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

来源 :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n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日:开始山西游
  
  上了火车,同行小许去补卧铺,被告之是不可能了,看来只有坐到临汾了,13个小时的行程,还好不是太长。但是就在2个小时后,我们就有点撑不住了。车是慢车,但是车厢是空调的,所以票价也不便宜。但这个季节不开空调,车厢里像春运一样的人多,烟熏火燎的,热得嘴唇通红,使劲的喝水。
  到了早上8点总算安全到了临汾,出了火车站,感到秩序井然,没有同学给我们渲染的那样可怕。
  下了车当然要大吃一顿。我们走进了火车站对面的一家写着成都小吃的小饭馆(PS:火车站附近全是成都小吃,四川饭馆,让我感到很亲切,让同行的山西同学很郁闷,觉得这里被四川人霸占了),从此开始了我的山西吃面之旅。
  吃完了面,我们坐11路车到了尧庙汽车站,准备坐车去吉县,在11路车上看了临汾的市容,这个地级市还是挺大的,发展得也挺好。到了尧庙坐上去吉县的车,朝我们的目标壶口前进。路程不远可是山路很多,说实话这个山路比起四川的山路也就不算什么了,司机开的稳当点当然更好了。4个小时到了吉县,然后上了一辆司机介绍的普桑,和另外2个去壶口的游客拼车一起去壶口。这条路上风景不错!黄河就在旁边,河边的高山峡谷,气势很足,沿途有黄土高原的标准地貌,一圈一圈的土堆。
  到了壶口,学生票30元钱一位,壶口的题字是华国锋提的,很少看见。买了票冲进了壶口,天公不作美,有些小雨,但是在壶口这种地方,和奔腾的水雾相比也就不在乎了。沿路上看见的黄河水流很小,很萎靡的感觉,难怪有人说只有到了壶口,才能体会到黄河的阳刚之气。
  我们在壶口只停留了1个多小时就往回走了,改变了原来在壶口住窑洞的计划,我们觉得为了以后的行程,还是要找个条件好点的地方,好好洗个澡,睡一觉。我们很快上了从吉县到临汾的车,跟那两位和我们拼车的朋友一道回了临汾,住在他们介绍的山佳宾馆,我想可能是取“山气日夕佳”这句的吧,有点附庸风雅了(哈!)这也是他们从出行指导上看到的,我也推荐给大家,80块钱的标间,条件还不错,离火车站和汽车站都很近。在楼下的饭馆里吃了一顿好的,补充体力,京酱肉丝全是瘦肉,非常爽,还有山西的过油肉,也还不错,吃了一碗米饭,这是在山西唯一吃的一次米饭,好香啊!
  吃过之后买了些明天去灵石的干粮,回去洗澡睡觉。
  
  4月4日:王家大院
  4号早上起来,顿觉神清气爽,高质量的7个小时睡眠,一点儿梦都没有。由于我们改变了行程,没有在壶口住一晚,这样我们腾出了一天时间,同行的山西同学提议去王家大院看看,和第三天将要去的乔家大院对比对比。加之出发之前看过BBS上一位同学的行程,他就只去了王家,并对王家赞不绝口,于是我们坐上了去往灵石的汽车。事后证明这个决定是相当英名的,王家大院确实值得一看!!!
  到了灵石的高速公路口,司机把我们放了下来,搭了一个微面,5块钱,把我们2人送到了王家的门口。门口人不多,我们正愁没法蹭导游,一个旅行团从大门旁边的饭馆走了出来,我们当然跟上了他们,准备先听一遍,然后再自己走一遍,充分领略一把。
  我还是来简要介绍一下王家大院吧: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我们先游的是高家崖这个院,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王家尤以砖雕和石雕出名,我到过宏村,西递,看过不少徽派民居的砖雕,可能我看到的那些人家只是中产阶级,没法和这种富可敌国的大户相比。
  高家崖的石雕更是精美,艺术表现力让人叹为观止,印象最深的是块贝叶的匾额:
  贝叶匾额雕刻细腻,脉络清晰,正反分明,下面门的水波造型,一波三折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唐朝时贝叶曾是爱情的信物,曾缔结了一段美满姻缘,故有御沟题红、千古佳韵之说。
  还有六层柱石:第一层为鼓,鼓似天,钟似地,天园地方;第二层为袱锦,前途似锦;第三层为蝙蝠祥云,寓意福运来临;第四层为夔龙,镇宅避邪;第五层为尊鼎底座,寓意基业盛大;第六层为回纹,寓意富贵不断头。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在门口从上往下可以大体看看全貌,如果要想看到那个王字,估计得坐直升机才行。
  由于是淡季,深宅大院几乎没人,我们在里面自由自在地拍啊拍啊……
  拍得尽兴后,我们出了王家,在王家大院的停车场坐了到介休的微面,3块钱一个人,很便宜,一路上都是拉煤的大车,这些车都是自己载重就有七八吨还要再拖一个差不多5吨的拖车,开在路上很有气势,给我们开微面的这个司机更有气势,一路超车狂奔,在弯道处依然不顾,横冲直撞,还好没出事。我们到了介休在火车站坐上了去平遥的车,晚上7点到了平遥。同学到这站来接我们,让我们感觉找到了组织,住在离他家很近的一个宾馆里,然后去同学家吃晚饭。喝了山西著名的米汤,用小米熬的,很清很清,里面放了绿豆,相当好喝!
  
  4月5日:乔家大院
  
  早上起来,在平遥的火车站就有直接到乔家大院门口的汽车,10块钱一个人。一路风尘,我们直奔乔家大院,穿过一条长长的商业街,我们到了门口,门票比王家便宜一点,学生票20元。
  大门顶端正中嵌青石一块,上书“古风”。雄健的笔力同这两个字所代表的承接古代质朴生活作风的本意,相得益彰,耐人寻味。上面的匾额是山西巡抚丁宝铨受慈禧太后面谕送的“福种琅环”。门楼虽然没有王家气派但是含金量比较高。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市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进了乔家门,游客明显的多,这下我们蹭导游就方便多了,经常同一个地方进来二三拨人,几个导游比谁的声音大,我们就蹭着听喽。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 ”字形。可惜乔家的二层不准人上,无缘得见了。导游带着游客转啊转啊,讲解的重点常常是依据刚播出的那部电视剧《乔家大院》而来的,或者是多年以前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给人一种舍本逐末的感觉。乔家主要看的是木雕和砖雕。
  山西人说王家归来不看院,其实并不是一句广告词,看了王家之后的我们,在乔家里转了几圈就发现没什么可拍的了,客观的说在木雕的精美程度上,乔家胜于王家,但是在其他方面,王家的豪气是乔家不能比的。我最庆幸的就是用额外的一天时间去了王家大院,英明啊!
  
  4月6日:平遥古城
  
  今天是山西游的最后一天,目的地也是期盼已久的平遥古城。
  早上在平遥的城里找了一家刻盘的店铺,把记忆棒里的照片都刻了,这下一身轻松,可以使劲拍了!
  平遥像个博物馆,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平遥古城的评语来说: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在这里你能看见县衙,县太爷的大堂,关犯人的大牢,民间的孔庙,城隍庙,各种镖局,票号,钱庄,和完整的城墙,都是你意识中最熟悉的中国古代的样子。
  我们请了一个导游,80元!好贵!但是这种地方没有导游自己确实看不出明堂来。我们第一站是孔庙。孔庙以前是平遥第一中学上课的地方,很难想象出在这种古建筑里读书是一种什么感觉啊。
  然后又去了平遥的县衙,本来想趁机坐上大堂,玩玩县太爷的惊堂木,结果不幸被发现了,没有得逞。
  晚上就坐火车回了北京,我的山西游,到此结束!
  责编/高翔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