣,嘴巴也更容易放松。
方法二:在上衣第二个纽扣处建立了一个声音的支点让所有的声音都叹在哪儿哼着唱,等于已绕开了喉头,这就要老师有个好耳朵能判断声音是否真的叹到了支点,而且口腔也一点儿也不能紧张,如果是下巴紧,声音既难贴在后咽壁处,也难处于哼鸣状态往下叹。另外有了这个支点也会使气息更容易稳定、音色更加明亮,气息稳定了,喉头也就相对稳定了。
喉头问题的解决当然不是单个方法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和气息、咬字、意识等协同完善,才能找到更好的效果。
四、歌唱中咬字的锻炼
声乐是语言音乐化的表演艺术,较之器乐作品所陈述的思想内容,表达的情感更为确切和明确,也更容易直接为广大听众所理解和接受。歌唱训练并不是单纯掌握声音技巧,还必须把语言的规律、借助语言的功能才能完成表情达意的目的,即准确的咬字、吐字,清晰地表达词汇和语句,并用声音技巧塑造旋律的音乐形象,才是歌唱艺术的真谛。
歌唱中的咬字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因为咬字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声音的共鸣是否准确。如开口音我们敞开唱,口腔共鸣就会比较多、声音就会听起来比较响、炸。五大共鸣腔的共鸣就不合理,声音不规范,也很难混上假声状态,或者说混声状态不好,很难唱高音,声音的位置也跟不上去。
我们唱歌时,特别是中国歌曲,大部分都有字头、字腹和字尾,咬准了难度都非常大。字头要快,字腹要拉开、拉长,字尾一定要归音;又不能把每个音节单独分开来唱,除了注意外进里出外,我们还要把每个字都在一个哼鸣状态,统一气息状态下再用一个点去咬准它,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能松懈。
五、意识在歌唱中的作用
意领先,腔后行。在唱歌时,我们要先有意识,如嘴巴是否放松,气息是否叹下去了,哼鸣的状态有没有建立,这样声音再唱出来就比较正确。很多人在唱歌时候总是先把声音唱出来,再来想方法,这个时候即使你有心想到了科学的方法,状态已被破坏,歌曲的完整性、科学性已达不到统一。歌曲伴奏的前奏、间奏、尾声时往往被忽略,特别是前奏。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进入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如果感觉不在状态,在间奏时一定要有意识地调整一下气息,另外,尾声也一定要交代清楚。
学习声乐过程中很多方法的掌握都需要我们有意去想,其实声音是有方向性的,通常我们讲的声音向前向后都是靠我们的意识支配的;气息向下声音向上也是靠意识支配的,如果意识不到位啥也学不成。上课时你如果不能与老师的授课意识同步,亦定学不到老师所授方法的真谛。
先走气后走声,就要求我们在歌唱的时候气息要先活动起来,气息要先叹下来,声音再唱出来,这样才能做到气裹着声音,声音很圆润,否则很容易造成声多与气,声音干涩、刺耳、失去了美感。中低音真声太多,很难混入假声,而高音唱不上去或者喊的成分太多,这都是靠意识去支配,无主动的意识就学不好声乐。
关键词: 声乐学习 关键能力 培养
很多人都喜欢唱歌,晚上在露天广场唱歌的群众很多,作为业余人士,我认为快乐就行,不在乎声音的好坏。但是作为一个音乐人——声乐老师,我们要求声音规范,所发的每个声音都要严谨,动脑子去想,用方法去支撑着歌唱,并不完全是你能唱多高、多低就有价值,它要符合声音的审美标准。
一、内外听觉的培养
没有经过声乐专业培训的人,他们在歌唱时声音一般比较大,因为那样能找到自己声音的存在感和满足感。作为一个研究声乐的人,我们就要培养自己的内听觉,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声音大、共鸣的泛音比较多就是好。
内听觉是通过长期声音训练形成的分辨声音音色、高低等音色的特殊能力。有了正确的内听觉,人不仅能听到别人声音的好坏,而且能判断自己的声音错在哪、好在哪。有了自我的纠错能力,自己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
二、气息的训练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声多于气,则声音比较干涩不圆润,听起来炸开了一样不聚拢、声音不集中;而气息多于声,则声音没有力量,色彩感染力也不够。当然作品的处理需要另当别论。
我们如何训练气息?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胸式呼吸,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是,比较浅。在正确的歌唱状态下,口鼻同时缓慢地吸气,感觉到把气吸至腹部和腰周围(这时腰腹出现向外扩张的现象,实际上是横膈膜中部下降促使边缘向四周扩张)然后保持吸气状态缓慢而均匀地呼气(呼气时发子音“s”,以检查气息是否均匀),同时小腹向内收,要感觉到由小腹收缩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呼完一口气后一定要张嘴松腹吸气,这样能够做到吸的气多而深,对横膈膜的紧张度有更多的体会。另外通过弯腰、抬钢琴、狗喘气等都能达到训练气息的能力。另外可通过一些专门的练习曲,使它的反应更主动和迅速。如狗喘气;女生的花腔训练时也能使横膈膜的反应速度加快;让作品放慢一倍叹着歌唱也容易找到气息。也可通跳连结合的练声曲改变其反应速度为我所用。
气息叹到哪从哪唱,初学者我们都要求声音要向下唱,嘴放松地往上张,让声音贴着后咽壁往上哼。这里需要提醒一点,很多老师对于声音是否真的叹在气上了,判断并不是很准确,需要我们用心去听,这就是一种教学能力。否则学生也云里雾里的。有了气息支撑,我们的嘴和下巴也要够松,這样的声音有弹性、不僵硬。
三、喉头稳定的练习
喉头相对稳定和打开喉头是学好声乐的关键能力,喉头是人声的声源体,所谓喉头的位置相对稳定是指歌唱发生的喉头始终处于自然、自如、颈部肌肉放松、易发出优美声音的稳定状态。有的人天生条件比较好,但绝大部分的人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解决喉头的问题我们可以试着用如下方法:
方法一:想象中嘴放到后脖梗子处,嘴用不上力了,这是一种注意力的移转方法,喉头容易放松,更容易获得咽腔的哼鸣,嘴巴也更容易放松。
方法二:在上衣第二个纽扣处建立了一个声音的支点让所有的声音都叹在哪儿哼着唱,等于已绕开了喉头,这就要老师有个好耳朵能判断声音是否真的叹到了支点,而且口腔也一点儿也不能紧张,如果是下巴紧,声音既难贴在后咽壁处,也难处于哼鸣状态往下叹。另外有了这个支点也会使气息更容易稳定、音色更加明亮,气息稳定了,喉头也就相对稳定了。
喉头问题的解决当然不是单个方法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和气息、咬字、意识等协同完善,才能找到更好的效果。
四、歌唱中咬字的锻炼
声乐是语言音乐化的表演艺术,较之器乐作品所陈述的思想内容,表达的情感更为确切和明确,也更容易直接为广大听众所理解和接受。歌唱训练并不是单纯掌握声音技巧,还必须把语言的规律、借助语言的功能才能完成表情达意的目的,即准确的咬字、吐字,清晰地表达词汇和语句,并用声音技巧塑造旋律的音乐形象,才是歌唱艺术的真谛。
歌唱中的咬字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因为咬字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声音的共鸣是否准确。如开口音我们敞开唱,口腔共鸣就会比较多、声音就会听起来比较响、炸。五大共鸣腔的共鸣就不合理,声音不规范,也很难混上假声状态,或者说混声状态不好,很难唱高音,声音的位置也跟不上去。
我们唱歌时,特别是中国歌曲,大部分都有字头、字腹和字尾,咬准了难度都非常大。字头要快,字腹要拉开、拉长,字尾一定要归音;又不能把每个音节单独分开来唱,除了注意外进里出外,我们还要把每个字都在一个哼鸣状态,统一气息状态下再用一个点去咬准它,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能松懈。
五、意识在歌唱中的作用
意领先,腔后行。在唱歌时,我们要先有意识,如嘴巴是否放松,气息是否叹下去了,哼鸣的状态有没有建立,这样声音再唱出来就比较正确。很多人在唱歌时候总是先把声音唱出来,再来想方法,这个时候即使你有心想到了科学的方法,状态已被破坏,歌曲的完整性、科学性已达不到统一。歌曲伴奏的前奏、间奏、尾声时往往被忽略,特别是前奏。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进入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如果感觉不在状态,在间奏时一定要有意识地调整一下气息,另外,尾声也一定要交代清楚。
学习声乐过程中很多方法的掌握都需要我们有意去想,其实声音是有方向性的,通常我们讲的声音向前向后都是靠我们的意识支配的;气息向下声音向上也是靠意识支配的,如果意识不到位啥也学不成。上课时你如果不能与老师的授课意识同步,亦定学不到老师所授方法的真谛。
先走气后走声,就要求我们在歌唱的时候气息要先活动起来,气息要先叹下来,声音再唱出来,这样才能做到气裹着声音,声音很圆润,否则很容易造成声多与气,声音干涩、刺耳、失去了美感。中低音真声太多,很难混入假声,而高音唱不上去或者喊的成分太多,这都是靠意识去支配,无主动的意识就学不好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