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应局限于理论研究,而是要落实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上。基于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教师既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又要会灵活处理。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与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166
章建跃博士说:“教好数学就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所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应在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过程在教学过程。这给一线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落实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借助在校的听课记录,谈谈自己的想法。
案例1.同课异构的课堂片段教学比较
笔者曾经听过学校两位教师在《平面向量的运算》公开课中对同一道习题的不同处理。
三点感悟
1.关注课堂错误生成,聚焦素养培养
解题错误的产生总有其内在合理成分,应予以高度重视、分析,这也是教师对待学生错误应有的态度;要通过举反例,或对错误过程、错误原因的分析暴露矛盾,以引发学生的自我反省。学生的解题错误是一种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对学生解题错误的研究能力——既要能明确錯误的关键所在,也要能从错误的合理成分加以适当引用,并促使学生学会在研究解题错误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本质。
2.关注概念定义理解,提升核心素养
“数学是玩概念的。”教师既要重视概念的教,也要重视概念的学。站在长远的立场,探索过程比公式、定理本身更加重要。把握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把握本质、提升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关注教学中学生的想法,充分落实核心素养
教学起点的把握应该是动态的、富有变化的,教师在现实的教学中要善于分析和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想法是教师应该把握的教学起点,因为学生的想法是基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形成的,比较接地气,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些信息,及时根据课堂上表现出的鲜活的“起点”做调控。
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有遗憾的,我们不可能让教学尽善尽美,但是如果我们能让课堂教学更开放些、自由些,多听听学生的声音,那么会完美很多。让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上落地、生根、开花。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325400)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与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166
章建跃博士说:“教好数学就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所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应在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过程在教学过程。这给一线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落实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借助在校的听课记录,谈谈自己的想法。
案例1.同课异构的课堂片段教学比较
笔者曾经听过学校两位教师在《平面向量的运算》公开课中对同一道习题的不同处理。
三点感悟
1.关注课堂错误生成,聚焦素养培养
解题错误的产生总有其内在合理成分,应予以高度重视、分析,这也是教师对待学生错误应有的态度;要通过举反例,或对错误过程、错误原因的分析暴露矛盾,以引发学生的自我反省。学生的解题错误是一种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对学生解题错误的研究能力——既要能明确錯误的关键所在,也要能从错误的合理成分加以适当引用,并促使学生学会在研究解题错误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本质。
2.关注概念定义理解,提升核心素养
“数学是玩概念的。”教师既要重视概念的教,也要重视概念的学。站在长远的立场,探索过程比公式、定理本身更加重要。把握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把握本质、提升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关注教学中学生的想法,充分落实核心素养
教学起点的把握应该是动态的、富有变化的,教师在现实的教学中要善于分析和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想法是教师应该把握的教学起点,因为学生的想法是基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形成的,比较接地气,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些信息,及时根据课堂上表现出的鲜活的“起点”做调控。
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有遗憾的,我们不可能让教学尽善尽美,但是如果我们能让课堂教学更开放些、自由些,多听听学生的声音,那么会完美很多。让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上落地、生根、开花。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3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