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移情论看《呐喊》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呐喊》与所有看到它的人都有灵魂的碰撞,将画家自己所带有的情感传达转移到观看者的情绪中,表达艺术家自由意识和情绪倾向。与前人共通的感受,共通感。从古代到近代的人们,常常认为:“共同感是上帝赐予人的伟大礼物。当人的洞察力和科学精神萎缩为杯中残酒时,它是作为一种神谕出现的”。
  关键词:移情论;蒙克;共通感
  前言
  在移情论中有将艺术分为四大类: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为活动制作的;与理念活动不同的,人为实践活动熟练的技术等;与一般熟练(手艺)不同的自由的活动,工匠精神等;美得艺术,无目的的合目的形式。这四种艺术,从最低到最高的等级将,可以看到真正美得艺术是自由的,并且一定也是在客观之上的有精神心灵交流的。
  一、脆弱与痛苦的蒙克
  蒙克从小眼看自己至亲兄弟姐妹一个个的离开自己,这对于蒙克的精神打击是很大,一个悲痛尚未缓解,另一个悲痛接踵而至。这些家庭情况导致死亡的残酷烙印始终烙印在蒙克的心灵最敏感的地方。似乎能看到,饱受折磨和他痛苦的心态,他在日后的作品中一直不断反复出现的生命的脆弱,人生的痛苦和死亡的恐惧。正如蒙克所写的,疾病疯狂和死亡犹如黑色天使从天上注视着我,终身陪伴左右。
  19世纪90年代是欧洲新思潮盛行的时代,也是蒙克创作最辉煌的时期,他全身心地投入在“生命”组画的构思、创作中,这时的作品富有哲理性和时代感,他的艺术思想走向了成熟。生命的脆弱,家庭的衰亡,孤独、惊恐、绝望,长期困扰在蒙克的心里,他承受了很多别人难以感受到的困苦。蒙克对描写任何现实的场景和外部状态都没有兴趣,他希望描写的是那种充满情绪内涵的,并且具有强大传神力的内心状态和冲击力的情感。
  二、撕心裂肺的画面宣泄
  画面中,在桥上呐喊的人,凹陷的面颊宛如骷髅头,背景火与血的色彩像旋涡般染红天际。正如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他为什么要在如此的背景中尖叫呐喊,由此引发我们的苦思冥想,想要思考出合情合理的答案,但是你越是想就越感觉到痛苦与不安。蒙克所描绘的世界是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他刻意表现生命,死亡,忧虑和孤独,描写世纪之交的艺术家在充满矛盾与痛苦的现实的世界里的挣扎,其孤独的内心对人生产生的怀疑和焦虑。在艺术思想上,蒙克的作品整整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在蒙克的年代,没有一个画家能像蒙克一样深入到人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欧洲的精神心灵世界的深处,把心灵的美与丑一并展现出来,也没有人能赤裸裸地描写人性的丑陋,使得善良和邪恶并存,美丽与丑陋共生。
  移情是指直观与情感直接结合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相融合的过程,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结果,是主体把自己的感受、情感和思想注入对象使之染上主观色彩的结果。因而美根源于主体的移情活动,美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移情现象。当我们聚精会神地观照审美对象时,就会产生把我们的生命和情趣注入到对象中、使对象显示出情感色彩的现象。“美是一个对象的合目的性形式,如果这形式是没有一个目的的表象而在对象身上被知觉的话”。凡是就要给鉴赏本身设定了一个标准,鉴赏对象的合目的性形式。对于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并非毫无关联的两个部分。一方面,就按前后时间序列来说,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目的论是区别人和其他存在物的根本因素,是人一切合乎理性的根源,就此而言,目的论判断力就又成了审美判断力的前提和基础。当我们懂了在与他人交流时传达自己的情感。艺术其实就是情感的对象化。对象化了的情感就是美。我们能感受到,任何美学都要与人的直接审美体验有关系。
  三、从画面移情产生的共通感
  一种共通感是人的灵魂对绝对家园的追思,这是有关神学的角度上的想法。另一种就是思想侧重于主体身心尤其是心灵的先天相通上来思考的。从大的角度上来说,有哲学家就认为人类有内在的和谐,这在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与大自然宇宙的和谐是相一致的。它类似我们中国古代道家的阴阳相生,五行相成,庄子的以气合气,以道统一,这种和谐的思想体系。在之后这种共通感被强调“首要的美”,艾迪生说过,心灵带着愉悦体味作者的高妙和怀着厌恶感受作者的缺陷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也许就是我们生下来就带有的,但我们也需要通过一些办法来训练培育和提高它。但是我们也知道人的审美能力也许是共通的,但是个人气质的差别,时代民族的差异,还有年龄悬殊等等的问题存在,使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审美趣味也许就是变化多端,让人难以捉摸的,但无论如何它终将有一些普遍性的褒贬原则。
  这一些普遍性原则,天才可以通过艺术品表现他们的艺术才华,观众和评论家,会经过仔细探索,找到这些原则对许多人类心情感受所起到的作用。作为观看这幅画的我,感受得到画家心里的生死,疾病,痛苦的情绪,仿佛触碰到我内心中最敏感的点,感受到了忧伤痛苦与愤怒。
  参考文献:
  [1]邓晓芒.康德判断力批判釋义[J].三联书店,2008,(3),56.
  [2]戴馥蔚.蒙克绘画中的情感表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赵彦君(1996—),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学生,硕士在读,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西画。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明了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相应的监督制度、项目管理体系不科学、相关管理措施不完善、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较低,然后围绕着加强重大科技监督制度、构建合理项目管理体系、提高科技管理风险预防、加大项目人员培训力度四个方面,探讨了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项目;管理理论;重大科技  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得我国的
期刊
摘要:朱塞佩.托纳多雷导演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揭示丑恶的人性。影片用特写展现玛莲娜独特的女性魅力、揭示了她内心的真实情感,暗示其悲剧结尾。远景运用隐喻意味。别处心裁运用主客观视角结合的拍摄手法进行叙述,主观镜头增强影片的偷窥意味,使玛莲娜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也是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的体现。客观镜头则具有叙事作用。  关键词:《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特写;主客观镜头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加之互联网科技时代的涌入,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获取消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相对而言,我国传统媒体的地位遭受了威胁,固有的说教类新闻宣传形式显得格格不入。想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就需要使用新形式,改变话语体系,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以增强新闻宣传力度、吸引舆论导向。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新闻宣传工作;探索思考  引言:新闻宣传工作主要宣传国家与政府所出台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中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中小学阶段是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理和思想尚未发展成熟,却处在发展启蒙的黄金阶段。因此在中小学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思维,为学生将来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思政课;路径;原则  引言  为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新世
期刊
摘要:高校教育的宗旨是向社会输送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教育者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力求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更能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促进自身的综合能力发展,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本文在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
期刊
摘要:在中国电影史上关于费穆的专题研究早已琳琅满目,站在整体中国影史发展脉络下对其诗性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研究却仍然有待被书写。本文首先在民族视域下,将中国电影的早期美学形态按照费穆的诗电影和蔡楚生的影戏观进行分野,并探讨其二者的现实主义美学根基,在这种探索中完成对中国早期诗性电影的再认识。同时在中西比较的视域下将费穆与塔可夫斯基置于诗电影的范围下加以比较,并从“道”和“儒”的哲学根源上加以分析,进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媒体也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正面临着收视分流、广告滑坡、士气不振、效率不高、创新乏力等严峻考验。这些考验也促进各广播电视台在深化改革的同时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从而在员工中产生凝聚力和忠诚度,从而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故此本文将聚焦于广电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文化产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文化
期刊
摘要:广播播音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娱乐形式,虽然近几年来,互联网和影视行业的发展使广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广播自身的特点仍吸引了不少的听众。主持人是一台广播节目的灵魂,能够在节目过程中充分调动听众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主持人能够充分掌握营造良好的节目氛围的技巧。文章主要对此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播音主持;节目氛围;营造氛围  一、合理使用语言营造氛围  在播音主持时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始重视起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针对数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交流活动,可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进行重点分析,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反思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案例进行教学分析不仅能够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数学案例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和能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个目的只利用课上时间是不够的。由于时间的局限,连书上有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