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li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3 ~ 12月住院进行输液治疗患者480例和护士16名,按照参加品管圈活动前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活动前)为2015年3~6月住院患者236例和护士8名,观察组(活动后)为2015年7~12月参加品管圈活动的244例患者和护士8名,开展“降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的品管圈活动的244例患者为观察组。 结果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两组患者静脉输液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分别为:观察组为96.72%,对照组为9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外渗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为12.30%,观察组为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20%,对照组为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品管圈的应用意义、高危高渗药物的认知、团队成员的互助协作理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参与活动信心和集体荣誉感6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护士对高危、高渗药物专业知识的认知,规范了安全输液的操作,提高了静脉输液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降低输液外渗率和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品管圈;输液外渗; 神经外科;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編号] 2095-0616(2017)15-7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patients. Methods 480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infusion treatment and 16 nurse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Zhuhai) from March 2015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participation i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36 patients and 8 nurses from March 2015 to June 2015 before the activity in control group and 244 patients and 8 nurses from July 2015 to December 2015 i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with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xtravasation of intravenous fluids. Results Through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the one-time success rat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puncture was 96.72% respective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93.64%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infusion extravasation was 12.3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4.6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20%, the control group was 5.78%, P drawing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urse to nurse of QCC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risk perception, hyperosmotic drugs team members of mutual collaboration concep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confidence and sense of collective honor in 6 aspects of the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Conclus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strengthen the nurses' knowledge of high-risk and hypertonic drugs, standardize the operation of safe infusion, improve the one-time success rate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puncture, the success rate of one infusion puncture, reduce the rate of transfusion extravasation and complication of infusion.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ransfusion extravasation; Neurosurgery; Satisfaction degree
  静脉输液[1]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因此护士操作的时候不仅需要精湛的静脉穿刺技术、扎实
  的药物专业知识,还需要密切对整个输液过程进行细心、耐心的观察和护患沟通能力[2]。“一针见血”率[3]是评价输液护理质量的关键,但是输液过程无
  液体外渗[4]也是临床优质护理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5],只有输液过程安全,才是确保输液质量的可靠指标[6]。我科归纳分析2015年3 ~ 12月在我院进行输液治疗过程中发生液体外渗的原因,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静脉输液护理,以降低输液外渗发生,提高护理效果,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始前,将本次研究的详细经过以书面申请形式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申请同意批准后进行,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告知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征得患者及家属完全知情同意后开始研究。按照随机抽样法,抽取2015年3 ~ 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期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480例和护士16名,按照参加品管圈活动前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活动前)为2015年3~6月住院患者236例,男167例,女69例,年龄18~65.5岁;护士8名,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2名。学历:大学本科:4名,大专4名。观察组(活动后)为2015年7~12月参加品管圈活动的244例患者,男154例,女90例,年龄18~65.5岁;护士8名,均为女性,年龄22~46岁,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2名。大学本科:4名,大专4名。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神经外科住院诊断收治标准的患者;(2)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含高危高渗药物;(3)年龄、性别和诊断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遵医嘱开展护理服务,配合开展基础心理护理、语言交流、行为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首先成立“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自荐自愿方式召集8名护士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出现输液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分析原因[7-8],半月召开一次分析总结会议。探讨解决方案,提高输液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下降。
  1.2.1 提高护士对输液安全的认知 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静脉输液护理安全手册》,定期考核对该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
  1.2.2 严格规范高危、高渗性液体的输液过程
  1.2.2.1 高危、高渗性液体的输液穿刺[9-11] (1)高危、高渗药物的输液首选中心静脉穿刺,如果患者不同意在中心静脉处穿刺,宜挑选患者肢体皮下静脉外观较粗直、血管弹性佳、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附近穿刺;(2)与医生沟通后,输液时间超过10d以上者,禁止在周围静脉穿刺;(3)四肢穿刺时避免在外伤性肢体、活动受限、偏瘫侧肢体和新近已行穿刺的以下部位进行穿刺;(4)避免在同侧肢体、同一静脉和同一部位反复穿刺;(5)禁止在有皮肤病和存在感染的部位进行穿刺;(6)穿刺前手部、穿刺部位严格消毒,透明输液贴牢靠固定,保证了穿刺部位清洁干燥;(7)输入高危、高渗液体前要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轻对血管刺激;(8)对一些皮下脂肪厚,考虑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高的患者,为减轻患者二次穿刺的痛苦,提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成功率,与医生详细沟通后,采用超声定位或血管超声多普勒引导穿刺。
  1.2.2.2 输液管的维护 活动开展前进行静脉输液管的维护培训和考核,要求:(1)外周静脉留置针严格控制留置时间,3d内必须更换;(2)输注高危、高渗药物时,严格加强巡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3)不得在置有导管的肢体上部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不得在输液导管上部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防止加压时输液管堵塞。
  1.2.2.3 高危、高渗药物外渗并发症的處理[12-13]和加强医护沟通及对患者的健康宣教 发生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回抽外渗的药物,拔除输液管,轻轻按压穿刺部位,避免反复用力按压,以免外渗药物扩散及加快吸收。该穿刺血管远端避免再次穿刺输液;抬高发生外渗侧肢体,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痛;告知值班医生给予局部对症处理。邀请本科室两名具有副主任医师职称的医师参与品管圈,加强与医师间的交流沟通,了解本活动的目的、意义,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和信任。在病区走廊进行静脉输液注意事项的详细宣传讲解,宣教相关输液知识,特别是高危、高渗性药物输液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放松心情接受治疗,输液期间发生不舒适请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不要随意调整输液滴速。
  1.3 评价输液质量的指标[14]
  1.3.1 输液外渗的评价标准 共分Ⅳ级,发生输液外渗时均会出现输液贴下皮肤发白,皮温降低,随着外渗液体的增多出现疼痛的程度和皮下水肿的面积不等。Ⅰ级:面积最大处直径<2.5cm;Ⅱ级:外渗处水肿范围的最大直径为2.5cm~15cm;Ⅲ级:水肿最大处直径>15cm,疼痛程度较前两级重;Ⅳ级:皮肤紧绷,按压皮下可出现指凹性水肿,伴皮肤淤紫等改变,水肿最大处直径>15cm,出现血循环障碍,疼痛加剧。
  1.3.2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共分Ⅳ级,Ⅰ级:输液部位发红,疼痛不明显;Ⅱ级:输液部位疼痛,局部皮肤红肿、痛;Ⅲ级:输液部位出现条索状红肿热痛;Ⅳ级:输液部位血管出现长度大于2.5cm条索状红肿热痛,局部有脓性液体渗出。
  1.3.3 活动前后对高危、高渗药物输液的认知比较 在活动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护士对常见高危、高渗药物认知情况。自制《圈员评估量表》从对品管圈的了解、协助精神、输液相关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参加活动的信心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高渗性药物认知情况,共1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最低1分,最高5分,满分8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对高渗性药物的认知越高。总分<30分,认知度较差;31~60分,认知度中等;>60分认知度较高。该问卷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内容效度CVI=0.87,Cronbach,s α系数为0.78。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护士对品管圈活动应用的认识、高危高渗药物认知、团队互助、活动信心、集体荣誉感的认知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输液一次性成功例数、输液外渗率、静脉炎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输液成功率、输液外渗率、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活动前后两组患者输液穿刺一次性成功率、输液外渗率、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士对品管圈活动应用的认识、高危高渗药物认知、团队互助、活动信心、集体荣誉感的认知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
  活动前后护士对品管圈的应用意义、高危高渗药物的认知、团队成员的互助协作理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参与活动信心和集体荣誉感6个方面的评分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规范临床输液过程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规范临床输液,并提高输液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15]。临床由于治疗需要使用一些高渗性、高危性药物的静脉输液,由于药物本身的药理特性,存在可能对进行的输液血管和血管周围软组织造成不可避免损伤的风险,一旦发生外渗,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式不恰当会对患者造成除疾病本身带给患者身心的痛苦外,加重了疾病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后果,降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归纳发现导致药物外渗根本原因是:护士自身的责任心不强,对专业的输液知识掌握不足,特别是对一些高危、高渗药物的输液认知不足,同时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预防高渗、高危药物的培训指导和管理不到位;护士对输液工具和输液部位的选取不正确。我科通过开展“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护士对专业的高危、高渗药物的药理和输液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学习,使得对高危、高渗药物输液的专业知识的认知进一步提升,加强了对输液外渗的及时处理能力,责任心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的支持和沟通,对本次活动的开展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3.2 活動的开展降低输液外渗发生并发症
  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输液外渗,对于普通药物的外渗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是对于一些高危、高渗的药物外渗,轻则出现皮下水肿,重则出现红肿热痛,甚至局部皮肤的坏死,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本次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输液外渗的发生率,同时降低了输液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对高危、高渗药物输液部位和输液过程注意事项的掌握,输液前后对患者的输液宣教和护士自身责任心的加强密不可分。圈长在整个活动的前后认真组织、监督也是不可缺少的。从前期大量研究发现导致出现静脉炎和发生外渗的损伤原因有:选择静脉输液的途径、对速度的控制和患者的血管条件,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血管壁较薄等都可能会出现静脉炎的发生。通过开展本次品管圈活动,发生高渗性静脉输液并发下降的原因有:一对输液途径进行了规范,使用中心静脉多;二是对高渗性、高危性药物知识的进一步强调;三是针对老年人、儿童患者等输液依从性差的群体进行重点巡查,降低发生输液外渗和静脉炎的机会。
  3.3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输液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神经外科患者颅脑损伤较多,病情重,且多存在烦躁不安、长期意识障碍等多种因素,因此出现输液外渗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结合我科患者特点,开展本次品管圈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加强各个环节的核对[16],降低输液外渗率的发生,降低药物外渗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护士对患者做到全程细心、周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强护患感情,让护士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让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安全感、信任感进一步增强[17]。
  综上所述,通过在神经外科病房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从降低输液外渗率的重要途径下手,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可以显著降低输液外渗率和静脉炎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提升了患者的住院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巧玲,全小明.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43-144.
  [2] 徐淑香.优质护理服务对护患之间信任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21-22.
  [3] 唐红兰,张绪红,田春英,等.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31-133.
  [4] 桂红民,谢静,陆烈红.品管圈活动提高儿科年轻护士留置针置管的成功率[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3):66-67.
  [5] 廖云,王远丽,金秋,等.品管圈在化疗患者PICC护理改进工作中的初步研究[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4,27(1):46-48.
  [6] 姜燕,纳瑞萍.静脉输液过程中血管的安全防护[J].吉林医学,2012,33(28):6257-6258.
  [7] 周建芳,郑叶平,施玉铭.输液中心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J].天津护理,2008,16(4):232-233.
  [8] 梁秀娟.应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21):2589-2591.
  [9] 孙兰珍,李晓琴,杜佩玉.品管圈管理用于预防高危药品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16):92-93.
  [10] 岳呈娟.减少婴幼儿20%甘露醇输液外渗的方法[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34(1):53-56.
  [11] 赵晓云,周蕾,冯慧.不同输液顺序对减少婴幼儿葡萄糖酸钙输液外渗的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98-99.
  [12] 马俊,许燕玲,汤维娟,等.品管圈活动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外渗与静脉炎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4,14(3):5-8.
  [13] 万恩桂,宁晓东,程惠玲.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输液外渗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11B):81-84.
  [14] 左四琴,秦楠,肖佳,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输液外渗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81-84.
  [15] 徐琼辉,张翠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28(15):66-67.
  [16] 沈志华,张海华,孙丽敏.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患者静脉输液差错率的应用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1):1333-1334.
  [17] 盛霜.品管圈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29):6609-6610.
  (收稿日期:2017-06-2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2%利多卡因局麻导尿对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需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导尿操作,试验组患者在行常规导尿术前对患者尿道内预灌注2%利多卡因进行局麻。比较两组患者一次导尿成功率及导尿术前及导尿术后即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一次导尿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Mst1r基因在中期病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presenilins条件性双基因敲除小鼠,dKO mice)中海马组织的甲基化状态。 方法 选取12月龄雌性dKO mice及同系野生型小鼠各3只,采用二代测序技术(简化表观亚硫氢酸盐测序技术,RRBS)检测其海马组织基因组DNA以获得甲基化异常基因。 结果 RRBS测序成果显示中期AD dKO mice海马组织中Mst1r基因呈超甲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巴戟天多糖含药血清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骨向分化过程中核心结合因子ɑ-1(Cbfɑ-1)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采用pNPP法检测不同浓度r巴戟天多糖含药血清(高、中、低)对BMSCs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并以其最佳作用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后续实验分成空白组、成骨诱导组、巴戟天多糖含药血清组、联合组(巴戟天多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耳鸣频率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耳鼻喉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62例,根据耳鸣频率分成高、中、低三组,其中高频率组21例,中频率组22例,低频率组19例。三组患者均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地塞米松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响度的改善情况,并对耳鸣频率与耳鸣预后的相关性進行分析。 结果 三组患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討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材和物品作为研究对象,将消毒供应中心的物品和器材实施品管圈和未实施品管圈进行对比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为未实施品管圈的时间段名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1月为实施品管圈的时间段名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材和物品的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和无菌包包装合格率
期刊
[摘要] 目的 酪酸梭菌对RSV感染的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的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模型组(PC)、酪酸梭菌治疗组(LS),每组12只。除对照组(NC)以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在哮喘模型建立后第二日用RSV隔日滴鼻,连续3次,复制急性病毒感染哮喘模型。对照组(NC)采用生理盐水替代卵清蛋白和
期刊
[摘要] 目的 觀察辅助性T 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erg)免疫失衡在来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病时的作用,探讨血清中期因子(MK)和Th17/调节性T细胞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 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例,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DAS28≤3.2为非活动组,DAS28>3.2为活动组,另将3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活动组
期刊
[编者按]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机制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医学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断突破现有疾病诊疗技术的局限性,为提高我国疾病防治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能级,始终是临床医师、基础研究者们共同的追求。  7月14日~16日,“2017年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年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作为我国临床免疫学界的年度盛会,本次大会延续了以往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学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6个月我院收治的66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乙组在甲组基础上术前给予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对甲组和乙组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进行分析,乙组的用量少于甲组,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进行分析,手术结束后,乙组的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并发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 2016年12月于我院行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780例,根据晚孕期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分为治愈组与未治愈组,对两组患者不同孕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子痫前期发生情况以及血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两组孕妇的子痫前期发生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子痫前期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