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的必修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它属于基础性学科课程。从21世纪知识创新和应用的重要特征来看,今天的德育课程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新德育标准更具有时代性、实践性、体现了生活化和人文化,强调德育素质培养与人文素养的辨证统一,洋溢着独特的新课程理念。
1 对教材的丰富和整合的探索
以往德育教程具有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教师则是消极、被动的执行者,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很小。而今,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德育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将随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自闭性,主动构建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教材与鲜活的现实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统一体。
如:在学习“关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个问题时,教材讲的比较简单,机遇只涉及“和平环境”和“新科技革命”两个方面,参阅《半月谈》、《时事》等资料我们又从“国家的政策”、“国内外的市场”、“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等方面予以补充和讨论;而谈到“挑战”,则从学生所熟悉的“资源、环境”人手,然后到“老百姓关注的上学、就医难”以及“区域经济的平衡问题(共同富裕)”等问题,其间补充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典型的事例,整节课学生不再象以前那般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而是积极的参与,那种为祖国自豪骄傲的感受,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让他们的眼睛更加明亮起来,作为教师的我心里也体会到了该学科的价值,内心充满了愉悦。
2 对学生合作学习具体方式的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而合作学习是达到这种需求的有效途径,同时它又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认知,情感升华的过程,是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统一。
如何去实施才更有效呢?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我们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何创设?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这样在施教过程中才能做到真正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具体实施方式,如:怎样分组’如何展示?提供哪些信息给学生等。最后:教师要调控好课堂节奏,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阐述个人见解,将学生认识上的差异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3 对学生评价方法的探索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实施如果没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机制,课程实施就会落空。评价既是对事物估定价值,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主要是为了预测教育的需求,其评价的重点是: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要考察学生在思想政治可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好公民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3.1 课前5分钟演讲,对个体实施分层评价
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等习惯,我把课前5分钟“还”给学生,每节课安排一至二名学生,或是播报自己采编的新闻,或是讲一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每个学生都有这样一次机会,也都很珍惜。然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若采用一个评价标准就不合理了。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們从演讲的标准、选材立意及影响力等来综合评价;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从态度、声音是否洪亮、流畅等来评价。特别是抓住其闪光点给予赞扬和鼓励,以上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评定等级并记载。以此来激励后面的学生,激发他们想要超越的愿望。
3.2 合作学习过程,对小组的量化综合评价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使之不流于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对其过程的量化评价就显得很重要了。如:在初三《思想政治》第三课“人口、资源、环境”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根据每个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是否有时代性、有代表性、是否图文并茂,途径是查阅资料还是实地调查等评出等级;其次,小组对采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找出对策,并形成报告,每小组一篇,根据其可行性等再次评出等级;最后,每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该组在全班进行交流再次进行评定。综合三次评价,根据得“优”的多少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做好记录。
3.3 作业信息反馈,对课本知识掌握的评价
这主要是通过作业和书面测试来进行的。具体来说,对作业,老师批阅后,根据书写、正确率、是否按要求完成并交给科代表评定等级,由科代表登记,这样可有效督促学生认真作业,掌握基本知识;测试则指每期末常规的书面考试。
新课程的改革序幕才拉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事物,只要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实践、反思,我们就一定会在这场改革中披荆斩棘,收获累累硕果。
1 对教材的丰富和整合的探索
以往德育教程具有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教师则是消极、被动的执行者,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很小。而今,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德育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将随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自闭性,主动构建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教材与鲜活的现实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统一体。
如:在学习“关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个问题时,教材讲的比较简单,机遇只涉及“和平环境”和“新科技革命”两个方面,参阅《半月谈》、《时事》等资料我们又从“国家的政策”、“国内外的市场”、“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等方面予以补充和讨论;而谈到“挑战”,则从学生所熟悉的“资源、环境”人手,然后到“老百姓关注的上学、就医难”以及“区域经济的平衡问题(共同富裕)”等问题,其间补充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典型的事例,整节课学生不再象以前那般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而是积极的参与,那种为祖国自豪骄傲的感受,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让他们的眼睛更加明亮起来,作为教师的我心里也体会到了该学科的价值,内心充满了愉悦。
2 对学生合作学习具体方式的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而合作学习是达到这种需求的有效途径,同时它又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认知,情感升华的过程,是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统一。
如何去实施才更有效呢?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我们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何创设?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这样在施教过程中才能做到真正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具体实施方式,如:怎样分组’如何展示?提供哪些信息给学生等。最后:教师要调控好课堂节奏,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阐述个人见解,将学生认识上的差异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3 对学生评价方法的探索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实施如果没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机制,课程实施就会落空。评价既是对事物估定价值,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主要是为了预测教育的需求,其评价的重点是: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要考察学生在思想政治可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好公民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3.1 课前5分钟演讲,对个体实施分层评价
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等习惯,我把课前5分钟“还”给学生,每节课安排一至二名学生,或是播报自己采编的新闻,或是讲一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每个学生都有这样一次机会,也都很珍惜。然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若采用一个评价标准就不合理了。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們从演讲的标准、选材立意及影响力等来综合评价;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从态度、声音是否洪亮、流畅等来评价。特别是抓住其闪光点给予赞扬和鼓励,以上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评定等级并记载。以此来激励后面的学生,激发他们想要超越的愿望。
3.2 合作学习过程,对小组的量化综合评价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使之不流于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对其过程的量化评价就显得很重要了。如:在初三《思想政治》第三课“人口、资源、环境”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根据每个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是否有时代性、有代表性、是否图文并茂,途径是查阅资料还是实地调查等评出等级;其次,小组对采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找出对策,并形成报告,每小组一篇,根据其可行性等再次评出等级;最后,每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该组在全班进行交流再次进行评定。综合三次评价,根据得“优”的多少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做好记录。
3.3 作业信息反馈,对课本知识掌握的评价
这主要是通过作业和书面测试来进行的。具体来说,对作业,老师批阅后,根据书写、正确率、是否按要求完成并交给科代表评定等级,由科代表登记,这样可有效督促学生认真作业,掌握基本知识;测试则指每期末常规的书面考试。
新课程的改革序幕才拉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事物,只要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实践、反思,我们就一定会在这场改革中披荆斩棘,收获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