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纵观中国结直肠外科的发展历程,其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基本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一致.上世纪90年代始,国内结直肠外科陆续成立,结直肠癌外科的治疗模式在少数大型医院日趋标准化、规范化,使结直肠肿瘤患者能够获得更专业的治疗和更好的疗效.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结直肠癌外科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地域不平衡性.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和有限的医疗资源,通过对直肠癌临床研究发展的现状和方向加以思考,现就如何缩小与国外在相关领
【机 构】
:
510655,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肛门医院,结直肠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中国结直肠外科的发展历程,其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基本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一致.上世纪90年代始,国内结直肠外科陆续成立,结直肠癌外科的治疗模式在少数大型医院日趋标准化、规范化,使结直肠肿瘤患者能够获得更专业的治疗和更好的疗效.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结直肠癌外科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地域不平衡性.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和有限的医疗资源,通过对直肠癌临床研究发展的现状和方向加以思考,现就如何缩小与国外在相关领域的差距和同道进行商讨。
其他文献
1994年,日本Kitano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并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了开展.1997年,Goh等[2]首次将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好,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在技术上的安全性、可行性得到证实,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适应证也从早期胃癌扩大到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开展至今已有10多年,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国内外报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日益增多.
患者,男性,84岁,因"排便次数增多2月伴间断脓血便1周"于2007年12月3日入院.入院诊断为直肠癌并低位结肠不全梗阻.入院后术前准备1周,在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加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下3 cm,环行生长,大小3 cm×3 cm,侵及外膜.术毕检杏吻合口通畅,无张力.术后肠蠕动恢复慢,腹胀,造口袋间断少量排气,肠鸣音弱,1~2次/min,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女,52岁,因反复肛周流脓10余年于2008年2月22日入院.既有习惯性便秘史。
一、前言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徘徊在50%(直肠癌)至70%(结肠癌).目前,结直肠癌的诊治仍强调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患者 女性,58岁.因反复腹胀、呕吐1月余,加重7 d于2008年1月25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伴嗳气、上腹部烧灼感,体质量下降约5 kg,精神、睡眠欠佳;7 d前上述症状加重,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并排黑便1次,量不多.查体:体温37.4℃,体形消瘦,腹部平坦,左上腹部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左中上腹部可扪及一条索样包块,4 cm×1 cm
对胃切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持胃肠道功能的完整、保护肠黏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都非常重要[1].我院从2003年3月至2007年7月共有52例(61例次)患者行胃切除术后胃镜下空肠输出袢营养管置入术,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TROP2基因在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1年6月至2005年4月间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Ⅱ、Ⅲ期结肠癌患者80例,其中右半结肠癌(RSCC)和左半结肠癌(LSCC)各40例.应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TROP2 mRNA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变量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TROP2基因mRN
空肠间质瘤因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颇为困难[1].空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也存在一些未能定论的问题[2].为此,现对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69例中的24例(34.8%)空肠问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我国属于食管癌高发国家.提高我国食管癌的治疗水平,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模式当务之急.虽然手术切除仍是实现食管癌局部控制的最佳治疗手段,但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手术的不良预后促使医生们探索加入辅助放疗或化疗的治疗方案.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化疗或放疗均未能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术前放疗亦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效[1,2].近年的研究焦点集中于新辅助治疗,包括术前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