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学出版中的中国地位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可否认,人们对中国的历史、政治、哲学乃至经济越来越感兴趣,尤其是那些从中国人角度写的书。但是这些书的主题仍然很艰涩,很容易让普通读者打瞌睡!我们需要将他们引入更加动人的故事中去,直到他们和书中人物感同身受,沉浸在他们活动的环境当中。
  
  全球市场是否对中国文学有需求?中国的出版人目前试图明确他们在出口市场上的地位,所以我和吴伟一样,也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主要是由于中国图书对于当代西方还很新鲜。另一方面,这个问题相当荒谬!中国在世界文学上当然有合理的地位。从两千年前《易经》和《孙子兵法》的发行算起,中国在历史和哲学著作的人类宝库中一直就举足轻重。但是,20世纪中国的政治动荡打断了中国和外国之间观点和知识的交流,因此,我们现在正处于重建的年代。
  对许多人而言,重建中的挑战是种巨大的障碍。我个人却认为,我们应视其为机遇,可以借此用新方式来寻找新读者。可以肯定的是,冲突与政治重建似乎总会吸引其他国家中那些善于思考的人的注意。想想二战后的德国、共产主义崛起后的俄国以及21世纪的穆斯林世界,人们总对这些地方更为好奇。他们想知道这些事情的历史背景,冲突的政治后果,以及新政权下社会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况。
  很多时候,人们所写的书只涵盖了历史和政治,而很少有人去读它们。大部分潜在读者群是中产阶级,他们更喜欢小说,而不愿读历史书或者是政论集。
  所以,我对中国出版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在世界书市中开辟一片新土地。这片土地便是从中国来的小说,所涉及的主题又是西方读者最喜欢的:爱情故事、侦探传奇以及惊险小说。这些题材的市场份额毫无疑问是最大的,非小说题材无法与之相比。我注意到由李钢所写的《我们的思维方式》一书正在西方售卖,但我不认为大多数读者喜欢这种形式的读物。要让中国文化和哲学在世界面前更加通俗,更加有趣,聪明的方法就是将其融入小说之中,这就是我的建议。
  不可否认,人们对中国的历史、政治、哲学乃至经济越来越感兴趣,尤其是那些从中国人角度写的书。但是这些书的主题仍然很艰涩,很容易让普通读者打瞌睡!我们需要将他们引入更加动人的故事中去,直到他们和书中人物感同身受,沉浸在他们活动的环境当中。
  举个例子,我现在正在读伊恩·兰金的小说,书名叫《怨言》,作者在英国属于一流作家,不过很苏格兰。他写苏格兰发生的事情,使用的语言让人想起那个国家的文化,而南边的大多数英格兰读者认为其既陌生又很神秘。《怨言》的背景发生在爱丁堡,我们很容易融人人物当中,也能很容易构想出那座城市,哪怕你从没到过那里。再举个例子,英国日裔作家黑石一雄的《我辈孤遗》为读者展示了一幅上海的真实画面,以及南京大屠杀的悲惨情景。我相信同样的情况可以更多地被中国作家利用起来。
  我的第二个建议便是,小说不一定非得真实再现某段历史,但是要和虚构小说的传统风格相符,小说可以是对历史环境的思考,也可以是对时代政治和背后哲学的反映。这些正是世界读者想要看的:理解人们的日常言行,理解他们如何受到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或者激励。最重要的是,读者想从现代角度了解这些事情,因为他们熟悉的是这个时代,他们认同的是这个时代,他们评论的也是这个时代。
  第三,在试图表达中国视角的时候,我们一再碰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幅员辽阔,民族多样,根本不可能有代表典型中国情况的视角。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思考中国,将其看作一个由不同文化的省份个体组成的国家,其个体文化通常只限制在自己省份的边界之内。因此,那些注重于某个城市,某种文化的小说会非常有趣。我觉得一本揉人丝绸之路历史的新疆传奇会非常好看:也会被一段基于昆明一成都铁路上的云南冒险所吸引;也想看那有着澎湃长江和壮美黄山的安徽……每一个省份都有自己令人回味之处。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菜肴、香气和调料,每一个都有独特的民俗,每一个都有不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所有这一切,能为一段冒险、一场爱恋提供激动人心的背景,如果把这些放在中国这个复杂文化体的背景下,那么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在当今世界,我们受惠于一种新的全球意识,这种意识受到新闻、电视和网络的影响,鼓励人们去探求,去更多地了解中国。人们世代以来都想去周游世界,亲身感受,当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旅行,当国家和城市之间交通越来越方便的时候,我们坚信,会有更多的人渴求于现代中国的故事。机会就摆在那里,就看中国出版人和作家是否有勇气抓住。
  这听起来非常容易,但实际上并不简单。即使半个世纪以来与西方文化更为接轨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其蓬勃的出版业也没有真正打入西方市场,还缺少着某种东西。中国土地上的异国情调对欧洲读者而言仍然存在巨大的吸引力。我认为,欠缺的正是一种新的冒险意识。在悠悠历史中,中国人民从来不缺乏冒险的精神!
其他文献
在“奔奔族”理财书的提升和拓展过程中,阅读重心应从一夜暴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速成主义,向拿来就能用,用了就了灵的实际、实用、实战的阅读取向转变。“奔奔族”读者更渴
2013年9月,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闭幕,意大利导演吉安弗兰科·罗西执导的纪录片《罗马环城高速》出人意料地捧走象征最高荣誉的“金狮大奖”,成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首捧头奖的纪录片,一下子引发了大家对纪录片的好奇与热情。纪录片是电影四大类型中的一种,是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生活作完整、准确实录与报道的影片,它恪守严格的真实性,不容许弄虚作假和无中生有。纪录片是资格最老的片种,189
行政撮合及地域性是我国出版行业集团化进程的特色,但集团化只是为集约化经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着力推进生产经营的集约化才是各集团“做大”之后“谋强”的有效途径。为顺
【东想西思】中国经济日新月异,但在英语小说世界里看到的中国,还是那个停留在旧上海以及“文革”中的中国,这一方面与外籍作者迎合英语读者口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出版者一
如果中国参展方能够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用英文标注和解释自己的图书,是否有助于它们向西方出版商出售更多的版权和出版许可呢?我怀疑事实的确如此。至少,我建议北京国际书展的主办方可以进一步努力对书展进行改善,让西方购买者觉得舒服有趣,如此一来,他们也会更愿意在西方推介中国的图书。    这几天,我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它是我最钟爱的三座城市之一。我本人,以及我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曾在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根源,西方人的主导价值观与《圣经》密不可分。《圣经》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译制本最多、影响力也最大的书籍,以《圣经》为题材的电影有很多,除了传播教义的福音电影,许多好莱坞影片也涉及圣经思想。  一、《圣经》简介  《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从最早成书的《约伯记》到最后成书的《启示录》历经1600年左右,作者共有40多位。《圣经》的主题是上帝与人类的关系, 其内容“都
【正】一、研究综述1.微电影的特征2010年12月中国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上映,吴彦祖在90秒内用8句对白演绎出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
部委出版社改制是今年整个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在第一批转制名单之列。这是历史赋予的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    部委出版社改制是今年整个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在第一批转制名单之列。这是历史赋予的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  围绕改革改制,我们一是认真学习、研究和领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的精神实质;二是和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认真贯彻
作为保罗·奥斯特的新作,《隐者》承袭了作者一向对文本结构的大胆实验,以“书中书”的形式,探索真相与记忆,过往与当下,我者与他者的模糊界限,并于悬疑味浓重的层层推理中,构建
近年来,全球数字出版风起云涌,但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出版大社就已开始了数字出版尝试。随着在线阅读已日趋成为科研工作者和学生的主流阅读方式,尤其在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